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印刷机的成品收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09388发布日期:2021-02-20 19:04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型印刷机的成品收集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大型印刷机的成品收集结构,属于印刷机的成品收集结构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印刷机是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印刷机的发明和发展,对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及成品输出等机构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人工或印刷机把墨涂敷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上,从而复制出与印版相同的印刷品,而些印刷品也需要专门的成品收集结构。
[0003]
但是现有技术大多数成品收集结构在收集过程中由于惯性的关系,印刷后的纸张在进入成品收集架时会发生偏移,需要人工对纸张进行整理,对成品的收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使得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型印刷机的成品收集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大多数成品收集结构在收集过程中由于惯性的关系,印刷后的纸张在进入成品收集架时会发生偏移,需要人工对纸张进行整理,对成品的收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使得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生产效率低问题。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大型印刷机的成品收集结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左右两侧底部和中部顶端均设有螺钉孔,所述连接板左右两侧均设有连接挂钩,所述连接挂钩顶部后端与连接环相接,所述连接环四端底部与第一连接杆焊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外侧与置物框相固定,所述置物框左侧设有框门,所述置物框底部与第一支撑架相连接,所述置物框后端与整理装置滑动连接,所述整理装置由第二支撑架、外框、控制器、电机、电源线、推动板、防护层和推动机构组成,所述第二支撑架顶部与外框粘接,所述外框后端左侧顶部设有控制器,所述外框左侧后端底部与电机相贯通,所述控制器与电机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电源线电连接,所述外框前端设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前端与防护层粘接,所述推动板外侧与置物框滑动连接,所述防护层外侧与置物框滑动连接,所述推动板背面中部与推动机构相固定。
[0006]
进一步地,所述推动机构由固定板、连接块、第二连接杆、转动板、滑杆、推动杆和滑道组成,所述固定板底部与外框相接,所述固定板左侧中部与连接块焊接固定,所述连接块中部顶端与第二连接杆相贯通,所述第二连接杆右侧与转动板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左侧与电机相接,所述转动板与滑杆左侧相固定,所述滑杆外侧与推动杆通过滑道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前后两端顶部与推动杆相贯通,所述推动杆外侧与外框相贯通,所述推动杆前端与推动板相接。
[0007]
进一步地,所述推动板尺寸小于置物框后端槽孔尺寸,并且推动板与外框不相接
触。
[0008]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层为柔性,并且防护层尺寸与推动板尺寸相同。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前后两端顶部右侧设置有两个朝外的槽孔,并且槽孔表面光滑。
[0010]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与第二连接杆接触部位的直径小于第二连接杆曝露在外的直径,并且第二连接杆表面平整。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滑杆的直径小于滑道的宽度,并且滑杆与滑道的接触面光滑。
[0012]
进一步地,所述推动杆呈后端贯穿斜插有长方形外框的圆柱体,并且推动杆的推动距离为15cm。
[0013]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层为棉布材质。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架为不锈钢材质。
[001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型印刷机的成品收集结构,通过在置物框后端设置了整理装置,当印刷机印刷完成的纸张落入成品收集结构时可以启动整理装置对偏移的纸张进行整理,无需人为整理减少麻烦,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解决了的现有技术的大多数成品收集结构在收集过程中由于惯性的关系,印刷后的纸张在进入成品收集架时会发生偏移,需要人工对纸张进行整理,对成品的收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使得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生产效率低问题。
附图说明
[0016]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平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理装置平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推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中:连接板-1、螺钉孔-2、连接挂钩-3、连接环-4、第一连接杆-5、置物框-6、框门-7、第一支撑架-8、整理装置-9、第二支撑架-91、外框-92、控制器-93、电机-94、电源线-95、推动板-96、防护层-97、推动机构-98、固定板-981、连接块-982、第二连接杆-983、转动板-984、滑杆-985、推动杆-986、滑道-987。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4]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与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型印刷机的成品收集结构:包括连接板1,连接板1左右两侧底部和中部顶端均设有螺钉孔 2,连接板1左右两侧均设有连接挂钩3,连接挂钩3顶部后端与连接环4相接,连接环4四端底部与第一连接杆5焊接,第一连接杆5外侧与置物框6相固定,置物框6左侧设有框门7,置物框6底部与第一支撑架8相连接,置物框6后端与整理装置9滑动连接,整理装置9由第二支撑架91、外框92、控制
器93、电机94、电源线95、推动板96、防护层97和推动机构98组成,第二支撑架91 顶部与外框92粘接,外框92后端左侧顶部设有控制器93,外框92左侧后端底部与电机94相贯通,控制器93与电机94电连接,控制器93与电源线95电连接,外框92前端设有推动板96,推动板96前端与防护层97粘接,推动板96 外侧与置物框6滑动连接,防护层97外侧与置物框6滑动连接,推动板96背面中部与推动机构98相固定。
[0025]
其中,所述推动机构98由固定板981、连接块982、第二连接杆983、转动板984、滑杆985、推动杆986和滑道987组成,所述固定板981底部与外框92 相接,所述固定板981左侧中部与连接块982焊接固定,所述连接块982中部顶端与第二连接杆983相贯通,所述第二连接杆983右侧与转动板984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983左侧与电机94相接,所述转动板984与滑杆985左侧相固定,所述滑杆985外侧与推动杆986通过滑道987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981 前后两端顶部与推动杆986相贯通,所述推动杆986外侧与外框92相贯通,所述推动杆986前端与推动板96相接。
[0026]
其中,所述推动板96尺寸小于置物框6后端槽孔尺寸,并且推动板96与外框92不相接触,便于滑动,防止碰撞。
[0027]
其中,所述防护层97为柔性,并且防护层97尺寸与推动板96尺寸相同,防止损坏纸张。
[0028]
其中,所述固定板981前后两端顶部右侧设置有两个朝外的槽孔,并且槽孔表面光滑,防止推动距离过大,防止推动杆986与固定板981产生摩擦,便于滑动。
[0029]
其中,所述连接块982与第二连接杆983接触部位的直径小于第二连接杆 983曝露在外的直径,并且第二连接杆983表面平整,防止脱轨,便于转动。
[0030]
其中,所述滑杆985的直径小于滑道987的宽度,并且滑杆985与滑道987 的接触面光滑,便于滑动。
[0031]
其中,所述推动杆986呈后端贯穿斜插有长方形外框的圆柱体,并且推动杆986的推动距离为15cm,便于推动,推动距离适宜。
[0032]
其中,所述防护层97为棉布材质,防止损坏纸张。
[0033]
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架91为不锈钢材质,硬度大结构稳定不易损坏。
[0034]
本专利所述的,电机94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0035]
当使用者想使用本专利的时候,将连接板1通过螺钉孔2用螺钉固定于印刷机的出料口下端,连接环4挂于连接挂钩3上,第一连接杆5用于连接环4 与置物框6的连接,第一支撑架8置于地面,并且位于置物框6底部,用于对置物框6的支撑减少对连接挂钩3的压力,纸张会从出料口落入置物框6,在收集过程中纸张发生偏移时,接通电源线95开启控制器93整理装置9内的电机94开始运行,电机94运行时会驱使推动机构98内的第二连接杆983固定于连接块982上转动,由于固定板981与外框92相固定,所以第二连接杆983转动稳定,第二连接杆983转动时会带动转动板984转动,转动板984转动时会驱使滑杆985在推动杆986内的滑道987上滑动,滑杆985滑动时会推动推动杆 986在固定板981内的槽孔上滑动,推动杆986滑动时会推动推动板96运动,推动板96运动时会带动防护层97对纸张进行整理,整理好的纸张可从框门7 处拿出,第二支撑架91位于整理装置9底部对整理装置9起到支撑的作
用。
[003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37]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