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基电梯的抗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6784发布日期:2020-12-22 10:44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无基电梯的抗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无基电梯的抗震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为运行于建筑物里的垂直交通工具,其类型分为,乘客电梯、服务电梯、观光电梯等,承担着运输乘客,货物的重要任务。随着电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梯安全更显重要。因此电梯的抗震装置显得尤为重要,广泛应用于电梯中。

但是现有的电梯抗震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缺陷,在使用时如果轿厢落地或突然发生地震,无法缓冲震动产生的冲力,会对人体造成的损伤,还有抗震装置上的稳定板在滑杆上长时间滑动,摩擦力会增大,降低装置的缓冲效率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无基电梯的抗震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无基电梯的抗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无基电梯的抗震装置,包括轿厢壳体、底板、减震底座、减震机构和润滑机构,所述减震机构位于减震底座的内腔,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杆,所述底板的顶端表面与轿厢壳体的底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底座的内腔设置有稳定板,且稳定板的顶端表面与底板的底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杆的顶端表面与稳定板的底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杆的底端表面与减震底座的底端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稳定板的底端表面与减震底座的底端内表面连接处设置有减震弹簧套,且减震弹簧套位于减震杆的外部,所述稳定板的底端表面且位于减震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减震底座的底端内表面且位于减震杆的一侧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的一侧设置有减震球,所述安装座与减震球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稳定板内部设置有滑套,所述减震底座的内腔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贯穿于稳定板,且滑杆贯穿于滑套。

优选的,所述润滑机构包括位于滑套的内部,所述润滑机构包括储液管,所述滑套的内部且位于储液管的一侧设置有滚轮,所述储液管的一侧表面贯穿有推杆,所述推杆与滚轮的连接处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推杆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块,且挤压块位于储液管的内部,所述储液管的内部且位于挤压块的一侧设置有海绵块,所述储液管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的内部设置有圆珠。

优选的,所述轿厢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隔震层,所述隔震层的表面开设有消音孔。

优选的,所述滚轮贯穿于滑套的一侧表面,且滚轮的一侧表面与滑杆的一侧表面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圆珠贯穿于滑套的一侧表面,且圆珠的一侧表面与滑杆的一侧表面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储液管的一侧表面开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的一侧设置有储液管盖子。

优选的,所述减震球的数量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减震球对称设置于滑轨的一侧表面。

优选的,所述减震杆的数量设置有四组,所述减震弹簧套的数量设置有四组,且四组所述减震杆、减震弹簧套对称固定连接于稳定板的底端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的减震杆,有效避免了轿厢落地时的无法缓冲震动产生的冲力,增强了电梯的抗震性能,提高了乘坐电梯人员的安全性,减少了由于地震或是电梯突然坠落对人体造成的损伤。

2、通过设置的储液管,有效避免了装置上的稳定板在滑杆上长时间滑动,摩擦力会增大,有利于稳定板在滑杆上移动的同时可以润滑,提高了装置的缓冲效率,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减震底座的正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稳定板、滑套与滑杆的部分正视连接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a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b的放大图;

图中:1、轿厢壳体;2、隔震层;3、底板;4、减震底座;5、稳定板;6、安装座;7、滑套;8、滑杆;9、滑轨;10、连接杆;11、减震球;12、减震杆;13、减震弹簧套;14、海绵块;15、挤压块;16、推杆;17、滚轮;18、活动杆;19、进液口;20、储液管盖子;21、储液管;22、圆珠;23、出液口;24、消音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无基电梯的抗震装置,包括轿厢壳体1、底板3、减震底座4、减震机构和润滑机构,减震机构位于减震底座4的内腔,减震机构包括减震杆12,底板3的顶端表面与轿厢壳体1的底端表面固定连接,减震底座4的内腔设置有稳定板5,且稳定板5的顶端表面与底板3的底端表面固定连接,减震杆12的顶端表面与稳定板5的底端表面固定连接,减震杆12的底端表面与减震底座4的底端内表面固定连接,稳定板5的底端表面与减震底座4的底端内表面连接处设置有减震弹簧套13,且减震弹簧套13位于减震杆12的外部,稳定板5的底端表面且位于减震杆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座6,减震底座4的底端内表面且位于减震杆12的一侧设置有滑轨9,滑轨9的一侧设置有减震球11,安装座6与减震球11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杆10,稳定板5内部设置有滑套7,减震底座4的内腔设置有滑杆8,滑杆8贯穿于稳定板5,且滑杆8贯穿于滑套7,有效避免了轿厢落地时的无法缓冲震动产生的冲力,增强了电梯的抗震性能,提高了乘坐电梯人员的安全性,减少了由于地震或是电梯突然坠落对人体造成的损伤。

本实施案例,优选的,润滑机构包括位于滑套7的内部,润滑机构包括储液管21,滑套7的内部且位于储液管21的一侧设置有滚轮17,储液管21的一侧表面贯穿有推杆16,推杆16与滚轮17的连接处设置有活动杆18,推杆16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块15,且挤压块15位于储液管21的内部,储液管21的内部且位于挤压块15的一侧设置有海绵块14,储液管21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出液口23,出液口23的内部设置有圆珠22,有效避免了装置上的稳定板5在滑杆8上长时间滑动,摩擦力会增大,有利于稳定板5在滑杆8上移动的同时可以润滑,提高了装置的缓冲效率,实用性较强。

本实施案例,优选的,轿厢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隔震层2,隔震层2的表面开设有消音孔24,使得轿厢壳体1的隔震、消音效果好。

本实施案例,优选的,滚轮17贯穿于滑套7的一侧表面,且滚轮17的一侧表面与滑杆8的一侧表面紧密贴合,便于滑套7在滑杆8上滑动的同时使得滚轮17发生滚动。

本实施案例,优选的,圆珠22贯穿于滑套7的一侧表面,且圆珠22的一侧表面与滑杆8的一侧表面紧密贴合,便于滑套7在滑杆8上滑动的同时使得圆珠22发生滚动,使得圆珠22表面的润滑油涂到滑杆8的表面。

本实施案例,优选的,储液管21的一侧表面开设有进液口19,进液口19的一侧设置有储液管盖子20,便于打开储液管盖子20,通过进液口19向储液管21的内部注入润滑油。

本实施案例,优选的,减震球11的数量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减震球11对称设置于滑轨9的一侧表面,设置的两组减震球11便于在滑轨9上滑动。

本实施案例,优选的,减震杆12的数量设置有四组,减震弹簧套13的数量设置有四组,且四组减震杆12、减震弹簧套13对称固定连接于稳定板5的底端表面,设置的四组减震杆12、减震弹簧套13,便于有效支撑稳定板5与减震底座4之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当装置在工作或移动发生震动时,将震感传递给底板3与稳定板5,且稳定板5将震动感传递到减震杆12和减震弹簧套13,与此同时减震杆12和减震弹簧套13的支撑及缓冲作用与震动时产生的力相抵消,震动的同时连接在连接板底端表面的稳定板5在减震底座4内部设置的滑杆8上滑动,同时连接在连接杆10一端的减震球11在滑轨9上来回滑动,最后减震杆12在减震弹簧套13的作用下,有利于稳定板5的复位,通过设置的减震杆12,有效避免了轿厢落地时的无法缓冲震动产生的冲力,增强了电梯的抗震性能,提高了乘坐电梯人员的安全性,减少了由于地震或是电梯突然坠落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在使用过程中当稳定板5通过设置的滑套7在滑杆8上滑动时,使得滑套7内部的滚轮17发生滚动,使得连接在滚轮17上的活动杆18做圆周运动,进而使得连接在活动杆18一端的推杆16发生移动,这时储液管21内部连接在推杆16一侧表面的挤压块15挤压海绵块14,使得储液管21内部的润滑油通过出液口23流出,浸湿圆珠22的表面,稳定板5在滑杆8上的同时使得圆珠22发生滚动,这样圆珠22表面的润滑油可以涂到滑杆8的表面,通过设置的储液管21,有效避免了装置上的稳定板5在滑杆8上长时间滑动,摩擦力会增大,有利于稳定板5在滑杆8上移动的同时可以润滑,提高了装置的缓冲效率,实用性较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