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亚克力板印刷矫正装置输送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85122发布日期:2021-02-26 19:39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亚克力板印刷矫正装置输送组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亚克力板印刷领域,特别是一种亚克力板印刷矫正装置输送组件。


背景技术:

[0002]
显示器的面板通常采用钢化玻璃或者透明亚克力板印刷后制成,印刷过程需要在高洁净度的环境内完成,防止有灰尘掉落表面影响面板的品质。
[0003]
显示器面板在印刷后需要高温烘干表面油墨,因此刚印刷完成的显示器面板温度较高,并且容易带上静电,通常采用在印刷出口处设置一排除静电风机对其进行冷却和除静电,但是这种方式并无法保证将面板上的静电全部除去,并且冷却效果较差,在后续的冷却形变过程中很可能又使得面板带上静电,影响了产品的品质。
[0004]
特别是当显示器面板为亚力克材质时,高温烘干油墨时会导致油墨面温度高于另一面,亚克力热胀冷缩的性能较好,受热高的一面通常会拱起,特别是印刷后,印刷的图案也会使得亚克力板对温度的吸收更为不均匀,如果自然冷却,内应力的变化造成一部分可塑形变,容易造成亚克力板的变形,变形后的亚力克板制成的显示器容易带来开裂等多种不良因素。现有的解决方式是采用冷却气流快速冷却,尽可能降低内应力存在时间,以减少这种形变,但是仍然难以将形变消除。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亚克力板印刷矫正装置输送组件。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亚克力板印刷矫正装置输送组件,包括机架、相互平行设置的输入轴与输出轴、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的输入轮、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上的与所述输入轴相对应的输出轮、多个套设在对应的所述输入轮与所述输出轮上的传送带、设置在所述输入轮和输出轮之间用于支撑所述传送带的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所述输出轴的输入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输出轴的输出支撑架,所述支撑组件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输入支撑架、所述输出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输入支撑架和所述输出支撑架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0007]
优选地,机架包括水平设置在传送带的前部和后部下方的横杆
[0008]
优选地,机架还包括用于设置冷却组件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下方,所述支撑板的前部和后部分别与横杆固定连接。
[0009]
优选地,所述机架和支撑组件均为金属件并且接地
[0010]
优选地,支撑组件为截面为工字型的铝型材,其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匀贴合所述传送带的内壁。
[0011]
所述输出轮为驱动轴,所述输入轴为从动轴。
[0012]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3]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传送带间隔设置的方式使得印刷后的亚克力板背面大
部分区域保持无阻挡,可以采用上下吹风冷却的方式对亚克力板进行冷却,从而减轻亚克力面板的变形程度。
附图说明
[0014]
附图1为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0015]
附图2为去掉上风机组件后的俯视示意图;
[0016]
附图3为实施例输入轴端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
以上附图中:1、横杆;21、输入轴;22、输出轴;23、输入轮;24、输出轮;25、传送带;26、支撑组件;27、输入支撑架;28、输出支撑架;31、上风机支架;32、上冷却风机;41、下风机支架;42、下冷却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9]
参见附图1-3所示,一种亚克力板印刷后降温矫正装置,包括机架(图中未表示)、间隔设置在机架上的四个平行设置的输送带组件,每个输送带组件的上部具有一个输送面,四个输送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输送面上方的向下吹风的上风机组件和设置在输送面下方的向上吹风的下风机组件,以控制上风机组件下风机组件的风量的控制装置(图中未表示)。
[0020]
其中,机架除了用于装置的固定外,还为了装置能够与印刷设备对接,四个输送带组件组成的输送面能够在水平方向运输印刷后的亚克力板。上风机组件包括三个上风机支架31和多个设置在上风机支架31上的上冷却风机32,下风机组件包括下风机支架41和多个设置在下风机支架41上的下冷却风机42,控制装置为控制每个上冷却风机32与下冷却风机42启停的开关组件。本装置的操作人员可以根据不同型号的亚克力板对每个上冷却风机32或下冷却风机42的开闭进行调节,在多次试验后能够得出适合矫正该型号亚力克板最适合的启停情况。
[0021]
在其他实施例中,输送带组件的数量以及上风机支架31的数量均可以按照实际需要进行修改确定。
[0022]
通过在输送带组件向下两面设置上风机组件和下风机组件,再通过调整上风机组件和下风机组件的冷却风量来使得亚克力板的上下冷却程度不同,通过控制装置调节上风机组件和下风机组件开启的程度,使得亚克力板冷却时的形变能够抵消印刷烘干时的变形,从而保证亚克力显示器面板的平整度。
[0023]
本实施例中,上冷却风机32和下冷却风机42均为除静电风机,除静电风机为本领域中的常用设备,除了能够用于冷却,还能够除去亚克力板上的静电,较少亚克力板对灰尘的吸附效果,提高产品的品质。
[0024]
本实施例中,上风机支架31包括多个设置在机架上的支架单元,每个支架单元上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上冷却风机32。具体地,支架单元的两端与机架转动连接,支架单元与机架之间还设置有将两者相互锁定的锁定件。能够调节的风向可以更加方便操作人员对设备的风机进行整个排调整,使其能够适合不同规格的亚力克板。
[0025]
下风机支架41为固定设置在支架上的水平的支撑板,下冷却风机42固定设置在支
撑板上。具体地,下冷却风机42设置在相邻两个输送带组件之间的间隔空间内。最佳方式为使得下冷却风机42在支撑板上均匀排布,从而使得亚克力板下部的冷却更为均匀。本实施例中的下冷却风机42设置有9个,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更加实际需要调整下冷却风机42的具体位置。
[0026]
机架至少包括水平设置在输送带组件下方的横杆1,支撑板与横杆1固定连接。
[0027]
本实施例的输送带组件除了用于输送亚克力板外还能方便冷却气流从下方冷却亚克力板,具体地,输送带组件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输入轴21与输出轴22、多个间隔设置在输入轴21上的输入轮23、多个间隔设置在输出轴22上的与输入轴21相对应的输出轮24、多个套设在对应的输入轮23与输出轮24上的传送带25、设置在输入轮23和输出轮24之间用于支撑传送带25的支撑组件26、用于支撑输出轴22的输入支撑架27、用于支撑输出轴22的输出支撑架28,支撑组件26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输入支撑架27、输出支撑架28固定连接,输入支撑架27和输出支撑架28均固定设置在横杆1上。
[0028]
本实施例中,输出轮22为步进电机驱动的驱动轴,所述输入轴21为从动轴,由此可以使得传送带25的上表面受力更为均匀,使得亚克力板冷却后更为平整。
[0029]
为了获得更大的冷却面积,本实施例中传送带25的宽度小于相邻两个输送带组件之间的间距。
[0030]
此外,本实施例的传送带25采用厚度较小(小于2mm)的导电橡胶制成,与传送带25接触的部分的热量可以传递给传送带25
[0031]
机架和支撑组件26均采用金属材质并且接地,能够较好地释放静电。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26为截面为工字型的铝型材,端面与横杆1固定连接,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匀贴合传送带25的内壁,上表面用于支撑传送带25,以确保传送带25的平整度,下表面贴合传送带25能够进一步帮助传送带25的散热。
[0032]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