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位控平车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40531发布日期:2021-07-13 15:23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位控平车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装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位控平车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建筑行业的突飞猛进,在国内工业物料的装载领域遇到诸多问题。例如在国内水泥行业袋装粉状物料,通常是由人工完成,输送带将封装好的水泥料包运送到货车的旁边,再通过人工进行水泥料包的搬运和堆放。部分水泥厂采用半自动式装车机,在实际使用时,工人的劳动强度还是较大,装车效率仍较低,且工人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水泥料包在搬运的过程中会伴随着水泥灰的飞溅,装车作业人员长时间处于这种工作状态会严重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不符合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和环保化的发展趋势。

因此,如何研发出一种能将袋装物料全自动化地进行装载,是行业内急需解决的关键为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位控平车机构,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位控平车机构,包括:主动平车机构、从动平车机构和连接部件,所述主动平车机构和从动平车机构通过连接部件实现硬连接,保持同步运动,便于对固定在平车机构上的结构单元进行位置控制。

所述位控平车机构沿轨道运动,所述轨道沿待装载运输设备的轴向设置,设置在待装载运输设备的上方;所述结构单元包括但不限于:装载机构、堆垛机构、输送机构、变位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平车机构包括:主动平车框架、驱动部件、传动部件、驱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一轴承组件、第二轴承组件、第一连接件和尾部接头,所述驱动部件、传动部件、驱动轮依序连接,由驱动部件为驱动轮提供驱动力,所述从动轮与驱动轮保持同步运动,所述尾部接头固定在所述主动平车框架的最后端。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包括左右两端的行走轮和中间的连杆,所述行走轮沿轨道运动,所述驱动轮的连杆穿过所述第一轴承组件设置在所述主动平车框架的后端;所述第一从动轮包括左右两端的行走轮和中间的连杆,所述行走轮沿轨道运动,所述第一从动轮的连杆穿过所述第二轴承组件设置在所述主动平车框架的前端,构成一种后驱动的动力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在所述主动平车框架的上表面,用于所述堆垛机构的吊架和装载机构的吊架,所述装载机构吊架由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在所述主动平车机构内部,所述堆垛机构吊架由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在所述主动平车机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平车机构包括:从动平车框架、第二从动轮、第三轴承组件、第二连接件和首部接头,所述从动平车机构包含多组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从动轮包括左右两端的行走轮和中间的连杆,所述行走轮沿轨道运动,所述第二从动轮的连杆穿过所述第三轴承组件设置在所述从动平车框架的下方,所述首部接头固定在所述从动平车框架的最前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在所述从动平车框架的上表面,用于装配所述输送机构和变位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由多个第二连接件固定在所述从动平车框架的内部;所述变位机构由多个第二连接件固定在所述从动平车框架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包括但不限于:普通钢轨、无缝钢轨、板式轨道、厂房轨道的轨道形式。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平车框架和从动平车框架的基本组成单元包括但不限于:方钢、铝型材和不锈钢方管。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平车机构包含的第二从动轮的数量为2-6个。

进一步地,所述尾部接头和首部接头均为一种带有连接孔的金属零件,二者连接孔的直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位的控平车机构,利用主动平车机构将堆垛机构和装载机构依序固定,便于带动堆垛机构和装载机构到达任意需要的位置,使得智能自动装载系统可以根据货车的车斗型号和位置按照控制器中预设的程序进行料包的装车码垛,提高了系统的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

其次,通过与主动平车机构同步运动的从动平车机构,将输送机构和变位机构按所需的位置要求依序固定,在作业时能够与前端的装载机构和堆垛机构同步运动,增强了智能自动装载系统的整体性,保证了系统在作业过程中各个结构单元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位控平车机构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适用复杂多变的实际装载情境,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积极的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位控平车机构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动平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从动平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位控平车机构的局部连接示意图。

其中:1-主动平车机构,2-从动平车机构,3-连接部件,11-主动平车框架,12-驱动部件,13-传动部件,14-驱动轮,15-第一从动轮,16-第一轴承组件,17-第二轴承组件,18-第一连接件,19-尾部接头,21-从动平车框架,22-第二从动轮,23-第三轴承组件,24-第二连接件,25-首部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位控平车机构,包括包括:主动平车机构1、从动平车机构2和连接部件3,所述主动平车机构1和从动平车机构2通过连接部件3实现硬连接,保持同步运动,便于对固定在平车机构上的结构单元进行位置控制。

所述位控平车机构沿轨道运动,所述轨道沿待装载运输设备的轴向设置,设置在待装载运输设备的上方;所述结构单元包括但不限于:装载机构、堆垛机构、输送机构、变位机构。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主动平车机构1包括:主动平车框架11、驱动部件12、传动部件13、驱动轮14、第一从动轮15、第一轴承组件16、第二轴承组件17、第一连接件18和尾部接头19,所述驱动部件12、传动部件13、驱动轮14依序连接,由驱动部件12为驱动轮14提供驱动力,所述从动轮与驱动轮14保持同步运动,所述尾部接头19固定在所述主动平车框架11的最后端。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14包括左右两端的行走轮和中间的连杆,所述行走轮沿轨道运动,所述驱动轮14的连杆穿过所述第一轴承组件16设置在所述主动平车框架11的后端;所述第一从动轮15包括左右两端的行走轮和中间的连杆,所述行走轮沿轨道运动,所述第一从动轮15的连杆穿过所述第二轴承组件17设置在所述主动平车框架11的前端,构成一种后驱动的动力机构,有利于所述主动平车机构的启动与停止,减小启停时安装在所述主动平车机构的装载机构和堆垛机构受到的惯性力,保证了上述机构在作业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8固定在所述主动平车框架11的上表面,用于所述堆垛机构的吊架和装载机构的吊架,所述装载机构吊架由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18固定在所述主动平车机构1内部,所述堆垛机构吊架由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18固定在所述主动平车机构1内部,利用所述主动平车机构将堆垛机构和装载机构按照位置需求依序固定,便于带动堆垛机构和装载机构到达任意需要的位置,使得智能自动装载系统可以根据货车的车斗型号和位置进行料包的自动装车,提高了系统的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

实施例2

一种位控平车机构,还包括从动平车机构2,所述从动平车机构2包括:从动平车框架21、第二从动轮22、第三轴承组件23、第二连接件24和首部接头25,所述从动平车机构2包含多组第二从动轮22,所述第二从动轮22包括左右两端的行走轮和中间的连杆,所述行走轮沿轨道运动,所述第二从动轮22的连杆穿过所述第三轴承组件23设置在所述从动平车框架21的下方,所述首部接头25固定在所述从动平车框架21的最前端。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24固定在所述从动平车框架21的上表面,用于装配所述输送机构和变位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由多个第二连接件24固定在所述从动平车框架21的内部;所述变位机构由多个第二连接件24固定在所述从动平车框架21的内部,将输送机构和变位机构按所需的位置要求依序固定在从动平车上,在作业时能够与前端的装载机构和堆垛机构同步运动,增强了智能自动装载系统的整体性,保证了系统在作业过程中各个结构单元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

实施例3

一种位控平车机构,所述连接部件3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销连接、螺纹连接、过盈连接、锁扣连接、焊接或者铆接。

当采用销连接时,所述尾部接头19和首部接头25均为一种带有连接孔的金属零件,二者连接孔的直径相等,连接销同时穿过尾部接头19和首部接头25的连接孔,并用止动件锁紧,同时,尾部接头19插入首部接头25内,将主动平车机构1和从动平车机构2硬连接,实现同步运动。

当采用螺栓连接时,所述尾部接头19和首部接头25均为一种带有连接孔的金属零件,二者连接孔的直径相等,尾部接头19插入首部接头25内,螺栓同时穿过尾部接头19和首部接头25的连接孔,由螺母锁紧,将主动平车机构1和从动平车机构2硬连接,实现同步运动。

实施例4

一种位控平车机构,所述轨道包括但不限于:普通钢轨、无缝钢轨、板式轨道、厂房轨道的轨道形式。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主动平车框架和从动平车框架的基本组成单元包括但不限于:方钢、铝型材和不锈钢方管。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从动平车机构包含的第二从动轮的数量为2-6个。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尾部接头和首部接头均为一种带有连接孔的金属零件,二者连接孔的直径相等。

实施例5

一种位控平车机构,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当对旧装载车间进形自动装载系统改造时,如果已有输送机构,且输送机构处于固定状态,所述连接部件可以选择不连接,所述从动平车机构处于静止状态,仅主动平车机构带动装载机构和堆垛机构沿轨道方向运动并进行装车作业,体现了所述位控平车机构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实际装载情境。

虽然本说明书包含许多具体实施细节,但是这些不应被解释为限制任何实用新型的范围或所要求保护的范围,而是主要用于描述特定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特征。本说明书内在多个实施例中描述的某些特征也可以在单个实施例中被组合实施。另一方面,在单个实施例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在多个实施例中分开实施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来实施。此外,虽然特征可以如上所述在某些组合中起作用并且甚至最初如此要求保护,但是来自所要求保护的组合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从该组合中去除,并且所要求保护的组合可以指向子组合或子组合的变型。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做出多种变型和应用而不脱离实施例的实质特性,可认为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