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开的利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60904发布日期:2021-06-15 20:07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开的利器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开的利器盒。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利器盒投放口一般固定在利器盒盖的一端,因此投放物容易堆积在利器盒的一端,降低了利器盒内空间的利用率。除此之外,现有利器盒投放废弃输液针不方便,没有固定的分离器分离针头,在利器盒打开和关闭时,容易发生针刺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开的利器盒,所述利器盒包括利器盒盖、盒体和卸针装置。

所述利器盒盖包括第一盒盖、第二盒盖、第三盒盖、第四盒盖、第五盒盖和盒盖框体。

所述第三盒盖的上活动连接有所述卸针装置,所述卸针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三盒盖的上方;所述卸针装置包括第一钳杆和第二钳杆,所述第一钳杆与所述第二钳杆的中间段通过第一铰接件铰接。所述第一钳杆和第二钳杆相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刀刃,所述第一钳杆和第二钳杆的刀刃绞合处正下方设置有落针孔。

所述盒盖框体卡接在盒体的上端,所述盒体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

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盒体的内壁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位于所述第一盒盖的正下方;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在所述第三盒盖的正下方,并与所述第三盒盖形成密闭的空腔;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盒体的内壁形成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位于所述第五盒盖的正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盒盖、第二盒盖、第三盒盖、第四盒盖和第五盒盖均设置为矩形面板结构,所述第三盒盖设置在所述第二盒盖和所述第四盒盖之间;所述第一盒盖设置在第二盒盖上远离所述第三盒盖的一侧;所述第五盒盖设置在所述第四盒盖上远离所述第三盒盖的一侧;所述第二盒盖与所述第四盒盖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盒盖与所述第五盒盖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盒盖、第三盒盖和第四盒盖的侧壁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盒盖框体的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盒盖和第五盒盖的上方均设置有盒盖拉手;所述第一盒盖和第五盒盖对称的两端均活动卡接在所述盒盖框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盒盖的下板面与所述第四盒盖的上板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五盒盖的下板面与所述第二盒盖的上板面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钳杆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二钳杆的两端设置有第二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卸针装置还包括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铰接件的下方;所述第三盒盖两端的对称中心处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杆可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接。

进一步的,所述落针孔包括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所述第一盲孔设置在所述第三盒盖的上方,所述第二盲孔设置在所述第三盒盖的下方,所述第一盲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盲孔的内径,且所述第一盲孔和所述第二盲孔的中轴线重合;所述第一盲孔和所述第二盲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盒盖与所述盒盖框体活动卡接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利器盒盖与所述第一盒盖活动卡接处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盒盖框体未接触第三盒盖的两端底部设置有若干组第一卡槽;所述盒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若干组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卡扣的数量相等,且所述第一卡扣可卡合在所述第一卡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五盒盖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复位组件,所述第一复位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五盒盖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五盒盖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块上,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四盒盖与所述第三盒盖的接触面上;所述第四盒盖和第三盒盖的内部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一复位组件活动插接在所述第四空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盒盖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复位组件,所述第二复位组件包括第三连接杆、第二连接块和第四连接杆;

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盒盖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盒盖的下方;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块上,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盒盖与所述第三盒盖的接触面上;所述第二盒盖和第三盒盖的内部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二复位组件活动插接在所述第五空腔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开的利器盒上设置的卸针装置可以从所述利器盒盖上拆下,通过消毒后,螺接至下一个利器盒盖上。所述落针孔配合卸针装置使废弃输液针的针头得以分离,并暂存在所述第二空腔内,由于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三盒盖形成了密闭空腔,使得暂存的针头无法发生针刺伤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开的利器盒不仅解决了现有利器盒对利器盒内部空间利用不充分的问题,还解决了废弃输液针的针头分离问题,最后解决了利器盒在打开和关闭时发生的针刺伤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双开的利器盒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双开的利器盒的利器盒盖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图2中b-b处的卸针装置和第三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中d-d处的第一盒盖与利器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2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c-c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利器盒盖;101、第一盒盖;1011、盒盖拉手;102、第二盒盖;103、第三盒盖;104、第四盒盖;105、第五盒盖;106、第一卡槽;107、第一滑块;108、第一螺纹孔;109、第一复位组件;1091、第一连接杆;1092、第一连接块;1093、第一弹簧;1094、第四空腔;1095、第二连接杆;110、第二复位组件;1101、第三连接杆;1102、第二连接块;1103、第二弹簧;1104、第五空腔;1105、第四连接杆;111、盒盖框体;2、盒体;201、第一空腔;202、第二空腔;203、第三空腔;204、第一隔板;205、第二隔板;206、第一卡扣;207、第一滑槽;3、卸针装置;301、第一钳杆;302、第二钳杆;303、第一把手;304、第二把手;305、第一螺杆;306、第一铰接件;307、刀刃;4、落针孔;401、第一盲孔;402、第二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开的利器盒,所述利器盒包括利器盒盖1、盒体2和卸针装置3,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

所述卸针装置3的对称中心活动安装在所述利器盒盖1的上端。

所述利器盒盖1包括第一盒盖101、第二盒盖102、第三盒盖103、第四盒盖104、第五盒盖105和盒盖框体111。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

所述第一盒盖101、第二盒盖102、第三盒盖103、第四盒盖104和第五盒盖105均设置为矩形面板结构,所述第三盒盖103设置在所述第二盒盖102和所述第四盒盖104之间;所述第一盒盖101设置在第二盒盖102上远离所述第三盒盖103的一侧;所述第五盒盖105设置在所述第四盒盖104上远离所述第三盒盖103的一侧;所述第二盒盖102与所述第四盒盖104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盒盖101与所述第五盒盖105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盒盖102、第三盒盖103和第四盒盖104的侧壁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盒盖框体111的内壁上。

所述第一盒盖101和第五盒盖105的上方均设置有盒盖拉手1011;所述第一盒盖101和第五盒盖105对称的两端均活动卡接在所述盒盖框体111的内壁上。通过在所述盒盖拉手1011上施加朝向第三盒盖103的作用力,所述第一盒盖101的下板面与所述第四盒盖104的上板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五盒盖105的下板面与所述第二盒盖102的上板面滑动连接。

所述卸针装置3活动安装在所述第三盒盖103上。所述卸针装置3包括第一钳杆301和第二钳杆302。所述第一钳杆301与所述第二钳杆302的中间段通过第一铰接件306铰接,所述第一钳杆301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把手303,所述第二钳杆302的两端设置有第二把手304;所述第一钳杆301和第二钳杆302相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刀刃307,所述第一钳杆301和第二钳杆302的刀刃绞合处正下方设置有落针孔4;所述刀刃307用于分离废弃输液针的针头。当废弃输液针的针头插入所述落针孔4内时,通过对所述第一把手303和第二把手304上施加相向运动的作用力,所述第一钳杆301和第二钳杆302上的刀刃307会将废弃输液针的针头去除,使所述废弃输液针的针头和针管分离。

所述卸针装置3还包括第一螺杆305,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螺杆305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铰接件306的下方;所述第三盒盖103两端的对称中心处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08。所述第一螺杆305可与所述第一螺纹孔108螺接。所述第一螺纹孔108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一盲孔401和两组第二盲孔402。所述第一盲孔401设置在所述第三盒盖103的上方,所述第二盲孔402设置在所述第三盒盖103的下方,所述第一盲孔40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盲孔402的内径,且所述第一盲孔401和所述第二盲孔402的中轴线重合;所述第一盲孔401和所述第二盲孔402连通,形成所述落针孔4。

所述第一盒盖101与所述盒盖框体111活动卡接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滑块107,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所述利器盒盖1与所述第一盒盖101活动卡接处设置有第一滑槽207,所述第一滑块107与所述第一滑槽207滑动连接。

所述盒盖框体111卡接在盒体2的上端,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

所述盒盖框体111未接触第三盒盖103的两端底部设置有若干组第一卡槽106。所述盒体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若干组第一卡扣206,所述第一卡槽106与所述第一卡扣206的数量相等,且所述第一卡扣206可卡合在所述第一卡槽106内。所述第一卡槽106内还设置了一块抵块,用于分开所述第一卡扣206,使得所述第一卡扣206的头部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槽106内,所述第一卡扣206和所述第一卡槽106无法脱离,利于所述利器盒的盖合密封。

所述第一盒盖10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复位组件110,所述第二复位组件110可插接在所述第二盒盖102的内部。所述第五盒盖105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复位组件109,所述第一复位组件109可插接在所述第四盒盖104的内部。

所述盒体2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一隔板204和第二隔板205。所述第一隔板204与所述盒体2的内壁形成第一空腔201,所述第一空腔201位于所述第一盒盖101的正下方;所述第二隔板205与所述第一隔板204之间形成第二空腔202,所述第二空腔202在所述第三盒盖103的正下方,并与所述第三盒盖103形成密闭的空腔;所述第二隔板205与所述盒体2的内壁形成第三空腔203,所述第三空腔203位于所述第五盒盖105的正下方。所述第一空腔201和所述第三空腔203用于盛放废弃输液针针管,所述第二空腔202用于盛放分离后的针头。

两组所述第一复位组件109和所述第二复位组件110位于所述利器盒盖1的下方,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

所述第一复位组件109包括第一连接杆1091、第一连接块1092和第二连接杆1095。所述第一连接杆109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五盒盖105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1091位于所述第五盒盖105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接杆109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092,所述第一连接块109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095。所述第二连接杆1095上设置有第一弹簧1093,所述第一弹簧109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块1092上,所述第一弹簧1093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四盒盖104与所述第三盒盖103的接触面上。所述第四盒盖104和第三盒盖103的内部设置有第四空腔1094,所述第一复位组件109活动插接在所述第四空腔1094内。

所述第二复位组件110包括第三连接杆1101、第二连接块1102和第四连接杆1105。所述第三连接杆110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盒盖101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杆1101位于所述第一盒盖101的下方。所述第三连接杆11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1102,所述第二连接块11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杆1105。所述第四连接杆1105上设置有第二弹簧1103,所述第二弹簧110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块1102上,所述第二弹簧110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盒盖102与所述第三盒盖103的接触面上。所述第二盒盖102和第三盒盖103的内部设置有第五空腔1104,所述第二复位组件110活动插接在所述第五空腔1104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开的利器盒在使用时,首先通过所述第一把手303和第二把手304使所述第一钳杆301和所述第二钳杆302转动至露出落针孔4,再将带废弃输液针的针头插入落针孔4,此时,将第一把手303和第二把手304恢复至贴合状态,通过刀刃307的切割,使得废弃输液针的针头被切除,落至所述第二空腔202暂存,同时,所述落针孔4被卸针装置3所遮挡,与外界隔绝;再通过盒盖拉手1011使所述第一盒盖101滑动至所述第二盒盖102的上方,此时所述第二复位组件110内的第二弹簧1103被压缩,接着将废弃输液针的针管从第一盒盖101的原位置处投入到所述第一空腔201内,之后松开所述盒盖拉手1011,所述第一盒盖101在所述第二弹簧1103的推力下恢复至原来位置。当所述第一空腔201内存满废弃物后可从第五盒盖105处将废弃物投入到所述第三空腔203内,充分的利用了利器盒内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开的利器盒上设置的卸针装置3可以从所述利器盒盖1上拆下,通过消毒后,螺接至下一个利器盒盖1上。所述落针孔4配合卸针装置3使废弃输液针的针头得以分离,并暂存在所述第二空腔202内,由于所述第二空腔202与所述第三盒盖103形成了密闭空腔,使得暂存的针头无法发生针刺伤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开的利器盒不仅解决了现有利器盒对利器盒内部空间利用不充分的问题,还解决了废弃输液针的针头分离问题,最后解决了利器盒在打开和关闭时发生的针刺伤问题。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