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收集系统的投放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55326发布日期:2022-02-19 11:38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收集系统的投放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收集系统的投放口结构,安装于公共环境中的竖直设施上。


背景技术:

2.在城市公共环境中,垃圾收集主要包括垃圾投放桶、投放站等形式,高层建筑中通过设置于建筑中的垃圾通道由高端投入依自重落于底部收集箱中,这种形式因密闭性差,易堵塞等原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于是逐渐废弃。随着垃圾气力收运系统的应用,需要在高层建筑内安装一种竖直墙壁上的垃圾投放口及其收集通道,但是传统投放口结构存在着不足:投放口结构对于投放垃圾的大小没有限制,使得人们在投放垃圾时只考虑将垃圾塞入投放口即可,从而导致了过大、过长的垃圾堵塞通道,从而给整个收运系统带来收运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3.随着垃圾气力输送系统的应用,建筑内垃圾投放口结构再次被需要。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不足,对投放口的结构进行了以下设计:

增加限量导流板4,限量导流板4的一个边与翻转门3通过铰链铰接并与翻转门侧壁板5或投放通道1侧壁共同构成v形斗,限量导流板4在翻转门3翻转时相对翻转门3翻转,v形斗容积可变,使得在翻转门3处于打开位置状态下v形斗容积较小,避免较大的垃圾投入,在关闭状态下,限量导流板4相对翻转门3翻转的v形斗顶角增大,使得限量导流板4的下滑坡度更大,垃圾进入投放通道1更顺畅;

限量导流板4的摆动端设置有栓销11,打开翻转门3时,限量导流板4随之向上运动,带动栓销11进入挡板2凹槽,实现挡板2闭锁,在投放垃圾时限制了垃圾的长度。
4.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垃圾收集系统的投放口结构,包括投放通道1或投放口结构基座体、挡板2以及翻转门3,投放口结构基座体或为建筑本身墙体或为其他能够安装投放口结构的基座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量导流板4,限量导流板4的一个边与翻转门3之间通过铰链铰接,翻转门3与翻转门轴座10铰接,限量导流板4、翻转门3与翻转门侧壁板5或投放通道1侧壁共同构成了v形斗,限量导流板4在翻转门3翻转时相对翻转门3翻转,其间v形斗顶角随翻转门3打开而减小,使得在翻转门3处于打开位置状态下v形斗容积较小,避免较大的垃圾投入,在关闭状态下,限量导流板4相对翻转门3翻转的v形斗顶角增大,使得限量导流板4的下滑坡度更大,垃圾进入投放通道1更顺畅,v形斗张口大小的变化通过限量导流板4与翻转门3之间的联系件实现,联系件一端与限量导流板4连接,另一端与翻转门3连接,联系件改变限量导流板4与翻转门3的相对关系。
5.垃圾收集系统的投放口结构安装于建筑内竖直墙体或基座体,投放口结构的开合实现向墙壁内投放通道1投放垃圾,并通过垃圾气力系统完成建筑内垃圾的收集和运输。通过以上改进将有效限制进入投放通道1和气力收运系统的垃圾尺寸,减少通道堵塞,并且和垃圾气力收运系统有效结合,实现对高层建筑内的垃圾收运。
附图说明
6.图1是方案一翻转门闭合状态示意图
7.图2是方案一翻转门开启状态示意图
8.图3是方案二翻转门闭合状态示意图
9.图4是方案二翻转门开启状态示意图
10.图5是方案三翻转门闭合状态示意图
11.图6是方案三翻转门开启状态示意图
12.图7是方案四翻转门闭合状态示意图
13.图8是方案四翻转门开启状态示意图
14.图9是方案五翻转门闭合状态示意图
15.图10是方案五翻转门开启状态示意图
16.图11是栓销进入挡板凹槽时的状态示意图。
17.图中代号说明:
18.1、投放通道;2、挡板;3、翻转门;4、限量导流板;5、翻转门侧壁板;6、第一连杆;7、摆杆;8、第二连杆;9、摆杆固定座;10、翻转门轴座;11、栓销;12、软索;13、转向滑轮;14、软索固定座;15、折叠轮;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20.实施例一:
21.图1、图2所示为第一实施例投放口结构示意,包括走垃圾的投放通道1,投放口结构基座体、挡板2、翻转门3、限量导流板4、翻转门侧壁板5、第一连杆6、摆杆7、第二连杆8、摆杆固定座9、翻转门轴座10和栓销11。基座体镶嵌在投放桶道口处,用于铰接挡板2、翻转门3等,挡板2用于在打开翻转门时阻挡细长杆类垃圾直接投入,以避免超长垃圾进入输送通道内卡在其中,其中限量导流板4的一个边或与翻转门3之间通过铰链铰接或在翻转门3的翻转轴一侧与基座体铰接,翻转门3与翻转门轴座10铰接,限量导流板4与翻转门3、侧壁板或者墙体或基座体共同构成了v形斗,v形斗主要用于垃圾的盛放,图1和图2分别示意了实施例一闭合和开启两个状态,v形斗的容积在开启时变小,实现v形斗张口大小变化的联系件为第一连杆6、摆杆7、第二连杆8与摆杆固定座9,第一连杆6与摆杆7端铰接点铰接,翻转门3通过第二连杆8与摆杆7铰接点铰接,摆杆7与摆杆固定座9铰接,其中第二连杆8与摆杆7的铰接点位于摆杆7两端点之间的某点;翻转门3与第二连杆8铰接点或直接在翻转门侧壁板5上,或如图所示通过一个支座悬伸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22.如图2所示,当要开启投放口进行投放时,拉动翻转门3,一端铰接在翻转门3上的连杆8与翻转门联动,连杆8的另一端通过铰接点使得摆杆7联动,摆杆7由于一端与固定在基座体或墙体上的摆杆固定座9铰接而摆动,铰接于摆杆7端点的连杆6推到与其另一端的铰接的限量导流板4,由于摆杆放大比的作用,或者说两者的摆幅不同,限量导流板4在翻转门3翻转时相对翻转门3发生了翻转,使得v形斗顶角(这里指限量导流板4与翻转门3之间形成的夹角)逐渐减小,从而实现v形斗容积改变,在翻转门3处于打开位置状态下v形斗容积较小,以限制垃圾体量,避免较大的垃圾投入后堵塞投放通道1。
23.在挡板2垂直于其摆动轴的两边面向投放口的一面设置有槽形结构,两边凹槽面向挡板2中线相对(图11),凹槽的长度止于限量导流板4关闭状态下栓销恰不被凹槽拴扣,限量导流板4的摆动端设置有栓销11,栓销11端部可以是球形或其它形状,栓销11轴向可置于不受影响的任意方向,栓销11的轴向安装位置延伸到导流板的侧边外,且达到挡板2的凹槽中心线上,在开门的时候,栓销11进入凹槽与挡板2相扣,实现挡板2的闭锁功能,使得在翻转门3不闭合或限量导流板4未归位的情况下,挡板2不能开启,
24.投放后关闭翻转门3,限量导流板4相对翻转门3翻转的v形斗顶角增大,增大限量导流板4的下滑坡度,关闭状态下,栓销11脱离挡板2凹槽,垃圾在重力作用下推动挡板2顺势掉入投放通道1。
25.实施例二:
26.如图3所示,为实施例二在闭合状态下的示意图,不同于实施例一的杠杆放大比得到不同的摆幅,是通过直线变折线使联系件两端连接的铰接点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联系件中摆杆无中间铰接点,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8和摆杆7连接方式发生改变,其中第一连杆6与摆杆7端铰接点铰接,翻转门3通过第二连杆8与摆杆7铰接点铰接,摆杆7与摆杆固定座9铰接,第二连杆8与摆杆7的铰接点位于摆杆7的端点。但不改变翻转门3开启和关闭时限量导流板4和翻转门侧壁板5的相对运动状态,关闭状态下,第一连杆6与第二连杆8对顶串接成直线,如图4,翻转门3开启时,对顶串接的第一连杆6与第二连杆8的相对关系由平角逐渐缩小,限量导流板4与翻转门3间的v形斗顶角逐渐减小,从而可有效限制过大垃圾的投入,实现与实施例一同样的效果。
27.如图5、图6所示与图3、图4同原理,区别在于摆杆7、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8长度不同,从而告知不同长度均可以实现实施例二的目的。
28.实施例三:
29.如图7所示,为第三种实施例在闭合状态下的示意图。相比上述两种实施例,限量导流板4与翻转门3之间的联系件发生改变,包括软索12、转向滑轮13和软索固定座14。转向滑轮13固定于翻转门侧壁板5或翻转门上的一个悬伸支座上,软索固定座14固定于墙体或基座体,软索12一端连接限量导流板4,中间绕过转向滑轮13,另一端与软索固定座14连接。在开启翻转门3时,如图8所示,软索12总长度保持不变,转向滑轮13随翻转门运动,转向滑轮13和软索固定座14之间距离逐渐拉长,因此限量导流板4上软索12铰接点与转向滑轮13之间软索12缩短,实现限量导流板4与翻转门3之间的相对翻转,v形斗顶角随着翻转门3翻转角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实现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30.实施例四:
31.如图9所示,为第四种实施例在闭合状态下的示意图。相对于实施例三,限量导流板4与翻转门3之间的联系件中除了软索12、转向滑轮13和软索固定座14,又增加了折叠轮15,折叠轮15和软索固定座14同样固定于墙体或基座体。在翻转门3开启过程中,当转向滑轮13与软索固定座14之间软索12遇到折叠轮15时起(亦可一开始就是接触的),软索12绕过折叠轮15二次变成折线,折线逐渐变长,进一步缩短了转向滑轮13和限量导流板4之间软索12长度,使得v形斗顶角能够逐渐减小,最终开启状态的v形斗容积大小能够对垃圾尺寸起到同样的限制作用,如图10所示,起到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32.图11所示是栓销进入挡板凹槽时的状态示意图,所示观察面通过栓销11轴线且与
限量导流板4平行,观察面横截挡板2,所示状态为翻转门3打开时,栓销11随限量导流板4摆动进入挡板2两端的栓锁沟槽中,此时,挡板2无法摆动,从而使得翻转门3打开一道缝的情况下,即便有意顺缝插入细长杆类物件,也会因挡板2的阻碍受到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