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性软纱门自动化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50962发布日期:2020-10-17 02:26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性软纱门自动化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磁性软纱门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磁性软纱门自动化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磁性软纱门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等宽的网状纱片,网状纱片为长方形结构,两个网状纱片的相邻的两个包边上自上而下对称设有若干磁性吸块,其中磁性吸块包括长的磁条和短的磁块组合而成,而网状纱片的与门框固定一端通常是用魔术贴进行固定,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人工将磁块和磁条从原料桶中拿起来,再进而装填进网状纱片中,同时也是人工进行裁切等工序,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所以需要设计一套网状纱片自动输送、自动提供磁条及磁块、自动分切的磁性软纱门自动化生产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性软纱门自动化生产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其能够自动输送网状纱片,对网状纱片进行裁切,并且能辅助提供磁条以及磁块。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性软纱门自动化生产系统,包括输送槽、磁条供料部、磁块供料部以及网状纱片输送部,其中:

所述输送槽用于收容磁条以及磁块并引导所述磁条以及所述磁块沿着所述输送槽的轴线方向输送至指定位置;所述输送槽包括沿着输送方向依次衔接的第一槽段、第二槽段、第三槽段以及第四槽段;

所述磁条供料部以及所述磁块供料部沿着所述输送槽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磁条供料部包括磁条放卷单元以及磁条裁切单元;

所述磁条放卷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槽段的起始端,以将所述磁条输送至所述第一槽段内;所述磁条放卷单元包括第一机架、第一卷筒、导辊组以及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卷筒、所述导辊组以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机架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卷筒的端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卷筒转动,所述磁条的一端卷绕在所述第一卷筒上,所述磁条的另一端经过所述导辊组的引导后,输送至所述第一槽段的起始端;

所述导辊组包括沿着输送路径依次设置的第一导辊、第二导辊、第三导辊和第四导辊,所述第一导辊、所述第三导辊和所述第四导辊均固定于所述第一机架的顶端,所述第二导辊可垂直往复升降的固定于所述第一机架上;所述第二槽段形成于所述磁条裁切单元内,所述第二槽段的头端与所述第一槽段的尾端接续,所述磁条裁切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槽段上的磁条进行定长裁切;

所述第三槽段形成于所述磁块供料部内,所述第三槽段的头端与所述第二槽段的尾端接续,所述磁块供料部包括磁块存储箱、隔板、隔板驱动单元、推板、推板驱动单元,其中:

所述磁块存储箱内形成有存储空间,多组磁块垂直方向上层叠置入所述存储空间内,每组所述磁块均包括多个磁块,多个磁块水平方向上平行设置;

所述磁块存储箱内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以及第四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存储空间的顶部,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存储空间的第一壁面上,所述第三开口位于所述存储空间的第二壁面上,所述第四开口位于所述存储空间的第三壁面上,所述第二壁面与所述第三壁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壁面位于所述第二壁面和所述第三壁面之间;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开口高于所述第三开口;

所述隔板的一端间隙配合固定于所述第二开口内,所述隔板驱动单元与所述隔板的另一端连接,以驱动所述隔板水平方向上往复移动;

所述推板的一端间隙配合固定于所述第三开口内,所述推板驱动单元与所述推板的另一端连接,以驱动所述推板水平方向上往复移动,进而推动最底层的所述磁块逐个从所述第四开口送至所述第三槽段内;

所述网状纱片输送部包括第二机架、第二卷筒、从动辊、第一牵拉单元、第二牵拉单元以及网状纱片裁切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卷筒、所述从动辊、所述第一牵拉单元、所述第二牵拉单元均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上,网状纱片的一端卷绕于所述第二卷筒上,所述网状纱片的另一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一牵拉单元、所述第二牵拉单元的牵拉后被输送至网状纱片裁切单元,若干所述从动辊设置于所述网状纱片的输送路径上;

所述第一牵拉单元和所述第二牵拉单元均用于牵拉所述网状纱片,以提供所述网状纱片输送的动力;

所述网状纱片裁切单元用于对所述网状纱片进行定长裁切。

如上所述的一种磁性软纱门自动化生产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机架内设有底板、条板、支腿以及若干引导定型装置,其中:

所述条板通过若干所述支腿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槽段形成于所述条板的顶端;

所述引导定型装置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引导定型装置沿着所述第一槽段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引导定型装置包括第一底座、第一安装座、第一气缸、第一定型轮、第二定型轮以及第一升降板;

所述第一底座设置于所述条板的底部,所述第一定型轮可转动的支撑于所述第一底座上;

所述第一安装座设置于所述条板的顶部,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座后垂直向下延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所述第一升降板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于所述第一气缸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内间隙配合有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升降板连接,所述第二定型轮可转动的支撑于所述第一升降板的底面,所述第二定型轮与所述第一定型轮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定型轮和所述第二定型轮之间形成有用于供所述磁条通过的间隙。

如上所述的一种磁性软纱门自动化生产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磁条裁切单元包括第一基座、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第二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电机、传动杆、第一传输皮带、第一安装板、第一固定柱以及第一切刀,其中:

所述第一基座设置于所述条板的尾端,所述第二槽段形成于所述第一基座的顶部,所述第一基座于所述第二槽段的轴线方向上依次凹设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内可转动的支撑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基座后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二端贯穿所述第一基座后与所述第一皮带轮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套设有第三定型轮,所述第二容纳槽内可转动的支撑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端贯穿所述第一基座后与所述第二皮带轮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上套设有第四定型轮,所述第一传输皮带的两端分别圈套于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上;

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柱固定于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固定柱设有四个,四个第一固定柱对称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四角,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底面可转动的支撑有第五定型轮和第六定型轮,所述第五定型轮相对于所述第三定型轮设置,所述第三定型轮和所述第五定型轮之间形成有供所述磁条通过的间隙;所述第六定型轮相对于所述第四定型轮设置,所述第六定型轮和所述第四定型轮之间形成有供所述磁条通过的间隙;

所述第一安装板的板面上贯穿有方槽,所述第三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安装座固定于所述方槽的上方,所述传动杆的头端偏心连接于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传动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升降板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一切刀固定于所述第二升降板的底端,所述第二升降板上于所述传动杆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导槽,两个所述第二导槽内均间隙配合有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导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升降板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磁性软纱门自动化生产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隔板驱动单元包括隔板驱动气缸、第一转接板、气缸安装座,所述气缸安装座固定于所述磁块存储箱的第一壁面上,所述隔板驱动气缸的缸体固定于所述气缸安装座上,所述隔板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设置于背离所述磁块存储箱的一侧,所述隔板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沿水平方向延伸且末端与所述第一转接板的顶端固定,所述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接板的底端连接,所述隔板的另一端自所述第二开口水平延伸进所述容纳空间内。

如上所述的一种磁性软纱门自动化生产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推板驱动单元包括推板驱动气缸以及第二转接板,所述推板驱动气缸的缸体固定于所述磁块存储箱的第四壁面上,所述第四壁面和所述第一壁面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壁面设置于所述第二壁面和所述第三壁面之间,所述推板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二壁面的一端,所述推板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沿水平方向延伸且末端与所述第二转接板的顶端固定,所述推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接板的底端连接,所述推板的另一端自所述第三开口水平延伸进所述容纳空间内。

如上所述的一种磁性软纱门自动化生产系统,其中,优选的是,还设有牵引输出单元,所述牵引输出单元包括第二基座、第四驱动电机、第三皮带轮、第四皮带轮、第二安装板、第三安装板、第二传输皮带以及第二固定柱,所述第四槽段形成于所述第二基座的顶面,所述第四槽段的头端和所述第三槽段的尾端衔接,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柱固定于所述第二基座上,四个所述第二固定柱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四角,所述第三安装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三安装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三皮带轮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板的顶部,所述第四皮带轮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四皮带轮可转动的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多个所述第四皮带轮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四槽段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二传输皮带圈套于所述第三皮带轮以及若干所述第四皮带轮上,所述第二传输皮带被所述第三皮带轮以及位于两端部的两个所述第四皮带轮张紧,所述第二传输皮带位于所述第四槽段的上方并贴合于所述第四槽段内的磁条以及磁块,所述第四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皮带轮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三皮带轮转动。

如上所述的一种磁性软纱门自动化生产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牵拉单元位于所述第二机架的头端,包括第五驱动电机、第一立板、第一驱动辊以及第一压辊,所述第一立板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立板对称设于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网状纱片输送路径的两侧,所述第一驱动辊的两端可转动的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立板上,所述第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辊的轴端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辊转动,所述第一立板的板面上固定有第二立板,所述第二立板位于所述第一驱动辊的上方,所述第二立板的板面上凹设有第三导槽,所述第三导槽内可垂直往复升降的固定有第二导板,所述第一压辊的两端可转动的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导板上,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一驱动辊共同夹持输送所述网状纱片,所述第二立板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栓,所述第一调节螺栓的底端延伸进所述第三导槽内,所述导槽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与所述第一调节螺栓的底端抵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导板的顶面抵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磁性软纱门自动化生产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牵拉单元位于所述第二机架的尾端,包括第六驱动电机、第二驱动辊以及台板,所述台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上,所述台板上贯穿有通槽,所述第二驱动辊可转动的支撑于所述第二机架上,所述第二驱动辊的顶面延伸出所述通槽后与所述台板的板面平齐,所述第六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驱动辊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辊转动,所述台板上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若干压辊驱动气缸,所述压辊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于垂直方向上往复移动,所述压辊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末端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自由端上可转动的支撑有第二压辊,若干所述第二压辊均位于所述第二驱动辊的上方,所述第二驱动辊与若干所述第二驱动辊共同夹持输送所述网状纱片。

如上所述的一种磁性软纱门自动化生产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网状纱片裁切单元包括机座、第三牵拉单元、第二切刀、第七驱动电机、第五皮带轮、第六皮带轮、传动轴,传动盘以及传动块,所述机座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的靠近所述第二牵拉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三牵拉单元、所述第二切刀、所述第七驱动电机、所述第五皮带轮、所述第六皮带轮、所述传动轴、所述传动盘以及所述传动块均固定于所述机座上;

所述第三牵拉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牵拉单元和所述第二切刀之间,所述第三牵拉单元用于承接所述第二牵拉单元送出的所述网状纱片,并将所述网状纱片送至第二切刀;

所述第七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五皮带轮连接,所述传动轴转动支撑于所述机座上,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六皮带轮,所述第五皮带轮和所述第六皮带轮通过皮带张紧连接,所述传动盘、所述传动块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传动盘均偏心连接于所述传动轴上,所述传动盘的外圆周面上凸设有凸耳,两个所述传动块和两个所述传动盘一一对应,所述传动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凸耳和所述第二切刀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磁性软纱门自动化生产系统,其中,优选的是,还设有魔术贴放卷部,包括第三机架、基板、滑板、第三卷筒、支辊、输送单元、滑移驱动单元以及热压装置,其中:

所述基板固定于所述第三机架的顶部,所述滑板可水平往复滑移的固定于所述基板上,所述滑移驱动单元与所述滑板连接,以驱动所述滑板水平方向上往复移动,以靠近或远离位于网状纱片;

所述第三卷筒、所述支辊、所述输送单元以及所述热压装置均设置于所述滑板上,魔术贴的一端卷绕在所述第三卷筒上,所述魔术贴的另一端经过若干所述支辊的引导后输送至所述网状纱片的输送路径上,所述输送单元用于提供所述魔术贴输送的动力,当所述魔术贴被输送至所述网状纱片的输送路径后,所述热压装置将所述魔术贴与所述网状纱片的边部热压融合固定。

所述滑移驱动单元包括第八驱动电机、驱动齿轮、驱动齿条、滑轨以及第一滑槽,所述第八驱动电机的缸体固定于所述第三机架上,所述驱动齿轮固定于第八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末端,所述驱动齿条固定于所述滑板的底部,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条相啮合,所述滑轨固定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滑槽固定于所述滑板的底部,所述滑轨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二滑槽上。

所述输送单元包括第三立板、第九驱动电机、第二驱动辊以及第三压辊,所述第三立板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三立板对称固定于所述第三机架上,所述第二驱动辊可转动的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三立板之间,所述第九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驱动辊的轴端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辊转动,所述第三立板的板面上贯穿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可往复升降的固定有第三升降板,所述第三压辊可转动的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三升降板之间,所述第三压辊位于所述第二驱动辊的上方,所述第三压辊和所述第二驱动辊之间形成所述魔术贴通过的间隙,以夹持所述魔术贴向前输送。

所述第三立板的顶端螺纹固定有第二调节螺栓,所述第二调节螺栓的底端延伸进所述第二滑槽后与所述第三升降板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与所述第三升降板的底面抵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与所述第二滑槽的底面抵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磁条供料部、磁块供料部以及网状纱片输送部,网状纱片成卷卷绕在第二卷筒上,卷装的网状纱片自第二卷筒上放卷出去,第一牵拉单元和第二牵拉单元提供其退卷的动力,多个从动辊引导其沿着既定的输送路径输送至网状纱片裁切单元,网状纱片裁切单元间断性裁切,使网状纱片被裁切为指定的长度后,进入后道工序,在网状纱片沿着输送路径输送途中,磁条供料部负责提供切断好的磁条,磁块供料部负责提供磁块,磁条持续在输送槽内输送,由第一槽段持续输送至第四槽段后输出,其中磁块在第三槽段插入于两个磁条之间,经过牵引输出单元的第四槽段的输送后,磁块和磁条被包覆固定,继而热熔合固定于行进中的网状纱片的一侧边部,这样完成了将磁条磁块固定于网状纱片上,本发明满足了现代化自动化的生产需求,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的轴测图;

图2是磁条供料部的轴测图;

图3是磁条供料部的隐藏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状态下的轴测图;

图4是引导定型装置的轴测图;

图5是磁条裁切单元的轴测图;

图6是磁条裁切单元的局部视图;

图7是磁块供料部的轴测图一;

图8是磁块供料部的轴测图二;

图9是磁块存储箱的轴测图一;

图10是磁块存储箱的轴测图二;

图11是隔板驱动单元的轴测图;

图12是推板驱动单元的轴测图;

图13是牵引输出单元的轴测图;

图14是网状纱片输送部的轴测图;

图15是第一牵拉单元的轴测图;

图16是第二牵拉单元的轴测图;

图17是网状纱片裁切单元的轴测图一;

图18是网状纱片裁切单元的轴测图二;

图19是摆动架的轴测图。

图20是魔术贴放卷部的轴测图;

图21是滑移驱动单元的轴测图;

图22是输送单元的轴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输送槽,101-第一槽段,102-第二槽段,103-第三槽段,104-第四槽段;

200-磁条放卷单元,201-第一机架,202-第一卷筒,203-导辊组,2031-第一导辊、2032-第二导辊,2033-第三导辊,2034-第四导辊,204-第一驱动电机;

300-磁条供料部,301-底板,302-条板,303-支腿,304-引导定型装置,3041-第一底座,3042-第一安装座,3043-第一气缸,3044-第一定型轮,3045-第二定型轮,3046-第一升降板,3047-第一导槽,3048-第一导杆,305-加热装置,306-冷却装置;

400-磁条裁切单元,401-第一基座,402-第一皮带轮,403-第二皮带轮,404-第一传输皮带,405-第二驱动电机,406-第三驱动电机,407-传动杆,408-第二升降板,409-第一安装板,410-第一固定柱,411-第一切刀,412-方槽,413-第二导槽,414-第二导杆,415-第一容纳槽,416-第二容纳槽,417-第三定型轮,418-第四定型轮,419-第五定型轮,420-第六定型轮;

500-磁块供料部,501-磁块存储箱,502-存储空间,503-第一开口,504-第二开口,505-第三开口,506-第四开口,507-第一壁面,508-第二壁面,509-第三壁面,510-第四壁面,511-磁条输出通道,512-减重孔;

600-隔板驱动单元,601-隔板,602-隔板驱动气缸,603-第一转接板,604-气缸安装座;

700-推板驱动单元,701-推板,702-推板驱动气缸,703-第二转接板;

800-牵引输出单元,801-第二基座,802-第四驱动电机,803-第三皮带轮,804-第四皮带轮,805-第二安装板,806-第三安装板,807-第二传输皮带,808-第二固定柱。

900-磁条磁块固定机构,901-热压机;

1000-网状纱片输送部,1001-第二机架,1002-第二卷筒,1003-从动辊,1004-摆动架,1005-张力辊;

1100-第一牵拉单元,1101-第五驱动电机,1102-第一立板,1103-第一驱动辊,1104-第一压辊,1105-第二立板,1106-第三导槽,1107-第二导板,1108-第一调节螺栓,1109-第一弹簧;

1200-第二牵拉单元,1201-第六驱动电机,1202-台板,1203-通槽,1204-安装架,1205-压辊驱动气缸,1206-安装座,1207-第二压辊;

1300-网状纱片裁切单元,1301-机座,1302-第二切刀,1303-第七驱动电机,1304-第五皮带轮,1305-第六皮带轮,1306-传动轴,1307-传动盘,1308-传动块;

1400-第三牵拉单元;

1500-纠偏装置;

1600-网状纱片。

1700-魔术贴放卷部,1701-第三机架,1702-基板,1703-滑板,1704-第三卷筒,1705-支辊;

1800-滑移驱动单元,1801-第八驱动电机,1802-驱动齿轮,1803-驱动齿条,1804-滑轨,1805-第一滑槽;

1900-输送单元,1901-第三立板,1902-第九驱动电机,1903-第二驱动辊,1904-第三压辊,1905-第二滑槽,1906-第三升降板,1907-第二调节螺栓,1908-第二弹簧;

2000-热压装置;

2100-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2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性软纱门自动化生产系统,包括输送槽100、磁条供料部300、磁块供料部500以及网状纱片输送部1000,其中:

所述输送槽100用于收容磁条以及磁块并引导所述磁条以及所述磁块沿着所述输送槽100的轴线方向输送至指定位置,磁条供料部300、磁块供料部500位于网状纱片输送部1000的侧端,其中一个磁条和一个磁块为一个组合,网状纱片输送部1000的网状纱片朝向输送,当一个组合磁条以及磁块自侧端到达指定位置时,落于网状纱片1600的长边的侧端,再通过热压机901将一个组合的磁条磁块固定于网状纱片上,网状纱片继续向前输送,经过网状纱片裁切单元1300后裁切为指定长度;所述输送槽100包括沿着输送方向依次衔接的第一槽段101、第二槽段102、第三槽段103以及第四槽段104;磁条在被裁切前是长条形,一端卷绕在下文提到的第一卷筒202上,另一端在第一槽段101内朝向下一工序进行输送,其输送的动力来源有三处,一个是第一槽段101头端的第一卷筒202的主动放卷,一个是磁条裁切单元400中的相关结构的主动牵拉,还有一个是牵引输出单元800的牵拉,磁条的形状与输送槽100的内轮廓相适应;

所述磁条供料部300以及所述磁块供料部500沿着所述输送槽100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磁条供料部300包括磁条放卷单元200以及磁条裁切单元400;

所述磁条放卷单元200设置于所述第一槽段101的起始端,以将所述磁条输送至所述第一槽段101内;磁条的原材料是放置于磁条放卷单元200上的,磁条在被裁切前是卷绕后的长条形,在磁条放卷单元200的作用下,卷绕状态的磁条被放卷至第一输送槽100;

所述第二槽段102形成于所述磁条裁切单元400内,所述第二槽段102的头端与所述第一槽段101的尾端接续,所述磁条裁切单元400用于对所述第二槽段102上的磁条进行定长裁切;整根磁条逐步被磁条传输单元输送至磁条裁切单元400,磁条裁切单元400将整根磁条依次裁切为等宽的一段一段,以供后续的生产线需要。

所述第三槽段103形成于所述磁块供料部500内,所述第三槽段103的头端与所述第二槽段102的尾端接续,所述磁块供料部500包括磁块存储箱501、隔板601、隔板驱动单元600、推板701、推板驱动单元700,其中:

所述磁块存储箱501内形成有存储空间502,多组磁块垂直方向上层叠置入所述存储空间502内,每组所述磁块均包括多个磁块,多个磁块水平方向上平行设置;

所述磁块存储箱501内开设有第一开口503、第二开口504、第三开口505以及第四开口506,所述第一开口503位于所述存储空间502的顶部,以便于工作人员从第一开口503102放置多组磁块,所述第二开口504位于所述存储空间502的第一壁面507上,所述第三开口505位于所述存储空间502的第二壁面508上,所述第四开口506位于所述存储空间502的第三壁面509上,所述第二壁面508与所述第三壁面509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壁面507位于所述第二壁面508和所述第三壁面509之间;所述第三开口505和所述第四开口506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开口504高于所述第三开口505;本实施例中,第三开口505和第四开口506的内径均和所述磁块的宽度相匹配,所述第三开口505和第四开口506的底面均与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面平齐,所述第二开口504的底面与所述第三开口505的顶面平齐。

所述隔板601的一端间隙配合固定于所述第二开口504内,所述隔板驱动单元600与所述隔板601的另一端连接,以驱动所述隔板601水平方向上往复移动;所述隔板601的自由端可设有倾斜面,以便于插入上下两组磁块之间的间隙内,隔板驱动单元600可将隔板601完全抽离存储空间502,这样便于磁块的下落,另一方面也可以插入两组磁块之间,使其隔开,以便于后文所述的推板701将下层的磁块逐个推出。

所述推板701的一端间隙配合固定于所述第三开口505内,所述推板驱动单元700与所述推板701的另一端连接,以驱动所述推板701水平方向上往复移动,进而推动最底层的所述磁块逐个从所述第四开口506送至所述第三槽段103内。进而推动最底层的所述磁块逐个从所述第四开口506送出。

通过于磁块存储箱501内设置隔板601以及推板701,其中推板701位于隔板601的下方,初始状态下,推板701被推板驱动单元700驱动,未延伸进所述存储空间502,而隔板601完全伸入存储空间502,操作人员将多组磁块层叠放入存储空间502内,最底层的那组磁块放置于隔板601上,这时候隔板驱动单元600驱动隔板601远离存储空间502,最底层的那组磁块就落入隔板601和存储空间502的底面之间,隔板驱动单元600再工作,驱动隔板601重新插入存储空间502内,这样之前倒数第二层的那组磁块就放置于隔板601上,之前最底层的那组磁块在隔板601和存储空间502底面之间,推板驱动单元700驱动推板701将此组磁块逐个从第四开口506推出到既定工序位置,当此组磁块全部推出后,推板驱动单元700驱动推板701退出存储空间502,重复循环。

所述网状纱片输送部1000包括第二机架1001、第二卷筒1002、从动辊1003、第一牵拉单元1100、第二牵拉单元1200以及网状纱片裁切单元1300,其中:

所述第二机架1001为框架式的钢体结构,由横梁和纵梁搭接而成,所述第二卷筒1002、所述从动辊1003、所述第一牵拉单元1100、所述第二牵拉单元1200均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1001上,网状纱片1600的一端卷绕于所述第二卷筒1002上,所述网状纱片1600的另一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一牵拉单元1100、所述第二牵拉单元1200的牵拉后被输送至网状纱片裁切单元1300,若干所述从动辊1003设置于所述网状纱片1600的输送路径上,从动辊1003用于引导网状纱片1600保持既定的张力和输送路径输送;

所述第一牵拉单元1100和所述第二牵拉单元1200均用于牵拉所述网状纱片1600,以提供所述网状纱片1600输送的动力;

所述网状纱片裁切单元1300用于对所述网状纱片1600进行定长裁切。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磁条放卷单元200包括第一机架201、第一卷筒202、导辊组203以及第一驱动电机204,所述第一机架201为框架式钢体结构,包括若干横梁和若干纵梁相互搭接而成,在搭接处通过加强筋提高牢度,所述第一卷筒202、所述导辊组203以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04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机架201上,所述第一卷筒202用于卷绕磁条,第一卷筒202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可转动的支撑于第一机架201的两个纵梁上。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04的输出端通过减速机与所述第一卷筒202的端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卷筒202转动,所述磁条的一端卷绕在所述第一卷筒202上,所述磁条的另一端经过所述导辊组203的引导后,输送至所述第一槽段101的起始端;所述导辊组203包括若干导辊,其中导辊组203的一个作用就是提供给带状磁条一个必要的张力,使其保持张进状态。

如图2所示,所述导辊组203包括沿着输送路径依次设置的第一导辊2031、第二导辊2032、第三导辊2033和第四导辊2034,第一导辊2031、第二导辊2032、第三导辊2033和第四导辊2034的两端均固定于相对的两个横梁上,带状磁条依次经过第一导辊2031、第二导辊2032、第三导辊2033和第四导辊2034的外壁后,给予带状磁条一个张紧力,使其顺利输送至第一槽段101的开口处,所述第一导辊2031、所述第三导辊2033和所述第四导辊2034均固定于所述第一机架201的顶端,所述第二导辊2032可垂直往复升降的固定于所述第一机架201上,第二导辊2032通过条形槽与紧固螺栓的配合方式,第一机架201上形成有垂直延伸的条形槽,第二导辊2032的两端分别通过紧固螺栓的连接方式螺纹配合固定于条形槽上,当需要调整位置时候,拧开紧固螺栓,调整好位置后,拧紧紧固螺栓即可,通过调整第二导辊2032的位置,可以调整张紧力的大小,使其能适应多规格的磁条。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机架201内设有底板301、条板302、支腿303以及若干引导定型装置304,其中:

所述条板302为长条形的板体结构,所述条板302通过若干所述支腿303固定于所述底板301上,所述第一槽段101形成于所述条板302的顶端;第一槽段101于条板302的相对两端均形成开口;

如图4所示,所述引导定型装置304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引导定型装置304沿着所述第一槽段101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引导定型装置304用于辅助传输磁条,提供给磁条垂直方向的作用力,使其定型,所述引导定型装置304包括第一底座3041、第一安装座3042、第一气缸3043、第一定型轮3044、第二定型轮3045以及第一升降板3046;

所述第一底座3041设置于所述条板302的底部,第一底座30411051为两个相对设置的板体结构,板体结构上设置有轴承座,所述第一定型轮3044通过轴体可转动的支撑于所述第一底座3041上;所述条板302上开设有通过槽,通过槽贯穿所述条板302,所述第一定型轮3044的顶端延伸过所述通过槽后,与所述第一槽段101的底面平齐;

所述第一安装座3042设置于所述条板302的顶部,第一安装座3042为l型结构,纵板固定于底板301上,位于条板302的侧端,横板则朝向条板302的上方延伸,所述第一气缸3043的缸体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座3042上,所述第一气缸3043的活塞杆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座3042后垂直向下延伸,所述第一气缸3043的活塞杆末端与所述第一升降板3046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3042于所述第一气缸3043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一导槽3047,所述第一导槽3047内间隙配合有第一导杆3048,所述第一导杆3048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升降板3046连接,第一升降板3046的底面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轴承座,所述第二定型轮3045通过轴体可转动的支撑于所述第一升降板3046的底面的两个相对设置的轴承座之间,所述第二定型轮3045可转动的支撑于所述第一升降板3046的底面,所述第二定型轮3045与所述第一定型轮304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定型轮3044和所述第二定型轮3045之间形成有用于供所述磁条通过的间隙。第一气缸3043工作,带动第一升降板3046升降,从而第一定型轮3044和第二定型轮3045共同夹持磁条,使其保持定型。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磁条裁切单元400包括第一基座401、第一皮带轮402、第二皮带轮403、第二驱动电机405、第三驱动电机406、传动杆407、第一传输皮带404、第一安装板409、第一固定柱410以及第一切刀411,其中:

所述第一基座401为块状结构,所述第一基座401设置于所述条板302的尾端,所述第二槽段102形成于所述第一基座401的顶部,带状磁条从第一槽段101输送至第二槽段102以后,被第一切刀411等距离切割为块状磁条,所述第一基座401于所述第二槽段102的轴线方向上依次凹设有第一容纳槽415和第二容纳槽416,所述第一容纳槽415内可转动的支撑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基座401后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05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二端贯穿所述第一基座401后与所述第一皮带轮402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套设有第三定型轮417,所述第二容纳槽416内可转动的支撑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端贯穿所述第一基座401后与所述第二皮带轮403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上套设有第四定型轮418,所述第一传输皮带404的两端分别圈套于所述第一皮带轮402和所述第二皮带轮403上,所述第三定型轮417的顶面和所述第四定型轮418的顶面均与所述第二槽段102的底面平齐;

所述第一安装板409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柱410固定于所述第一基座401上,所述第一固定柱410设有四个,四个第一固定柱410对称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409的四角,所述第一安装板409的底面可转动的支撑有第五定型轮419和第六定型轮420,所述第五定型轮419相对于所述第三定型轮417设置,所述第三定型轮417和所述第五定型轮419之间形成有供所述磁条通过的间隙;所述第六定型轮420相对于所述第四定型轮418设置,所述第六定型轮420和所述第四定型轮418之间形成有供所述磁条通过的间隙;第五定型轮419和第三定型轮417、第六定型轮420和第四定型轮418分别两两配合,夹持定型磁条,且第二驱动电机405工作,带动第一转轴转动,通过第一皮带轮402和第二皮带轮403的动力传输,使得第二转轴转动,从而第三定型轮417和第四定型轮418同步滚动,牵拉磁条的往前输送。

所述第一安装板409的板面上贯穿有方槽412,所述第三驱动电机406通过电机安装座固定于所述方槽412的上方,所述传动杆407的头端偏心连接于所述第三驱动电机406的输出轴上,所述传动杆407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升降板408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一切刀411固定于所述第二升降板408的底端,所述第二升降板408上于所述传动杆407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导槽413,两个所述第二导槽413内均间隙配合有第二导杆414,所述第二导杆414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升降板408连接。第三驱动电机406工作,由于传动杆407是偏心连接,这样第三驱动电机406的输出轴转动,传动杆407就做垂直方向上的往复移动,以带动第一切刀411垂直方向上往复移动,而磁条在不间断的朝前输送,第一切刀411间隔时间的下落到位,使得带状磁条切割为块状磁条,块状磁条是满足磁性软纱门的装配需求的,因此完成供料的准备。

进一步地,由于带状磁条作为原材料时,是卷绕在第一卷筒202上,其形状会有所变形,为了对带状磁条进行进一步定型,可以先对带状磁条进行加热,再冷却,辅助以引导定型装置304,对其定型,还包括有加热装置305和冷却装置306,加热装置305和冷却装置306的冷却、加热结构均可参照现有技术的内容,只要能实现对磁条进行加热冷却即可,可参考加热线圈加热,冷凝水制冷等,在此不做赘述,所述加热装置305和所述冷却装置306沿着所述磁条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加热装置305用于对输送到指定位置的所述第一槽段101上的所述磁条进行加热,所述冷却装置306用于对经过所述加热装置305加热后的所述磁条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如图7至图11所示,所述隔板驱动单元600包括隔板驱动气缸602、第一转接板603、气缸安装座604,所述气缸安装座604固定于所述磁块存储箱501的第一壁面507上,所述隔板驱动气缸602的缸体固定于所述气缸安装座604上,所述隔板驱动气缸602的活塞杆设置于背离所述磁块存储箱501的一侧,所述隔板驱动气缸602的活塞杆沿水平方向延伸且末端与所述第一转接板603的顶端固定,所述隔板6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接板603的底端连接,所述隔板601的另一端自所述第二开口504水平延伸进所述容纳空间内。初始状态下,隔板601插入存储空间502,隔板601上堆叠多组磁块,此时隔板驱动气缸602工作,隔板驱动气缸602的活塞杆前伸,可将隔板601完全抽离存储空间502,这样便于磁块的下落,当最底层的那组磁块落下后,隔板驱动气缸602工作,隔板驱动气缸602的活塞杆回缩将隔板601插入两组磁块之间,使其隔开,以便于后文所述的推板701将下层的磁块逐个推出。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所述推板驱动单元700包括推板驱动气缸702以及第二转接板703,所述推板驱动气缸702的缸体固定于所述磁块存储箱501的第四壁面510上,所述第四壁面510和所述第一壁面507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壁面510设置于所述第二壁面508和所述第三壁面509之间,所述推板驱动气缸702的活塞杆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二壁面508的一端,所述推板驱动气缸702的活塞杆沿水平方向延伸且末端与所述第二转接板703的顶端固定,所述推板70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接板703的底端连接,所述推板701的另一端自所述第三开口505水平延伸进所述容纳空间内。初始状态下,推板701抽离存储空间502,以供磁块落入存储空间502的底面上,当磁块落入后,推板驱动气缸702的活塞杆回缩,将此组磁块逐个从第四开口506推出,完全推出后,推板驱动气缸702的活塞杆前伸,重复循环。

进一步地,为引导从第四开口506推出的磁块到达指定工序位置,还包括有磁条输出通道511,磁条输出通道511为两端贯穿有板体结构,所述磁条输出通道511倾斜设置,所述磁条输出通道511的起始端与所述第四开口506连通,所述磁条输出通道511的尾端与所述第三槽段103连接。

所述第二壁面508和所述第三壁面509上均设有减重孔512,这便于观察磁块存储箱501内的磁块的状态,以随时准备补充磁块或者进行维护。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还设有牵引输出单元800,所述牵引输出单元800包括第二基座801、第四驱动电机802、第三皮带轮803、第四皮带轮804、第二安装板805、第三安装板806、第二传输皮带807以及第二固定柱808,所述第二基座801为板体结构,所述第四槽段104形成于所述第二基座801的顶面,所述第四槽段104的头端和所述第三槽段103的尾端衔接,从第三槽段103输出的磁条和磁块落入到第四槽段104内,然后经由第四槽段104送出,所述第二安装板805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柱808固定于所述第二基座801上,四个所述第二固定柱808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805的四角,所述第三安装板806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板805上,所述第三安装板806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安装板805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三皮带轮803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板806的顶部,所述第四皮带轮804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四皮带轮804可转动的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805上,多个所述第四皮带轮804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四槽段104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二传输皮带807圈套于所述第三皮带轮803以及若干所述第四皮带轮804上,所述第二传输皮带807被所述第三皮带轮803以及位于两端部的两个所述第四皮带轮804张紧,所述第二传输皮带807位于所述第四槽段104的上方并贴合于所述第四槽段104内的磁条以及磁块,所述第四驱动电机80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皮带轮803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三皮带轮803转动。第四驱动电机802工作,带动第三皮带轮803转动,继而带动第二安装板805上的若干第三皮带轮803同步转动,第二传输皮带807转动,同时由于第二传输皮带807是紧贴于磁条磁块在第四槽段104上,所以第二传输皮带807的转动可以通过摩擦力作用带动磁条磁块在第四槽段104上行进,第四槽段104的尽头为磁条磁块固定机构900,磁条磁块固定机构900输出后的磁条磁块正好对准网状纱片1600的边部,磁条磁块从第四槽段104上送出后,经过磁条磁块固定机构900将磁条和磁块固定,磁条磁块固定机构900输出来面料,将一个磁条和一个磁块为一个单位包裹,然后经过热压机901热压融合固定在网状纱片1600的边部。磁条磁块固定机构900的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的内容,无纺布成卷卷绕在筒体上,然后经过输送辊输出,期间有导辊的支撑提供张力,无纺布的末端从垂直于磁条磁块输出方向的一侧覆盖于一个单位的磁块磁条,裁切后再经过热压机901热压融合,这部分的结构可参照附图或现有技术的内容,因不是本实施例的主要创新点,在此不做赘述,同时在本发明内,还设有包边机构,对网状纱片1600的两个长边进行包边,包边机构可参考现有技术的内容,包边机构位于网状纱片输送路径的两侧,包边布成卷卷绕在筒体上,然后经过输送辊输出,期间有导辊的支撑提供张力,包边布的末端水平方向上包覆网状纱片1600的长边,裁切后再经过热压装置热压融合。

进一步地,如图14-15所示,所述第一牵拉单元1100位于所述第二机架1001的头端,卷装的网状纱片1600的自由端,经过一个从动辊1003的外表面后,就进入第一牵拉单元1100内,第一牵拉单元1100通过对网状纱片1600的牵拉,将其从第二卷筒1002上退绕,所述第一牵拉单元1100包括第五驱动电机1101、第一立板1102、第一驱动辊1103以及第一压辊1104,所述第一立板1102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立板1102对称设于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网状纱片1600输送路径的两侧,所述第一驱动辊1103的两端可转动的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立板1102上,网状纱片1600搭在所述第一驱动辊1103上,所述第五驱动电机110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辊1103的轴端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辊1103转动,将网状纱片1600输送出去,每个所述第一立板1102的板面上均固定有第二立板1105,所述第二立板1105位于所述第一驱动辊1103的上方,所述第二立板1105的板面上凹设有第三导槽1106,所述第三导槽1106内可垂直往复升降的固定有第二导板1107,第二导板1107上设有轴承座,所述第一压辊1104的两端可转动的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导板1107的轴承座上,所述第一压辊1104位于所述第一驱动辊1103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压辊1104和所述第一驱动辊1103共同夹持输送所述网状纱片1600,所述第二立板1105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栓1108,所述第一调节螺栓1108的底端延伸进所述第三导槽1106内,所述导槽内设有第一弹簧1109,所述第一弹簧1109的顶端与所述第一调节螺栓1108的底端抵接,所述第一弹簧1109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导板1107的顶面抵接。通过调节第一调节螺栓1108的伸入所述第三导槽1106的深度,可以调节弹簧的压紧力,继而调整第一压辊1104和第一驱动辊1103的对网状纱片1600的夹持力。

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所述第二牵拉单元1200位于所述第二机架1001的尾端,包括第六驱动电机1201、第二驱动辊1903以及台板1202,所述台板1202水平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1001上,所述台板1202上贯穿有通槽1203,所述第二驱动辊1903可转动的支撑于所述第二机架1001上,所述第二驱动辊1903位于所述台板1202的底部,所述第二驱动辊1903的顶面延伸出所述通槽1203后与所述台板1202的板面平齐,所述第六驱动电机120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驱动辊1903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辊1903转动,所述台板1202上设有安装架1204,所述安装架1204包括横梁和两个纵梁,所述安装架1204的两个纵梁设于所述通槽1203的相对两侧,所述安装架1204的横梁上设有若干压辊驱动气缸1205,所述压辊驱动气缸1205的活塞杆于垂直方向上往复移动,所述压辊驱动气缸1205的活塞杆末端固定有安装座1206,所述安装座1206上设有对称的两个轴承座,所述安装座1206的自由端上通过轴承座可转动的支撑有第二压辊1207,若干所述第二压辊1207均位于所述第二驱动辊1903的上方,所述第二驱动辊1903与若干所述第二驱动辊1903共同夹持输送所述网状纱片1600。压辊驱动气缸1205工作,带动第二压辊1207朝向第二驱动辊1903运动,使得第二压辊1207和第二驱动辊1903共同夹持网状纱片1600,所述第六驱动电机1201工作,带动第二驱动辊1903转动,进而牵拉所述网状纱片1600向前运动,送出第二机架1001。

进一步地,如图17和18所示,所述网状纱片裁切单元1300包括机座1301、第三牵拉单元1400、第二切刀1302、第七驱动电机1303、第五皮带轮1304、第六皮带轮1305、传动轴1306,传动盘1307以及传动块1308,所述机座1301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1001的靠近所述第二牵拉单元1200的一侧,所述第三牵拉单元1400、所述第二切刀1302、所述第七驱动电机1303、所述第五皮带轮1304、所述第六皮带轮1305、所述传动轴1306、所述传动盘1307以及所述传动块1308均固定于所述机座1301上。

所述第三牵拉单元1400设置于所述第二牵拉单元1200和所述第二切刀1302之间,所述第三牵拉单元1400用于承接所述第二牵拉单元1200送出的所述网状纱片1600,并将所述网状纱片1600送至第二切刀1302;网状纱片1600自第二牵拉单元1200送出后,被送至第三牵拉单元1400,第三牵拉单元1400的结构和第一牵拉单元1100的结构一样,第三牵拉单元1400继续牵拉网状纱片1600,将其持续送入第二切刀1302内,完成裁切。

所述第七驱动电机1303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五皮带轮1304连接,所述传动轴1306通过轴承座转动支撑于所述机座1301上,所述传动轴130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六皮带轮1305,所述第五皮带轮1304和所述第六皮带轮1305通过皮带张紧连接,所述传动盘1307、所述传动块1308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传动盘1307均偏心连接于所述传动轴1306上,所述传动盘1307的外圆周面上凸设有凸耳,两个所述传动块1308和两个所述传动盘1307一一对应,所述传动块130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凸耳和所述第二切刀1302连接。第七驱动电机1303工作,带动第五皮带轮1304转动,经过皮带及第六皮带轮1305的动力传导,带动传动轴1306转动,由于传动盘1307是偏心连接的,这样传动轴1306的周向转动转化为传动块1308的垂直往复运动,第二切刀1302周期性的上升下降,完成对网状纱片1600的分切。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机架1001上还设有纠偏装置1500,所述纠偏装置1500设置于所述网状纱片1600的输送路径上,以使得所述网状纱片1600保持在既定的输送路径上输送,纠偏装置1500的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中的对布料、板材或其他材料的纠偏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进一步地,为使得网状纱片1600在输送过程中保持张紧状态,还设有摆动架1004,摆动架1004设于第一牵拉单元1100和纠偏装置1500之间,所述摆动架1004的一端枢接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摆动架1004的另一端固定有张力辊1005,所述张力辊1005设置于所述网状纱片1600的输送路径上。转动摆动架1004,到达合适位置后,通过螺栓件拧紧固定摆动架1004,使其位置固定,进而使得网状纱片1600能保持一个持续的张紧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20-22,还设有魔术贴放卷部1700,用于将魔术贴贴合于网状纱片1600的长边上,包括第三机架1701、基板1702、滑板1703、第三卷筒1704、支辊1705、输送单元1900、滑移驱动单元1800以及热压装置2000,其中:

所述第三机架1701为框架结构,由横梁和纵梁搭接而成,所述基板1702固定于所述第三机架1701的顶部,所述基板1702用于提供一个安装面,所述滑板1703可水平往复滑移的固定于所述基板1702上,所述滑移驱动单元1800与所述滑板1703连接,以驱动所述滑板1703水平方向上往复移动,以靠近或远离位于网状纱片1600,因为不同规格的网状纱片1600的宽度不同,这样为了使得魔术贴2100被送出后,正好与网状纱片1600的边部指定部分贴合,就要通过滑移驱动单元1800驱动滑板1703适应性的改变位置;

所述第三卷筒1704、所述支辊1705、所述输送单元1900以及所述热压装置2000均设置于所述滑板1703上,魔术贴2100的一端卷绕在所述第三卷筒1704上,所述魔术贴2100的另一端经过若干所述支辊1705的引导后输送至所述网状纱片1600的输送路径上,所述输送单元1900用于提供所述魔术贴2100输送的动力,使其持续从第三卷筒1704上退绕,然后经过若干支辊1705的引导后,被送至网状纱片1600的输送路径,当所述魔术贴2100被输送至所述网状纱片1600的输送路径后,所述热压装置2000将所述魔术贴2100与所述网状纱片1600的边部热压融合固定,热压装置2000的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的结构,这个是常规的装置,在此不做赘述。

通过设置第三机架1701、基板1702、滑板1703、第三卷筒1704、支辊1705、输送单元1900、滑移驱动单元1800以及热压装置2000,魔术贴2100被卷装在第三卷筒1704上,经过输送装置的提供动力,从而将所述魔术贴2100被输送至所述网状纱片1600的输送路径,继而热压装置2000将所述魔术贴2100与所述网状纱片1600的边部热压融合固定,滑移驱动单元1800用于驱动滑板1703往复移动,以调整魔术贴2100的输出位置,使其与网状纱片1600的边部保持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滑移驱动单元1800包括第八驱动电机1801、驱动齿轮1802、驱动齿条1803、滑轨1804以及第一滑槽1805,所述第八驱动电机1801的缸体固定于所述第三机架1701上,所述驱动齿轮1802固定于第八驱动电机1801的输出轴末端,所述驱动齿条1803固定于所述滑板1703的底部,所述驱动齿轮1802与所述驱动齿条1803相啮合,所述滑轨1804固定于所述基板1702上,所述第一滑槽1805固定于所述滑板1703的底部,所述滑轨1804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二滑槽1905上。所述第八驱动电机1801工作,带动驱动齿轮1802转动,由于驱动齿条1803和驱动齿轮1802啮合,这样驱动齿轮1802的转动转化为驱动齿条1803的水平移动,从而带动滑板1703水平滑移。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单元1900包括第三立板1901、第九驱动电机1902、第二驱动辊1903以及第三压辊1904,所述第三立板190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三立板1901对称固定于所述第三机架1701上,所述第二驱动辊1903可转动的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三立板1901之间,所述第九驱动电机190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驱动辊1903的轴端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辊1903转动,所述第三立板1901的板面上贯穿有第二滑槽1905,所述第二滑槽1905内可往复升降的固定有第三升降板1906,所述第三压辊1904可转动的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三升降板1906之间,所述第三压辊1904位于所述第二驱动辊1903的上方,所述第三压辊1904和所述第二驱动辊1903之间形成所述魔术贴2100通过的间隙,以夹持所述魔术贴2100向前输送。

进一步地,为调整第三压辊1904的压力,所述第三立板1901的顶端螺纹固定有第二调节螺栓1907,所述第二调节螺栓1907的底端延伸进所述第二滑槽1905后与所述第三升降板1906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二滑槽1905内设有第二弹簧1908,所述第二弹簧1908的顶端与所述第三升降板1906的底面抵接,所述第二弹簧1908的底端与所述第二滑槽1905的底面抵接。所述第二弹簧1908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弹簧1908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三升降板1906的底部。

魔术贴2100被卷装在第三卷筒1704上,第八驱动电机1801工作,带动驱动齿轮1802转动,由于驱动齿条1803和驱动齿轮1802啮合,这样驱动齿轮1802的转动转化为驱动齿条1803的水平移动,从而带动滑板1703水平滑移,魔术贴2100被送出后,正好与网状纱片1600的边部指定部分贴合,继而第九驱动电机1902工作,使得第二驱动辊1903转动,继而和第三压辊1904的配合下,夹持魔术贴2100向前输送,魔术贴2100持续退卷,所述魔术贴2100被输送至所述网状纱片1600的输送路径上后,热压装置2000将所述魔术贴2100与所述网状纱片1600的边部热压融合固定。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