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60175发布日期:2021-04-30 09:26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包装盒,一般采用盒状结构,单纯的在盒的表面设计图案,进行美化,但这样的设计,图案为静止的,比较单调,而如何设计一款新颖的包装盒是目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采用可移动的图案的设计,设计新颖,在具有包装功能的基础上,给使用者耳目一新的使用感受。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包装盒,包括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至少一面设有镂空区,所述第二壳体在与镂空区对应的区域设置有图案区;所述图案区上还置有移动图案部;所述移动图案部浮设于图案区的表面并具有移动的功能。

所述包装盒还包括内衬和移动部;所述移动图案部通过连接部与移动部固定;所述移动部用于通过在内衬内移动来带动移动图案部同步的在图案区的表面移动。

所述内衬与移动部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使内衬利用弹性件的作用力在内衬中移动。

所述内衬设置有与内衬移动方向同向的轨道;所述移动部具有滑块部;所述滑块部与轨道配合,用于为移动部在内衬的移动提供导向。

所述内衬内被移动部隔出一储物空间;所述储物空间内装有产品;所述产品为单独包装,多个产品在储物空间内沿移动部移动的方向排列;至少一个产品被取出时,移动部用于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在内衬中移动来缩小储物空间,并使至少一个产品位于待取出的位置,还用于同步带动移动图案部在图案区的表面移动。

所述内衬在连接部移动的区域设置有第一避让区;所述第二壳体在连接部移动的区域也设置有第二避让区;所述第二避让区被第一壳体遮挡。

所述移动部包括第一方盒;所述第一方盒设置有外翻边形成滑块部;所述第一方盒还设置有凸起部,第一方盒通过凸起部与内衬的内壁接触,一方面用于增加第一方盒的移动稳定性,另一方面用于降低第一方盒与内衬间的摩擦力;所述第一方盒在靠近储物空间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方盒;所述第二方盒不与内衬接触。

所述图案区固定有固定图案部,所述固定图案部浮设于图案区的表面用于与移动图案部配合。

所述第一壳体上于产品待取出位置对应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第一盖部;所述第一盖部的边缘与开口的边缘采用易撕结构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的镂空区处设有第二盖部;所述第二盖部的边缘与镂空区的边缘采用易撕结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包装盒,采用可移动的图案的设计,设计新颖,在具有包装功能的基础上,给使用者耳目一新的使用感受;设置的移动部可随着储物空间内容产品的取出,而在弹性件的作用力下进行移动,一方面可将下一个产品推送至待取出的位置,另一方面带动移动图案部同步移动,而图案的移动不仅可增加视觉感观上的新颖性,还可展示产品的剩余量,方便使用者对不易看到内部的包装盒中产品的剩余量进行确认;图案区、移动图案部、固定图案部构成整体的图案设计,通过移动图案部的移动,给图案区所展示的图案带来超出静止图片的感观,使图案具有层次感;整体设计巧妙,构思新颖,结构简单,独具创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盒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包装盒的除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一种包装盒除第一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一种包装盒除第二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一种包装盒除内衬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一种包装盒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盒的爆炸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实施例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6、内衬16、移动部;其中,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6、内衬16、移动部皆为硬纸壳或硬纸板采用折叠、拼接、卡接、粘接等方式制成。

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为方形纸盒,具有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以下描述皆采用图1所示的视角来进行描述,第一壳体1的前面设有镂空区3,镂空区3处设有第二盖部5,第二盖部5的边缘与镂空区3的边缘采用易撕结构连接;第一壳体1的顶面位于右端的区域设置有开口2,开口2处设有第一盖部4;所述第一盖部4的边缘与开口2的边缘采用易撕结构连接;所述易撕结构为压痕式、点断式等常规的可撕式结构,用于方便并快速的去除第一盖部或第二盖部;第一盖部4在撕开后可保持部分与第一壳体1连接,既方便内部产品的取出,还可在产品取出后,重新盖回,避免内部产品受外界污梁,并可保持包装盒的外观完整。

再如图2、图3和图7所示,第二壳体2也为方形纸盒,尺寸略小于第一壳体1,使第二壳体2可放在第一壳体1中,其具有左、右、前、后四个面;第二壳体2装入第一壳体1中时,第二壳体的左面、右面、后面分别与第一壳体1的内表面对应接触,第二壳体的前面不与第一壳体1接触且留有空间,相应的第二壳体的前面的左边和右边各自的一部分向前延伸,形成支架结构,来保证此空间;第二壳体的前面设置有图案区7,其上绘有背景图案;图案区7在靠近右侧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图案部9;靠近左侧的位置设置有移动图案部8;所述移动图案部8和固定图案部9皆浮于图案区7的表面,使移动图案部和固定图案部前面所示的图案与图案区具有距离,以增加整体的层次感;而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留有的空间为移动图案部和固定图案部提供容置空间;固定图案部9与图案区7固定;移动图案部8的底侧通过连接部12与移动部固定;第二壳体6的前面位于连接部12移动所经过的区域设置有第二避让区20。

再如图4和图7所示,内衬16也为硬纸板盒;其具有下、左、右、前、后五个面;其前面和后面位于中间的位置设置有左右方向的轨道17;前面的右端向右延伸形成凸起部19;前面的底侧位于连接部12移动所经过的区域设置有第一避让区21。

再如图5、图6和图7所示,移动部包括第一方盒10;第一方盒10的前面和后面在与轨道17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外翻边形成滑块部11;滑块部设置有一通孔15,通孔15与滑块部的前边缘(前面的滑块部)或后边缘(后面的滑块部)设有连通口;第一方盒10的前面的底端与连接部12固定连接;第一方盒10的前面和后面的左右两边向前(前面的左右两边)或向后(后面的左右两边)延伸出凸起部14;所述凸起部14为半圆形,在同一边上可上下分布多个,第一方盒通过凸起部14与内衬的内表面接触;这样的设计,可使内衬的内表面对第一方盒起导向作用,使第一方盒不发生偏转,并且,凸起部可降低第一方盒与内衬的摩擦力,避免第一方盒出现卡死现象,增加第一方盒移动的稳定性。第一方盒的右面还设置有第二方盒13;第二方盒13的左面和右面的面积皆小于第一方盒10的右面的面积且第二方盒13的前面和后面不与内衬接触;内衬16内位于第二方盒13的右面形成储物空间;第二方盒13的右面与产品接触。

再如图4所示,内衬16与移动部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18;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弹性件18为皮筋;其一端通过连通口卡入通孔15中,另一端套在凸起部14上,这样的设计,可使第一方盒10在内衬的内表面、轨道的导向作用下,在皮筋的拉力作用下,可向右移动;初始状态下,储物空间装满产品(产品为独立包装,具有可排列的特性);产品呈左右方向排列,产品形成移动部的右限位;在取出一个产品时,移动部在皮筋的作用下向右移动,将下一个产品推至待取的位置;同时,由于移动部向右移动,也通过连接部12带动移动图案部8向右移动;在产品逐渐取出减少时,移动图案部也会逐渐靠近固定图案部,此时,固定图案部设计为与移动图案部相关联的图案,就会增加感观新颖性,并使得图案本身赋予包装盒一定的文化艺术的意义。

本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盒,具有纸类制品的简洁性,兼具文创产品的文艺性,结构简单,并且通过皮筋即可实现移动部的移动,设计十分新颖;包装盒可做为包装使用,在内部产品取出后,还可做为储物盒使用,由于其图案部带来的感观的提升,让使用者更有意愿保留并进行储物使用。

本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盒,适用于类似咖啡包的独立小包装的产品,产品可以是袋状、盒状或其他独立包装的形式,只要可以并排排列皆可放在本包装盒中进行包装。

本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盒,采用可移动的图案的设计,设计新颖,在具有包装功能的基础上,给使用者耳目一新的使用感受;设置的移动部可随着储物空间内容产品的取出,而在弹性件的作用力下进行移动,一方面可将下一个产品推送至待取出的位置,另一方面带动移动图案部同步移动,而图案的移动不仅可增加视觉感观上的趣味性,还可展示产品的剩余量,方便使用者对不易看到内部的包装盒中产品的剩余量进行确认;图案区、移动图案部、固定图案部构成整体的图案设计,通过移动图案部的移动,给图案区所展示的图案带来超出静止图片的感观,使图案具有层次感;整体设计巧妙,构思新颖,结构简单,独具创意。

当然,根据本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盒的设计方式,也可采用上下方向的移动方式、前后方向的移动方式,而弹性件可采用如本实施例的皮筋的拉动的方式,也可采用弹簧等在左面推动的方式;而移动部在内衬中的导向结构的设置方式和位置也可进行变换,只要能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使移动部可根据内容产品的数量的减少而进行移动皆可;可单独使用移动图案部,也可将移动图案与固定图案部配合使用,固定图案部的数量不限制,可根据实际图案所表达的内容,进行设定。

上述实施例不应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转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