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气泡膜撑拉装置的气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25399发布日期:2021-05-04 10:4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气泡膜撑拉装置的气泡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泡膜生产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带有气泡膜撑拉装置的气泡机。



背景技术:

气泡膜,是以高压聚乙烯为主要原料,再添加增白剂、开口剂等辅料,经230度左右高温挤出吸塑成气泡的产品。是一种质地轻、透明性好、无毒、无味的新型塑料包装材料,可对产品起防湿、缓冲、保温等作用。通常采用气泡机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气泡膜进行收卷,为了提高收据收卷效果,通常会在收卷前对气泡膜进行张紧,以保证收卷质量。现有技术中张紧结构通常包括机架、转动设置于机架中部的张紧辊以及转动设置于机架两侧的导向辊,张紧辊设置于两导向辊之间,气泡膜从其中一导向辊的上方通过后,经过张紧辊下方,随后由另一导向辊上方送出,由此对气泡膜起到张紧作用。但是由于气泡膜带有气泡的一面不断经过导向辊与张紧辊的挤压容易破碎,进而影响气泡膜在包装中的缓冲效果,同时,现有的张紧结构不能自动做出调整,气泡膜在收卷过程中仍然存在松动的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带有气泡膜撑拉装置的气泡机,包括气泡机本体、气泡膜撑拉装置,所述气泡膜撑拉装置包括导向结构、张紧结构、纠偏结构,机架,所述张紧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导轨,所述导轨与滑台相配合,所述滑台与第一张紧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张紧杆外表面固定套设有第一张紧辊,所述导轨旁侧设有第二张紧杆,所述第二张紧杆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张紧杆表面沿圆周均匀分布有连接杆,在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有第二张紧辊,所述第二张紧杆与驱动结构相连接。

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二张紧杆上的从动带轮,所述从动带轮与主动带轮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主动带轮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

所述导轨并排设置有2个,所述机架一侧的导轨与第一电机相连接。

所述纠偏结构包括纠偏辊,所述纠偏辊两侧分别通过转动杆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挡板一侧安装有光杆、螺杆,所述第二挡板一侧安装有至少两个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

所述螺杆依次穿过机架与所述第一挡板,所述螺杆伸出机架的一侧固定有旋转盘。

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辊,所述导向辊通过转杆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

导向辊与所述纠偏辊设置在同一高度,所述第二张紧杆在所述机架上的高度高于导向辊。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带有气泡膜撑拉装置的气泡机,达到的有益效果:

(1)在气泡膜在收卷过程中比较松弛时,通过第一张紧辊与第二张紧辊的配合起到张紧作用,第一张紧辊在导轨上滑动改变第一张紧辊的高度,进而改变对气泡膜的撑拉程度;第二张紧辊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进行旋转,改变与气泡膜的接触面积进而起到拉撑作用;

(2)导向辊、第一张紧辊、第二张紧辊、纠偏辊依次布置在机架上,导向辊与纠偏辊设置在同一高度,第二张紧杆在机架上的高度高于导向辊。气泡膜由导向辊上部绕设沿两个第一张紧辊上部绕设,再经过第二张紧辊上部绕设进而沿纠偏辊底部绕设至收卷装置,保证带气泡的一侧在经过导向辊、第一张紧辊、第二张紧辊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气泡面朝上设置,减少了对气泡造成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有气泡膜撑拉装置的气泡机的整体布置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有气泡膜撑拉装置的气泡机的气泡膜撑拉装置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有气泡膜撑拉装置的气泡机的气泡机的气泡膜撑拉装置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有气泡膜撑拉装置的气泡机气泡机的气泡膜撑拉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有气泡膜撑拉装置的气泡机气泡机的气泡膜撑拉装置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有气泡膜撑拉装置的气泡机第二张紧杆、第二张紧辊与连接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气泡机本体;2、气泡膜撑拉装置;3、导向结构;31、导向辊;32、转杆;4、张紧结构;41、导轨;42、滑台;43、第一张紧杆;44、第一张紧辊;45、第二张紧杆;46、驱动结构;461、从动带轮;462、主动带轮;463、传送带;464、第二电机;47、连接杆;48、第二张紧辊;49、第一电机;5、纠偏结构;51、纠偏辊;52、转动杆;53、第一挡板;54、第二挡块板;55、螺杆;56、旋转盘;57、光杆;58、伸缩杆;6、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一种带有气泡膜撑拉装置的气泡机,如图1-6,包括气泡机本体1、气泡膜撑拉装置2,所述气泡膜撑拉装置2包括导向结构3、张紧结构4、纠偏结构5,机架6,所述导向结构3包括导向辊31,所述导向辊31通过转杆32与所述机架6转动连接。转杆32通过轴承与机架6转动连接,由气泡机本体1生产出的气泡膜经过导向辊31上部绕设经过张紧结构2进行张紧,绕设至纠偏结构5,最后送入收卷装置。

所述张紧结构4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架6上的导轨41,所述导轨41与滑台42相配合,所述滑台42与第一张紧杆4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张紧杆43外表面固定套设有第一张紧辊44,所述导轨41旁侧设有第二张紧杆45,所述第二张紧杆45与所述机架6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张紧杆45表面沿圆周均匀分布有连接杆47,在所述连接杆47一端固定有第二张紧辊48,所述第二张紧杆45与驱动结构46相连接。在收卷过程中,操作人员觉得气泡膜绕卷的还比较松弛时,可以启动第一电机49,第一电机49驱动导轨41内的丝杆旋转,进而带动滑台42作竖直方向的移动,第一张紧辊44随之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气泡膜经过第一张紧辊44的拉撑作用被收紧,若操作人员觉得气泡膜绕卷的比较紧时,启动第一电机49使其反转即可;在机架6上还安装有第二张紧杆45,第二张紧杆45上通过连接杆47固定有第二张紧辊48,连接杆47与第二张紧辊48设置有4个,第二张紧杆45由驱动结构46驱动,发生转动,第二张紧辊48随之转动,在第二张紧辊48转动的过程中,4个第二张紧辊48对气泡膜再次起到拉撑作用。第一张紧辊44与第二张紧辊48相互配合对气泡膜起到拉撑作用,实现对气泡膜的张紧。

所述驱动结构46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二张紧杆45上的从动带轮461,所述从动带轮461与主动带轮462通过传送带463传动连接,所述主动带轮462与第二电机464的输出轴相连接。第二电机464固定在机架6下部,第二电机464启动带动主动带轮462转动,经过传送带463带动从动带轮461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二张紧杆45的转动,第二张紧杆45与机架6之间设有轴承,实现第二张紧杆45的转动。

所述导轨41并排设置有2个,所述导轨41与第一电机49相连接。到导轨41并排设置有2个,进而与其成套使用的滑台42、第一张紧杆43、第一张紧辊44、第一电机49也相应的设置有2个。该部分结构设置有两个,当两个滑台42设置成同一个高度时,两个第一张张紧辊44起到导向作用,可以保证气泡膜的传输稳定;当两个滑台42滑动到的高度不同时,还可以起到拉紧的作用。

所述纠偏结构5包括纠偏辊51,所述纠偏辊51两侧分别通过转动杆52与第一挡板53、第二挡板5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挡板53一侧安装有光杆57、螺杆55,所述第二挡板54一侧安装有至少两个伸缩杆58,所述伸缩杆58与所述机架6固定连接。所述螺杆55依次穿过机架6与所述第一挡板53,所述螺杆55伸出机架6的一侧固定有旋转盘56。经过一段距离的传输后,气泡膜容易产生偏移,通过纠偏结构51可以调节偏移量。在使用过程中,当气泡膜发生偏移时,手动转动旋转盘56,带动螺杆55转动,在光杆57的导向作用下,带动第一挡板53、纠偏辊51做水平方向的移动,从而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对偏移的气泡膜进行纠正。纠偏辊51另一端设有第二挡板54,当旋转盘56转动带动纠偏辊51移动时,第二挡板54与机架6之间的伸缩杆58起到调节的作用。

第一挡板53设有与螺杆55相适配的螺纹孔进而实现第一挡板53与螺杆55转动连接,螺杆55远离旋转盘5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保证螺杆55不脱离第一挡板53。

导向辊31与所述纠偏辊51设置在同一高度,所述第二张紧杆45在所述机架6上的高度高于导向辊31。第二张紧杆45在所述机架6上的高度高于导向辊31,有利于对气泡膜进行张紧。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