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缠绕线圈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46975发布日期:2020-08-21 15:38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缠绕线圈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圈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工缠绕线圈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线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重作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电线电缆制造涉及的工艺门类广泛,从有色金属的熔炼和压力加工,到塑料、橡胶、油漆等化工技术等,线缆在成缆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绑扎,保证缆芯不会松散。

目前传统的线缆线圈缠绕大多采用人工缠绕,工人手持绝缘胶带对线圈进行缠绕,变换缠绕位置时需要人工搬动线圈,这种工作方式工作效率低,而且作业强度高,无法满足大批量的生产需要,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以自动旋转减少工人劳动强度,且可以快速缠绕的人工缠绕线圈辅助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缠绕线圈辅助装置,具备可以自动旋转减少工人劳动强度,且可以快速缠绕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线缆线圈缠绕工作效率低,而且作业强度高,无法满足大批量的生产需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缠绕线圈辅助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底部的四角均栓接有支撑柱,所述工作台的顶部栓接有第一安装环,所述第一安装环的顶部环形分布有第一转动轮,所述工作台的表面开设有u形槽,所述工作台顶部的左侧栓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顶端设置有驱动结构,所述工作台的右侧且位于支撑柱的表面栓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之间焊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栓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左侧通过连接片栓接有缠绕结构。

优选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横杆、连接柱、安装板、第二安装环、第二转动轮和电机,所述横杆与液压杆之间栓接,所述连接柱安装于横杆底部的右端,所述安装板与连接柱之间栓接,所述第二安装环与安装板之间焊接,所述第二转动轮安装于第二安装环的底部,所述电机穿插设置于第二转动轮的外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转动轮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缠绕结构包括c形环、套环、滚轮、把手、固定架和胶带,所述c形环通过连接片与固定杆栓接,所述滚轮栓接于套环的内壁,所述套环位于c形环的表面并通过滚轮与其转动连接,所述把手栓接于套环的正面,且其数量为两个,所述固定架栓接于套环的表面,且其内部转动连接有胶带。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环和第二安装环配合使用,且它们的右侧均开设有缺口,所述u形槽位于工作台前后两侧的中部,且其左侧靠近第一安装环和第二安装环的轴心处,所述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它们均沿第一安装环和第二安装环相向的一侧呈圆周分布。

优选的,所述c形环的左侧开设有缺口,且缺口大于线圈的厚度,所述套环的长度小于c形环的长度且大于缺口的长度,所述滚轮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其沿套环内壁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导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固定杆位于连接板的中间位置,所述缠绕结构与驱动结构配合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工作台、液压杆、支撑板、驱动结构和缠绕结构的配合使用,使得该装置具有可以自动旋转变更缠绕位置,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且可以快速缠绕提升工作效率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线缆线圈缠绕工作效率低,而且作业强度高,无法满足大批量的生产需要的问题,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有利于产品的运输与保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支撑柱;3、第一安装环;4、第一转动轮;5、u形槽;6、液压杆;7、驱动结构;71、横杆;72、连接柱;73、安装板;74、第二安装环;75、第二转动轮;76、电机;8、支撑板;9、导轨;10、滑套;11、连接板;12、固定杆;13、缠绕结构;131、c形环;132、套环;133、滚轮;134、把手;135、固定架;136、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人工缠绕线圈辅助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底部的四角均栓接有支撑柱2,工作台1的顶部栓接有第一安装环3,第一安装环3的顶部环形分布有第一转动轮4,工作台1的表面开设有u形槽5,工作台1顶部的左侧栓接有液压杆6,液压杆6的顶端设置有驱动结构7,工作台1的右侧且位于支撑柱2的表面栓接有支撑板8,支撑板8顶部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导轨9,导轨9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套10,滑套10之间焊接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的顶部栓接有固定杆12,固定杆12的左侧通过连接片栓接有缠绕结构13,通过工作台1、液压杆6、支撑板8、驱动结构7和缠绕结构13的配合使用,使得该装置具有可以自动旋转变更缠绕位置,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且可以快速缠绕提升工作效率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线缆线圈缠绕工作效率低,而且作业强度高,无法满足大批量的生产需要的问题,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有利于产品的运输与保存。

本实施例中,驱动结构7包括横杆71、连接柱72、安装板73、第二安装环74、第二转动轮75和电机76,横杆71与液压杆6之间栓接,连接柱72安装于横杆71底部的右端,安装板73与连接柱72之间栓接,第二安装环74与安装板73之间焊接,第二转动轮75安装于第二安装环74的底部,电机76穿插设置于第二转动轮75的外侧,电机76的输出轴与第二转动轮75转动连接,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使用,使得该装置可以将线圈固定并让其转动,有利于缠绕工作的进行,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本实施例中,缠绕结构13包括c形环131、套环132、滚轮133、把手134、固定架135和胶带136,c形环131通过连接片与固定杆12栓接,滚轮133栓接于套环132的内壁,套环132位于c形环131的表面并通过滚轮133与其转动连接,把手134栓接于套环132的正面,且其数量为两个,固定架135栓接于套环132的表面,且其内部转动连接有胶带136,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使用,使得该装置可以人工转动套环132,实现快速缠绕的功能,增加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环3和第二安装环74配合使用,第一安装环3和第二安装环74配合使用,且它们的右侧均开设有缺口,u形槽5位于工作台1前后两侧的中部,且其左侧靠近第一安装环3和第二安装环74的轴心处,第一转动轮4和第二转动轮75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它们均沿第一安装环3和第二安装环74相向的一侧呈圆周分布,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使用,可以将线圈夹紧于第一安装环3和第二安装环74之间,u形槽5可以使缠绕工作顺利进行。

本实施例中,c形环131的左侧开设有缺口,且缺口大于线圈的厚度,套环132的长度小于c形环131的长度且大于缺口的长度,滚轮133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其沿套环132内壁均匀分布,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使用,可以使套环132沿c形环131表面转动,且不会与c形环131脱离。

本实施例中,导轨9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块,固定杆12位于连接板11的中间位置,缠绕结构13与驱动结构7配合使用,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可以让缠绕结构13进入u形槽5并与驱动结构7配合对线圈进行缠绕。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线圈放置于第一转动轮4的顶部,然后控制液压杆6下降,即第二安装环74下降,使第二转动轮75与线圈的顶部紧密贴合,随后推动连接板11使其带动滑套10沿导轨9向左移动直至c形环131的缺口通过线圈,将胶带136的一端与线圈粘接,然后启动电机76,若干电机76的转动方向相同使第二转动轮75同向旋转,进而使线圈转动,随后手动转动把手134,套环132会沿c形环131转动通过线圈,交替转动把手134使套环132做圆周运动,此时固定架135和胶带136会随之运动对线圈进行缠绕,缠绕完成后,剪断胶带136将缠绕结构13移开,随后控制液压杆6上升,解除第二安装环74对线圈的限位,将线圈取出即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