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水滴流动效果的乐趣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98639发布日期:2021-04-16 12:11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水滴流动效果的乐趣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装瓶,尤其是具有水滴流动效果的乐趣瓶。


背景技术:

2.现在广泛使用的包装瓶,通常包括用于放装液体的瓶身和盖体,瓶身上最多张贴包装纸。由于包装瓶的饮料销售量大,使包装瓶本身具备较高的商业价值,但是实际中包装瓶的商业价值仅仅在于液体产品的盛放和商品包装,产品功能结构过于单一,难以发挥到应有的有效商业价值,或者是缺乏进一步的附加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的包装瓶在使用过程中,使用价值单一、缺乏附加价值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便于制造、具有玩赏和商业价值的可产生液滴的流动乐趣包装瓶。
4.本发明解决现有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水滴流动效果的乐趣瓶,包括瓶/杯体,所述的瓶/杯体包括相互螺纹配合的上盖部、下盖部、隔腔部,所述的隔腔部设有隔离体,所述的隔腔部上下端分别与上、下盖部相应配合、隔离体分隔瓶/杯体为第一、二隔腔,所述的隔离体设有连通第一、二隔腔的滴液孔至少一个。
5.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上、或/和下盖部与隔离部之间设有构成部分瓶/杯体的延伸部,所述的螺纹设置于隔腔部与延伸部之间。
6.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上、或/和下盖部的延伸部设有独立的盖体,所述的延伸部与盖体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
7.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隔离体分隔两个隔腔体积比为1:9

5:5。
8.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滴液孔位于至少一隔腔内设有朝向该隔腔的滴嘴。
9.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滴液孔穿过滴嘴的中心或偏心穿过滴嘴。
10.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隔离体设置于瓶/杯体的1/3

2/3处。
11.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瓶/杯体上设有刻度。
12.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隔离体为隔板。
13.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刻度为时间或容积刻度。
14.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连通第一、二隔腔的回气管路。
15.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回气管路设置于瓶/杯体的侧壁。
16.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回气管路,所述的回气管路为柔性管路,所述的回气管路位于第一、二相应隔腔的端头均设有浮球。
17.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有益效果是,将瓶/杯体设置为相互螺纹配合的上盖部、下盖部、隔腔部,隔腔部设有隔离体,隔腔部上下端分别与上、下盖部相应配合、隔离体分隔瓶/杯体为第一、二隔腔,所述的隔离体设有连通第一、二隔腔的滴液孔至少一个。可通过翻转瓶/杯体,使瓶/杯体内的液体在相应的隔腔内产生液差,使上面隔腔内的液体通过滴液孔可持续的滴落或/和滴流转移至下方的隔腔内,构成一种特质的趣味或“景观”。本发
明的瓶/杯体结构分为上盖部、下盖部、隔腔部三部分,便于生产制造,结构简单。倒置翻转瓶/杯体后可产生别致的液流滴落或/和滴流现象,可用于制作童趣时钟,实现趣味性,提供包装瓶/杯体的附加价值,和推广的商业价值。
18.本发明相比于传统包装瓶、杯内部液体相对固定不动,本发明的包装瓶可通过翻转倒置,使瓶、杯内液体具有明显的流动或水滴流动,改变了传统包装瓶、杯内的液体的视觉效果,本发明具有视觉上的颠覆性,增加了产品的观赏性和附加值!本发明适用于饮品包装、包括酒品包装。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发明一种杯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杯体组合后的示意图。
21.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案例的分解示意图。
22.图4是图3杯体组合后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施案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瓶体组合后的示意图。
25.图7是图5瓶体倒置的使用示意图。
26.图8是图7的a处放大示意图。
27.图9是本发明另一种滴液孔及滴嘴的示意图。
28.图10是图9的b处放大示意图。
29.图1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案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2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案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3是图12的c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参见图1

8,本实施案例包括瓶/杯体,所述的瓶/杯体包括相互螺纹配合的上盖部101、下盖部102、隔腔部103,所述的隔腔部103设有隔离体4,所述的隔腔部103上、下端分别与上、下盖部相应配合、隔离体4分隔瓶/杯体为第一、二隔腔11、12,所述的隔离体4设有连通第一、二隔腔11、12的滴液孔3至少一个。滴液孔3用于将上面隔腔的液体流入或滴入下面的腔体,以便观察上面隔腔内液体在隔腔内转移的视觉现象,构成一种特殊的观赏价值。图1

4是杯体1,图5

7是瓶体100。图1

6中均未装液体。上盖部101、下盖部102可相当于盖体。
33.本实施案例中所述的轴向最好为瓶/杯体长度较长的轴,以便于拉长滴液的距离,这样有利于实现并观察液滴流动。
34.本实施案例中,轴向为瓶底与瓶口或者杯底与杯口所在的轴。
35.进一步的,作为另一种实施案例,所述的上盖部101、或/和下盖部102与隔离部103之间设有构成部分瓶/杯体的延伸部104,所述的螺纹设置于隔腔部103与延伸部104之间。即上盖部101与隔离部103相应处均设有延伸部104,或者其一设有延伸部104,下盖部102与隔离部103相应处处均设有延伸部104,或者其一设有延伸部104。图1

2,隔离部103上、下相应处均设有延伸104,与上盖部101、下盖部102螺纹相配合,上盖部101、下盖部102均仅仅为盖体2。图3

4,隔离部103上部设有延伸部104与上盖体101螺纹相配合,上盖部101仅仅为盖
体2,下盖部104设有与隔离部103相配合的延伸体104。图5

7,隔离部103上部与上盖体101之间均设有延伸部104,相应处螺纹配合,下盖部104设有与隔离部103相配合的延伸体104。
36.当然所述的上盖部101、或/和下盖部102的延伸部104可设有独立的盖体2,延伸部104与盖体2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如图5

7所示,瓶体100上部的上盖部101包括独立盖体2及延伸部104,瓶体100下部的下盖部102包括一体的盖体2及设置的延伸部104,并与隔腔部103下方构成第二隔腔12。
37.第一、二隔腔11、12之间的隔离体上设有滴液孔3,所述的隔离体4分隔两个隔腔体积比为1:9

5:5,隔腔最好分为大小不同的两个隔腔,通常瓶/杯体正常放置时,下方的隔腔体积较大。隔离体4可为隔板,滴液孔3可开设于隔板上。
38.所述的滴液孔3位于至少一隔腔内设有朝向该隔腔的滴嘴31,如图1

3,瓶/杯体正常放置时,滴嘴31朝向上方的隔腔内设置。本实施案例中,滴液孔3位于第一、二11、12隔腔内均设有滴嘴31,滴嘴31可方便容易观察到液滴的效果。
39.所述的滴液孔3穿过滴嘴31的中心或偏心穿过滴嘴31。,或者不穿过滴嘴31,如图9

10,滴嘴31为凸出于隔离体4位于滴液孔3处的凸柱,滴嘴31设置于滴液孔3旁侧相应处与滴液孔3相配合,液体从滴液孔3流过后顺着旁侧的滴嘴3向下滴液。本实施案例中滴液孔3穿过滴嘴31的中心。同时滴液孔3可设置于隔离体4隔板的中心。滴液孔3通常设置一个。当然滴嘴31也可靠近设置于与滴液孔3相配合的位置,滴液孔3穿过隔离体4,顺着靠近的滴嘴31滴落。
40.所述的隔离体4优选设置于瓶/杯体轴向长度的1/3

2/3处。
41.所述的瓶/杯体上设有刻度5,在观察液体滴落使可通过刻度计算时间或者直接标记经过矫正的刻度,可直接标记出所装液体滴落刻度的对应时间,提高一定的乐趣。刻度5可根据需要设置为容积或者时间刻度。
42.滴液孔3位于第一、二隔腔11、12内均设有滴嘴31,这样瓶/杯体任意翻转,也可产生液体滴落的“景观”,提高观赏的趣味性。同时瓶/杯体上、下两端均设有刻度,以便于任意翻转均可用使用刻度,作为童趣计算时间,可作为建议的童趣时钟。
43.如图5

8所示,本发明的包装瓶在使用时,装有一定量的饮品液体。需满足倒置时,瓶/杯体位于隔离体4的一方水位与滴嘴31或者隔离体4有一定的落差,使液体能从滴液孔正常滴落为准。正常放置时液体通过滴液孔3在重力作用下滴流于下方的第一隔腔11内,将瓶/杯体翻转倒置,位于原上方的第二隔腔12内的部分液体全部向下流动,如图2所示。产生的液面将与隔离体4产生液差高度。第一隔腔11内的液体将从滴液孔3处向第二隔腔12内滴落或溢流,进一步如果设置滴嘴31,可在滴嘴31的作用下能产生更为明显的滴液效果。
44.参见图11

13,作为另一种实施案例,为了能容易实现滴落的效果和实现持续滴落的效果,还包括连通第一、二隔腔11、12的回气管路6。
45.参见图12

13,所述的回气管路6可设置于瓶/杯体的侧壁,回气管路6的设置需满足当滴液孔3朝向下方的隔腔滴液时,位于下方的相应隔腔的气流可通过回气管路6回流至上方的隔腔。图12

13中,滴液孔3朝向下方的隔腔滴液时,位于下方的相应隔腔的气流可通过回气管路6回流至上方的隔腔,回气管路6位于下方隔腔的端头裸露下方隔腔的液面的上部空置处,回气管路6位于上方的隔腔的端头可尽量延长至上方,以便于气流能从下隔腔回流至上方的隔腔。回气管路6可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图12中设有两个回气管路6,其中一个回
气管路6位于第一隔腔11内较短,以便于第一隔腔11作为下隔腔时,端头能裸露在第一隔腔的液面的上部空置处;另一个回气管路6位于第二隔腔12内较短,以便于第二隔腔12作为下隔腔时,端头能裸露在第二隔腔的液面的上部空置处。
46.当然,回气管路6位于相应上、下隔腔的端头均可安装图12

13位于下隔腔的长度设置,裸露在下方隔腔的液面的上部空置处。
47.参见图11,为了提高回气的效果,所述的回气管6,所述的回气管路6为柔性管路,所述的回气管路6位于第一、二相应隔腔的端头均设有浮球61,回气管路6的相应端头可穿过浮球61,或者浮球61上设有连通回气管路6的孔,浮球可浮动于第一、二隔腔11、12液体的上部,实现第一、二隔腔11、12通气,以便于位于上方的隔腔向下滴落液体时,空气从下方的隔腔进入上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