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潮防裂纸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88772发布日期:2021-01-23 09:48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潮防裂纸箱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潮防裂纸箱。


背景技术:

[0002]
纸箱是应用最广泛的包装制品,按用料不同,有瓦楞纸箱、单层纸板箱等,有各种规格和型号,包装纸箱作为现代物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承担着容装、保护产品、美观的重要责任,目前的纸箱不方便搬运且强度较低,承载力差,在搬运时容易破裂,使用寿命低。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纸箱不方便搬运且强度较低,在搬运时容易破裂,使用寿命低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防潮防裂纸箱。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防潮防裂纸箱,包括纸箱,所述纸箱连接有加固机构;
[0006]
所述加固机构包括两根加固带、两根固定带、两块支撑块和两个通过孔,两根所述加固带固定连接在纸箱的外表面,且所述加固带呈u型设置,两根所述固定带固定分别固定连接在加固带的两端,且所述固定带固定连接在纸箱的两侧外箱壁对应位置,两块所述支撑块分别固定连接连接在对应的固定带远离纸箱的一侧,两个所述通过孔分别开设在对应的支撑块上。
[0007]
优选的,所述通过孔的顶部孔壁上固定连接有橡胶块。
[0008]
优选的,所述纸箱的内箱顶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塑胶板,且所述塑胶板为倒l型设置。
[0009]
优选的,所述加固机构的材料为高分子聚乙烯材质。
[0010]
优选的,所述纸箱的表面覆有防水膜。
[0011]
优选的,所述防水膜的材料为聚氯乙烯材质。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潮防裂纸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
该防潮防裂纸箱,通过设置两根加固带、两根固定带、两块支撑块和两个通过孔组成一个加固机构,可以方便纸箱的搬运,使纸箱的承载力高,在搬运物品时不易破裂,使用寿命高,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推广。
[0014]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纸箱的搬运,使纸箱的承载力高,在搬运物品时不易破裂,使用寿命高,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潮防裂纸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0017]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0018]
图中:1纸箱、2加固机构、21加固带、22固定带、23支撑块、24通过孔、3橡胶块、4塑胶板、5防水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
参照图1-3,一种防潮防裂纸箱,包括纸箱1,纸箱1连接有加固机构2;
[0021]
加固机构2包括两根加固带21、两根固定带22、两块支撑块23和两个通过孔24,两根加固带21固定连接在纸箱1的外表面,且加固带21呈u型设置,两根固定带22固定分别固定连接在加固带21的两端,且固定带22固定连接在纸箱1的两侧外箱壁对应位置,两块支撑块23分别固定连接连接在对应的固定带22远离纸箱1的一侧,两个通过孔24分别开设在对应的支撑块23上,需要搬运箱子时,手伸入通过孔24内并拉动支撑块23,支撑块23带动固定带22移动,固定带22带动加固带21移动,加固带21带动纸箱1,因加固带21与纸箱1的底部和侧壁固定连接,加固带21可以将受力的一部分直接传递给纸箱1内的物品,可以方便纸箱1的搬运,使纸箱1的承载力高,在搬运物品时不易破裂,使用寿命高,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推广。
[0022]
通过孔24的顶部孔壁上固定连接有橡胶块3,提供一个缓冲力,纸箱1内较重物品搬运时手部较舒适。
[0023]
纸箱1的内箱顶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塑胶板4,且塑胶板4为倒l型设置,塑胶板4为软性,频繁的开合纸箱1时,纸箱1的连接出不易断裂。
[0024]
加固机构2的材料为高分子聚乙烯材质,承载能力高,韧性好,易于制造,成本低。
[0025]
纸箱1的表面覆有防水膜5,使纸箱1不易被水打湿,增加纸箱1的使用寿命。
[0026]
防水膜5的材料为聚氯乙烯材质,防水性能更好。
[0027]
本实用新型中,需要搬运箱子时,手伸入通过孔24内并拉动支撑块23,支撑块23带动固定带22移动,固定带22带动加固带21移动,加固带21带动纸箱1,因加固带21与纸箱1的底部和侧壁固定连接,加固带21可以将受力的一部分直接传递给纸箱1内的物品,可以方便纸箱1的搬运,使纸箱1的承载力高,在搬运物品时不易破裂,使用寿命高,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推广。
[002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