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向穿梭车顶升换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02808发布日期:2020-09-23 01:25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向穿梭车顶升换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四向穿梭车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向穿梭车顶升换向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立体仓库技术越来越成熟,大中小企业都开始进行自动化立体仓库改造,目前的立体仓库出入库形式种类繁多,包括堆垛机、穿梭车、子母车、四向穿梭车等多种储存形式,其中每种出入库形式各有优缺点,因此不同的立体仓库选用合理的出入库形式,对出入库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有很大的影响。四向穿梭车可以沿着货架上布置的轨道行走,在需要换向的情况下,一个方向的移动轮升起,另一个方向的轮子与轨道接触并沿轨道行走,实现换向行走功能。四向穿梭车的顶部设计有顶升机构,可以将托盘或料箱顶起搬运至货架上其他货位或出库,现有技术中的顶升机构结构复杂且顶升过程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四向穿梭车顶升换向机构,结构简单且能够同时显现顶升和辅助换向功能,保证顶升货物的过程平稳进行。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四向穿梭车顶升换向机构,包括顶升换向单元、限位单元和顶板,顶升换向单元包括滚轮固定座、滚轮、转轴、凸轮、圆盘、轴承座和吊耳,顶板水平布置,滚轮通过滚轮固定座固定在顶板的下板面,轴承座为两个,转轴的两端分别和两个轴承座中的轴承相连,转轴的轴身分别自凸轮和圆盘的盘面中心穿过,圆盘的盘面中沿着盘面的周向开设弧形孔,吊耳的一端吊挂在圆盘的弧形孔中,凸轮的轮面和滚轮的轮面相贴,转轴由电机带动实现转动,限位单元包括导向轴、导向座、弹簧和支撑板,导向轴立式布置且上端固定在顶板的下板面,导向轴的下端和支撑板的板面中心垂直相连,导向轴自导向座中的限位孔中穿过,弹簧套设在导向轴上,弹簧的上端抵靠在导向座上,弹簧的下端抵靠在支撑板上,顶升换向单元为两个以上且间隔布置,限位单元为两个以上且间隔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为条板,顶升换向单元为两个且沿着顶板的板长方向间隔布置,限位单元为两个且沿着顶板的板长方向间隔布置,两个顶升换向单元布置在两个限位单元之间,两个顶升换向单元中的转轴由同一电机带动实现同步转动。

优选的,所述凸轮为盘形凸轮,转轴和凸轮的盘面垂直,转轴水平布置,转轴的轴长方向和顶板的板长方向异面垂直,转轴的轴身中部套设链轮,电机通过链条传动带动转轴转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孔所在弧为优弧。

优选的,所述吊耳包括连杆、连接板和底板,连杆自弧形孔中穿过,连接板为两个,连杆的两端分别和两个连接板的一端板面垂直连接,两个连接板的另一端均垂直固定在底板的板面上,底板的板面上开设第一安装孔,圆盘的盘面平行布置在两个连接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导向座上开设第二安装孔。

有益效果:一般四向穿梭车包括上车架和下车架,上车架上固定左右行走轮,下车架上固定前后行走轮,开始行走时,下车架的前后行走轮着地开始前后行走,下车架布置在上车架的下方,导向座固定在上车架上,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固定在上车架上,吊耳的另一端固定在下车架,电机带动转轴旋转,圆盘跟随转轴一起旋转至弧形孔的一端将吊耳勾起并向上拉伸,从而将下车架一同向上拉起使得前后行走轮脱离地面,上车架的左右行走轮着地开始左右行走,从而实现换向功能。控制电机反向运转带动转轴反向转动,下车架被下方至前后行走轮重新着地实现前后行走,电机继续反向运转,凸轮慢慢将滚轮顶起,从而慢慢将顶板顶起,顶板用来放置货物,导向轴和导向座的配合对顶板的上下移动起到导向限位作用,保证顶板的移动平稳,并且弹簧的弹力对顶板加以支撑,减小压力且能辅助顶板的提升,整个结构较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顶升换向单元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四向穿梭车顶升换向机构,包括顶升换向单元、限位单元和顶板10,顶升换向单元包括滚轮固定座21、滚轮22、转轴23、凸轮24、圆盘25、轴承座26和吊耳27,顶板10水平布置,滚轮22通过滚轮固定座21固定在顶板10的下板面,轴承座26为两个,转轴23的两端分别和两个轴承座26中的轴承相连,转轴23的轴身分别自凸轮24和圆盘25的盘面中心穿过,圆盘25的盘面中沿着盘面的周向开设弧形孔251,吊耳27的一端吊挂在圆盘25的弧形孔251中,凸轮24的轮面和滚轮22的轮面相贴,转轴23由电机带动实现转动,限位单元包括导向轴31、导向座32、弹簧33和支撑板34,导向轴31立式布置且上端固定在顶板10的下板面,导向轴31的下端和支撑板34的板面中心垂直相连,导向轴31自导向座32中的限位孔中穿过,弹簧33套设在导向轴31上,弹簧33的上端抵靠在导向座32上,弹簧33的下端抵靠在支撑板34上,顶升换向单元为两个以上且间隔布置,限位单元为两个以上且间隔布置。

一般四向穿梭车包括上车架和下车架,上车架上固定左右行走轮,下车架上固定前后行走轮,开始行走时,下车架的前后行走轮着地开始前后行走,下车架布置在上车架的下方,导向座32固定在上车架上,转轴23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26固定在上车架上,吊耳27的另一端固定在下车架,电机带动转轴23旋转,圆盘25跟随转轴23一起旋转至弧形孔251的一端将吊耳27勾起并向上拉伸,从而将下车架一同向上拉起使得前后行走轮脱离地面,上车架的左右行走轮着地开始左右行走,从而实现换向功能。控制电机反向运转带动转轴23反向转动,下车架被下方至前后行走轮重新着地实现前后行走,电机继续反向运转,凸轮24慢慢将滚轮22顶起,从而慢慢将顶板10顶起,顶板10用来放置货物,导向轴31和导向座32的配合对顶板10的上下移动起到导向限位作用,保证顶板10的移动平稳,并且弹簧33的弹力对顶板10加以支撑,减小压力且能辅助顶板10的提升,整个结构较为简单。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10为条板,顶升换向单元为两个且沿着顶板10的板长方向间隔布置,限位单元为两个且沿着顶板10的板长方向间隔布置,两个顶升换向单元布置在两个限位单元之间,两个顶升换向单元中的转轴23由同一电机带动实现同步转动,进一步保证顶板10平稳升降。

优选的,所述凸轮24为盘形凸轮,转轴23和凸轮24的盘面垂直,转轴23水平布置,转轴23的轴长方向和顶板10的板长方向异面垂直,转轴23的轴身中部套设链轮40,电机通过链条传动带动转轴23转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孔251所在弧为优弧。既能保证弧形孔251的一端能够将吊耳27勾起,又能保证转轴23在转动过程中,弧形孔251能够为吊耳27提供避让空间,避免吊耳27影响转轴23的转动。

优选的,所述吊耳27包括连杆271、连接板272和底板273,连杆271自弧形孔251中穿过,连接板272为两个,连杆271的两端分别和两个连接板272的一端板面垂直连接,两个连接板272的另一端均垂直固定在底板273的板面上,底板273的板面上开设第一安装孔274,圆盘25的盘面平行布置在两个连接板272之间,在第一安装孔274处通过螺钉将吊耳27固定在下车架。

优选的,所述导向座32上开设第二安装孔321。在第二安装孔321处通过螺钉将导向座32固定在上车架。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由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