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电池方向检测机构的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4002发布日期:2020-09-11 22:15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置电池方向检测机构的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置电池方向检测机构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电池生产装置,包括机台、第一输送机构、夹取机构、第二输送机构以及数个电池,第一输送机构的一部分、夹取机构、第二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台,第二输送机构位于第一输送机构后侧,夹取机构设置于第二输送机构一端,一部分电池设置于第一输送机构,另一部分电池设置于第二输送机构。其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电池方向的检测是通过人工用肉眼进行的,错检或漏检的几率较高,经常需返工再次检测,致使检测效率低下。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置电池方向检测机构的生产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电池方向检测机构的生产装置,提升检测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设置电池方向检测机构的生产装置,包括机台、第一输送机构、夹取机构、第二输送机构以及数个电池,第一输送机构的一部分、夹取机构、第二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台,第二输送机构位于第一输送机构后侧,夹取机构设置于第二输送机构一端,一部分电池设置于第一输送机构,另一部分电池设置于第二输送机构,还包括电池方向检测机构,所述电池方向检测机构包括支撑板、支座、内置有传感器的探头、检测气缸,支撑板包括梯形纵向板部、沿梯形纵向板部前端部伸出的条形纵向板部,支座滑动的设置于条形纵向板部,探头固定于支座并与位于第二输送机构的电池相对,检测气缸固定于梯形纵向板部并该检测气缸的伸出杆与支座相连接。

所述设置电池方向检测机构的生产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驱动器、第一传送带、两个第一同步轮、数个第一放置体,第一支架固定于机台,固定于第一支架的第一驱动器通过皮带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同步轮的横向轴相配合,第一传送带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个相间设置的所述第一同步轮之间,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放置体沿所述电池移动方向等距的布设于第一传送带表面。

所述设置电池方向检测机构的生产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放置体均包括第一平底板部和沿第一平底板部两端、中部伸出的第一叉形部,所述第一平底板部固定于第一传送带表面,每个所述电池卡合于两个所述第一叉形部之间。

所述设置电池方向检测机构的生产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器为旋转电机。

所述设置电池方向检测机构的生产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夹取机构包括支架、夹取气缸、固定板、马达、两个夹爪,所述支架包括纵向架板和沿纵向架板侧壁伸出的横向架板,夹取气缸固定于纵向架板的顶侧壁,固定板沿轴向滑动的设置于横向架板侧壁,夹取气缸的伸出轴与固定板相连接,马达固定于固定板并与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夹爪相配合。

所述设置电池方向检测机构的生产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两个第二支架、第二驱动器、两个第二同步带轮、第二传送带、数个第二放置体,两个所述第二支架对称的固定于机台,第二驱动器固定于其中一个第二支架并与所述第二同步带轮相连接,两个第二同步带轮分别枢接于相应第二支架,第二传送带两端套设于两个第二同步带轮之间,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放置体沿所述电池移动方向等距的布设于第二传送带表面。

所述设置电池方向检测机构的生产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放置体均包括第二平底板部和沿第二平底板部两端、中部伸出的第二叉形部,所述第二平底板部固定于第二传送带表面,每个所述电池卡合于两个所述第二叉形部之间。

所述设置电池方向检测机构的生产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器为旋转电机。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设置电池方向检测机构的生产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上述的设置电池方向检测机构的生产装置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电池方向检测机构,电池方向检测机构包括支撑板、支座、内置有传感器的探头、检测气缸,支撑板包括梯形纵向板部、沿梯形纵向板部前端部伸出的条形纵向板部,支座滑动的设置于条形纵向板部,探头固定于支座并与位于第二输送机构的电池相对,检测气缸固定于梯形纵向板部并该检测气缸的伸出杆与支座相连接;使该生产装置具有电池方向检测功能,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人工检测而言,降低错检、漏检的几率,避免返工再次检测,节省检测时间,从而提升检测效率。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设置电池方向检测机构的生产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3为一种设置电池方向检测机构的生产装置主视图;

图4为一种设置电池方向检测机构的生产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具体结构可参照专利申请的附图进行说明。

在以下实施例中,以纸面的左侧为左方向,纸面的右侧为右方向,纸面的上侧为上方向,纸面的下侧为下方向,以垂直于纸面的前侧为前方向,以垂直于纸面的后侧为后方向。

一种设置电池方向检测机构的生产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4所示,包括机台1、第一输送机构2、夹取机构3、第二输送机构4以及数个电池5,第一输送机构2的一部分、夹取机构3、第二输送机构4设置于所述机台1,第二输送机构2位于第一输送机构2后侧,夹取机构3设置于第二输送机构4一端,一部分电池5设置于第一输送机构2,另一部分电池5设置于第二输送机构4,还包括电池方向检测机构6,所述电池方向检测机构6包括支撑板60、支座61、内置有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的探头62、检测气缸63,支撑板60包括梯形纵向板部600、沿梯形纵向板部600前端部伸出的条形纵向板部601,支座61滑动的设置于条形纵向板部601,探头62固定于支座61并与位于第二输送机构4的电池相对,检测气缸63固定于梯形纵向板部600并该检测气缸63的伸出杆630与支座61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此种结构,使该生产装置具有电池方向检测功能,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人工检测而言,降低错检、漏检的几率,避免返工再次检测,节省检测时间,从而提升检测效率。

结合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包括第一支架20、第一驱动器21、第一传送带22、两个第一同步轮23、数个第一放置体24,第一支架20固定于机台1,固定于第一支架20的第一驱动器21通过皮带(图中未示出)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同步轮23的横向轴相配合,第一传送带22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个相间设置的所述第一同步轮23之间,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放置体24沿所述电池移动方向等距的布设于第一传送带22表面。

结合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放置体24均包括第一平底板部240和沿第一平底板部240两端、中部伸出的第一叉形部241,所述第一平底板部2固定于第一传送带22表面,每个所述电池5卡合于两个所述第一叉形部241之间。

结合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器21为旋转电机。

结合图1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取机构3包括支架30、夹取气缸31、固定板32、马达33、两个夹爪34,所述支架30包括纵向架板300和沿纵向架板300侧壁伸出的横向架板301,夹取气缸31固定于纵向架板300的顶侧壁,固定板32沿轴向滑动的设置于横向架板301侧壁,夹取气缸31的伸出轴310与固定板32相连接,马达33固定于固定板32并与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夹爪34相配合。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送机构4包括两个第二支架40、第二驱动器41、两个第二同步带轮42、第二传送带43、数个第二放置体44,两个所述第二支架40对称的固定于机台1,第二驱动器41固定于其中一个第二支架40并与所述第二同步带轮42相连接,两个第二同步带轮42分别枢接于相应第二支架40,第二传送带43两端套设于两个第二同步带轮42之间,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放置体44沿所述电池移动方向等距的布设于第二传送带43表面。

结合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放置体44均包括第二平底板部440和沿第二平底板440部两端、中部伸出的第二叉形部441,所述第二平底板部440固定于第二传送带43表面,每个所述电池5卡合于两个所述第二叉形部441之间。

结合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器41为旋转电机。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设置电池方向检测机构的生产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上述的设置电池方向检测机构的生产装置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电池方向检测机构,电池方向检测机构包括支撑板、支座、内置有传感器的探头、检测气缸,支撑板包括梯形纵向板部、沿梯形纵向板部前端部伸出的条形纵向板部,支座滑动的设置于条形纵向板部,探头固定于支座并与位于第二输送机构的电池相对,检测气缸固定于梯形纵向板部并该检测气缸的伸出杆与支座相连接;使该生产装置具有电池方向检测功能,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人工检测而言,降低错检、漏检的几率,避免返工再次检测,节省检测时间,从而提升检测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