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32464发布日期:2021-06-25 16:38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集装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一般由顶板、底架、前壁、后壁,以及两侧壁焊接形成的不可拆卸的箱体。对于某些特种集装箱,为增加其实际运载容积,侧壁构造成沿底架的宽度方向朝向箱体外界凸起。这样,沿底架的宽度方向,集装箱的尺寸大于其不同角件之间的尺寸。运输这种集装箱需要的空间大于运输标准的集装箱需要的空间。因此,这种集装箱在交付使用前,其运输费用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装箱,用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集装箱包括:箱体,箱体的侧部设置有侧开口;侧壁,侧壁构造为凹型结构,侧壁能够正向或反向连接至箱体以盖合侧开口,反向连接至箱体的侧壁朝向箱体的内部凹陷,正向连接至箱体的侧壁朝向箱体的外部凸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当集装箱不用于运输货物并被运输时(例如在集装箱交付使用前),可以使侧壁反向连接至箱体,进而可以使集装箱的外形尺寸和标准集装箱的外形尺寸相同,方便运输;当集装箱用于运输货物时,可以使侧壁正向连接至箱体,这样可以增大集装箱的内部空间,进而增加其运输货物的数量。

可选地,侧壁包括本体部、用于与箱体连接的框架部,以及连接本体部和框架部的连接部,连接部倾斜或垂直地连接至本体部,连接部和本体部形成凹型结构。

可选地,反向连接至箱体的侧壁位于箱体内,并且/或者

正向连接至箱体的侧壁的本体部凸出于箱体。

可选地,箱体包括角柱和顶侧梁,沿箱体的宽度方向,顶侧梁的外侧面位于角柱的外侧面的内侧,侧壁的顶部贴合并连接至顶侧梁的外侧面。

可选地,箱体包括角柱和底侧梁,沿箱体的宽度方向,底侧梁的外侧面位于角柱的外侧面的内侧,侧壁的底部贴合并连接至底侧梁的外侧面。

可选地,箱体包括角柱和设置在角柱处的侧安装板,沿箱体的宽度方向,侧安装板的外侧面位于角柱的外侧面的内侧,侧壁的侧部贴合并连接至侧安装板的外侧面。

可选地,箱体包括底侧梁和设置在底侧梁外侧的底安装板,侧壁的底部搭接至底安装板。

可选地,侧壁具有沉孔,反向连接至箱体的侧壁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至箱体,螺纹连接件的头部位于沉孔内;并且/或者

正向连接至箱体的侧壁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至箱体。

可选地,连接部包括位于本体部下方的箱门。

可选地,箱体包括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底板。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中侧壁反向连接至箱体;

图2为图1的集装箱的箱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的集装箱的侧壁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的集装箱的侧壁的正视图;

图6为图5的c-c处剖视示意图;

图7为图4的后视图;

图8为图4的俯视图;

图9为图1的集装箱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侧壁反向连接至箱体;

图10为图9的集装箱的正视图;

图11为图10的d-d处剖视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f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10的e-e处剖视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g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为图10的左侧视图;

图16为图1的集装箱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侧壁正向连接至箱体;

图17为图16的集装箱的正视图;

图18为图17的h-h处剖视示意图;

图19为图18的j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0为图17的i-i处剖视示意图;

图21为图20的k处局部放大示意图;以及

图22为图17的左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箱体111:侧开口

112:顶侧梁113:顶侧梁安装孔

114:角柱115:侧安装板

116:侧安装孔117:底侧梁

118:底侧梁安装孔119:底安装板

120:侧壁121:顶梁

122:顶梁安装孔123:底梁

124:底梁安装孔125:侧梁

126:侧梁安装孔127:箱门

128:本体部129:连接部

130:螺纹连接件131:底板

132:第一顶侧面133:第二顶侧面

134:第一底侧面135:第二底侧面

136:第一中侧面137:第二中侧面

138:框架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在本文中,本申请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如图1至图22所示,该集装箱包括箱体110和侧壁120。箱体110包括底架、端壁与顶盖。箱体110为大致长方体结构。箱体110的外形尺寸可以是标准集装箱的外形尺寸。箱体110包括顶侧梁112、底侧梁117与角柱114。箱体110的两个侧部的顶侧梁112、底侧梁117与角柱114均围成侧开口111。侧壁120可以正向连接至箱体110,以盖合侧开口111,如图16至图22所示。侧壁120也可以反向连接至箱体110,以盖合侧开口111,如图9至图15所示。

请参考图4和图6,侧壁120包括本体部128、连接部129与框架部138。侧壁120可以通过框架部138连接箱体110。本体部128通过连接部129连接至框架部138。连接部129所在的平面可以倾斜或垂直于本体部128所在的平面。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29所在的平面倾斜于本体部128所在的平面。连接部129和本体部128构造成凹型结构。连接部129包括位于本体部128下方的箱门127。箱体110的下侧设置有锁具,该锁具用于锁紧箱门127。

如图9、图11与图15所示,沿箱体110的宽度方向,反向连接至箱体110的侧壁120朝向箱体110的内部凹陷。这样,侧壁120反向连接至箱体110时,集装箱的外形尺寸可以是标准集装箱的外形尺寸,方便运输。如图16、图18与图22所示,沿箱体110的宽度方向,正向连接至箱体110的侧壁120朝向箱体110的外部凹陷。这样,侧壁120正向连接至箱体110时,可以增大集装箱的内部空间。

本实施方式中,当集装箱不用于运输货物并被运输时(例如在集装箱交付使用前),可以使侧壁120反向连接至箱体110,进而可以使集装箱的外形尺寸和标准集装箱的外形尺寸相同,方便运输。当集装箱用于运输货物时,可以使侧壁120正向连接至箱体110,这样可以增大集装箱的内部空间,进而增加其运输货物的数量。

请参考图3,沿箱体110的宽度方向,箱体110的顶侧梁112的外侧面位于角柱114的外侧面的内侧(沿箱体110的宽度方向,角柱114外侧面的朝向箱体110的中心的一侧)。这样,沿箱体110的宽度方向,顶侧梁112的外侧面和角柱114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b>0。

如图3、图6与图12所示,框架部138包括位于侧壁120的顶部的顶梁121。沿箱体110的宽度方向,侧壁120的顶梁121的尺寸小于或等于前述的距离b。顶梁121包括第一顶侧面132和第二顶侧面133。第一顶侧面132和第二顶侧面133相对设置。侧壁120反向连接至箱体110时,顶梁121的第一顶侧面132贴合至顶侧梁112的外侧面。侧壁120正向连接至箱体110时,顶梁121的第二顶侧面133贴合至顶侧梁112的外侧面。

沿箱体110的宽度方向,箱体110的底侧梁117的外侧面位于角柱114的外侧面的内侧。这样,沿箱体110的宽度方向,底侧梁117的外侧面和角柱114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b。

请参考图19,框架部138包括位于侧壁120的底部的底梁123。沿箱体110的宽度方向,侧壁120的底梁123的尺寸小于或等于前述的距离b。底梁123包括第一底侧面134和第二底侧面135。第一底侧面134和第二底侧面135相对设置。侧壁120反向连接至箱体110时,底梁123的第一底侧面134贴合至底侧梁117的外侧面。侧壁120正向连接至箱体110时,底梁123的第二底侧面135贴合至底侧梁117的外侧面。

如图14和图21所示,箱体110在角柱114处设置有侧安装板115。侧安装板115连接至角柱114,以和角柱114构成台阶结构。侧安装板115位于侧开口111内。沿箱体110的宽度方向,侧安装板115的外侧面位于角柱114的外侧面的内侧。这样,沿箱体110的宽度方向,侧安装板115的外侧面和角柱114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b。

优选地,侧安装板115可以和角柱114为一体成型结构。

请继续参考图14和图21,框架部138包括位于侧壁120的侧部的侧梁125。沿箱体110的宽度方向,侧壁120的侧梁125的尺寸小于或等于前述的距离b。侧梁125包括第一中侧面136和第二中侧面137。侧壁120反向连接至箱体110时,侧梁125的第一中侧面136贴合至侧安装板115的外侧面。侧壁120正向连接至箱体110时,侧梁125的第二中侧面137贴合至侧安装板115的外侧面。

优选地,侧安装板115的外侧面、顶侧梁112的外侧面与底侧梁117的外侧面共面。

可以理解,侧安装板115的外侧面和角柱114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底侧梁117的外侧面和角柱114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以及顶侧梁112的外侧面和角柱114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可以部分为b,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侧壁120反向连接至箱体110时,侧壁120位于箱体110内。这样,侧壁120反向连接至箱体110时,侧壁120不凸出于箱体110,集装箱的外形尺寸大致相同于标准集装箱的外形尺寸,方便运输。

侧壁120正向连接至箱体110时,侧壁120的本体部128凸出箱体110。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加集装箱的内部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外侧面表示朝向箱体110的外部空间的表面,内侧面表示朝向箱体110的中心的表面。例如顶侧梁112的外侧面表示,顶侧梁112的朝向箱体110的外部空间的表面。顶侧梁112的内侧面表示,顶侧梁112的朝向箱体110的中心的表面。

如图19所示,箱体110在底侧梁117处设置有底安装板119。底安装板119沿箱体110的宽度方向延伸。底安装板119连接至底侧梁117的外侧面,以和底侧梁117的外侧面构造成台阶结构。侧壁120的底梁123搭接至底安装板119。由此,可以通过底安装板119承载侧壁120,方便侧壁120的安装。并且底安装板119可以承载侧壁120的部分重量,进而增加侧壁120和箱体110的连接强度。

如图3、图4、图6、图12、图14、图19与图21所示,集装箱还包括螺纹连接件130(例如螺栓)。箱体110中,顶侧梁112设置有顶侧梁安装孔113。侧安装板115设置有侧安装孔116。底侧梁117设置有底侧梁安装孔118。侧壁120中,顶梁121设置有和顶侧梁安装孔113对应的顶梁安装孔122。底梁123设置有和底侧梁安装孔118对应的底梁安装孔124。侧梁125设置有和侧安装孔116对应的侧梁安装孔126。这样可以使螺纹连接件130依次穿过顶梁安装孔122和顶侧梁安装孔113,然后连接螺母。可以使螺纹连接件130依次穿过底梁安装孔124和底侧梁安装孔118,然后连接螺母。可以使螺纹连接件130依次穿过侧梁安装孔126和侧安装孔116,然后连接螺母。这样,通过螺纹连接件130连接箱体110和侧壁120,侧壁120的安装方便。

集装箱还包括套管。顶侧梁安装孔113、底侧梁安装孔118、侧安装孔116、顶梁安装孔122、底梁安装孔124,以及侧梁安装孔126均可以设置于套管。套管可以设置在箱体110的顶侧梁112内、底侧梁117内与侧安装板115内。套管还可以设置在侧壁120的顶梁121内、底梁123内与侧梁125内。由此,套管可以增加侧壁120和箱体110的连接强度。

优选地,顶梁安装孔122、底梁安装孔124以及侧梁安装孔126均为沉孔。沉孔包括大孔段和小孔段。顶梁安装孔122的大孔段位于第二顶侧面133处。底梁安装孔124的大孔段位于第二底侧面135处。侧梁安装孔126的大孔段位于第二中侧面137处。这样侧壁120反向连接至箱体110时,连接侧壁120和箱体110的螺纹连接件130的头部位于沉孔的大孔段内,螺纹连接件130的头部不凸出于箱体110的外形尺寸。

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正向连接至箱体110的侧壁120也可以焊接连接至箱体110。

如图1、图2、图11与图18所示,底架的底板131可以构造为开口朝下的v形结构。底板131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由此,方便卸货。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