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中转站智能防冻式除臭消杀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72418发布日期:2021-06-08 16:47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中转站智能防冻式除臭消杀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除臭消杀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中转站智能防冻式除臭消杀系统。


背景技术:

2.垃圾中转站就是为了减少垃圾清运过程的运输费用而在垃圾产地至处理厂之间所设。垃圾中转站在压缩垃圾时会不可避免产生大量细菌和恶臭气体,如nh4和h2s,在春季可测出47种挥发物,夏季可测出64种挥发物。天气炎热时臭气浓度升高、扩散面积增大,严重影响附近居民健康,而环卫工人也成为了癌症的高危人群。
3.目前垃圾中转站的除臭消杀处理有以下几种方式:采用负压抽气法,但噪声大扰民,市区内无法使用;采用掩盖法,比如喷淋化学香精药剂,nh4和h2s无法消除且空间还存在大量细菌病毒;采用喷雾法,比如喷淋纯植物型除臭剂,此方法保证不了杀菌效果,无添加的植物型除臭剂成本也较高,且冬天设备内水箱结冰,产品也无法使用。
4.综上所述,目前的使用方法达不到理想的空气质量,未能从根本上清除臭气,冬季结冰也不能使用,有的还存在着二次污染。
5.三氧水属于高效的消毒液,当臭氧与水同时存在时,臭氧分子能分解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单原子氧,同时因水分子参与了离子交换的反应而产生出羟基,这使得臭氧水比臭氧气体具有更强的氧化能力。臭氧以水溶液状态参与化学反应,操作人员不必隔离,不要求在密封的空间,对半开放和开放的空间均有较好的效果。
6.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垃圾中转站智能防冻式除臭消杀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中转站智能防冻式除臭消杀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8.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9.一种垃圾中转站智能防冻式除臭消杀系统,包括三氧制取单元、雾化施放单元、管路泄水吹扫系统和监控系统,其中,所述监控系统用于控制三氧制取单元、雾化施放单元和管路泄水吹扫系统,所述监控系统包括主控单元、与主控单元连接的环境监测单元和人机交互显示屏,环境监测单元设置在除臭空间内;
10.三氧制取单元,包括气液混合单元、与气液混合单元采水管路连接的水箱储水单元和与水箱储水单元连接的水箱加热单元、与气液混合单元臭氧管路连接的臭氧制取单元和通过输氧管路与臭氧制取单元进气端连接氧气制取单元;
11.雾化施放单元的进液端通过进液管路连接气液混合单元的出液端,雾化施放单元的出雾口位于除臭空间;
12.管路泄水吹扫系统的吹扫端通过管路连接气液混合单元及其周围连接管路;
13.还包括主机外壳,主机外壳内部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空间、第二空间、第三空间,
所述氧气制取单元位于第一空间后端,所述监控系统的主控单元和人机交互显示屏均位于第一空间前端,所述臭氧制取单元位于第二空间后端,所述管路泄水吹扫系统位于第二空间前端,所述气液混合单元、雾化施放单元、水箱储水单元和水箱加热单元均设置在第三空间内。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氧气制取单元包括制氧机,所述臭氧制取单元包括高压电离机,制氧机通过输氧管路连接高压电离机,高压电离机连接气液混合单元的臭氧管路,所述输氧管路和臭氧管路上均设有进气电磁阀。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水箱储水单元包括水箱、位于水箱内部的水位传感器和位于水箱外表面的进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设有补水电磁阀,水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补水电磁阀的信号输入端。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气液混合单元包括混合泵、采水电磁阀、水流传感器,采水电磁阀、水流传感器均设置在混合泵的采水管路上,水流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采水电磁阀的信号输入端。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雾化施放单元包括雾化器及与其连接的进液管路和出雾口。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管路泄水吹扫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与空气压缩机出气端连接的出气管路以及位于出气管路上的吹扫电磁阀和泄水阀。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环境监测单元包括臭氧传感器、氨气传感器、硫化氢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垃圾中转站智能防冻式除臭消杀系统,设计合理,采用三氧水作为消毒液进行空气除臭消杀细菌,快速分解垃圾臭味中的各种有机污染物,同时还具有消毒灭菌增加室内空间含氧量的作用,特别对改善垃圾中转站的环境起到了显著的作用,能从根本上清除臭气,并且在冬季结冰也可以使用,不存在着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垃圾中转站智能防冻式除臭消杀系统框架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垃圾中转站智能防冻式除臭消杀系统局部组成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垃圾中转站智能防冻式除臭消杀系统监控系统框架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垃圾中转站智能防冻式除臭消杀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垃圾中转站智能防冻式除臭消杀系统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垃圾中转站智能防冻式除臭消杀系统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气液混合单元;2、臭氧制取单元;3、水箱储水单元;4、氧气制取单元;5、雾化施放单元;6、管路泄水吹扫系统;7、监控系统;8、水箱加热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29.一种垃圾中转站智能防冻式除臭消杀系统:
30.如图4至图6所示,主机外壳内部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空间101、第二空间102、第三空间103,氧气制取单元4位于第一空间101后端,监控系统7的主控单元和人机交互显示屏均位于第一空间101前端,臭氧制取单元2位于第二空间102后端,管路泄水吹扫系统6位于第二空间102前端,气液混合单元1、雾化施放单元5、水箱储水单元3和水箱加热单元8均设置在第三空间103内。
31.如图1所示,包括三氧制取单元、雾化施放单元5、管路泄水吹扫系统6和监控系统7,其中,监控系统7用于控制三氧制取单元、雾化施放单元5和管路泄水吹扫系统6,如图1所示,包括三氧制取单元、雾化施放单元5、管路泄水吹扫系统6和监控系统7,监控系统7用于控制三氧制取单元、雾化施放单元5和管路泄水吹扫系统6,三氧制取单元包括气液混合单元1、与气液混合单元1采水管路连接的水箱储水单元3和与水箱储水单元3连接的水箱加热单元8、与气液混合单元1臭氧管路连接的臭氧制取单元2和通过输氧管路与臭氧制取单元2进气端连接氧气制取单元4,氧气制取单元4制取氧气输送至臭氧制取单元2制作臭氧,制造的臭氧和水箱储水单元3的水同时输送至气液混合单元1进行混合,混合后的得到三氧水液体,三氧水液体经过雾化施放单元5雾化进入除臭空间,在冬天气温低时,监控系统7控制启动水箱加热单元8对水箱储水单元3的水进行加热,防止水箱储水单元3结冰,同时每次雾化过后使用管路泄水吹扫系统6对气液混合单元1及周围连接管路进行吹扫,保持其干燥不结冰。
32.如图2所示,制氧机制造出氧气,打开输氧管路上的进气电磁阀,将氧气输送至高压电离机,经过高压电离制取高浓度臭氧,制取过后,打开臭氧管路上的进气电磁阀,高浓度臭氧经过臭氧管路输送到混合泵的进气口,完成气路生产和输送;同时混合泵采水管路上的采水电磁阀打开,当进入设定流量的水后,水流传感器控制关闭采水电磁阀;高浓度臭氧和水在气液混合泵叶轮的加压混合后形成三氧水溶液,三氧水溶液通过进液管路进入雾化器中雾化,雾化后的三氧水雾滴通过出雾口施放至除臭空间。
33.水箱储水单元3包括水箱、位于水箱内部的水位传感器和位于水箱外表面的进水管路,进水管路设有补水电磁阀,水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补水电磁阀的信号输入端,水位传感器检测到低水时补水电磁阀自动补水直到水位传感器检测到高水补水电磁阀自动关闭。
34.如图3所示,监控系统7包括主控单元、与主控单元连接的环境监测单元和人机交互显示屏,环境监测单元设置在除臭空间内,环境监测单元包括臭氧传感器、氨气传感器、硫化氢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当检测到除臭空间环境温度小于2度时,主控单元控制水箱加热单元8开启,水箱加热单元8的加热装置对水箱储水单元3的水进行加热,当达到一定温度时采取恒温模式,并且当除臭空间环境温度小于2度时,主控单元控制管路泄水吹扫系统6开启,在每次雾化施放后,关闭进气电磁阀和采水电磁阀,开启吹扫电磁阀和泄水阀自动泄除采水管路、混合泵、雾化器进液管路以及出雾口里面的残水,空气压缩机干燥压缩空气
短时吹扫,保持采水管路和混合泵的干燥,防止结冰,吹扫完毕后各电磁阀自动复位,管路泄水吹扫系统自动复位。
3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