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抱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72139发布日期:2021-03-16 22:37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汽车抱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装配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抱具。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一种体现,汽车的生产基本实现产线化。

在汽车生产线上,有较多的工序需要将汽车车身架高处理,需要用到汽车抱具以便于对其进行如拼装、焊接等作业流程,但出于场地限制和资源限制,不同车型往往需要共线生产已达到更大化的生产效益。

现有的汽车抱具,其底部的支撑模块相对固定状态,仅仅适配一种车型,在生产过程中,汽车抱具的使用周期往往会受适配车型限制而产生较大的空档期,从而影响生产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抱具,可适配多种不同轴距类型的汽车车身,提高了汽车抱具的利用率,提升了生产效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抱具,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梁和设于所述支撑梁下端的前支撑装置以及后支撑装置,所述前支撑装置包括前连接板、前底板以及前支撑块,所述前底板上两侧边设有第一燕尾槽,所述前连接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梁下方一侧端,所述前底板与所述前连接板垂直设置,所述前支撑块设于两个所述第一燕尾槽之间,所述前底板设有与所述第一燕尾槽平行的第一滑槽,所述前支撑块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嵌合的第一滑柱;

所述后支撑装置包括后连接板、纵板、纵向滑板、横板、后支撑块,所述后连接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梁下方的另一侧端,所述纵板与所述后连接板垂直设置,所述纵板上设有纵向设置的两条第二燕尾槽,所述纵向滑板设于两条所述第二燕尾槽之间,所述纵向滑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燕尾槽平行的第二滑槽,所述纵向滑板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嵌合的第二滑柱,所述横板通过立柱固定于所述纵向滑板的上端,所述横板上设有横向设置的两条第三燕尾槽,所述后支撑块设于所述第三燕尾槽之间,所述横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三燕尾槽平行的第三滑槽,所述后支撑块设有与所述第三滑槽嵌合的第三滑柱。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抱具,其前支撑装置与后支撑装置对应设置在支撑梁下方的前后两端,前支撑装置上的支撑块可在两个第一燕尾槽内进行横向移动;后支撑装置上的后支撑块受两个第二燕尾槽和两个第三燕尾槽限制作用,分别实现纵向和横向的移动,进而使得该汽车抱具可通过对称设置的两个前支撑装置的横向移动与汽车车身纵梁前段匹配,再通过对应调节两个后支撑装置,使得后支撑块对应匹配到汽车纵梁后段位置,针对不同车型的纵梁位置对应设置前支撑装置和后支撑装置,使得该汽车抱具具有良好的适配性,可根据不同类型车身对应调节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前支撑装置和所述后支撑装置上分别设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内设有定位弹簧,所述定位销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燕尾槽侧边,所述纵板底部以及所述第三燕尾槽侧边,所述前支撑块、所述纵板和所述后支撑块在对应所述定位销位置均设有若干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二燕尾槽和所述第三燕尾槽上均设有刻度线,所述前支撑块以及所述后支撑块上均设有对应所述刻度线的移动标尺。

进一步的,所述前支撑块上开多个设有竖直孔,且所述前支撑块的侧边还设有导通至所述竖直孔的水平孔,所述竖直孔内设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的下端设有固定弹簧,所述固定销的侧边上开设有限制孔,所述水平孔内设有限制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限制组件包括插销、限制弹簧和拉环,所述插销的端部伸入所述限制孔,所述限制弹簧套设在所述插销上,所述拉环设于所述插销伸出于所述水平孔的一端。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竖直孔纵向错开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前支撑块、所述纵向滑板和所述后支撑块均采用尼龙块。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抱具还设有短距支撑装置,所述短距支撑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前支撑块上的前第一短距支撑组件和设于所述纵板上的第二短距支撑组件,所述第一短距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短距支撑组件均设于靠内侧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汽车抱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前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后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后支撑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前支撑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后支撑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前支撑装置的前支撑块结构分离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短距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个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抱具10,该汽车抱具10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梁11和设于支撑梁下端的前支撑装置20以及后支撑装置30。

具体的,前支撑装置20包括前连接板21、前底板22、第一燕尾槽23以及前支撑块24,支撑梁11包括一根竖梁111和设置在竖梁111下端的三角纵梁112。前连接板21固定于三角纵梁112前侧端,前底板22与前连接板21垂直设置,第一燕尾槽23设于前底板22上侧的两端,前支撑块24设于两个第一燕尾槽23之间,前底板22设有与第一燕尾槽23平行的第一滑槽221,前支撑块24的底部设有与第一滑槽221嵌合的第一滑柱241;

后支撑装置30包括后连接板31、纵板32、纵向滑板33、横板34、后支撑块35,后连接板31固定于三角纵梁112的后侧端,纵板32与后连接板31垂直设置,纵板32上设有纵向设置的两条第二燕尾槽321,纵向滑板33设于两条第二燕尾槽之间321,纵向滑板33上开设有与第二燕尾槽321平行的第二滑槽322,纵向滑板33设有与第二滑槽322嵌合的第二滑柱(图未示出),横板34通过立柱341固定于纵向滑板33的上端,横板34上设有横向设置的两条第三燕尾槽342,后支撑块35设于第三燕尾槽342之间,横板34上设有与第三燕尾槽342平行的第三滑槽343,后支撑块35的底部设有与第三滑槽343嵌合的第三滑柱351。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抱具10,前支撑装置20和后支撑装置30对称设置在支撑梁11下端的三角纵梁112前后两段。并且通过设置的第一燕尾槽23夹持前支撑块24,使得前支撑块24沿第一滑槽221横向移动,通过设置的第二燕尾槽321夹持纵向滑板33,使得纵向滑板33沿第二滑槽322实现纵向滑动,固定在纵向滑板上端的横板34受第三燕尾槽342夹持,实现横向滑移。进而使得该汽车抱具,在固定升高汽车时,可根据不同的车型的宽度以及长度对应调节前支撑装置20以及后支撑装置30的支撑点,进而提升该汽车抱具10对于不同类型的汽车的适配性。

可以理解的,为了使得前支撑块24与后支撑块35可以固定在滑移后的预定位置,前支撑装置20和后支撑装置30上分别设有定位销12,定位销12内设有定位弹簧(图未示出),定位销12分别设于第一燕尾槽23侧边,纵板31底部以及第三燕尾槽342侧边,前支撑块24、纵板31和后支撑块35在对应定位销位置均设有三个定位孔121。当需要调节前支撑块24与后支撑块35位置时,向外拔定位销12,使得定位销12的顶端从定位孔内滑出,滑动前支撑块24与后支撑块35,使其到预设位置后松开定位销12,定位销12的顶端与新的定位孔121对应嵌合,进而实现定位效果,避免了在支撑车身过程中,前支撑块24与后支撑块35产生滑移问题。

进一步的,第一燕尾槽23、第二燕尾槽321和第三燕尾槽342上均设有刻度线,前支撑块24以及后支撑块35上均设有对应刻度线的移动标尺13,使得该汽车抱具10可通过移动标尺13的尖头对应刻度线位置来确定滑移的距离,实现精确调节的目的。

示例而非限定,在上述刻度线上,还预设位置标识有一部分车型信息,以便于快速有效的寻找切换定位信息,提高切换效率。

此外,前支撑块24上开两个设有竖直孔242,且前支撑块24的侧边还设有导通至竖直孔的水平孔243,竖直孔242内设有固定销14,固定销14的下端设有固定弹簧141,固定销14的侧边上开设有两个竖直排列的限制孔142,水平孔243内设有限制组件143。限制组件143包括插销1431、限制弹簧1432和拉环1433,插销1431的端部伸入限制孔142,限制弹簧1432套设在插销1431上,拉环1433设于插销1431伸出于水平孔243的一端。

其中,上述竖直孔242横向错落设置,当需要针对不同车型纵梁对应进行固定时,可通过不同的固定销14的锁止对应控制匹配车型的孔位,以达到对汽车纵梁良好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抱具10,其前支撑块24、纵向滑板33和后支撑块35均采用尼龙块,使得该汽车抱具10具有良好的滑动性能,并且,尼龙材料具有易于成型,易于开孔的优点,便于对应模块的加工成型。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汽车抱具10,还设有短距支撑装置40,短距支撑装置包括设于前支撑块24上的前第一短距支撑组件和设于纵板32上的第二短距支撑组件,第一短距支撑组件和第二短距支撑组件均设于前支撑装置与后支撑装置的靠内侧端。具体的,请参阅图8,短距支撑装置40通过设于底部的底座41与前支撑块24以及纵板32固定连接,短距支撑装置40的上端设有一支撑平板42以及架设在上述支撑平板两个侧边的挡板43,上述挡板43用于与汽车纵梁内侧边以及端部进行限位作用,使得该短距支撑装置40,可针对更加短距车型对应达到限位固定支撑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抱具10,通过设置的前支撑装置20与后支撑装置30滑动配合,可针对不同尺寸宽度的车型对应进行调节匹配;使得该汽车抱具10具有通用效果,并且通过设置的移动标尺13以及对应点位的定位孔121使得该汽车抱具10可以快速有效的寻找匹配尺寸;通过设置的短距支撑装置40可以适配更加短距的汽车类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