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系统以及电梯轿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92562发布日期:2021-10-27 14:13阅读:88来源:国知局
电梯系统以及电梯轿厢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梯系统以及电梯轿厢。


背景技术:

2.电梯已经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它们能够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等带来极大的便利。然而,对于一些老旧住宅或者办公楼宇、特殊厂房、历史建筑等,由于诸多原因而一直未能配置此类电梯设备,因此造成了很多不便。特别是,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在老旧社区内安装电梯的需求已经变得越来越强烈。但是,在以上这些环境下施工安装电梯,将面临许多的困难。例如,电梯井道的现场施工条件通常比较复杂,并且土建施工工作量大,开挖井道不仅可能会影响到建筑结构的安全,而且需要迁移诸如天然气管道、通信管道、给排水管道等许多复杂的地下管线,并且在日后使用过程中容易在电梯井道内形成积水,因此导致难以维护,并会对设备安全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梯系统以及电梯轿厢,从而能够解决或者至少缓解了以上问题和其他方面的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4.首先,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它提供了一种电梯系统,其包括一个或多个沿着导轨在电梯井道内运行的电梯轿厢,以及减振装置和缓冲装置,其中,所述减振装置装设在所述电梯轿厢的至少一个外侧面上,并且所述缓冲装置装设在所述电梯井道的内侧壁和/或底部上,并设置成在所述电梯轿厢沿着所述导轨运行至最低位置时所述缓冲装置与所述减振装置相接触。
5.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系统中,可选地,所述电梯系统还包括:安全装置,其装设在所述电梯轿厢的至少一个外侧面上,并且设置成在所述电梯轿厢发生超速时向所述电梯轿厢施加制动力;和/或停止装置,其装设在所述电梯轿厢的至少一个外侧面上并与所述电梯系统中的控制开关相连,用于在触发所述控制开关后通过所述停止装置来使得所述电梯轿厢停止运行。
6.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系统中,可选地,所述减振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减振器,所述缓冲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缓冲器,并且所述至少两个减振器分别装设在所述电梯轿厢的两个相互对置的外侧面上,所述至少两个缓冲器分别装设在所述电梯井道的两个相互对置的内侧壁上和/或所述底部上的两个相互对置的位置处。
7.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系统中,可选地,所述缓冲器构造成具有支撑部和缓冲部,所述支撑部装设在所述两个相互对置的内侧壁上和/或所述两个相互对置的位置处,所述缓冲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并且由弹性材料制成。
8.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系统中,可选地,所述缓冲器还具有弹簧,其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缓冲部之间,并且/或者设置在所述缓冲部中。
9.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系统中,可选地,所述减振器构造成具有固定部和接触部,所
述固定部被固定至所述两个相互对置的外侧面上,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固定部相连并且在所述电梯轿厢沿着所述导轨运行至所述最低位置时与所述缓冲部相接触。
10.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系统中,可选地,所述减振器还具有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接触部相连的加强部。
11.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系统中,可选地,所述电梯轿厢的外侧面上装设有导靴,所述电梯轿厢通过所述导靴沿着所述导轨在所述电梯井道内运行,并且所述导靴、所述减振装置、所述安全装置和所述停止装置中的至少两个共同装设在所述电梯轿厢的至少一个外侧面上。
12.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系统中,可选地,所述导靴、所述减振装置、所述安全装置和所述停止装置均装设在所述电梯轿厢的至少一个外侧面的下侧。
13.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系统中,可选地,所述电梯井道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电梯系统安装处的建筑物的外部。
14.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系统中,可选地,所述电梯轿厢处于所述最低位置时的电梯轿厢地板面比所述电梯系统安装处的建筑物的现场地面高200-300mm。
15.其次,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它还提供了一种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是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电梯系统中的电梯轿厢。
16.从与附图相结合的以下详细描述中,将会清楚地理解根据本发明的各技术方案的原理、特点、特征以及优点等。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系统和电梯轿厢易于制造、安装和维护,它可以适应复杂的现场安装条件,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减少土建施工工作量、缩短电梯安装时间,并能避免或者减少对建筑结构造成不利影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时常存在的由于需要开挖电梯井道而造成日后容易积水、难以维护、影响电梯运行安全等问题。本发明实用性强,其特别适用于老旧社区的电梯安装和改造。
附图说明
17.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只是出于解释目的而设计的,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18.图1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系统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所示电梯系统实施例中的电梯轿厢和电梯井道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图1所示电梯系统实施例中的电梯轿厢和电梯井道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导轨和电梯轿厢的厢体主体。
21.图4是图1所示电梯系统实施例中的一对彼此配合的减振器和缓冲器示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系统以及电梯轿厢的结构组成、布置、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不应用于对本发明形成任何限制。在本文中,技术用语“连接(或相连等)”涵盖了特定部件直接连接至另一部件和/或间接连接至另一部件,技术用语“上”、“下”、“右”、“左”、“竖直”、“水平”及其派生词应联系各附图
中的定向,并应理解本发明可以采取多种替代定向。
23.此外,对于在本文所提及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本发明仍然允许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者删减而不存在任何的技术障碍,从而应当认为这些根据本发明的更多实施例也是在本文的记载范围之内。另外,为了简洁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零部件和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或若干处进行标示,并且在本文中不多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经公知的一般事项。
24.请首先参阅图1,在该图中以俯视方式示意性阐释了一个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系统实施例的大致构成和布置等情况,以下就通过这个实施例来对本发明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25.如图1所示,在该电梯系统100中,可以按照实际需求情况来配置一个或多个电梯轿厢1。在使用时,电梯轿厢1将沿着起到导向作用的导轨2在电梯井道7内进行运行,例如可以将刚性的导轨2沿着竖直方向固定安装在电梯井道7内,并且在诸如电动机等提供的动力驱动下,使得电梯轿厢1沿着导轨2在电梯井道7内进行上下升降运动。
26.在图1、图2和图3中示出了可以将导靴5可选地安装在电梯轿厢1的一个或多个外侧面上,例如可将其直接装设在位于电梯轿厢1侧面的立柱13中,这样就可使得电梯轿厢1在动力驱动下通过导靴5来沿着导轨2在电梯井道7内运行。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方案中对于导靴和导轨的具体结构构造、布置数量、使用材料以及它们之间的接合方式等都不做出任何限制性的规定。例如,可以在电梯轿厢上采用左右对称方式总共配置两个、四个或更多个导靴,以便能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电梯轿厢在运行中发生偏斜、摆动等问题。
27.请再结合参考图1至图3,可以在电梯系统100的电梯轿厢1的一个或多个外侧面上安装减振装置3,例如可将其可选地分别安装在位于电梯轿厢左右两侧的相互对置的外侧面11和12上;同时,可在电梯井道7的内侧壁和/或底部中对应安装缓冲装置4,例如可将缓冲装置4安装在电梯井道7的底部70的两个相互对置的位置处,又比如可将其分别装设在位于电梯井道7左右两侧的相互对置的内侧壁71和72上。如此,当电梯轿厢1在电梯井道7内沿着导轨2运行到最低位置时,就可以通过上述减振装置3与缓冲装置4之间的相互接触来吸收电梯轿厢此时的运动能量,从而有效减少振动、冲击、噪声等的产生及其带来的影响。
28.作为示例性说明,在本文给出的电梯系统100中,减振装置3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减振器,缓冲装置4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缓冲器,可以按照具体应用需要来对这些减振器和缓冲器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布置位置、数量、制造材料等进行灵活设计、选择和调整。另外,还应当说明的是,尽管在电梯系统中使用彼此完全相同的减振器可能在生产制造、安装和维护等方面是十分有利的,然而本发明允许在一些应用场合下同时使用彼此不尽相同的减振器,这种情形也同样适用于本文中的缓冲器。
29.例如,如图4以及图2、图3中所示,可将上述的减振器构造成具有三个部分,即固定部31、接触部32和加强部33。其中,可以单独地或者结合采用例如焊接、螺接、铆接等任何适宜的连接方式将固定部31固定安装到电梯轿厢1的外侧面上(如上述的外侧面11和12),并且可将接触部32构造成适于在电梯轿厢1沿着导轨2运行到最低位置时与缓冲部42进行接触来起到吸收和减少振动、冲击能量,降低噪声等有益效果。例如,如图4中所示,可以将接触部32构造成具有朝向缓冲装置4的相对较大且平整的接触表面。加强部33是设置在固定部31和接触部3之间用来进行结构加强目的,它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具有任何可能的形状构
造。当然,在一些应用场合下,在本发明中也允许将加强部33从减振器中省略掉,即减振器可以仅具有固定部31和接触部32。一般来讲,固定部31、接触部32和加强部33可采用例如钢材、铸铁、不锈钢等刚性材料制成。
30.再参考图2至图4,仅作为举例说明,可以将上述的缓冲器构造成具有两个部分,即支撑部41和缓冲部42。其中,可采用任何可行的固定方式将支撑部41安装到电梯井道7的内侧壁和/或底部的适宜位置处用来提供支撑作用,并且可将缓冲部42设置在支撑部41上。通常,缓冲部42可采用诸如聚氨酯、橡胶、海绵等弹性材料来制成,以便在与减振器进行接触触碰时能够起到吸收和减少冲击能量、降低噪音产生等作用。
31.应当理解,对于本电梯系统中的减振装置和缓冲装置来讲,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本文中描述的具体示例,它们各自完全可以采取其他的更多的结构组成形式。例如,作为一种可选情形,可以考虑在缓冲装置4中增设弹簧,例如可将一个或多个弹簧设置在支撑部41和缓冲部42之间,或者设置在缓冲部42中,或者同时设置在以上位置中,从而进一步增强吸收冲击能量、减少振动、降低噪音产生等效果。
32.此外,还可在电梯系统100中设置安全装置6,例如可将其如图1、图2和图3中所示地安装在电梯轿厢1的一个或多个外侧面上(如上述的外侧面11和12),以便在电梯轿厢1发生了超速情形下,可通过该安全装置6对电梯轿厢1施加制动力来实现安全控制,从而避免发生不期望的人员、设备事故或损害。就安全装置6本身来讲,本发明允许采用任何可行的此类现有装置、设备或机构等,例如可采用安全钳提拉机构等。
33.另外,还可以为电梯系统100可选地配置停止装置,例如可将该停止装置安装在电梯轿厢1上的任何适宜位置处(如一个或多个外侧面上),以便在需要时触发电梯系统中相应的控制开关(如安装在电梯轿厢的顶部或内部、电梯系统的控制端等任何适宜位置处),然后通过与该控制开关相连的以上停止装置来使得电梯轿厢1停止运行。
34.以上已经针对减振装置3、缓冲装置4、导靴5、安全装置6、停止装置等进行了介绍,不难发现的是在作为示范例给出的电梯系统100中,以上这些零部件是被提议可以相应地安装在电梯轿厢的外侧面、或者电梯井道的内侧壁和/或底部,例如可将减振装置3、导靴5、安全装置6、停止装置当中的两个或者更多个都可选地安装在电梯轿厢的至少一个外侧面上(例如在外侧面的下侧)。
35.与本发明相对比,按照传统布置方式,业界总是习以为常地考虑将例如减振装置等布置在电梯轿厢的底部,并且将相对应的缓冲装置等安装在井道底部且使得缓冲装置正对着以上减振装置,因此当采用这些现有技术方案时,将不可避免地需要在安装现场开挖尺寸较深的电梯井道。
36.然而,由本发明设计并提议的布置方式则明显不同于以上传统布置方式,它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电梯系统的井道深度,并且可以充分适应复杂的现场安装条件,有效减少土建工作量、缩短电梯安装耗时,从而降低工程成本,而且还能在安装施工时避免或者减少对建筑结构、各种地下管线等造成不利影响。由于本电梯系统的电梯井道深度尺寸能明显减小,因此可避免或降低普遍存在的因为井道较深而容易积水所带来的难以维护、影响电梯运行安全等众多现有问题。以上这些积极方面,对于尤其是面对老旧社区等环境下的电梯安装和改造是相当有利的,成功解决了以上讨论的采用传统方式开挖井道所面临的众多难题。
37.举例而言,例如在为老旧建筑物或者一些其他建筑物加装电梯时,可以将本电梯系统中的电梯井道全部设置在建筑物的外部,例如该电梯井道可采用钢架支撑结构并且全部采用玻璃材质的外墙体,或者将电梯井道部分地设置在建筑物的外部,例如该电梯井道可采用钢架支撑结构并且可依托建筑物的一部分外墙体作为电梯井道的一部分。又比如,在可选情形下,可以将电梯井道设置成在电梯轿厢运行到最低位置时,其厢体地板面可以比建筑物处的现场地面(通常是水平地面)高200-300mm,这相对于目前普遍采用的电梯加装现有方案来讲,本发明方案的现场施工工程量少,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电梯的加装改造工作,并且不会造成日后维护和管理难度。因此,本发明具备很强的实用性,它相对于传统技术方案具有相当突出的技术优势,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包括前文中所描述的弊端和不足之处。
38.作为明显优于现有技术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梯轿厢,即这种电梯轿厢是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系统中所配置的电梯轿厢,可以按照实际需要在它的一个或多个外侧面上装设诸如减振装置、缓冲装置、导靴、安全装置、停止装置和/或任何其他的可能的零部件、装置或设备等,以便发挥出例如以上讨论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备的显著且突出的技术优势。
39.以上仅以举例方式来详细阐明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系统以及电梯轿厢,这些个例仅供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施方式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形和改进。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属于本发明的范畴并为本发明的各项权利要求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