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存储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80123发布日期:2020-06-20 17:45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存储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茶叶存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存储罐。



背景技术: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具体是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挑选高品质的白茶,无外乎两个要点,闻香气和品滋味,香气馥郁芬芳者,品质不差;茶汤甜润甘醇者,可谓品质佳。所以如何保留白茶的香气成为提高白茶品质的一个关键技术。

目前市面上大多使用茶叶罐来保存白茶,起到隔绝空气、隔绝水汽、避免异味吸附,造成茶叶变味,影响口感和产品品质。好的茶叶罐,不但能提高茶品的品质,同时能提高客户的感官,提高购买欲望。但是目前市面上的茶叶罐多种多样。如cn210149978u的一种便于使用的茶叶罐,所述茶叶罐本体的顶端套接有茶叶盖,茶叶盖的底端设置有密封盘,密封盘的中部固定有橡胶套,橡胶套的内部固定有茶叶夹,茶叶盖的两侧均设置有挂钩,茶叶罐本体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靠近一端处通过第一转轴安装有凹形钢,凹形钢的底端设置有提拉块,凹形钢靠近底端位置处通过第二转轴安装有箍环,茶叶罐本体内侧的中部通过轴承安装有丝杆,丝杆的顶端固定有手柄,丝杆上套接有底盘,底盘的中部对应丝杆位置处开设有螺纹孔。使用时手捏提拉块向上拉起,在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配合下箍环由挂钩内部向上移动,当箍环移动到挂钩上方时取出箍环,将茶叶盖拿出,转动手柄,手柄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与底盘上的螺纹孔的配合作用下将底盘转动到茶叶罐本体内侧的底部,放置茶叶,取茶叶时,从橡胶套内取出茶叶夹,通过茶叶夹夹取茶叶,防止手拿污染,当茶叶使用一定量后取茶叶不方便时,转动手柄,手柄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与底盘上的螺纹孔的配合作用下带动底盘向上转动到自己所需要的高度,停止转动,即可进行茶叶的取用。改设计虽然方便了茶叶的取用,但是其密封效果较差,无法保留茶叶的香气,随着茶叶的取用,香气都会通过茶叶夹和橡胶套的间隙逸出,无法提高客户的购买欲望。

或者如cn207141916u一种青瓷茶叶罐,包括顶盖、外盖、罐体和底座,所述外盖螺接在所述罐体的顶部,所述顶盖扣置于所述罐体上且其底面与所述外盖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所述底座螺接在所述罐体的底部,所述外盖的底部具有一筒体,所述筒体的通孔贯穿所述外盖,所述底座的顶面呈倒锥形且其中部具有一与所述筒体同轴设置的凹孔,所述筒体的底部和所述底座顶面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所述凹孔内通过弹簧连接有一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直径与所述筒体的内径相等,所述密封盖的高度大于所述筒体和所述底座之间的间距,所述密封盖上还设有一压杆,所述压杆穿出所述外盖顶部并被所述顶盖所压迫。密封盖在弹簧的作用下上移,将刚够一次使用的茶叶顶入筒体内部,同时,密封盖的边缘将筒体底部和底座顶面之间的间隙填充,使筒体和罐体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以此避免需保存的茶叶和外界空气产生接触,提高其保存茶叶的性能,虽然其提高了气密性,但是整体结构结构复杂,缩小的茶叶罐的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茶叶存储罐,其结构简单,气密性强,可以有效阻断储存罐内外气体的流动交换,凝聚茶叶的香气,提高产品观感,增加人们的购买欲望。

本发明一种茶叶存储罐,其包括罐体,内盖和外盖,所述罐体一端敞口,所述内盖固定设置在所述罐体敞口处,形成第一层密封,所述外盖套设在所述罐体上,所述外盖内壁与所述罐体外侧壁紧密贴合,形成第二层密封,所述外盖侧壁沿所述罐体向下延伸至所述罐体中心线以下,当罐体内部气体从内盖处逸出时,先进入所述外盖和所述内盖之间空间,当空间填满后,气体经过所述外盖和所述罐体之间的缝隙,到达所述外盖和所述罐体的结合处后,才能散入空气中,改变了气体的流动方向,延长了气体的流动行程,形成第三层密封。

优选的,在所述罐体底部设有一凸台,所述凸台的宽度与所述外盖的侧壁厚度相同,使茶叶存储罐外壁整体一致,成流线型设置,所述凸台与所述外盖成比例设置。

优选的,所述外盖高度为茶叶存储罐总高度的0.5-0.7,所述凸台高度为茶叶存储罐总高度的0.3-0.5,所述外盖的高度保证了气体从内盖与罐体的结合处散逸后,需要先向下流动一段距离后才能通过外盖于凸台之间的缝隙进入空气,大多的气体留存在所述外盖与所述内盖之间的空间内。

优选的,在所述凸台上开设有凹槽,在所述凹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凹槽紧密设置,所述密封圈构成了第三层密封。

优选的,在所述凸台顶端的所述罐体侧壁上设有外螺纹,在所述外盖底端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罐体侧壁上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使想要散逸的气体需要沿螺纹流动,增加了气体的流动行程,所述螺纹构成了第三层密封。

优选的,所述内盖外壁与所述罐体内壁紧密贴合,在所述内盖上固定设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内盖外壁与所述罐体内壁紧密贴合,在所述内盖上固定设有把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经过三层密封设置,最大程度的保存了存储茶叶的香气,当需要使用时,先拧开外盖,在向上提起外盖的同时,存留在内盖与外盖之间的淡淡的茶香缓缓的扩散出来;然后倒置外盖,外盖内腔中残存的稍微浓郁点的茶香也开始散逸,最后打开内盖,最浓郁的茶香扑面而来,经过层层对比,茶香的浓郁程度层层递进,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客户的观感;当外部空气或水气进入罐体时,需要反向通过以上所述三层密封机构;外盖与罐体接合处采用螺纹结构,增强了紧密度和气密性,同时独特的多层密封设置,避免了茶叶和空气以及水汽的接触,防止茶叶受潮或者被空气氧化,降低口感。当茶叶存储罐放入密闭空间时,因其它食物的气味大都是往上飘的,而外盖与罐体的连接处位于茶叶存储罐整体的下部,大大降低了异味进入茶叶存储罐的可能行,其结构设计独特,整体采用食品级铝材,表面经过阳极氧化,形成稳定的氧化膜,环保卫生,便于清洗,美观大方,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1罐体、2内盖、3外盖、4凸台、5凹槽、6密封圈、7外螺纹、8内螺纹、9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茶叶存储罐,其包括罐体1,内盖2和外盖3,罐体一端敞口,内盖2固定设置在罐体1敞口处,形成第一层密封,外盖3套设在罐体1上,外盖3内壁与罐体2外侧壁紧密贴合,形成第二层密封,外盖3侧壁沿罐体1向下延伸至罐体1中心线以下,当罐体1内部气体从内盖2处逸出时,先进入外盖3和内盖2之间空间,当空间填满后,气体经过外盖3和罐体1之间的缝隙,到达外盖3和罐体1的结合处后,才能散入空气中,改变了气体的流动方向,延长了气体的流动行程,形成第三层密封。在罐体1底部设有一凸台4,凸台4的宽度与外盖3的侧壁厚度相同,使茶叶存储罐外壁整体一致,成流线型设置,凸台4与外盖3成黄金分割比设置,外盖3占茶叶存储罐总高度的0.618,凸台4占茶叶存储罐总高度的0.382。外盖3的高度保证了气体从内盖2散逸后很难直接到空气中,大多留存在外盖3与内盖2之间的空间内。在凸台4上开设有凹槽5,在凹槽5内设有密封圈6,密封圈6与凹槽5紧密设置;在凸台4顶端的罐体1侧壁上设有外螺纹7,在外盖3底端的内壁设有与罐体1侧壁上外螺纹7匹配的内螺纹8,使想要散逸的气体需要沿螺纹流动,增加了气体的流动行程,密封圈6和螺纹组合形成第三层密封。内盖2外壁与罐体1内壁紧密贴合,在内盖2上固定设有把手9,便于打开内盖2。当茶叶存储罐内的茶香想向外散逸时,需要先向上流动,经过内盖2与罐体1的缝隙,进入内盖2与外盖3的空间内,在沿着罐体1外壁和外盖3内壁的缝隙向下流动,到达外盖3与凸台4的结合处后,需要沿着螺纹盘旋流动,通过螺纹后还要经过密封圈6,才能沿外盖3和凸台4之间的缝隙外逸;多层的密封设置,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香,避免茶香的外逸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的隔绝了空气中的氧气、水汽和食物异味等与茶叶接触的可能性,保证了茶叶的品质,提高了茶叶后期使用时的口感,同时保留了茶叶的香气,当需要使用时,先拧开外盖3,在向上提起外盖3的同时,存留在内盖2与外盖3之间的淡淡的茶香缓缓的扩散出来;然后倒置外盖3,外盖3内腔中残存的稍微浓郁点的茶香也开始散逸,最后打开内盖2,最浓郁的茶香扑面而来,经过层层对比,茶香的浓郁程度层层递进,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客户的观感和购买欲望。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