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04031发布日期:2021-04-09 12:52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集装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作为国际联合运输的主要工具,已被广泛应用,并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不断增加,集装箱运输已经成为国际联运的主要手段。

随着国内“散改集”物流运输的推广,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多样化的集装箱需求越来越多,目前为了便于装载散货,大多采用开顶式集装箱。

现有的用于运输散货的开顶式集装箱中,如图1和图2所示,集装箱包括箱体10、边梁部20、顶开口30、顶盖40、第一密封件50与c型梁60。边梁部20位于箱体10的顶端并限定顶开口30。顶盖40枢转连接至箱体10的顶端,以在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位于关闭位置的顶盖40盖合顶开口。位于开启位置的顶盖40开启箱体的顶开口,此时可以经过顶开口向集装箱内装卸待运输的货物,例如泥沙之类的散货。

顶盖40上设置有c型梁60。c型梁60内设置有第一密封件50。顶盖40盖合顶开口30时,顶盖40通过c型梁60和第一密封件50搭接边梁部20的顶端。

边梁部20的横截面为п型结构,边梁部20的上端为水平面。在装载散货时,边梁部20的上端的水平面极易存料。在未清扫或清扫不净时就关闭顶盖40,边梁部20的上端的水平面的存料可能损坏第一密封件50或导致第一密封件50密封不严,这样箱体外部的杂质(例如雨水)可能进入到箱体内,进而损坏存放在箱体内的散料。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装箱,用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集装箱包括:箱体,箱体的顶端设置有向上延伸的边梁部,边梁部限定顶开口;顶盖,顶盖可开启地盖合至顶开口,盖合至顶开口的顶盖的部分搭接至边梁部的顶端;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位于边梁部和盖合至顶开口的顶盖之间,以密封边梁部和顶盖之间的间隙;其中,边梁部包括向上延伸的第一部分和从第一部分的顶端相对于第一部分倾斜向下延伸的第二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边梁部的顶端的面积小,不易存积货物,这样顶盖盖合顶开口时不易损坏第一密封件而减弱集装箱的密封性。

可选地,边梁部的横截面构造为∧型结构。

可选地,顶盖设置有c型梁,盖合至顶开口的顶盖的c型梁的内底面搭接至边梁部的顶端。

可选地,∧型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小于c型梁的两个侧壁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边梁部的顶端伸入盖合至顶开口的顶盖的c型梁的开口内。

可选地,在集装箱的高度方向上,第一密封件的部分位于盖合至顶开口的顶盖和边梁部的顶端之间。

可选地,第一密封件位于c型梁内,第一密封件和c型梁的侧壁的自由端之间有间隔。

可选地,顶盖可枢转地连接至箱体。

可选地,顶盖包括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对开设置。

可选地,集装箱还包括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连接至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中的一个的自由端,以密封盖合至顶开口的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之间的间隙。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

图1为现有的集装箱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顶盖位于关闭位置;

图2为现有的集装箱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顶盖位于开启位置;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以及

图6为图3的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箱体20:边梁部

30:顶开口40:顶盖

50:第一密封件60:c型梁;

110:箱体120:边梁部

121:第一部分122:第二部分

130:顶开口140:顶盖

141:第一顶盖142:第二顶盖

150:第一密封件160:c型梁

170:第二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在本文中,本申请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集装箱可以是开顶式集装箱。如图3至图6所示,集装箱包括箱体110和顶盖140。箱体110为大致长方体结构。箱体110的顶端的部分设置有向上延伸的边梁部120。边梁部120为环形结构,以限定顶开口130。优选地,顶开口130可是矩形开口。

如图3至图5所示,顶盖140可枢转地连接至箱体110的顶开口130处。这样,顶盖140在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可转动。位于关闭位置的顶盖140盖合箱体110的顶开口130。此时,顶盖140可以将箱体110的内部空间和箱体110外的空间隔离,避免存放在箱体110内的货物丢失。位于开启位置的顶盖140开启箱体110的顶开口130,此时可以经过顶开口130向集装箱内装卸待运输的货物,例如泥沙之类的散货。

优选地,顶盖140的内侧面(位于关闭位置的顶盖140的朝向箱体110的内部空间的表面)设置有c型梁160。c型梁160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侧壁和与两个侧壁均连接的端壁,例如c型钢。位于关闭位置的顶盖140的c型梁160的开口朝下。

如图4所示,位于关闭位置的顶盖140的部分搭架至箱体110的边梁部120的顶端,这样边梁部120通过其顶端支撑位于关闭位置的顶盖140。优选地,顶盖140位于关闭位置时,其c型梁160的内底面搭接至边梁部120的顶端。

如图4所示,边梁部120的顶端伸入位于关闭位置的顶盖140的c型梁160的开口内。由此,边梁部120的顶端可以限制位于关闭位置的顶盖140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请参考图4和图5,边梁部120包括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箱体110的顶端的部分向上延伸构成第一部分121。自第一部分121的顶端倾斜向下(在箱体110的高度方向上自上而下,并由第一部分121朝向远离顶开口130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构成第二部分122。由此,边梁部120的顶端的面积小,不易存积货物,这样顶盖140盖合顶开口130时不易损坏第一密封件150而减弱集装箱的密封性。优选地,边梁部120的顶端可以为圆弧面。

优选地,边梁部120的横截面(横截面和边梁部120的环形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方向垂直)构造为∧型结构。由此,边梁部120的强度大,加工容易,成本低。

请参考图4,∧型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尺寸w2小于c型梁160的两个侧壁的内侧面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w1。由此,方便顶盖140盖合顶开口130。

如图3所示,顶盖140包括第一顶盖141和第二顶盖142。箱体110的顶端设置有两个顶开口130。每个顶开口130处均设置有一个第一顶盖141和一个第二顶盖142。

在每个顶开口130(以下以图3中位于左侧的顶开口130,及设置在该顶开口130处的顶盖140为例进行说明)处,第一顶盖141的第一顶盖端(图3的第一顶盖141的左端)枢转连接至顶开口130在箱体110的长度方向上的第一开口端(图3的顶开口130的左端),第一顶盖141的和其第一顶盖端相对的第二顶盖端(图3的第一顶盖141的右端)为其自由端。第二顶盖142的第三顶盖端(图3的第二顶盖142的右端)枢转连接至顶开口130在箱体110的长度方向上的第二开口端(图3的顶开口130的右端),第二顶盖142的和其第三顶盖端相对的第四顶盖端(图3的第二顶盖142的左端)为其自由端。这样第一顶盖141和第二顶盖142对开设置在箱体110的顶开口130处,集装箱的结构简单。

如图4和图5所示,集装箱还包括第一密封件150。第一密封件150固定设置在c型梁160内。第一密封件150和c型梁160的侧壁的自由端之间有间隔。这样,避免第一密封件150暴露在c型梁160外而可能受损。

顶盖140位于关闭位置时,边梁部120的顶端伸入c型梁160的开口内,并抵接第一密封件150。这样,顶盖140位于关闭位置时,在集装箱的高度方向上,第一密封件150的部分位于c型梁160的端壁的内底面和边梁部120的顶端之间,边梁部120通过第一密封件150支撑c型梁160。顶盖140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一密封件150可以密封边梁部120和顶盖140之间的间隙,避免集装箱外的杂质(例如雨水)进入集装箱内。

如图6所示,第一顶盖141的自由端设置有c型槽。位于关闭位置的第一顶盖141的c型槽的开口朝下。集装箱还包括第二密封件170。第二密封件170固定设置在c型槽内。第二密封件170和c型槽的侧壁的自由端之间有间隔。顶盖140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二顶盖142的自由端伸入第一顶盖141的c型槽的开口内并抵接第二密封件170。这样,顶盖140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二密封件170密封第一顶盖141的自由端和第二顶盖142的自由端之间的间隙,避免集装箱外的杂质进入集装箱内。可以理解,在未给出的实施方式中,c型槽和第二密封件也可以设置在第二顶盖上,此时位于关闭位置的第一顶盖的自由端伸入c型槽内并抵接第二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