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开门式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19407发布日期:2021-01-05 17:44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开门式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开门式垃圾桶。



背景技术:

垃圾桶的作用是将垃圾集中起来,避免人们随手乱丢,也方便环卫人员进行集中清理,现有的垃圾桶包括无盖的和有盖,有盖的一般将盖子设在垃圾桶的顶部,雨水容易进入垃圾桶内,造成垃圾腐烂,清理难度更大,且位于顶部的盖子在打开时会使得垃圾桶内产生的臭气由开口出向上涌出,会造成使用者的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顶盖打开的臭味直接冲出来,防止进水,隐蔽性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侧开门式垃圾桶,包括垃圾桶本体,所述垃圾桶本体的侧面开设有垃圾投放口,所述垃圾投放口上转动设置有封闭门,所述封闭门与垃圾投放口的转动连接点位于所述垃圾投放口的下沿,所述封闭门的下部还向垃圾桶本体内延伸设置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在重力的作用下带动封闭门转动遮盖所述垃圾投放口,所述封闭门内表面的两侧还设置有围挡,所述围挡与封闭门的内表面围合成供垃圾滑入垃圾桶本体内的滑道,所述封闭门的外表面设置有拉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设在侧面的垃圾投放口能够防止雨水直接淋入,保持垃圾桶内干燥,侧面打开的封闭门能够避免垃圾桶内的臭气直接冲出,使用体验更佳,控制板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封闭门处于常闭状态,使用时打开即可,形成的滑道使得垃圾能够被更加容易的扔进垃圾桶本体内。

进一步,垃圾桶本体外侧的底部还安装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转动设置于垃圾桶本体上且一端伸入所述垃圾桶本体内,所述脚踏板伸入垃圾桶本体内的一端与所述控制板之间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脚踏板和控制板铰接。脚踏板能够在踩踏后将顶杆向上升起,升起的顶杆能够将控制板向上顶起,使得封闭门能够向外翻转打开,控制板在松开脚踏板后落下,进而带动封闭门向内翻折关闭垃圾投放口。

进一步,所述封闭门的下部向两侧延伸设置有转动轴,所述垃圾桶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转动轴相匹配的轴孔。转动轴和轴孔的配合使得封闭门能够绕垃圾投放口的下沿翻转。

进一步,所述垃圾投放口的边沿还设置有向垃圾桶本体内凹陷的限位沿,所述限位沿与垃圾桶本体外壁的厚度差与封闭门的厚度一致。限位沿能够阻挡封闭门,避免封闭门进入垃圾桶本体内,使得封闭门正好遮盖垃圾投放口,封闭门的外壁在处于关闭时与垃圾桶本体的外壁齐平。

进一步,所述封闭门与限位沿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缓冲垫。缓冲垫能够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避免封闭门和垃圾投放口的撞击力过大而发生形变。

进一步,所述垃圾桶本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垃圾桶本体内分隔出用于容纳所述顶杆以及脚踏板的控制腔。所述隔板能够将圾桶本体内分隔为控制腔和垃圾容纳腔,避免放置的垃圾卡死顶杆。

进一步,所述垃圾投放口为方形、多边形或者圆形,所述封闭门的形状与所述垃圾投放口相匹配。

进一步,所述垃圾桶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脚踏板的让位孔,所述让位孔上横向紧固设置有固定轴,所述脚踏板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固定轴转动配合的连接孔。踏下脚踏板位于垃圾桶本体外部的部分能够使垃圾桶本体内的脚踏板向上翘起,实现对顶杆的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封闭门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安装封闭门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封闭门关闭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封闭门打开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垃圾桶本体100、垃圾投放口110、限位沿111、封闭门200、拉环210、限位绳220、控制板230、围挡240、脚踏板300、顶杆3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侧开门式垃圾桶,包括垃圾桶本体100,所述垃圾桶本体100的侧面开设有垃圾投放口110,所述垃圾投放口110上转动设置有封闭门200,所述封闭门200与垃圾投放口110的转动连接点位于所述垃圾投放口110的下沿,所述封闭门200的下部还向垃圾桶本体100内延伸设置有控制板230,控制板230和封闭门200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10°-150°,所述控制板230在重力的作用下带动封闭门200转动遮盖所述垃圾投放口110,本实施例的垃圾投放口110为方形、多边形或者圆形,所述封闭门200的形状与所述垃圾投放口110相匹配,所述封闭门200内表面的两侧还设置有围挡240,所述围挡240与封闭门200的内表面围合成供垃圾滑入垃圾桶本体内的滑道,形成的滑道使得垃圾能够被更加容易的扔进垃圾桶本体100内,所述封闭门的外表面设置有拉环210。使用时通过拉环210将封闭门200向外翻转打开,然后将垃圾从垃圾投放口110处投入垃圾桶本体100内。设在侧面的垃圾投放口110能够防止雨水直接淋入,保持垃圾桶内干燥,侧面打开的封闭门200能够避免垃圾桶内的臭气直接冲出,使用体验更佳,控制板230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封闭门200处于常闭状态,使用时打开即可。

为了防止封闭门200翻转打开时向外翻转的角度过大,在封闭门200和垃圾桶本体100之间还设在有限位绳220,所述限位绳220的两端分别连接封闭门200的内侧和垃圾桶本体100内壁,限位绳220在垃圾桶本体100内壁上的固定点靠近垃圾投放口110。限位绳220的长度即为封闭门200翻转打开的程度。

所述垃圾投放口110的边沿还设置有向垃圾桶本体100内凹陷的限位沿111,所述限位沿111对应封闭门200的转动部位设有让位缺口,使得封闭门200能够自由转动,限位沿111的宽度方向径向向垃圾投放口110中心延伸,且与垃圾桶本体100的外壁具有厚度差,所述限位沿111与垃圾桶本体100外壁的厚度差与封闭门200的厚度一致。限位沿111能够阻挡封闭门200,避免封闭门200进入垃圾桶本体100内,使得封闭门200正好遮盖垃圾投放口110,封闭门200的外壁在处于关闭时与垃圾桶本体100的外壁齐平,使得垃圾桶本体100的外观更美观。为了使封闭门200的围挡240能够顺利的进入限位沿111围合成的通孔内,将围挡240由封闭门200的边沿向内移动与限位沿111宽度一致的距离,使得围挡240在进入垃圾桶本体100内时不会与限位沿111发生干涉。

所述封闭门200与限位沿111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缓冲垫。缓冲垫能够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避免封闭门200和垃圾投放口110的撞击力过大而发生形变。缓冲垫为橡胶垫或者海绵垫。

实施例2

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为了更加方便的打开封闭门200,且不需要手部与垃圾桶产生接触,在垃圾桶本体100外侧的底部还安装有脚踏板300,所述脚踏板300转动设置于垃圾桶本体100上且一端伸入所述垃圾桶本体100内,所述脚踏板300伸入垃圾桶本体100内的一端与所述控制板230之间连接有顶杆310,所述顶杆3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脚踏板300和控制板230铰接。脚踏板300能够在踩踏后将顶杆310向上升起,升起的顶杆310能够将控制板230向上顶起,使得封闭门200能够向外翻转打开,控制板230在松开脚踏板300后落下,进而带动封闭门200向内翻折关闭垃圾投放口110。更进一步的,顶杆310的上端与控制板230接触即可,不需要铰接,在顶杆310向上移动时顶起控制板230,在松开踏板时顶杆310和控制板230分别下落,同样能够实现对封闭门200的开启,由于这种情况下顶杆310未与控制板230铰接,就需要对顶杆310进行轴向约束,使得顶杆310只轴向上下移动,不会发生偏移,采用固定环将顶杆310固定在垃圾桶本体100内即可,固定环的内径略大于顶杆310的外径。

所述封闭门200的下部向两侧延伸设置有转动轴,所述垃圾桶本体100上设置有与所述转动轴相匹配的轴孔。转动轴和轴孔的配合使得封闭门200能够绕垃圾投放口110的下沿翻转。

所述垃圾桶本体100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垃圾桶本体100内分隔出用于容纳所述顶杆310以及脚踏板300的控制腔,控制腔占用空间小,不会影响垃圾桶的装载量。所述隔板能够将圾桶本体内分隔为控制腔和垃圾容纳腔,避免放置的垃圾卡死顶杆310。

所述垃圾桶本体10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脚踏板300的让位孔,让位孔的大小保证脚踏板300能够上下翻转,所述让位孔上横向紧固设置有固定轴,所述脚踏板300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固定轴转动配合的连接孔。踏下脚踏板300位于垃圾桶本体100外部的部分能够使垃圾桶本体100内的脚踏板300向上翘起,实现对顶杆310的控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系统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