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26685发布日期:2022-05-07 11:23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纸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纸制且适用于容装饮料或食物的纸容器。


背景技术:

2.纸容器已经成为家庭、外食者、餐饮业、快餐业与食品加工业最常使用的容器。一般纸容器通常会在一纸基层的内表面上被覆一淋膜层,以具有防水功能,但其隔热保温效果差。为此,有的纸容器还会在所述纸基层的外表面上被覆一发泡层,以具有隔热保温功效。然而无论是所述淋膜层还是所述发泡层,其隔热保温效果仍不尽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至少能够克服背景技术的缺点的纸容器。
4.本发明的纸容器,围绕界定出开口朝上的容装空间,并包含具有内外间隔的内表面与外表面的纸基层,及至少一被覆于所述纸基层的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的其中至少一个上的淋膜层,所述淋膜层具有膜本体,及多个散布在所述膜本体内的中空颗粒,所述膜本体的厚度为10μm~1mm,所述膜本体与所述中空颗粒的重量比为0.5:1至4.5:1,所述中空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0μm~60μm。
5.本发明的纸容器,所述纸容器包含一个所述淋膜层,所述淋膜层被覆于所述纸基层的所述内表面或所述外表面上。
6.本发明的纸容器,所述纸容器包含两个所述淋膜层,所述淋膜层分别被覆于所述纸基层的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上。
7.本发明的纸容器,所述中空颗粒是选自中空玻璃球、中空陶瓷微球或其组合物。
8.本发明的纸容器,所述中空颗粒的平均粒径为25μm。
9.本发明的纸容器,所述膜本体的厚度为30μm~60μm。
10.本发明的纸容器,所述膜本体与所述中空颗粒的重量比为1:1至4.5:1。
11.本发明的纸容器,所述膜本体与所述中空颗粒的重量比为0.5:1至2:1。
12.本发明的纸容器,所述膜本体为实心无孔隙结构。
13.本发明的纸容器,所述膜本体为发泡多孔隙结构。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纸容器通过所述至少一淋膜层内的所述中空颗粒的设计,可以提升隔热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15.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16.图1是本发明纸容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17.图2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完整的剖视放大图;
18.图3是本发明纸容器的第二实施例的不完整的剖视放大图;
19.图4是本发明纸容器的第三实施例的不完整的剖视放大图;
20.图5是本发明纸容器的第四实施例的不完整的剖视放大图;
21.图6是本发明纸容器的第五实施例的不完整的剖视放大图;及
22.图7是本发明纸容器的第六实施例的不完整的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以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24.参阅图1与图2,本发明纸容器的第一实施例,适用于容装饮料或食物,所述纸容器的外型设计可以是杯状、碗状、桶状、盒状、盘状,或其它可用于盛装食材的外型,在本第一实施例图中,是以杯状为例来说明。
25.所述纸容器包含一底壁1,及一与所述底壁1相接合且由所述底壁1周缘往上延伸的围壁2,所述围壁2与所述底壁1相配合界定出一开口朝上的容装空间3。由于所述纸容器的基本构造为现有设计且形态众多,因此实施上不以上述为限,此外在以下说明中都是以邻近所述容装空间3的一侧为内侧,且远离所述容装空间3的一侧为外侧。
26.再就所述纸容器的壁体结构来看,其可以是所述围壁2单独呈现的剖切结构,或是所述围壁2与所述底壁1都具备的剖切结构,皆呈层状结构设计,所述纸容器还包含一具有内外间隔的一内表面41与一外表面42的纸基层4、一被覆于所述纸基层4的所述内表面41的被覆层5,及一被覆于所述纸基层4的所述外表面42的淋膜层6。所述纸基层4的材料为纸。所述被覆层5的材料可以选自薄蜡,或聚乙烯(pe)、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等塑料,或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简称pla)、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简称pcl)、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succinate,简称pbs)、聚羟基烷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简称pha)、热塑性淀粉(thermoplastic starch,简称tps)等生物可分解材料,但其材料不以此为限,乃具有防水性,可以避免所述纸基层4湿烂,在本第一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态样中所述被覆层5也可以被加热发泡膨胀,或是省略设置,在此不再说明。
27.所述淋膜层6具有一膜本体61,及多个散布在所述膜本体61内的中空颗粒62。所述膜本体61为实心无孔隙结构,其材料可以选自pe、ldpe、hdpe、pp、pla、pcl、pbs、pha、tps或其组合物,乃具有防水性,但其材料不以此为限,所述膜本体61的厚度为10μm~30μm,较佳为30μm。所述中空颗粒62是选自中空玻璃球、中空陶瓷微球、核壳粒子或其组合物,本第一实施例的所述中空颗粒62为小颗粒,其平均粒径为10μm~25μm,如果平均粒径小于10μm时,隔热保温效果改善不明显,如果平均粒径大于25μm时,又容易超过所述膜本体61的厚度,而不利于所述膜本体61厚度的薄化设计。所述膜本体61与所述中空颗粒62的重量比为1:1至4.5:1,较佳为1:1,也就是所述中空颗粒62的添加重量比例为50%,如果所述中空颗粒62的添加比例太低,则隔热保温效果改善不具有应用价值,如果所述中空颗粒62的添加比例太高,则在制造时流动性不佳,恐不易被所述膜本体61完全包覆,难以顺利成膜被覆在所述纸基层4上。
28.须说明的是,所述淋膜层6是将所述中空颗粒62均匀散布在所述膜本体61内,由于所述中空颗粒62内具有封闭的空间或孔隙,这些空间或孔隙可形成极佳的热传导阻抗,能降低热能在组件内部传递的速率,并减少热能向外散失的机会,使所述淋膜层6具有很好的
阻隔热能传导的特性,从而达到隔热保温功效,此外所述中空颗粒62还可以有效减轻整体重量及厚度,并能增加支撑、抗压及耐磨等机械强度,再加上所述中空颗粒62的材料成本低于所述膜本体61,所以能相对降低成本,具有优良的实用性,可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9.参阅图3,本发明纸容器的第二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别在于:所述淋膜层6被覆于所述纸基层4的所述内表面41上,且所述被覆层5被覆于所述纸基层4的所述外表面42上。
30.参阅图4,本发明纸容器的第三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别在于:所述纸容器包含两个所述淋膜层6,所述淋膜层6分别被覆于所述纸基层4的所述内表面41与所述外表面42上,隔热保温功效更佳。本第三实施例相当于将图2的所述第一实施例或图3的所述第二实施例的所述被覆层5改为所述淋膜层6。
31.参阅图5,本发明纸容器的第四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别在于:所述淋膜层6的所述膜本体61的厚度为30μm~60μm,较佳为30μm,本第四实施例的所述中空颗粒62为大颗粒,其平均粒径为25μm~60μm,较佳为25μm,所述膜本体61与所述中空颗粒62的重量比为0.5:1至4:1,较佳的重量比为0.5:1至2:1,在本第四实施例中重量比为4:1,也就是所述中空颗粒62的添加重量比例为20%。当然本第四实施例的设计也适用于所述第二、第三实施例,在此不再说明。
32.参阅图6,本发明纸容器的第五实施例与所述第四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别在于:所述淋膜层6的所述膜本体61为发泡构造,所述膜本体61的厚度为60μm~1mm,较佳为1mm,所述膜本体61为加热发泡膨胀的多孔隙结构,发泡后的厚度较所述第四实施例的厚度大,而且所述中空颗粒62会被推挤而移至远离所述纸基层4的外侧,可具有更优良的隔热保温功效。当然本第五实施例的设计也适用于所述第一~第三实施例,在此不再说明。
33.参阅图7,本发明纸容器的第六实施例与所述第五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别在于:所述淋膜层6的所述中空颗粒62是均匀散布在发泡构造的所述膜本体61内,并会围绕在所述膜本体61发泡所形成的气泡孔周围,所以可帮助所述气泡孔的孔径更均匀分布,乃具有更优良的隔热保温功效。当然本第六实施例的设计也适用于所述第一~第四实施例,在此不再说明。
34.综上所述,本发明纸容器在设计上,是在所述淋膜层6的所述膜本体61内均匀设有所述中空颗粒62,可借以提升隔热保温效果,还能减轻重量,增加强度,降低成本,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纸容器在符合一般强度需求的情况下,由于所述淋膜层6强度提升,所以可以相对薄化所述纸基层4,所以能大幅减轻重量、降低成本。
35.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