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剂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19602发布日期:2022-01-11 21:21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密封剂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维护工具技术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密封剂瓶。


背景技术:

2.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有时轮胎会出现异常状况,例如轮胎亏气、破损等。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使用备胎来替换亏气或破损的轮胎或者使用为轮胎提供快速的补胎和充气。
3.现在,有一种充气轮胎被使用于车上。当轮胎被扎破时,这种轮胎无需替换,通过将密封剂注入轮胎,从而修补轮胎上被扎破的部位。
4.密封剂是一种高分子合成物,一般状态下其呈液体状,并且储存在密封剂瓶内。在实施上述补胎过程时,首先将空气泵入密封剂瓶,继而使得瓶内的密封剂被泵出,并且被继续泵送到轮胎。在密封剂进入轮胎的时刻,密封剂撞击周围的空气并且与之混合,其体积增大形成为泡沫状。起泡的密封剂进入到轮胎内后,可以到达扎破部位并且覆盖轮胎内壁从而形成密封膜。理想的是使用较少的密封剂来修补轮胎。
5.jp4666613b2公开了一种密封剂注入装置,包括存放密封剂的储存器和在储存器外部的混合部。空气通过两条分支管道分别进入储存器和混合部,进入储存器的空气将密封剂压入混合部,经压入的密封剂与直接进入混合部的空气混合。随后经混合的密封剂输出到轮胎,经由轮胎气门芯被注入轮胎中。在两条分支管道分岔的始端设置有阀,以分配通向各自分支管道的空气流量。为此,jp4666613b2所涉及的注入装置还设置有控制器以进行手动或自动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涉及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密封剂瓶,所述密封剂瓶包括瓶本体,所述瓶本体限定储存密封剂的内部空间,并且具有:气体入口,所述气体入口与所述内部空间流体连通以允许气体进入所述内部空间;接收密封剂的管道,所述管道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中;以及密封剂出口,所述密封剂出口与所述管道连通;其中所述管道限定通向所述密封剂出口的密封剂输送路径,所述管道进一步设置在所述密封剂输送路径上的气体导入部,所述气体导入部构造成气体自所述内部空间经由所述气体导入部进入到所述管道中从而在所述密封剂输送路径上与密封剂混合。
7.在一种密封剂瓶的实施例中,所述瓶本体包括容器和与所述容器密封连接的盖,所述气体导入部设置在所述管道位于所述容器内的一部分上和/或所述管道位于所述盖上的另一部分上。
8.在一种密封剂瓶的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导入部包括布置在所述管道上的连通于所述内部空间和所述管道内部之间的至少一个孔眼。
9.在一种密封剂瓶的实施例中,所述管道具有密封剂通过截面,所述至少一个孔眼具有气体通过截面,所述密封剂通过截面的面积与所述至少一个孔眼的所述气体通过截面的面积之和之比在8-89的范围内。
10.在一种密封剂瓶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剂通过截面的面积与所述至少一个孔眼的所述气体通过截面的面积之和之比在32-89的范围内。
11.在一种密封剂瓶的实施例中,当所述至少一个孔眼包括一个孔眼时,所述一个孔眼布置在所述管道的一个周向侧上;当所述至少一个孔眼包括两个孔眼时,所述两个孔眼分别布置在所述管道的相对的周向侧上;当所述至少一个孔眼包括更多个孔眼时,所述更多个孔眼围绕所述管道布置。
12.在一种密封剂瓶的实施例中,所述盖上布置所述气体入口和所述密封剂出口,或者所述容器上布置所述气体入口并且所述盖上布置所述密封剂出口。
13.在一种密封剂瓶的实施例中,所述管道在所述容器内的所述一部分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管,所述管在所述瓶本体的底部设置密封剂接收部以允许密封剂从底部进入所述管。
14.在一种密封剂瓶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在所述瓶本体外部的喉管,所述喉管连接到所述密封剂出口上。
15.本技术可以在密封剂瓶内进行密封剂和气体混合。密封剂和气体的混合通过气体导入部进行。经发现,这种提前并且主动的混合可以使密封剂的体积比在轮胎处进行混合或以其他方式混合的密封剂的体积增大很多。例如,在轮胎处密封剂与周围空气的混合可以使体积增大30-40%。再例如,通过摇动密封剂瓶进行混合或者通过将密封剂压入瓶内管道的空气进入密封剂并与之混合的方式可以使体积增大10%不到。而本技术可以使体积增大超出上述数值甚至达到100%以上。因此,本技术的密封剂瓶可以使得当密封剂到达轮胎的注入口(一般为气门芯)时,密封剂已经形成泡沫形态,并且数量可观。由此,从另一方面看,可以减少密封剂的使用量并且提高补胎效率。
16.本技术结构简单并且可靠。气体被泵入密封剂瓶后,密封剂瓶内的高压气体一方面可以将密封剂推入管道,另一方面可以经由管道上的气体导入部进入到管道内以与输送过程中的密封剂汇合并且混合。因为混合在管道内发生,无需在密封剂瓶内设置额外的气动器件,也无需另设混合部件,更无需另设压力控制部件,所以本技术具有成本低并且易于制造的优点。
17.通过以下参考附图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其他方面和特征变得明显。但是应当知道,该附图仅仅为解释的目的设计,而不是作为本技术的范围的限定,这是因为其应当参考附加的权利要求。还应当知道,附图仅仅意图概念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和流程,除非另外指出,不必要依比例绘制附图。
附图说明
18.结合附图参阅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将更加充分地理解本技术,附图中同样的参考附图标记始终指代视图中同样的元件。其中:图1是本技术涉及的密封剂瓶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涉及的密封剂瓶在去除容器后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涉及的密封剂瓶的盖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本技术涉及的密封剂瓶的开口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本技术涉及的密封剂瓶的入口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确切地理解本技术要求保护的主题,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20.图1为本技术涉及的密封剂瓶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为了清楚示意,瓶被画成透明的,可以看到其内部结构。密封剂瓶包括瓶本体1,其限定瓶的内部,并且提供用于密封剂储存的内部空间12。所述瓶本体1至少具有入口16和出口18。如图所示,入口16和出口18分别为在瓶的顶部向外突出的端口,所述端口可以与其他物体如管子连接。其中入口16用于通过气体,因此是气体入口。气体入口16在瓶本体的内部处与内部空间12连通,由此气体经由气体入口16可以进入到内部空间12中。
21.瓶本体1在其内部还具有管道22。所述管道22用于接收密封剂。管道22限定密封剂输送路径,并且与出口18连通,由此可以将密封剂送至出口18。因此,出口是密封剂出口。管道22的形状决定了密封剂输送路径。如图所示,管道22可以弯曲,并且在其始端定位成靠着内部空间12的壁36。管道22的始端接近瓶本体1的底部24,大致位于瓶本体1的底部34和内部空间12的壁36之间。密封剂可以在瓶本体1的底部34进入管道22。具体而言,经由管道22的始端进入管道内。在图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管道22的始端设置密封剂接收部24,以促使更多的密封剂进入到管道22内。所述密封剂接收部24可以是单向阀,允许密封剂只能从内部空间12进入到管道22内,而不能反向流动。所述密封剂接收部24也可以是定位装置,以协助管道的始端靠着内部空间12的壁36定位。这些设置都有助于密封剂进入管道22。另外,密封剂接收部24的形状不限于图示所示的形式。
22.进一步地,管道22上设置气体导入部26,该气体导入部26在密封剂输送路径上。来自内部空间12的气体经由气体导入部26进入管道22,并且在密封剂输送路径上与密封剂混合。
23.在这里,“在密封剂输送路径上”也可以是沿着密封剂输送路径。在密封剂的输送过程中,气体渗入,与密封剂混合在一起并且流向出口。
24.气体导入部26的设置为密封剂提供了预混合的可能。气体被泵入瓶本体1,内部空间12积聚了一定的压力,从而空气经由气体导入部26被压入管道22内。这种主动提供气体的方式既增加了空气参与混合的数量,同时不需要额外的气动方式。在图2-3示出的实施例中,双线箭头代表气体的路径。实线箭头代表密封剂的路径。当密封剂到达轮胎的注入口时,将发生第二次混合。
25.回到图1,瓶本体1包括容器13和盖14,容器13和盖14密封连接。气体入口16和密封剂出口18设置并集成在盖上14。管道22至少包括了在容器13内的一部分和盖14上的另一部分。管道22在容器13内的一部分可以是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管,如软管,由此管道22可以弯曲,而其另一部分与盖14集成为一体。气体导入部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设置在软管上,也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设置在盖上。气体导入部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这些可以通过气体的流动来理解。在这些地方,管道22外侧都能与气体接触,以方便气体进入。密封剂可以占据至少部分的内部空间12。总体而言,气体导入部26在瓶本体1内的高度可以大于密封剂的初始液位,这样允许仅气体进入气体导入部26,并且可以达到较佳的预混合效果。
26.再进一步地,气体导入部26包括至少一个孔眼,所述孔眼连通于内部空间12和管道22内部之间。可以是一个孔眼或如图2-3所示的两个孔眼(如图2-3所示,虽然没有示出,
但从表示气体流动的箭头来看,孔眼数量为两个)。当数量为一个孔眼时,其布置在管道的一个周向侧上。当数量为两个孔眼时,其分别布置在管道22的相对的周向侧上。应该知道,还可以是围绕管道22布置的更多个孔眼。当孔眼是多个时,可以是对称布置,也可以是不对称布置。不对称布置可以平衡地引导气体进入管道22,因为密封剂瓶在使用期间往往是倾斜放置的。
27.孔眼具有气体通过截面,如孔眼的大小。管道22具有密封剂通过截面,如管道22的横截面。孔眼的尺寸大小可以设置为密封剂通过截面的面积与气体通过截面的总面积之比在8-89的范围内,优选地,在32-89的范围内。表1示出了多组实验数据,孔眼数量为两个。孔眼的气体通过截面取决于孔眼的直径,该直径从0至2mm不等。当孔眼尺寸为0时,可以认为管道22上没有设置气体导入部。管道22沿其整个长度的尺寸即便不变,直径为4mm,其密封剂通过截面的面积为12.57mm2。可以看到,当密封剂通过截面的面积与气体通过截面的总面积之比在8-89之间时,经混合的密封剂与未混合时的密封剂的体积相比,体积有所增加,特别是上述的面积之比为32-89的范围内时,经混合的体积可以增加到一倍以上。这表明生成了大量的用于补胎的密封剂泡沫。还可以看到,当孔眼尺寸过大时,会影响密封剂泡沫的生成量。
管道直径(mm)孔眼直径(mm)密封剂通过截面面积(mm2)气体通过截面总面积(mm2)密封剂通过截面面积/气体通过截面总面积(面积比)体积膨胀系数4012.570n/a1.440.312.570.14892.340.512.570.39322.340.812.571.01131.74112.571.5781.64212.576.2821.3
28.表1图4与图5为密封剂瓶的盖14的内侧截面图。可以看到,在图4示出的实施例中,管道22设置在盖14的中心,并且与密封剂出口18连通。管道22沿盖的纵向轴线l设置,密封剂出口18横向于纵向轴线l。实线箭头示出了密封剂从管道到密封剂出口的流动,这也是密封剂输送路径。在图5示出的实施例中,气体入口16向内延伸到偏置盖14的中心(如图中示出的纵向轴线l)一段距离,从而与内部空间12连通,内部空间12围绕位于盖14的中心的管道22。双线箭头示出了空气的路径。图5示出了气体入口16与盖集成在一起的实施例。气体入口16也可以与容器13集成在一起,如设置在容器13的顶部,从而与内部空间12连通。
29.使用时,密封剂瓶的气体入口16通过管子连接空压机。密封剂瓶的密封剂出口18连接有未示出的喉管。图1示出了固定喉管的定位部32。所述喉管连接到轮胎的气门芯上。空压机将空气打入密封剂瓶,此时密封剂瓶内具有很大的压力,空气在密封剂瓶内压迫密封剂使其进入管道22,同时空气可以经由气体导入部26进入管道22,与管道22中的密封剂混合形成密封剂泡沫。
30.虽然已详细地示出并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但应理解的是,本技术可以其它方式实施而不脱离这样的原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