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68196发布日期:2021-03-05 18:41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料装置。


背景技术:

2.物料回收是把人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料进行处理和再次利用的收集过程。可根据废弃物料的性质,或行业性质实行分类回收。如工矿业废弃物料,以废金属为主;生活废弃物料种类则较复杂,有有机物、无机制品、金属制品等。为了提高回收和处理废弃物料的效率和效益,城市生活废弃物料也应开展分类回收。可在城市街道设立装载纸张类、金属类、玻璃类、塑料制品类和无机杂品类的专门容器,为充分处理和利用废弃物料提供条件。
3.在物料回收处理领域,往往在对物料进行破碎、研磨等处理之后,还需要对物料进行分选,在分选时往往需要将物料分摊在传送带上。现有技术仅仅靠进料时下落的高度来形成一定的分散,其效果并不理想,很多物料在落到传送带上时并没有分散开,影响分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料装置,该分料装置能将进入的物料分散,使得物料落到传送带上时分散得更开,更有利于物料的分选。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分料装置,包括进料口、出料口和进料板,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进料口下方,所述进料板包括朝上设置的第一面板、设置在第一面板两端的第一板端和第二板端,所述第一板端靠近所述进料口,所述第二板端靠近所述出料口,所述第一面板倾斜设置在所述进料口与出料口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一面板上设置有分料锥面,所述分料锥面的顶点朝向第一板端。
7.作为优选,所述分料锥面包括线段a,线段b和曲线c,所述线段a,线段b和曲线c依次连接后首尾相接,所述线段a与线段b的夹角为30
°-
150
°
。采用上述结构,物料的分散效果比较好,30
°-
150
°
为较佳的实施参数。
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板端到第二板端的距离与分料锥面线段a的比例为1.2:1-5:1。采用上述结构,物料的分散效果比较好,1.2:1-5:1为较佳的实施参数。
9.作为优选,所述曲线c两端点连线的长度占第一面板同方向长度的40%-90%。采用上述结构,物料的分散效果比较好,40%-90%为较佳的实施参数。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板端与分料锥面的顶点连线为线段d,所述分料锥面的顶点与曲线c的中点连线为线段e,所述线段d与线段e的夹角为5
°-
60
°
。采用上述结构,物料的分散效果比较好,5
°-
60
°
为较佳的实施参数。
11.作为优选,还包括挡料板,所述挡料板包括朝上设置的第二面板,设置在第二面板两端的第三板端和第四板端,所述第三板端靠近所述进料口,所述第四板端靠近所述出料
口,所述第二面板倾斜设置在所述进料口与出料口形成的空间内,所述挡料板位于进料板的对面。采用上述结构,第二面板能将接触到表面的物料导流至指定位置,防止进料板的部分物料掉落到其他位置。
12.作为优选,还包括支撑机构和外壳,所述支撑机构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机构均固定在外壳上,其中一个支撑机构用于支撑进料板,另一个支撑机构用于支撑挡料板。采用上述结构,支撑机构用于支撑倾斜的进料板和挡料板,防止进料板和挡料板发生松动。
13.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两侧设置有进料板固定件,所述第一板端设置有第一轴,所述第一轴横向贯穿第一板端两侧,所述进料板固定件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卡位,所述第一轴两端贯穿第一板端的部分分别安装在对应的进料板固定件的卡位上。采用上述结构,可以调节进料板的角度,安装方便。
14.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两侧设置有挡料板固定件,所述第三板端设置有第二轴,所述第二轴横向贯穿第三板端两侧,所述挡料板固定件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卡位,所述第二轴两端贯穿第三板端的部分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挡料板固定件的卡位上。采用上述结构,可以调节挡料板的角度,安装方便。
15.作为优选,所述进料板和挡料板均为中空设置。采用上述结构,一方面减轻了进料板和挡料板的重量,易于安装,另一方面,减少了制造材料,节约成本。
16.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进料板倾斜设置,使得粉料装置形成进料口大出料口小的结构,有利于物料导入和有利于物料从出料口下落到传送带上。进料板倾斜设置也增加了对物料的下落过程,起到了一定的分散效果。通过在第一面板上设置有分料锥面,将进入的物料分散,使得物料落到传送带上时分散得更开,更有利于物料的分选。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料装置的立体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1中a的放大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调节件与侧面板连接的示意图。
22.图6为图5中b的放大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机构支撑进料板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1、外壳;2、进料板;3、挡料板;4、侧面板;5、支撑机构;6、进料口;7、出料口;8、进料板固定件;9、卡位;10、第一轴;11、卡环;12、挡料板固定件;13、第二轴;14、分料锥面;15、线段a;16、线段b;17、曲线c;18、承托件;19、调节件;20、卡位孔;21、安装孔;22、横梁;23、固定块;24、观察窗;25、螺丝;26、限位件;27、第一面板;28、第一板端;29、第二板端;30、第二面板;31、第三板端;32、第四板端。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图1-7对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26.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分料装置,包括外壳1、进料板2、挡料板
3和支撑机构5,进料板2和挡料板3均为中空设置。
27.外壳1呈方形状设置,外壳1由四块侧面板4构成,进料口6位于外壳1上方,出料口7位于外壳1下方。外壳1两侧对称设置有进料板固定件8,进料板固定件8上设置有五个卡位9,卡位9呈u形状,进料板2包括朝上设置的第一面板27、设置在第一面板27两端的第一板端28和第二板端29,第一板端28靠近进料口6,第二板端29靠近出料口7,第一面板27倾斜设置在进料口6与出料口7形成的空间内,第一板端28设置有第一轴10,第一轴10横向贯穿第一板端28两侧,第一轴10两端贯穿第一板端28的部分分别安装在对应的进料板固定件8的卡位9上,第一轴10两端安装到卡位9后,在第一轴10的两端设置卡环11,卡环11用于防止第一轴10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平移脱离卡位9。外壳1的侧面设置有观察窗24,观察窗24利于工作人员观察设备内部的工作状况。
28.外壳1两侧对称设置有挡料板固定件12,挡料板固定件12上设置有一个卡位9,挡料板3包括朝上设置的第二面板30,设置在第二面板30两端的第三板端31和第四板端32,第三板端31靠近进料口6,第四板端32靠近出料口7,第二面板30倾斜设置在进料口6与出料口7形成的空间内,挡料板3位于进料板2的对面,第三板端31设置有第二轴13,第二轴13横向贯穿第三板端31两侧,第二轴13两端贯穿第三板端31的部分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挡料板固定件12的卡位9上,第二轴13两端安装到卡位9后,在第二轴13的两端设置卡环11,卡环11用于防止第二轴13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平移脱离卡位9。
29.第一面板27上设置有分料锥面14,分料锥面14的顶点朝向第一板端28。分料锥面14包括线段a15,线段b16和曲线c17,线段a15,线段b16和曲线c17依次连接后首尾相接,线段a15与线段b16的夹角为80
°
。第一板端28到第二板端29的距离与分料锥面14线段a15的比例为1.5:1。曲线c17两端点连线的长度占第一面板27同方向长度的70%。第一板端28与分料锥面14的顶点连线为线段d,分料锥面14的顶点与曲线c17的中点连线为线段e,线段d与线段e的夹角为20
°
。分料锥面14与进料板2之间为中空设置。通过在第一面板27设置了分料锥面14,物料从进料口6进入后,物料沿着进料板2滑落,物料经过分料锥面14,分料锥面14将物料分散开,使得物料落到传送带上时分散得更开,更有利于物料的分选。
30.支撑机构5设置有两个,一个用于支撑进料板2,另一个用于支撑挡料板3,支撑机构5包括承托件18和调节件19,承托件18与调节件19铰接,支撑进料板2的承托件18用于抵接进料板2,支撑挡料板3的承托件18用于抵接挡料板3,调节件19上设置有十个卡位孔20,外壳1上设置有让调节件19穿过的安装孔21,外壳1表面设置有横梁22,横梁22上设置有固定块23,固定块23上设置有通孔,当调节件19穿过外壳1上的安装孔21后,让通孔对准对应的卡位孔20,采用螺丝25将调节件19与固定块23固定,螺丝25上设置有限位件26,限位件26进一步防止螺丝25脱离安装孔21和通孔。通过将螺丝25安装到不同的卡位孔20,可以调节进料板2和挡料板3的角度,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安装。
31.工作流程:物料先从进料口6进入,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进料口6后的物料会沿着进料板2滑落,物料到达分料锥面14,物料会流经分料锥面14表面和两侧,在分料锥面14的作用下,流经过分料锥面14的物料会被分散,分散后的物料从出料口7下落,使得物料落到传送带上时分散得更开,更有利于物料的分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