物料输送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3584发布日期:2020-08-14 19:17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物料输送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分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料输送单元。



背景技术:

近些年,物流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快递的日单量早已突破一亿件,面对如此大的快递量,很多快递企业都配备了自动分拣系统,用来提高快递分拣的效率。

为了实现快速分拣,很多输送系统采用若干个输送单元拼接的形式组成,输送单元通常由金属机架、输送带、主动滚筒、从动滚筒等组成,物品在各个输送单元的输送带上依次进行输送传递。采用此种方式设置的输送系统,由于相邻两个输送带的传输表面(即上表面)在高度方向齐平,并且相邻两个输送单元之间又存在过渡间隙,所以物品由后端输送到前端时会因为重力、摩擦等因素,停留在两个输送单元之间的过渡区域上,从而导致物品停顿或者在缝隙处卡住,使得传输节奏被破坏,影响物品的分拣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料输送单元,以解决传统带式分拣系统中物品在过渡区域易停顿或被卡住的技术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物料输送单元,包括支撑框体,所述支撑框体内设有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该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上套装有输送皮带,其关键在于:所述输送皮带送料末端位置上下两侧之间的间距大于送料起始端位置上下两侧之间的间距。

采用上述结构,在输送单元以拼接方式布置在物品分拣系统中时,能够保证输送皮带的上侧是倾斜设置的,使输送皮带的左端高于右端,即输送皮带在从动滚筒的位置要高于在下一个主动滚筒的位置,以确保物品从当前输送单元直接飞到下一个输送单元,从而克服了物品在过渡区域易停顿或被卡住的技术缺陷,有利于提升输送系统的分拣效率和流畅性。

作为优选:所述从动滚筒的直径大于主动滚筒的直径。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保证输送皮带的上侧与下侧之间具有夹角,即确保输送皮带的上侧是倾斜设置的。

作为优选:所述从动滚筒为两支,两支从动滚筒沿竖直方向布置,且两支从动滚筒一侧的总高度大于主动滚筒的直径。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保证输送皮带的上侧与下侧之间具有夹角,即确保输送皮带的上侧是倾斜设置的。

作为优选:两支所述从动滚筒与主动滚筒之间的距离相等。采用上述结构,输送皮带的上侧与下侧是对称倾斜设置的,输送单元卸料翻转180°后,下侧朝上时依然能够保持倾斜输送状态,使得输送单元能够利用自身的翻转进行卸料。

作为优选:所述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的两端均安装在支撑框体的侧壁上。采用上述结构,便于产品装配。

作为优选:所述主动滚筒为电动滚筒。采用上述结构,可直接驱动输送皮带运转,无需外接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框体对应输送皮带输送方向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支撑转轴。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将输送单元转动安装在输送系统的支架上,以实现翻转卸料

作为优选:其中一根所述支撑转轴上套装有电滑环。采用上述结构,在满足翻转卸料的同时,能够保证对内部电动滚筒的有效供电。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框体的上下两侧设有皮带垫板。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对输送皮带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使物品输送更平稳,保证输送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料输送单元,能够保证输送单元以拼接方式布置在物品分拣系统中时,输送皮带的上侧是倾斜设置的,使输送皮带的左端高于右端,即输送皮带在从动滚筒的位置要高于在下一个主动滚筒的位置,以确保物品从当前输送单元直接飞到下一个输送单元,从而克服了物品在过渡区域易停顿或被卡住的技术缺陷,有利于提升输送系统的分拣效率和流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输送单元的剖视图;

图2为输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输送单元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4为单支从动滚筒,且从动滚筒直径大于主动滚筒直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2所示,一种物料输送单元,其结构包括支撑框体4,支撑框体4内部的左端转动安装有从动滚筒3,右端转动安装有主动滚筒2,主动滚筒2和从动滚筒3上套装有输送皮带1,其中主动滚筒2采用电动滚筒,以驱动输送皮带1运转,避免了在外部接入驱动电机,可使输送单元的结构更加紧凑。

再如图3所示,输送皮带1送料末端位置的上下两侧之间的间距大于送料起始端位置的上下两侧之间的间距,即输送皮带1上侧与下侧之间具有夹角,在输送单元以拼装方式布置在输送系统中时,输送皮带1的上侧是倾斜的,使输送皮带1的左端高于右端,即输送皮带1在从动滚筒3的位置要高于在下一个主动滚筒2的位置,从而能够确保物品从当前输送单元直接飞到下一个输送单元,克服了物品在过渡区域易停顿或被卡住的技术缺陷,有利于提升输送系统的分拣效率和流畅性。

支撑框体4对应输送皮带1输送方向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支撑转轴5,支撑转轴5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架9上,让支撑框体4绕着支撑转轴5翻转,即可实现物品的排出。

如图1和4所示,为使输送皮带1送料末端位置上下两侧之间的间距大于送料起始端位置上下两侧之间的间距,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方式一:使从动滚筒3的直径大于主动滚筒2的直径。

方式二:从动滚筒3沿竖直方向布置两支,且两支从动滚筒3一侧的总高度大于主动滚筒2的直径,即两支从动滚筒3的直径加上两者之间的距离的和大于主动滚筒2的直径。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式二中,两支从动滚筒3与主动滚筒2之间的距离相等,即两支从动滚筒3与主动滚筒2三者之间呈等腰三角形布置,输送皮带1的上侧与下侧互相对称,在输送单元在支架9上翻转180°卸料后,下侧朝上时依然能够保持倾斜输送状态,有利于实现物品的持续输送。

在上述方式一中,从动滚筒3位于送料末端,该处的高度大于送料起始端的高度。当然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也可以让主动滚筒2布置在送料末端,即主动滚筒2和从动滚筒3交换位置,此时则需要保证主动滚筒2的直径大于从动滚筒3的直径。

为保证在翻转卸料时能够对皮带内部的电动滚筒有效供电,其中一根支撑转轴5上套装有电滑环6。

为对输送皮带1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使物品输送更平稳,保证输送效率,支撑框体4在对应输送皮带1内侧的位置安装有皮带垫板7。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物料输送单元,包括支撑框体(4),所述支撑框体(4)内设有主动滚筒(2)和从动滚筒(3),该主动滚筒(2)和从动滚筒(3)上套装有输送皮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皮带(1)送料末端位置上下两侧之间的间距大于送料起始端位置上下两侧之间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滚筒(3)的直径大于主动滚筒(2)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滚筒(3)为两支,两支从动滚筒(3)沿竖直方向布置,且两支从动滚筒(3)一侧的总高度大于主动滚筒(2)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料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两支所述从动滚筒(3)与主动滚筒(2)之间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物料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滚筒(2)和从动滚筒(3)的两端均安装在支撑框体(4)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料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滚筒(2)为电动滚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料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体(4)对应输送皮带(1)输送方向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支撑转轴(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料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根所述支撑转轴(5)上套装有电滑环(6)。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料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体(4)的上下两侧设有皮带垫板(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物料输送单元,包括支撑框体,支撑框体内设有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该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上套装有输送皮带,输送皮带送料末端位置上下两侧之间的间距大于送料起始端位置上下两侧之间的间距。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确保物品从在前输送单元直接飞到下一个输送单元,克服了物品在过渡区域易停顿或被卡住的技术缺陷,有利于提升输送系统的分拣效率和流畅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啸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钟啸风
技术研发日:2019.12.24
技术公布日:2020.08.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