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体内卡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15440发布日期:2021-05-19 01:32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体内卡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一种连体内卡包装盒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体内卡包装盒。


背景技术:

2.内卡包装盒适用于组装类食品等含多个或多种类型的内容物的包装,现行内卡包装盒产品多为普通的纸盒并在内部加内卡,内卡多以吸塑托、分体折叠内卡、坑纸重叠内卡、海绵或者泡沫块等来隔断并固定产品。这类包装盒有以下缺陷:1.其不是一体式成型的,需要额外的内卡,成本高、浪费资源多,不符合绿色环保、降低人工成本、快速促销的理念;2.部分包装方案甚至出现成型复杂的包装形式,不能合理利用材料,加工难度也比较大,无法批量制作,成型时操作麻烦;3.而且这类包装盒因为内卡无法折叠,也就无法压扁运输,造成运输时占用空间大,运输成本高;4.结构功能单一,只具有运输包装功能而没有展示功能;5.缺乏趣味性,没有特别吸引人的地方。
3.本实用新型就是基于这种情况作出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造简单、成本低、节约环保、一体化成型、可以折叠压扁并快速推压成型、运输与展示功能一体、美观、可变换结构、趣味性高的连体内卡包装盒。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连体内卡包装盒,包括盒身和置于所述盒身内的内卡,所述盒身为由前面板、右侧板、后面板和左侧板相互连接而成的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盒身和所述内卡由一个整板一体成型,沿所述盒身的对角线压扁所述盒身能够同时将所述盒身和所述内卡折叠起来,并通过推压所述盒身能将压扁状态的所述盒身和所述内卡直接转换成立体结构。
7.如所述的一种连体内卡包装盒,所述前面板右端还一体式连接有盒身糊头,所述盒身糊头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左侧板左端的内侧。
8.如所述的一种连体内卡包装盒,所述内卡连接在所述前面板右端,所述内卡从中间对折成上下两部分,且分别为内卡上半部和内卡下半部,所述内卡下半部的左端和所述前面板右端之间设有用于连接二者的内卡连接板,所述前面板、所述内卡连接板和所述内卡为一体式的。
9.如所述的一种连体内卡包装盒,所述内卡上半部和所述内卡下半部上各设有至少一个内卡间隔板,所述内卡间隔板用于分隔所述盒身内部空间。
10.如所述的一种连体内卡包装盒,所述内卡间隔板直接从所述内卡上切割并折叠而成。
11.如所述的一种连体内卡包装盒,所述内卡间隔板顶端设有用于将所述内卡间隔板连接在所述前面板内侧或所述后面板内侧上的内卡糊头,所述内卡上半部上的所述内卡糊头连接在所述前面板内侧,所述内卡下半部上的所述内卡糊头连接在所述后面板内侧。
12.如所述的一种连体内卡包装盒,所述盒身侧面设有便于撕开所述盒身并将其分成上下两部分的撕拉压痕线,所述撕拉压痕线从所述左侧板左端开始,依次沿所述左侧板、所述后面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前面板连续布置,并到所述前面板右端结束,且所述盒身成型时所述撕拉压痕线的两端重合。
13.如所述的一种连体内卡包装盒,所述内卡糊头与所述前面板内侧或所述后面板内侧的连接位置都位于所述撕拉压痕线以下;所述撕拉压痕线的右端处于所述盒身糊头和所述内卡连接板之间;沿所述撕拉压痕线撕开所述盒身后,所述盒身下半部分和其中的所述内卡组成了手提样式的包装盒。
14.如所述的一种连体内卡包装盒,所述内卡上半部和所述内卡下半部在靠近对折线的位置都设有用于手提的手提孔,且所述内卡上半部和所述内卡下半部对折后两个所述手提孔重合。
15.如所述的一种连体内卡包装盒,所述盒身横向展开成平面展开状态时依次包括所述左侧板、所述后面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前面板,所述前面板上端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上端连接有插舌,所述后面板下端连接有底盖,所述左侧板的上下两端和所述右侧板的上下两端都连接有防尘翼。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7.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连体内卡包装盒,包括盒身和置于所述盒身内的内卡,所述盒身为由前面板、右侧板、后面板和左侧板相互连接而成的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盒身和所述内卡由一个整板一体成型,沿所述盒身的对角线压扁所述盒身能够同时将所述盒身和所述内卡折叠起来,并通过推压所述盒身能将压扁状态的所述盒身和所述内卡直接转换成立体结构。只需在一张纸板上裁剪,然后折叠并连接,就可以成型所述盒身和所述内卡,因而可以节省使用的材料面积,还可以大批量机械化生产,减少成本;
18.2.因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盒身为平行四边形结构,且所述盒身的对角线和所述内卡上下方向的折痕是平行的,因而沿着所述盒身的对角线能同时将所述盒身和所述内卡折叠起来并无损坏的压扁,这样就可以堆叠运输,节省运输空间,减少运输成本;
19.3.本实用新型通过推压所述盒身能将压扁状态的所述盒身和所述内卡直接转换成立体结构:推压所述盒身时,所述盒身会撑开成立体盒体,同时所述所述内卡可以在所述盒身内张开,将所述盒身的内部空间分割成几个隔间,这样,客户在使用时就可以通过推压动作快速转换成立体盒体,而无需复杂的成型操作;所述内卡可以同时起到缓冲、固定产品和分隔产品的作用;
20.4.客户可以通过所述撕拉舌片很容易就可以撕开所述盒身上撕拉压痕线,撕掉所述盒身上半部分,剩下的部分就成了可展示、可手提的手提包装盒,同时客户通过撕拉所述盒身可以体会到极大的趣味。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成型后的立体图;
23.图2是图1盒身撕拉后的立体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展开图;
25.图4是内卡对折粘胶示意图;
26.图5是侧身粘胶示意图;
27.图6是盒体粘胶示意图;
28.图7是内部结构成型示意图;
29.图8是盒身推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31.如图1至图8所示的一种连体内卡包装盒,包括盒身1和置于所述盒身1内的内卡2,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双面裱面纸+幼坑纸材料,这样强度高,缓冲性能好,而且有利于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可用资源的再生利用。所述盒身1为由前面板101、右侧板102、后面板103 和左侧板104相互连接而成的平行四边形结构,当然优选为矩形结构。所述盒身1和所述内卡2由一个整板一体成型,沿所述盒身1的对角线压扁所述盒身1能够同时将所述盒身1和所述内卡2折叠起来,并通过推压所述盒身1能将压扁状态的所述盒身1和所述内卡2直接转换成立体结构。本实用新型整个包装盒都是一体成型的,只需在一张纸板上裁剪,然后折叠并连接,就可以成型,因而可以节省使用的材料面积,还可以大批量机械化生产,减少成本;因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盒身1为平行四边形结构,且所述盒身1的对角线和所述内卡2上下方向的折痕是平行的,因而沿着所述盒身1的对角线能同时将所述盒身1和所述内卡2折叠起来并无损坏的压扁,这样就可以堆叠运输,节省运输空间,减少运输成本;本实用新型通过推压所述盒身1能将压扁状态的所述盒身1和所述内卡2直接转换成立体结构:推压所述盒身1时,所述盒身1会撑开成立体盒体,同时所述所述内卡2可以在所述盒身1内张开,将所述盒身1的内部空间分割成几个隔间,这样,客户在使用时就可以通过推压动作快速转换成立体盒体,而无需复杂的成型操作;所述内卡2可以同时起到缓冲、固定产品和分隔产品的作用。
32.所述前面板101右端一体式连接有盒身糊头109,并且所述前面板101右端和所述盒身糊头109连接处压制有折痕线,所述盒身糊头 109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左侧板104左端的内侧,连接方式优选为粘接,方便快捷、利于机械化生产。
33.所述内卡2一体式连接在所述前面板101右端,所述内卡2从中间对折成上下两部分,且分别为内卡上半部21和内卡下半部22,所述内卡下半部22的左端和所述前面板101右端之间设有用于连接二者的内卡连接板23,所述前面板101、所述内卡连接板23和所述内卡2为一体式的。所述内卡2对折可以分割盒内空间,还可以增加内卡支撑强度,增强了产品在包装运输过程中的缓冲效果,降低了风险,节约成本。
34.所述内卡上半部21和所述内卡下半部22上各设有至少一个内卡间隔板24,所述内卡间隔板24用于分隔所述盒身1内部空间,所述内卡间隔板24一体式连接在所述内卡2上。所述内卡2对折后,将所述内卡间隔板24分别向外折叠立起并分别于所述前面板101内侧或所述后面板103内侧连接,这样所述所述盒身1内部空间就被所述内卡间隔板24分割成几个隔间,可以起到分隔产品的作用,同时各个隔间还有缓冲和固定产品的作用,便于运输。
35.所述内卡间隔板24直接从所述内卡2上切割并折叠而成。这样就可以节省材料,减少成本。
36.所述内卡间隔板24顶端设有用于将所述内卡间隔板24连接在所述前面板101内侧
或所述后面板103内侧上的内卡糊头25,所述内卡上半部21上的所述内卡糊头25连接在所述前面板101内侧,所述内卡下半部22上的所述内卡糊头25连接在所述后面板103内侧。所述内卡糊头25连接在所述前面板101内侧或所述后面板103内侧上的方式优选为涂胶粘接,方便快捷、利于机械化生产。
37.所述盒身1侧面设有便于撕开所述盒身1并将其分成上下两部分的撕拉压痕线110,所述撕拉压痕线110从所述左侧板104左端开始,依次沿所述左侧板104、所述后面板103、所述右侧板102和所述前面板101连续布置,并到所述前面板101右端结束,且所述盒身1成型时所述撕拉压痕线110的两端重合。所述撕拉压痕线110的一端优选设有向外凸出形成撕拉舌片111。客户可以通过所述撕拉舌片111 很容易就可以撕开所述盒身1上撕拉压痕线110,撕掉所述盒身1上半部分,剩下的部分就成了可展示、可手提的手提包装盒。同时客户通过撕拉所述盒身1可以体会到极大的趣味。
38.所述内卡糊头25与所述前面板101内侧或所述后面板103内侧的连接位置都位于所述撕拉压痕线110以下;所述撕拉压痕线110的右端处于所述盒身糊头109和所述内卡连接板23之间;沿所述撕拉压痕线110撕开所述盒身1后,所述盒身1下半部分和其中的所述内卡2组成了手提样式的包装盒。这样布置所述撕拉压痕线110可以将所述盒身糊头109和所述内卡连接板23分别置于所述盒身1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通过所述撕拉压痕线110撕开所述盒身1后,所述盒身糊头109位于要撕掉抛弃的所述盒身1的上半部分,所述内卡连接板23位于要保留的所述盒身1的下半部分。当然,所内卡糊头25 粘接在所述前面板101内侧或所述后面板103内侧且位于所述撕拉压痕线110以下,以便撕开所述盒身1后,所述内卡2不被撕掉。
39.所述内卡上半部21和所述内卡下半部22在靠近对折线的位置都设有用于手提的手提孔26,且所述内卡上半部21和所述内卡下半部 22对折后两个所述手提孔26重合。这样,客户可以通过手提所述手提孔26提起整个包装,方便便携。
40.所述盒身1横向展开成平面展开状态时依次包括所述左侧板104、所述后面板103、所述右侧板102和所述前面板101,所述前面板101 上端连接有顶盖105,并且在前面板101上端和所述顶盖105的连接处压制有折痕线;所述顶盖105上端连接有插舌106,并且在所述顶盖105上端和所述插舌106的连接处压制有折痕线;所述后面板 103下端连接有底盖107,并且在所述后面板103下端和所述底盖107 的连接处压制有折痕线;所述左侧板104的上下两端和所述右侧板 102的上下两端都连接有防尘翼108,并且所述左侧板104的上下两端或所述右侧板102的上下两端与防尘翼108的连接处压制有折痕线。所述后面板103上端一体式连接有第二插舌112,所述插舌106和所述顶盖105连接处设有供所述第二插舌112插入的第二插口113,即所述插舌106、所述第二插舌112和第二插口113形成摇盖双保险插入式锁扣;所述底盖107下端一体式连接有第三插舌114,所述前面板101下端一体式连接有摇盖116,所述摇盖116和所述前面板101 下端连接处设有供第三插舌114插入的第三插口117,所述第三插口 117中间设有第四插舌118,所述第三插舌114中间设有供所述第四插舌118插入的第四插口115,即所述第三插舌114、所述第三插口 117、所述第四插舌118和所述第四插口115形成摇盖双保险插入式锁扣。
41.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双面裱坑印刷,提高包装端次,更美观。
42.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过程是这样的:
43.在一整张料板上进行裁剪、压制压痕线和撕拉压痕线;
44.然后对折所述内卡2,将所述内卡上半部21上的所述内卡糊头 25连接在所述前面板101内侧,所述内卡下半部22上的所述内卡糊头25连接在所述后面板103内侧;
45.再折叠纸盒,将所述盒身糊头109涂胶粘接所述左侧板104左端的内侧,这样,整个盒体就粘接完毕;
46.接着可以压扁整个盒体,方便进行堆叠和运输;
47.需要装产品时,推压所述盒身1能将压扁状态的所述盒身1和所述内卡2直接转换成立体结构,再锁紧底盖107、锁紧顶盖105,成型完毕;
48.通过撕拉所述撕拉压痕线110可以撕掉所述盒身1的上半部,留下的部分就变成一个手提包装盒了。
4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变化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