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辊料绕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765576发布日期:2020-10-31 10:22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蚕丝辊料绕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蚕丝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蚕丝辊料绕制方法。



背景技术:

蚕丝织成丝绸之前,蚕丝原料通过抽丝、染色工序处理后,需要利用抽丝设备将晾干后的丝绸原料绕制在丝绸辊上,丝绸原料绕制在丝绸辊上能够有效避免丝绸打结问题,丝绸辊摆放在丝绸供料架上,丝绸供料架上阵列式摆放多组丝绸辊,丝绸辊的丝线一端卷绕在经轴上,经轴上缠绕一定比数的蚕丝后,通过启动纬线穿梭机,从而实现纬线与经线的编织,最终形成丝绸布,从而完成对丝绸的初步生产。上述丝绸辊摆放在丝绸供料架上时,丝绸通过梭子与经轴连接,在实施对丝绸编织时,丝绸辊与经轴之间会出现下述两种情况,其一是:丝绸在外部应力下断线,这样必须是的整个系统停机,而后将断下来的丝线重新接在一起,如若断在梭子与经轴之间,接线较为方便,如若断在梭子与丝绸供料架之间,由于丝绸供料架上排布的丝绸辊数量较多,多大几十组,因此在实际更换时极为繁琐,需要重新捋线;其二是:丝绸辊用完后,需要重新更换新的丝绸辊,在实施对丝绸供料架上的丝绸辊更换时也极不便捷,从而对于整个系统的生产效率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蚕丝辊料绕制方法,能够方便对断线的丝线进行连接,并且方便对丝绸辊进行更换,提高系统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蚕丝辊料绕制方法,所述蚕丝辊料绕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蚕丝卷料位于料辊供料装置的供料斜板上排布好,并且使得蚕丝卷料从排料通道导出;

第二步、启动料辊供料装置的阵列式导出机构,使得排料通道上的蚕丝卷料导出至辊架上的穿孔内;

第三步、将穿孔内的蚕丝卷料的丝线一端闯过丝线收紧装置及丝线检测装置,并且从丝线检测装置的一端穿出,将丝线一端缠绕在经轴上,启动经轴;

第四步、当丝线出现断线时,丝线检测装置检测到丝线断线,系统停机,辊架分离器启动,使得辊架的调整轨道之间变大,操作人员行走至调整轨道位置,实施对丝线的接线操作;

第五步、当丝线接线完毕后,辊架分离器复位,使得辊架的调整轨道之间变小复位,启动系统,使得丝线继续绕制在经轴上;

第六步、当辊架上穿孔的内蚕丝卷料用完后,丝线检测装置检测到丝线用完,系统停机,辊架分离器启动,使得辊架的调整轨道之间变大,启动料辊供料装置的阵列式导出机构,使得排料通道上的蚕丝卷料导出至辊架上的穿孔内,实施对新的蚕丝卷料的更换,并且实施对丝线的接线;

第七步、当蚕丝卷料更换完毕后,辊架分离器复位,使得辊架的调整轨道之间变小复位,启动系统,使得丝线继续绕制在经轴上。

本发明还存在以下特征:

所述辊架包括用于支撑料卷的支撑端,所述支撑端竖直布置且下端设置在滑块上,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调整轨道上,所述支撑端沿着调整轨道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多个。

所述多排辊架的调整轨道呈现阶梯式布置,所述多排辊架的调整轨道分别与辊架分离器连接,所述辊架分离器用于驱动调整轨道之间的间距变大或减小。

相邻滑块之间通过压簧连接,位于调整轨道两端最外侧的滑块均设置有推手,所述推手与合并机构连接,所述合并机构驱动推手沿着调整轨道长度方向滑动。

所述推手上设置有合并滚珠,所述合并机构包括设置在推手旁侧的推送折板,所述推送折板水平布置且与合并滚珠轮缘抵靠,所述推送折板的一端与推送油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推送油缸的活塞杆水平布置。

所述辊架分离器包括设置在调整轨道下方的分离轨道,所述分离轨道与调整轨道长度方向垂直布置,所述调整轨道分别与分离机构连接,所述分离机构驱动调整轨道沿着分离轨道滑动且相互靠近或远离。

相邻调整轨道上均设置有分离螺母,所述分离螺母水平布置且长度方向与调整轨道垂直布置,所述分离螺母内设置有分离丝杆,相邻调整轨道上的分离螺母相配合的分离丝杆螺旋旋向相反,所述分离丝杆的一端与分离电机的一端连接。

所述支撑端为设置在滑块上的穿孔,所述穿孔内铰接设置有夹持翻板,所述夹持翻板的铰接轴水平布置,所述夹持翻板用于承托料卷的下端。

所述穿孔内设置有避让槽,所述夹持翻板卡置在避让槽内。

所述料辊供料装置包括供料斜板,所述供料斜板的低端出口设置有阵列式导出机构,所述阵列式导出机构用于将单个料卷导出至辊架的支撑端内,所述辊架的夹持翻板实施对料卷下端的支撑。

所述辊架的穿孔下方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设置在升降机构上,所述升降机构驱动定位杆竖直移动且实施对穿孔内的料卷的中心管构成插接配合。

所述夹持翻板的中心设置有定位通孔,所述定位杆竖直移动且与定位通孔构成插接配合。

所述供料斜板上设置有多组排料通道,所述排料通道平行间隔布置多个,所述阵列式导出机构包括设置在排料通道底部的导出头,所述导出头设置在竖直驱动单元上,所述竖直驱动单元驱动导出头竖直移动且与夹持翻板的中心定位通孔构成插接配合。

所述辊架的穿孔的上端孔口位置设置有定位压环,所述定位压环的内径略大于料卷的中心管外径。

所述导出头呈杆状且竖直设置在支撑滑架上,所述导出头上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滑架及导出头的杆端抵靠,所述竖直驱动单元驱动支撑滑架竖直移动。

所述导出头呈管状结构,所述定位杆插置在导出头的管腔内,所述定位杆与导出头构成竖直方向的滑动配合,所述定位杆的下端通过连接支架连接为一体,所述连接支架的中心与升降杆连接,所述升降杆竖直布置,所述升降杆的杆身上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升降齿轮啮合,所述升降齿轮与升降电机连接。

所述定位压环水平滑动设置在横移机构上,所述横移机构驱动定位压环水平移动且与辊架的穿孔上端孔口靠近或远离,所述定位压环上设置有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用于实施对料卷中心管的夹紧动作。

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设置在定位压环上环面的两块夹紧块,所述两块夹紧块滑动设置在滑杆上,所述滑杆水平布置,所述滑杆的一端滑动设置在夹紧机架上,所述滑杆的杆身上套设有夹紧弹簧,所述夹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夹紧机架及滑杆的杆端抵靠,所述滑杆的杆端设置有夹紧滚珠,所述夹紧滚珠的外侧设置有夹紧折板抵靠,所述夹紧折板通过延伸支架与夹紧油缸的活塞杆连接。

所述夹紧机架竖直滑动设置在升降滑杆上,所述夹紧机架上设置有升降滚轮,所述升降滚轮与升降折板抵靠,所述升降滑杆设置在横移机架上,所述升降滑杆上套设有升降弹簧,所述升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横移机架及升降滑杆的杆端抵靠,所述升降滑杆设置在横移机架上,所述横移机架上设置有横移螺母,所述横移螺母内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水平且一端与横移电机连接。

所述竖直驱动单元包括设置在支撑滑架的竖直驱动杆,所述竖直驱动杆上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竖直驱动齿轮啮合,所述竖直驱动齿轮与竖直驱动电机连接。

所述供料斜板的外壁设置有振动电机。

所述丝线收紧装置包括设置在滑块穿孔内的压紧头,所述压紧头实施对料卷的压紧操作,压紧头的旁侧设置有线束导出管,所述线束导出管上设置有丝线张紧机构,所述丝线张紧机构实施对线束导出管导出的丝线进行张紧操作。

所述压紧头竖直移动且与料卷的中心管构成插接配合,所述压紧头插置在料卷的中心管后且实施对中心管的夹紧动作。

所述压紧头的旁侧还设置有档杆,所述档杆水平悬伸且与插接机构连接,所述插接机构驱动压紧头与滑块的穿孔构成插接或远离配合。

所述档杆的一端滑动设置在插接轨道上,所述插接轨道水平布置,所述插接轨道的一侧设置有插接滑杆,所述插接滑杆水平且滑动设置在插接机架上,所述插接滑杆上套设有插接弹簧,所述插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插接机架及插接滑杆的杆端抵靠,所述插接滑杆的杆端设置插接滚轮,所述插接滚轮的轮缘与插接折板抵靠,所述插接折板的一端与插接油缸连接。

所述压紧头的下端竖直滑动在压紧机架上,所述压紧头上套设有压紧弹簧,所述压紧弹簧两端分别与压紧机架及压紧头连接,所述压紧头上设置有升降滚轮,所述升降滚轮轮芯水平布置,所述升降滚轮与升级折板抵靠,所述升降折板滑动设置在升降轨道上,所述升降轨道与升降油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升降油缸的活塞杆水平。

所述压紧头呈管状结构,所述压紧头的管腔内设置有顶头,所述压紧头的管壁位置设置有顶紧楔块,所述顶头竖直移动且与顶紧楔块抵靠分离或分离,所述顶头与顶紧楔块抵靠时,所述顶紧楔块伸出压紧头的外壁,所述顶头与顶紧楔块分离时,所述顶紧楔块回退至压紧头的管腔内。

所述顶头下方设置有滚珠,所述滚珠与顶起折板抵靠,所述顶起折板的一端滑动设置在顶起轨道上,所述顶起轨道的一端与升降油缸的活塞杆连接。

所述线束导出管的两端呈喇叭口状结构,所述线束导出管的出口端位置设置有蓬料滑杆,所述蓬料滑杆的上方位置设置有压料滑杆,所述压料滑杆竖直升降且与蓬料滑杆靠近或远离。

所述压料滑杆水平布置,所述压料滑杆的两端滑动设置在升降框架的滑孔内,所述滑孔竖直布置,所述升降框架的上端与压料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压料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布置。

所述丝线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线束导出管位置的丝线导出梭板,所述丝线导出梭板由透明有机玻璃制成,所述丝线导出梭板上设置有多组线束通道,所述线束通道沿着丝线导出梭板长度方向贯穿布置,所述线束通道的进口位置设置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的信号采集端指向线束通道的进口位置。

所述线束通道的进口位置有标定钢丝,所述标定钢丝水平布置,所述丝线搭设在标定钢丝位置,所述光电传感器的信号采集端指向标定钢丝。

所述标定钢丝上设置有标定片,所述光电传感器的信号采集端指向标定片。

所述丝线导出梭板的下方设置有压线篦,所述压线篦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丝线导出梭板的线束通道构成压接及分离配合。

所述压线篦的一侧设置有压线滑杆,所述压线滑杆的杆端与压线机架构成滑动连接,所述压线滑杆上套设有压线弹簧,所述压线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压线机架及压线篦抵靠,所述压线滑杆伸出压线机架的一端设置有压线滚轮,所述压线滚轮与压线折板抵靠,所述压线折板一端与压线气缸的一端连接。

所述标定钢丝的旁侧设置有上侧检测钢丝,所述上侧检测钢丝位于标定钢丝的斜上方布置,所述上侧检测钢丝与标定钢丝之间设置有过渡滑杆,所述过渡滑杆位于标定钢丝的正上方布置,所述上侧检测钢丝上设置有塑料检测板,所述塑料检测板的旁侧设置有检测传感器。

所述丝线导出梭板的出口位置设置有挑开梭板,所述挑开梭板长度方向水平布置,所述丝线搭设在挑开梭板上,所述挑开梭板上下移动且实施对丝线的挑开牵引。

所述挑开梭板的上方设置有牵引梭板,所述牵引梭板与挑开梭板靠近或远离,所述牵引梭板与挑开梭板靠近后,所述牵引梭板与挑开梭板同步移动向上移动。

所述挑开梭板上设置有槽型通道,所述槽型通道供丝线通过,所述槽型通道沿着挑开梭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组,所述牵引梭板上设置有挑开凸起,所述挑开凸起与槽型通道靠近或远离。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为:将丝绸辊位于辊架上排布好,技术人员在先将丝绸辊的丝线一端分别穿过丝线收紧装置及丝线检测装置,并且将丝线的线头端穿过梭子与经轴连接,通过启动经轴实施对蚕丝的缠绕,当经轴实施对蚕丝缠绕的过程中,当出现蚕丝断线后,丝线检测装置立即检测到,实施对系统的停机,辊架分离器启动,使得辊架分开,方便接线,当蚕丝卷料用完后,通过启动料辊供料装置,将蚕丝卷料导送至辊架上,以实施对丝绸辊的供料,方便对丝绸辊进行更换,提高系统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分别是系统的辊架、辊架分离器及料辊供料装置的俯视图及主视图;

图3和图4是系统的辊架、辊架分离器及料辊供料装置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图6和图7是统的辊架、辊架分离器及料辊供料装置的部分结构三种视角示意图;

图8和图9是辊架的部分结构两种视角示意图;

图10和图11是料辊供料装置的部分结构两种视角示意图;

图12是料辊供料装置中的部分结构剖面视图;

图13和图14是辊架及定位压环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5是辊架及定位压环的主视图;

图16是辊架及定位压环的的俯视图;

图17和图18是辊架及定位压环的部分结构两种视角示意图;

图19是丝线收紧装置及丝线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20和图21是丝线收紧装置及丝线检测装置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2和图23是丝线收紧装置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4和图25是丝线收紧装置的部分结构两种视角示意图;

图26是丝线收紧装置部分结构的剖面视图;

图27是丝线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28、图29和图30是丝线检测装置的三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1和图32丝线收紧装置及丝线检测装置的部分结构两种视角示意图;

图33和图34是丝线收紧装置的部分结构两种视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如在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平行”和“垂直”不限于其严格的几何定义,而是包括对于机加工或人类误差合理和不一致性的容限;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34,对本发明蚕丝辊料供料系统作详尽的说明:

一种蚕丝辊料供料系统,包括多排辊架100,所述多排辊架100分别设置在辊架分离器200上,所述辊架分离器200的下方设置有料辊供料装置300,所述料辊供料装置300用于将料卷导送至辊架100上,所述辊架分离器200使得多排辊架100之间间距增大或减少,所述辊架100的出口位置设置有丝线收紧装置400,所述丝线收紧装置400用于将辊架100上的料辊上的丝线的收紧操作,所述丝线收紧装置400上设置有丝线出口,所述丝线出口位置设置有丝线检测装置500,所述丝线检测装置500用于检测丝线的连续性;

结合图1至图4以及图19所示,将丝绸辊位于辊架100上排布好,技术人员在先将丝绸辊的丝线一端分别穿过丝线收紧装置400及丝线检测装置500,并且将丝线的线头端穿过梭子与经轴连接,通过启动经轴实施对蚕丝的缠绕,当经轴实施对蚕丝缠绕的过程中,其一:一旦蚕丝当出现蚕丝断线后,丝线检测装置500立即检测到,并且实施对系统的停机,辊架分离器200启动,使得辊架100分开,辊架100分开后,使得辊架100上的丝绸辊之间形成操作人员行走的通道,方便对线束进行接线操作,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行走至通道内即可,接线完毕后,辊架分离器200使得辊架100靠近,从而实现对丝绸辊的复位,使得系统继续运行;

其二:当蚕丝卷料用完后,通过启动料辊供料装置300,将蚕丝卷料导送至辊架100上,以实施对丝绸辊的供料,方便对丝绸辊进行更换,更换下来的丝线通过人工接线,即可完成对蚕丝辊的更换,提高系统的生产效率;

优选地,在实施对丝线接线或者蚕丝卷料更换时,所述丝线检测装置500检测到丝线截断后,所述丝线检测装置500发出控制信号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系统停机,所述线束检测装置500的旁侧设置有丝线夹紧机构,所述丝线夹紧机构用于将截断后的一端丝线夹紧;

当丝线检测装置500检测到丝线出现松动,即可判断丝线断线,因此丝线夹紧机构启动,实施对截断后的丝线的夹紧,避免散开的丝线缠绕在相邻的卷料上,也方便实施对断线位置的丝线的连接操作,有利于丝绸生产技术人员的现场操作,降低劳动强度。

具体地,所述辊架100包括用于支撑料卷的支撑端,所述支撑端竖直布置且下端设置在滑块120上,所述滑块120滑动设置在调整轨道130上,所述支撑端沿着调整轨道130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多个;

将蚕丝卷料立式布置,并且放置在支撑端位置处,以实施对蚕丝卷料的定位,使得蚕丝卷料呈现竖直的状态,支撑端设置在滑块120上,支撑端滑动设置在调整轨道130上,当丝线出现断线或者蚕丝卷料用完后,滑块120沿着调整轨道130滑动,使得滑块120之间相互远离,从而使得蚕丝卷料分开,避免相邻蚕丝卷料的丝线纠缠的问题,从而确保蚕丝卷料相互独立性,方便对断了的丝线接线,也方便对蚕丝卷料进行更换,相互独立开来的支撑端能够有效确保蚕丝卷料之间相互干扰,避免丝线在与经轴缠绕时的支撑端位置的线束打兜而出现的缠线问题。

更为具体地,结合图2所示,所述多排辊架100的调整轨道130呈现阶梯式布置,所述多排辊架100的调整轨道130分别与辊架分离器200连接,所述辊架分离器200用于驱动调整轨道130之间的间距变大或减小;

上述多排辊架100呈现阶梯式布置也方便技术人员站在外侧观察,辊架分离器200驱动调整轨道130之间变大,使得辊架100之间形成技术人员通过的通道,方便技术人员站在通道内对丝线进行接线操作,当接线完成后,辊架分离器200使得调整轨道130复位,使得系统再次开机,将丝线缠绕在经轴上。

更为具体地,相邻滑块120之间通过压簧140连接,位于调整轨道130两端最外侧的滑块120均设置有推手121,所述推手121与合并机构连接,所述合并机构驱动推手121沿着调整轨道130长度方向滑动;

在实施对丝线与经轴卷绕时,合并机构使得压簧140处在合并状态,并且使得滑块120处在靠近状态,当丝线出现断线或者需要对进行更换时,压簧140使得滑块120之间处在最大状态时,进而使得滑块120之间处在最大状态,使得蚕丝卷料之间分离,方便接线及更换操作;

具体地,所述推手121上设置有合并滚珠1211,所述合并机构包括设置在推手121旁侧的推送折板122,所述推送折板122水平布置且与合并滚珠1211轮缘抵靠,所述推送折板122的一端与推送油缸123的活塞杆连接,所述推送油缸123的活塞杆水平布置;

在实施对滑块120之间靠近时,上述的推送油缸123启动,使得滑块120沿着调整轨道130滑动,从而压缩压簧140,进而使得滑块120之间相互靠近挤压,进而完成对蚕丝卷料的靠近,当推送折板122与合并滚珠1211靠近时,可实现对滑块120的合并,以实现对丝线正常绕制在经轴上。

结合图5至图7所示,所述辊架分离器200包括设置在调整轨道130下方的分离轨道210,所述分离轨道210与调整轨道130长度方向垂直布置,所述调整轨道130分别与分离机构连接,所述分离机构驱动调整轨道130沿着分离轨道210滑动且相互靠近或远离;

在实施对滑块120之间靠近或远离的同时,调整轨道130之间也更为重要,为方便操作人员接线,辊架分离器200的分离机构启动,使得调整轨道130沿着分离轨道210滑动,从而使得调整轨道130之间间距变大或者变小,当变大后,方便操作人员行走在通道内,以实施对丝线的接线操作,当接线完毕后,分离机构使得调整轨道130靠近,使得系统继续启动,以使得丝线继续绕制在经轴上。

更为具体地,相邻调整轨道130上均设置有分离螺母220,所述分离螺母220水平布置且长度方向与调整轨道130垂直布置,所述分离螺母220内设置有分离丝杆230,相邻调整轨道130上的分离螺母220相配合的分离丝杆230螺旋旋向相反,所述分离丝杆230的一端与分离电机231的一端连接;

在实施对上述调整轨道130之间间距同步调整时,上述的分离电机231启动,使得分离丝杆230转动,分离丝杆230与相邻调整轨道130上的分离螺母220相配合的螺旋旋向相反,因此使得调整轨道130之间间距变大,进而方便对丝线进行接线或者更换蚕丝卷料。

为实施对蚕丝卷料的中心管的支撑,使得蚕丝卷料立式布置,所述支撑端为设置在滑块120上的穿孔124,所述穿孔124内铰接设置有夹持翻板1241,所述夹持翻板1241的铰接轴水平布置,所述夹持翻板1241用于承托料卷的下端;

在实施对蚕丝卷料拖撑时,蚕丝卷料从穿孔124下端孔口导入,并且克服夹持翻板1241,使得蚕丝卷料上端伸出穿孔124下方位置,利用夹持翻板1241实施对蚕丝卷料的拖撑,以使得蚕丝卷料保持立式的状态,方便实现对蚕丝卷料的释放,减少丝线出现的断线问题;

为使得蚕丝卷料上升过程中,翻转的夹持翻板1241与穿孔124孔壁产生干涉,所述穿孔124内设置有避让槽1240,所述夹持翻板1241卡置在避让槽1240内。

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为实施对用完的蚕丝卷料的自动化供料,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所述料辊供料装置300包括供料斜板310,所述供料斜板310的低端出口设置有阵列式导出机构,所述阵列式导出机构用于将单个料卷导出至辊架100的支撑端内,所述辊架100的夹持翻板1241实施对料卷下端的支撑;

蚕丝卷料通过导料履带以竖直的状态导出至供料斜板310上,供料斜板310上排布好的蚕丝卷料导送至阵列式导出机构的上方位置,而后启动阵列式导出机构,使得单个料卷导出至辊架100的支撑端内,并且克服夹持翻板1241翻转,当单个料卷导入穿孔124内后,在夹持翻板1241的复位力下,以实现对蚕丝卷料下端的支撑,从而完成对单个蚕丝卷料的供料操作。

在实施对蚕丝卷料导入穿孔124之前,所述辊架100的穿孔124下方设置有定位杆320,所述定位杆320设置在升降机构上,所述升降机构驱动定位杆320竖直移动且实施对穿孔124内的料卷的中心管构成插接配合;

由于穿孔124的孔径较大,以使得蚕丝料卷能够正常的放线,对因此蚕丝料卷的中心管并非能够准确的处在穿孔124的中心位置,特别是针对接近用完的蚕丝料卷更换时,需要使得中心管处在穿孔124的中心方能方便实现对中心管的导出,因此上述的定位杆320竖直移动,从而能够将中心管导出,完成对新的蚕丝料卷的更换。

为实施对中心管的定位,所述夹持翻板1241的中心设置有定位通孔1242,所述定位杆320竖直移动且与定位通孔1242构成插接配合;

定位杆320竖直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使得定位杆320与定位通孔1242构成插接配合,并且与中心管构成插接配合,进而实现对中心管的定位,将用完的中心管顶出,进而完成对蚕丝料卷的更换的同时,完成对新料的装填操作。

更为具体地,结合图2所示,所述供料斜板310上设置有多组排料通道311,所述排料通道311平行间隔布置多个,所述阵列式导出机构包括设置在排料通道311底部的导出头330,所述导出头330设置在竖直驱动单元上,所述竖直驱动单元驱动导出头330竖直移动且与夹持翻板1241的中心定位通孔1242构成插接配合。

所述辊架100的穿孔124的上端孔口位置设置有定位压环125,所述定位压环125的内径略大于料卷的中心管外径;

在实施对料辊的更换时,为避免没有用完的料辊从穿孔124的上端孔口导出,上述的定位压环125与穿孔124的上端孔口靠近,在针对用完的料辊时,新的料辊能够有效将用完的料辊从定位压环125的上端孔口导出,当没有用完的料辊与定位压环125抵靠,从而实现对新的料辊的更换。

更为具体地,所述导出头330呈杆状且竖直设置在支撑滑架331上,所述导出头330上套设有压缩弹簧332,所述压缩弹簧332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滑架331及导出头330的杆端抵靠,所述竖直驱动单元驱动支撑滑架331竖直移动;

上述阵列式导出机构包括的多个导出头330,导出头330竖直滑动设置在支撑滑架331上,启动竖直驱动单元驱动支撑滑架331竖直移动的过程中,使得导出头330与辊架100的穿孔124下端孔口插接,直至与辊架100的穿孔124内的蚕丝卷料的中心管下端管口抵靠,进而将用完的蚕丝卷料的顶出,将新的卷料更换在穿孔124内,当穿孔124内的卷料未用完时,卷料的上端与定位压环125抵靠,并且压缩压缩弹簧332,从而使得导出头330不将新的料卷导入穿孔124内,以实现对用完的料卷的更换。

更为具体地,所述导出头330呈管状结构,所述定位杆320插置在导出头330的管腔内,所述定位杆320与导出头330构成竖直方向的滑动配合,所述定位杆320的下端通过连接支架连接为一体,所述连接支架的中心与升降杆321连接,所述升降杆321竖直布置,所述升降杆321的杆身上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升降齿轮322啮合,所述升降齿轮322与升降电机323连接;

在实施对穿孔124内的中心管的定位时,上述的升降电机323启动,使得升降杆321竖直向上,使得定位杆320从导出头330的管腔内导出,以实现对管腔的定芯,而后导出头330启动,以实施对新的料卷的更换操作。

为将用完的卷料的中心管从穿孔124内导出,所述定位压环125水平滑动设置在横移机构上,所述横移机构驱动定位压环125水平移动且与辊架100的穿孔124上端孔口靠近或远离,所述定位压环125上设置有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用于实施对料卷中心管的夹紧动作;

当阵列式导出机构将新的蚕丝卷料导出至穿孔124内后,用完的中心管导出至定位压环125内,并且利用夹紧机构实施对料卷中心管的夹紧动作,避免料卷的中心管掉落下来。

更为具体地,结合图13至图18所示,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设置在定位压环125上环面的两块夹紧块1251,所述两块夹紧块1251滑动设置在滑杆1252上,所述滑杆1252水平布置,所述滑杆1252的一端滑动设置在夹紧机架1253上,所述滑杆1252的杆身上套设有夹紧弹簧12522,所述夹紧弹簧12522的两端分别与夹紧机架1253及滑杆1252的杆端抵靠,所述滑杆1252的杆端设置有夹紧滚珠12521,所述夹紧滚珠12521的外侧设置有夹紧折板1254抵靠,所述夹紧折板1254通过延伸支架与夹紧油缸1255的活塞杆连接;

在实施对导入定位压环125内的中心管夹紧操作时,上述的夹紧油缸1255启动,使得夹紧折板1254与夹紧滚珠12521的外侧抵靠,并且使得定位压环125上环面的两块夹紧块1251相互靠近,进而实现对中心管的夹紧操作,以方便将用完的中心管从穿孔124导出。

更为具体地,所述夹紧机架1253竖直滑动设置在升降滑杆1256上,所述夹紧机架1253上设置有升降滚轮12531,所述升降滚轮12531与升降折板1257抵靠,所述升降滑杆1256设置在横移机架1257上,所述升降滑杆1256上套设有升降弹簧,所述升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横移机架1257及升降滑杆1256的杆端抵靠,所述升降滑杆1256设置在横移机架1258上,所述横移机架1258上设置有横移螺母12581,所述横移螺母12581内设置有丝杆12582,所述丝杆12582水平且一端与横移电机1259连接;

当定位压环125上环面的两块夹紧块1251相互靠近实施对中心管的夹紧操作后,横移电机1259启动,使得横移电机1259横移,并且使得升降滚轮12531与升降折板1257抵靠,从而使得夹紧机架1253沿着升降滑杆1256竖直滑动,以将中心管从穿孔124导出,直至将用完的中心管导出。

更为具体地,用于实施对定位头330的竖直升降时,所述竖直驱动单元包括设置在支撑滑架331的竖直驱动杆333,所述竖直驱动杆333上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竖直驱动齿轮334啮合,所述竖直驱动齿轮334与竖直驱动电机335连接。

为实施对蚕丝卷料的排料,所述供料斜板310的外壁设置有振动电机;

振动电机启动,使得蚕丝卷料导出至供料斜板310内,并且蚕丝卷料位于供料斜板310上多组排料通道311内,启动定位头330,以将新的线束更换在穿孔124内。

在实施对丝线接线时,为避免丝线耷拉下来,导致人员不便接线,所述丝线收紧装置400包括设置在滑块120的穿孔124内的压紧头410,所述压紧头410实施对料卷的压紧操作,压紧头410的旁侧设置有线束导出管420,所述线束导出管420上设置有丝线张紧机构,所述丝线张紧机构实施对线束导出管420导出的丝线进行张紧操作;

当丝线出现断线时,以及蚕丝卷料用完时,丝线很容易耷拉下来,类似于耷拉下来的门帘或者蚊帐,当技术人员实施对丝线的接线操作时,对于技术人员实施接线操作时,影响较大,对此,结合图19至图22所示,丝线通过丝线收紧装置400的压紧头410可有效实现对丝线一端的压紧,丝线的一端通过线束导出管420导出,实施对丝线的约束,进而实现对丝线的导出,当压紧头410实施对丝线一端压紧后,实施对丝线的收紧操作,可有效避免丝线耷拉下来,并且避免丝线从卷料上继续释放,避免丝线出现缠线的问题;

具体地,为实施对蚕丝卷料中心管的固定,所述压紧头410竖直移动且与料卷的中心管构成插接配合,所述压紧头410插置在料卷的中心管后且实施对中心管的夹紧动作;

压紧头410竖直移动且与蚕丝卷料的中心管的夹紧操作,进而实现对料卷的中心管的插接动作,从而实施对中心管的夹紧固定。

为实施对穿孔124内的蚕丝卷料的固定,避免丝线从卷料随意的释放下来,所述压紧头410的旁侧还设置有档杆430,所述档杆430水平悬伸且与插接机构连接,所述插接机构驱动压紧头410与滑块120的穿孔124构成插接或远离配合;

档杆430插置在穿孔124内,从而可有效避免丝线从蚕丝卷料上随意释放下来,进而可避免丝线出现的缠绕问题。

所述档杆430的一端滑动设置在插接轨道431上,所述插接轨道431水平布置,所述插接轨道431的一侧设置有插接滑杆432,所述插接滑杆432水平且滑动设置在插接机架433上,所述插接滑杆432上套设有插接弹簧434,所述插接弹簧434的两端分别与插接机架433及插接滑杆432的杆端抵靠,所述插接滑杆432的杆端设置插接滚轮4321,所述插接滚轮4321的轮缘与插接折板435抵靠,所述插接折板435的一端与插接油缸436连接;

在实施档杆430与穿孔124构成插接配合时,插接油缸436启动,插接折板435使得插接滑杆432滑动,从而使得插接轨道431滑动,从而使得档杆430滑动,进而使得档杆430伸入穿孔124内,以实施对蚕丝卷料的阻挡,避免丝线随意的散落下来。

在实施对蚕丝卷料中心管的夹紧操作时,所述压紧头410的下端竖直滑动在压紧机架411上,所述压紧头410上套设有压紧弹簧412,所述压紧弹簧412两端分别与压紧机架411及压紧头410连接,所述压紧头410上设置有升降滚轮413,所述升降滚轮413轮芯水平布置,所述升降滚轮413与升级折板415抵靠,所述升降折板415滑动设置在升降轨道414上,所述升降轨道414与升降油缸416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升降油缸416的活塞杆水平;

升降油缸416启动,使得升级折板415驱动压紧头410竖直移动,从而实施对蚕丝卷料中心管的插接。

所述压紧头410呈管状结构,所述压紧头410的管腔内设置有顶头417,所述压紧头410的管壁位置设置有顶紧楔块4101,所述顶头417竖直移动且与顶紧楔块4101抵靠分离或分离,所述顶头417与顶紧楔块4101抵靠时,所述顶紧楔块4101伸出压紧头410的外壁,所述顶头417与顶紧楔块4101分离时,所述顶紧楔块4101回退至压紧头410的管腔内;

所述顶头417下方设置有滚珠4171,所述滚珠4171与顶起折板4172抵靠,所述顶起折板4172的一端滑动设置在顶起轨道4173上,所述顶起轨道4173的一端与升降油缸416的活塞杆连接;

在实施对蚕丝卷料中心管夹紧时,上述的升降油缸416启动,使得顶头417沿着压紧头410滑动,从而使得顶紧楔块4101与蚕丝卷料中心管内壁抵靠,以实施对蚕丝卷料中心管的夹紧操作。

具体地,所述线束导出管420的两端呈喇叭口状结构,所述线束导出管420的出口端位置设置有蓬料滑杆421,所述蓬料滑杆421的上方位置设置有压料滑杆422,所述压料滑杆422竖直升降且与蓬料滑杆421靠近或远离;

当丝线出现断线时,压料滑杆422与蓬料滑杆421靠近,从而实现对线束导出管420出口位置的丝线一端的夹紧,避免丝线随意的散落耷拉下来,方便操作人员实施对丝线断线位置的接线操作。

在实施对丝线一端的压料操作时,所述压料滑杆422水平布置,所述压料滑杆422的两端滑动设置在升降框架4220的滑孔4221内,所述滑孔4221竖直布置,所述升降框架4220的上端与压料气缸425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压料气缸425的活塞杆竖直布置;

压料气缸425的活塞杆竖直,使得升降框架4220竖直移动,并且使得压料滑杆422竖直移动,从而使得压料滑杆422与蓬料滑杆421抵靠,当压料滑杆422与蓬料滑杆421抵靠后,压料滑杆422的两端能够沿着升降框架4220的滑孔4221内滑动,以使得压料滑杆422实施对蓬料滑杆421的压接,以实施对丝线一端的压紧操作。

结合图27至图32所示,为实施对系统的停机及开启控制,方便实施对丝线的接线操作,所述丝线检测装置500包括设置在线束导出管420位置的丝线导出梭板510,所述丝线导出梭板510由透明有机玻璃制成,所述丝线导出梭板510上设置有多组线束通道511,所述线束通道511沿着丝线导出梭板510长度方向贯穿布置,所述线束通道511的进口位置设置有光电传感器520,所述光电传感器520的信号采集端指向线束通道511的进口位置;

丝线从线束导出管420导出至丝线导出梭板510位置,丝线抵靠在线束通道511内,通过设置在线束通道511上的光电传感器520,能够有效采集丝线与线束通道511之间的间距,当丝线出现断裂或者丝线用完后,光电传感器520反馈信号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发出控制信号使得系统停机,而后启动料辊供料装置300,将新的蚕丝料卷导出至辊架100上,实施对新的蚕丝料卷的更换,而后利用人工实施对丝线的接线。

优选地,所述线束通道511的进口位置有标定钢丝530,所述标定钢丝530水平布置,所述丝线搭设在标定钢丝530位置,所述光电传感器520的信号采集端指向标定钢丝530;

为准确检测到丝线是否用完或者断线的信号,丝线从线束通道511的进口位置设置标定钢丝530,标定钢丝530为弹性细钢丝,使得丝线搭设在标定钢丝530上,使得丝线产生一定的形变,当丝线断线后,标定钢丝530复位,光电传感器520能够有效采集到标定钢丝530变形间距的变化,即可准确判断丝线是否断线,从而控制系统停机或者不停机,以及其他设备的启动或者停机。

更为优选地,为准确判断标定钢丝530弹性复位间距的变化,所述标定钢丝530上设置有标定片531,所述光电传感器520的信号采集端指向标定片531。

更为具体地,所述丝线导出梭板510的下方设置有压线篦540,所述压线篦540上设置有凸起541,所述凸起541与丝线导出梭板510的线束通道511构成压接及分离配合;

为实施对实现的夹紧,避免丝线耷拉下来,以及方便操作人员能够准确找寻到丝线断线位置,方便实施对丝线的接线操作,上述的压线篦540与与丝线导出梭板510的线束通道511构成压接配合,进而避免丝线随意掉落下来,当丝线接线完毕后,压线篦540与丝线导出梭板510分离,从而使得丝线正常导料。

所述压线篦540的一侧设置有压线滑杆542,所述压线滑杆542的杆端与压线机架543构成滑动连接,所述压线滑杆542上套设有压线弹簧543,所述压线弹簧543的两端分别与压线机架543及压线篦540抵靠,所述压线滑杆542伸出压线机架543的一端设置有压线滚轮5421,所述压线滚轮5421与压线折板5422抵靠,所述压线折板5422一端与压线气缸5423的一端连接;

压线气缸5423启动,使得压线折板5422与压线滚轮5421抵靠,进而使得压线篦540与丝线导出梭板510靠近或分离。

更为具体地,所述标定钢丝530的旁侧设置有上侧检测钢丝532,所述上侧检测钢丝532位于标定钢丝530的斜上方布置,所述上侧检测钢丝532与标定钢丝530之间设置有过渡滑杆533,所述过渡滑杆533位于标定钢丝530的正上方布置,所述上侧检测钢丝532上设置有塑料检测板5321,所述塑料检测板5321的旁侧设置有检测传感器5322;

上侧检测钢丝532与标定钢丝530之间设置有过渡滑杆533,使得丝线呈现一定的迂回角,当丝线导出梭板510出口位置的丝线出现断线时,检测传感器5322能够有效检测到上侧检测钢丝532变形后距离的变化,从而可判断丝线出现断线操作,使得系统停机,而后技术人员对丝线进行接线操作;

当标定钢丝530出现间距变化后,可判断蚕丝卷料用完,可启动料辊供料装置300,将新的蚕丝料卷导出至辊架100上,实现对蚕丝料卷的更换操作。

为实施对丝线导出梭板510出口位置的丝线的夹紧,方便丝线对上方断线位置的接线操作,所述丝线导出梭板510的出口位置设置有挑开梭板550,所述挑开梭板550长度方向水平布置,所述丝线搭设在挑开梭板550上,所述挑开梭板550上下移动且实施对丝线的挑开牵引;

挑开梭板550上下移动且实施对丝线的挑开牵引,使得丝线一端从导出梭板510出口位置牵引出一段,方便技术人员实施对丝线断线位置的接线操作。

更为具体地,所述挑开梭板550的上方设置有牵引梭板551,所述牵引梭板551与挑开梭板550靠近或远离,所述牵引梭板551与挑开梭板550靠近后,所述牵引梭板551与挑开梭板550同步移动向上移动。

具体地,在实施对丝线导出梭板510出口位置的丝线的牵引拉长,所述挑开梭板550上设置有槽型通道552,所述槽型通道552供丝线通过,所述槽型通道552沿着挑开梭板55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组,所述牵引梭板551上设置有挑开凸起5511,所述挑开凸起5511与槽型通道552靠近或远离;

用于实施对牵引梭板551与挑开梭板550靠近,实施对丝线的夹紧,并且使得牵引梭板551与挑开梭板550同步向上移动,实施对丝线的牵引,所述牵引梭板551上设置有牵引滚轮,所述牵引梭板551通过滑杆滑动设置在轨道上,所述滑杆上套设有压紧弹簧,所述轨道设置在牵引气缸上,所述牵引滚轮与牵引折板抵靠,随着牵引气缸启动,使得牵引梭板551与挑开梭板550靠近,从而实施对丝线一端的牵引,方便后续的接线操作;

蚕丝辊料绕制方法,所述蚕丝辊料绕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蚕丝卷料位于料辊供料装置300的供料斜板310上排布好,并且使得蚕丝卷料从排料通道311导出;

第二步、启动料辊供料装置300的阵列式导出机构,使得排料通道311上的蚕丝卷料导出至辊架100上的穿孔124内;

第三步、将穿孔124内的蚕丝卷料的丝线一端闯过丝线收紧装置400及丝线检测装置500,并且从丝线检测装置500的一端穿出,将丝线一端缠绕在经轴上,启动经轴;

第四步、当丝线出现断线时,丝线检测装置500检测到丝线断线,系统停机,辊架分离器200启动,使得辊架100的调整轨道130之间变大,操作人员行走至调整轨道130位置,实施对丝线的接线操作;

第五步、当丝线接线完毕后,辊架分离器200复位,使得辊架100的调整轨道130之间变小复位,启动系统,使得丝线继续绕制在经轴上;

第六步、当辊架100上穿孔124的内蚕丝卷料用完后,丝线检测装置500检测到丝线用完,系统停机,辊架分离器200启动,使得辊架100的调整轨道130之间变大,启动料辊供料装置300的阵列式导出机构,使得排料通道311上的蚕丝卷料导出至辊架100上的穿孔124内,实施对新的蚕丝卷料的更换,并且实施对丝线的接线;

第七步、当蚕丝卷料更换完毕后,辊架分离器200复位,使得辊架100的调整轨道130之间变小复位,启动系统,使得丝线继续绕制在经轴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