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中可坍塌可替换储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49092发布日期:2020-09-18 12:23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中可坍塌可替换储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原油储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中可坍塌可替换储油系统。



背景技术:

原油的存储需要兼顾保质以及使用功能两个方面,前者需要考虑保温防止结蜡,沙子沉积清扫,石油析气的排放等技术问题;后者则要求原油存储尽量靠近炼油炼化厂。炼油炼化厂的地址一般靠近海边,河边或者管道终端。当前中亚、中缅、中俄管道每天的输油合计为130万桶左右(以每根管道流速2m/s计),而中国每天的石油进口量为1000万桶,相当于原油输入量的87%由海上油轮提供,因此中国主要的炼油炼化厂都在海边,而海边的土地有很大的局限性,无论是地基建造成本高,还是港口水深要求,炼油炼化厂距离,空间局限性等,这最终导致了我国的原油储备(即现有钢制储油罐)只有1.5-2个月时间左右,与我国2年的粮食储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因此开发原油的存储空间,变成了国家能源战略以及油气存储行业的刚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中可坍塌可替换储油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海上陆地储油罐存在的建造成本高,安全隐患,以及根本无地可建的现实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中可坍塌可替换储油系统,包括管汇和多个柔性储油罐,多个所述柔性储油罐和所述管汇之间分别通过跨接管相连,所述跨接管上设有安全阀;所述管汇设有输入管道和输出管道,所述输入管道和所述跨接管之间连接有输入阀,所述跨接管和所述输出管道之间连接有输出阀;所述柔性储油罐包括筒状的囊体,所述囊体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将所述囊体的端部封闭的法兰盘,两个所述法兰盘之间固定安装有中心杆,所述跨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囊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柔性储油罐上连接有用于将其固定在海床上的配重结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跨接管和所述输入管道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输入阀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上;所述跨接管和所述输出阀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输出阀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管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囊体包括位于内侧的内筒壁和位于外侧的外筒壁,所述内筒壁和所述外筒壁之间依次设有及保温层、抗冲击层、抗切割层、防紫外线层、抗海洋微生物附着层和防火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配重结构包括一端连接在所述柔性储油罐的外侧的缆绳,所述缆绳的另一端连接有配重块。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筒壁和所述外筒壁之间设有泄漏检测传感器;所述外筒壁的外侧设有光纤监测器;所述外筒壁的外侧设有应力传感器;所述柔性储油罐内设有压强传感器;所述柔性储油罐内设有温度传感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柔性储油罐内设有数据收集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中心杆上安装有加热装置。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柔性储油罐通过连接管连接有取样袋。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柔性储油罐为球形。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柔性储油罐为圆柱形。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水中可坍塌可替换储油系统,包括管汇和多个柔性储油罐,多个所述柔性储油罐和所述管汇之间分别通过跨接管相连,所述跨接管上设有安全阀,所述管汇设有输入管道和输出管道,所述输入管道和所述跨接管之间连接有输入阀,所述跨接管和所述输出管道之间连接有输出阀;本发明的多个柔性储油罐可以实现一侧的柔性储油罐进行注油作业,另一侧的柔性储油罐进行卸油作业,从而实现两侧储油罐交替储油,从而方便柔性储油罐的维护、运输、检测和维修等操作,且注油和卸油的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作业的效率;且本发明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解决了海上陆地储油罐存在的建造成本高,安全隐患,以及根本无地可建的现实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柔性储油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ⅰ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的柔性储油罐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管汇;2-柔性储油罐;201-囊体;211-内筒壁;212-外筒壁;213-保温层;214-抗冲击层;215-抗切割层;216-防紫外线层;217-抗海洋微生物附着层;218-防火层;202-法兰盘;203-中心杆;3-跨接管;4-安全阀;5-防波堤;6-缆绳;7-配重块;8-输入管道;9-输出管道;10-油轮;11-第一连接管;12-输油泵;13-输入阀;14-陆地炼油厂;15-第二连接管;16-抽油泵;17-输出阀;18-万向接头;19-泄漏检测传感器;20-光纤监测器;21-应力传感器;22-压强传感器;23-温度传感器;24-数据收集器;25-加热装置;26-连接管;27-取样袋;28-陆地;29-海洋;30-海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水中可坍塌可替换储油系统,包括管汇1和多个柔性储油罐2,多个柔性储油罐2和管汇1之间分别通过跨接管3相连,跨接管3上设有安全阀4,多个柔性储油罐2外侧设有防波堤5;在此实施例中,柔性储油罐2呈球形且位于海平面以下,适用于深水域。柔性储油罐2的外侧通过缆绳6连接有用于将柔性储油罐2固定在海床30的配重块7。柔性储油罐2包括筒状的囊体201,囊体20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将囊体201的端部封闭的法兰盘202,两个法兰盘202之间固定安装有中心杆203,跨接管3的一端与囊体201的内腔相连通。

管汇1设有输入管道8和输出管道9,输入管道8的一端和油轮10相连,输入管道9和跨接管3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11相连,输入管道9上设有输油泵12,第一连接管11上设有输入阀13;输出管道9的一端和陆地炼油厂14相连,输出管道9和跨接管3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15相连,输出管道9上设有抽油泵16,第二连接管15上设有输出阀17。在本实施例中,管汇1的前后两侧每侧分别设有四个柔性储油罐2,通过对安全阀4、输入阀13、输出阀17、抽油泵16和输油泵12的调控,可以实现一侧的柔性储油罐2进行注油作业,另一侧的柔性储油罐2进行卸油作业,从而实现两侧储油罐2交替储油,且注油和卸油的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作业的效率。例如,通过开启位于管汇1前侧的柔性储油罐2的输入阀13、开启位于管汇1后侧的柔性储油罐2的输出阀17,并开启位于管汇11前后两侧的柔性储油罐2的安全阀4,然后开启输油泵12和抽油泵16,则输油泵12将油轮10储存的油料通过输入管道9、相应的第一连接管11和相应的跨接管3注入位于管汇1前侧的柔性储油罐2内,同时抽油泵16将位于管汇1后侧的柔性储油罐2内的油料抽出并通过相应的跨接管3、相应的第二连接管15和输出管道9注入陆地炼油厂14,从而方便对此时位于管汇1后侧的柔性储油罐2的维护、运输、检测和维修等操作。

囊体201包括位于内侧的内筒壁211和位于外侧的外筒壁212,内筒壁211可由纯高分子聚合物组成或是由高分子聚合物和纤维加强复合而成,形成高强度、防腐蚀的内壁;外筒壁212也可由纯高分子聚合物组成或是由高分子聚合物和纤维加强复合而成,起到双层保险作用,防止溢油泄漏。内筒壁211和外筒壁212之间依次设有保温层213,起到保温作用;抗冲击层214,承担外部重物的冲击与刮擦;抗切割层215,防止外部切割;防紫外线层216,用于防止老化;抗海洋微生物附着层217,防止海洋微生物附着;防火层218,用于防火。

配重结构包括一端连接在柔性储油罐2的外侧的缆绳6,缆绳6的另一端连接有配重块7。具体的,缆绳6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缆绳,缆绳6的两端与柔性储油罐2和配重块7之间分别通过万向接头18连接,可以实现柔性储油罐2的快速安装与拆卸。配重块7可以是锚、桩、钢块、或者水泥块等任一形式。而且为了保证柔性储油罐2的正常工作,每个柔性储油罐2至少通过两根缆绳6与配重块7相连,以防止其中一根缆绳6断裂。

内筒壁211和外筒壁212之间设有泄漏检测传感器19;用于探测柔性储油罐2是否存在泄漏;外筒壁212的外侧设有光纤监测器20,用于实时监测泄露以及泄露位置;外筒壁212的外侧设有应力传感器21,用于实时监测柔性储油罐2的应力;柔性储油罐2内设有压强传感器22,用于实时监测柔性储油罐2内压强;柔性储油罐2内设有温度传感器23,用于实时监测柔性储油罐内2温度。柔性储油罐2上设有数据收集器24,用于记录泄漏检测传感器19、光纤监测器20、应力传感器21、压强传感器22、温度传感器23的数据。

中心杆203上安装有加热装置25,防止长时间停止作业时柔性储油罐内2的油料冷凝。

柔性储油罐2通过连接管26连接有取样袋27,用于方便从柔性储油罐2内取样分析。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处为:如图6和图7所示,在此实施例中,柔性储油罐2呈圆柱形且漂浮在海平面,适用于沿岸浅水域。

此外,柔性储油罐2的形状还可以设计成长方体、正方体、椭球体或任意其他形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