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盾构机拆解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28670发布日期:2021-02-23 22:1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盾构机拆解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盾构机拆解专用工具及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盾构机拆解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城市地铁盾构施工工况越来越复杂,密闭空间地面无垂直吊出条件的状况也越来越多,盾构机在受限空间内拆解施工难度大,受限空间无法采用大型设备进行起吊和运输,需要一些特殊装置配合方可完成拆机施工任务。
[0003]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0042763.1的专利申请文献公开了一种方便盾构机洞内分离吊装的吊梁机构包括滑轨、安装在滑轨滑道上的多个倒链滑车和分散设置在滑轨上部的多个锚固件,所述滑轨采用32c工字钢制成,倒链滑车包括两块支撑板,在支撑板的上部设有与滑轨相匹配的滑轮,并通过滑轮与滑轨滑动连接,在两支撑板下部设有倒链挂轴,主要用于安装倒链(即手拉葫芦),多个锚固件等距设置在滑轨的上,且两相邻锚固件之间的最佳距离为2m。每个锚固件通过转动方向一致的转动构件与滑轨转动连接,每个固件是由锚索、锚索板和锚索套组成,锚索板通过锚索锚固在盾构洞内对应盾构机两侧拱顶的位置,并通过锚索套固定,每个锚固件通过左、右对称的两个转动构件与滑轨连接,两个转动构件沿着滑轨滑道延伸的方向并排安装,每个转动构件是由转动插销、焊接在锚固件上单吊耳、对应焊接在滑轨上的双吊耳组成,锚固件上单吊耳置于滑轨上的双吊耳之间,并通过转动插销固定。
[0004]
上述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盾构机洞内分离吊装的吊梁机构,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所述吊梁机构存在如下的技术问题:
[0005]
将滑轨锚固在盾构洞内两侧拱顶的位置,需要做预先的基础施工,且有可能需要破坏盾构洞的结构,另外,采用锚固的方式也并不牢固。
[0006]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盾构机拆解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0007]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盾构机拆解的装置,通过采用框架式吊装框架配合轨道梁的技术方案,使用于盾构机拆解的装置结构稳固,利于大重量的盾构机配件的拆解和吊运。
[0008]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
所述的用于盾构机拆解的装置,包括:
[0010]
吊装框架,固定搭接在预留孔洞的四个角上;
[0011]
轨道梁,固定设置在所述吊装框架的底面上;
[0012]
电动葫芦,设置在所述轨道梁上,以对盾构机拆解构件进行吊装,并能够在所述轨道梁上移动;
[0013]
卡扣装置,卡扣在所述吊装框架和所述轨道梁之间。
[0014]
进一步地,所述吊装框架包括方形的梁框、焊接在所述梁框四个角上的角支撑柱、焊接在所述梁框中的横向梁和纵向梁,所述轨道梁固定设置在所述纵向梁上,所述角支撑柱搭接在预留孔洞的四个角上,所述梁框为四根工字钢焊接制成,所述横向梁、所述纵向梁和所述轨道梁均为工字钢,所述卡扣装置卡扣在所述轨道梁的上面和所述纵向梁的下面之间。
[0015]
进一步地,所述角支撑柱的底端焊接有支柱垫板,所述支柱垫板抵接于所述预留孔洞的四个角上。
[0016]
进一步地,所述角支撑柱的底端和所述梁框的底面之间还焊接有加强肋,所述加强肋采用工字钢结构。
[0017]
进一步地,所述梁框的底面还焊接有中支撑柱,所述中支撑柱固定在所述角支撑柱之间。
[0018]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梁固定设置在所述纵向梁上,所述梁框中焊接有一条所述横向梁和两条所述纵向梁,两条所述轨道梁焊接在两条所述纵向梁的底端,所述卡扣装置卡扣在所述轨道梁的上面和所述纵向梁的下面之间,每侧向均匀布设有3-5个所述卡扣装置。
[0019]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装置包括第一挤压壁、第二挤压壁、设置在所述第一挤压壁和所述第二挤压壁之间的卡扣槽及用于将所述卡扣槽推入所述轨道梁的上面和所述纵向梁的下面之间的顶推壁。
[0020]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梁和所述纵向梁之间还焊接有梁间加强肋。
[0021]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葫芦通过吊耳和能够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吊耳上的轨道轮能够移动的设置在所述轨道梁的下面上。
[0022]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梁的下面上还焊接有加强围壁。
[0023]
进一步地,每条所述轨道梁上安装有2台所述电动葫芦。
[002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效果在于:
[0025]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盾构机拆解的装置,通过吊装框架、轨道梁和电动葫芦的配合设置,使所述用于盾构机拆解的装置结构稳固,并能够起吊大重量的盾构机配件;
[0026]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盾构机拆解的装置,通过卡扣装置及梁间加强肋的配合设置,使所述用于盾构机拆解的装置中轨道梁和纵向梁之间的固定更为牢固,轨道梁不易脱离于吊装框架,提高了装置整体的安全性。
[0027]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盾构机拆解的装置,通过设置两条轨道梁,并在每条轨道梁上设置两台电动葫芦,能够使盾构机配件的重量得以分解,不易产生应力集中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8]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盾构机拆解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卡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吊耳的剖面示意图;
[0031]
图中:1-吊装框架、11-梁框、12-角支撑柱、121-支柱垫板、13-横向梁、14-纵向梁、15-加强肋、16-中支撑柱、2-轨道梁、3-卡扣装置、31-第一挤压壁、32-第二挤压壁、33-卡扣槽、34-顶推壁、4-梁间加强肋、5-吊耳、6-轨道轮、7-加强围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3]
实施例1
[0034]
如图1所示,所述的用于盾构机拆解的装置,包括:
[0035]
吊装框架1,固定搭接在预留孔洞的四个角的圈梁面上;
[0036]
轨道梁2,固定设置在所述吊装框架1的底面上;
[0037]
电动葫芦(图中未示),设置在所述轨道梁2上,以对盾构机拆解构件进行吊装,并能够在所述轨道梁2上移动;
[0038]
卡扣装置3,卡扣在所述吊装框架1和所述轨道梁2之间。
[003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留孔洞内的圈梁在孔洞中的探出部分作为所述吊装框架1的承力基础,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所述圈梁面需要进行平整处理,以使所述吊装框架1相对水平。
[004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动葫芦的最大承载力为20t。所述电动葫芦吊着所述盾构机拆解构件在所述轨道梁2上移动,并将所述盾构机拆解构件运送至车站平台放置。
[0041]
所述吊装框架1包括方形的梁框11、焊接在所述梁框11四个角上的角支撑柱12、焊接在所述梁框11中的横向梁13和纵向梁14,所述轨道梁2固定设置在所述纵向梁14上,所述角支撑柱12搭接在预留孔洞的四个角的圈梁面上,所述梁框11为四根工字钢焊接制成,所述横向梁13、所述纵向梁14和所述轨道梁2均为工字钢,所述卡扣装置3卡扣在所述轨道梁2的上面和所述纵向梁14的下面之间。
[0042]
所述角支撑柱12的底端焊接有支柱垫板121,所述支柱垫板121抵接于所述预留孔洞的四个角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柱垫板121为20mm厚钢板,钢板大小为500mmx500mm,作为一种改进,亦能够将所述支柱垫板121锚固在所述圈梁面上。
[0043]
所述角支撑柱12的底端和所述梁框11的底面之间还焊接有加强肋15,以使所述吊装框架1不容易变形,所述加强肋15采用工字钢结构。
[0044]
所述梁框11的底面还焊接有中支撑柱16,所述中支撑柱16固定在所述角支撑柱12之间。
[0045]
所述轨道梁2通过焊接固定设置在所述纵向梁14上,所述梁框11中焊接有一条所述横向梁13和两条所述纵向梁14,所述梁框11,所述纵向梁14和所述横向梁13呈型结构,即所述纵向梁14和所述横向梁13之间也进行焊接固定,由此,所述梁框11、所述横向梁13和所述纵向梁14构成一整体的承力面,两条所述轨道梁2焊接在两条所述纵向梁14的底端,所述卡扣装置3卡扣在所述轨道梁2的上面和所述纵向梁14的下面之间,每侧向均匀布设有3-5个所述卡扣装置3。
[0046]
在所述轨道梁2和所述纵向梁14进行满焊焊接。
[004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梁框11、所述横向梁13、所述纵向梁14、所述轨道梁2均为i45b工字钢。
[0048]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所述角支撑柱12为两条i45b工字钢焊接在一起的结构。
[0049]
每条所述轨道梁2上安装有2台所述电动葫芦。
[0050]
如图2所示,所述卡扣装置3包括第一挤压壁31、第二挤压壁32、设置在所述第一挤压壁31和所述第二挤压壁32之间的卡扣槽33及用于将所述卡扣槽33推入所述轨道梁2的上面和所述纵向梁14的下面之间的顶推壁34。
[0051]
实际安装过程中,将所述卡扣槽33对准所述轨道梁2的上面和所述纵向梁14的下面之间,采用钢锤砸击所述顶推壁34,使所述第一挤压壁31压合在所述轨道梁2的上面,使所述第二挤压壁32压合在所述纵向梁14的下面。
[0052]
所述轨道梁2和所述纵向梁14之间还焊接有梁间加强肋4,所述梁间加强肋4采用钢板材质。
[0053]
如图3所示,电动葫芦通过吊耳5和能够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吊耳5上的轨道轮6能够移动的设置在所述轨道梁2的下面上。
[0054]
所述轨道梁2下表面还焊接有加强围壁7,所述加强围壁7采用碳钢材质。
[0055]
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