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冠肺炎病毒的智能消毒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63128发布日期:2021-06-22 15:29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基于新冠肺炎病毒的智能消毒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垃圾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新冠肺炎病毒的智能消毒垃圾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传统的垃圾桶被不断改进、创新,目前出现了不少新式带盖的垃圾桶,带盖垃圾桶避免了垃圾溢出垃圾桶,且在视觉上更加美观,极大的方便了用户使用,而且相对密封的垃圾桶盖板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垃圾气味的散发,以及蚊虫细菌的滋生和传播,特别是为阻止病毒所使用过的防疫口罩,一次性手套等高危物品,存储在密封的环境内,防止细菌和病毒传播造成交叉感染,而且还能通过垃圾桶内设有的紫外线灯管进行消毒,可有利于安全处理。

目前,垃圾桶在盖板上添加紫外线灯管虽然可以对丢弃在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消毒,但是此种方式消毒不够充分,垃圾表面未被光线照射到的部分依然会存在细菌,而且在每次开启垃圾桶时,灯管随着垃圾桶盖移动时会无法照射到垃圾上,进而降低了对垃圾进行消毒的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垃圾桶的消毒不够充分,垃圾表面未被光线照射到的部分依然会存在细菌,而且在每次开启垃圾桶时,灯管随着垃圾桶盖移动时会无法照射到垃圾上,进而降低了对垃圾进行消毒速度的问题,而提出的基于新冠肺炎病毒的智能消毒垃圾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新冠肺炎病毒的智能消毒垃圾桶,包括外箱、内胆、消毒液箱和矩形框,还包括设置在矩形框上的盖板、控制器、两个烟雾传感器和多个红外传感器,所述外箱的上端设有开口,且开口处内沿滑动套接有定位框,所述定位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中心处通过圆孔口固定连接有喇叭状结构的漏斗,所述漏斗的下端开口处设有密封机构,所述漏斗内固定连接有环形管,所述环形管的管壁上连接有消毒机构,所述消毒液箱与外箱的下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框的侧壁与矩形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盖板的左端通过铰链与控制器的外壳铰接,所述控制器的外壳与矩形框的左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对称固定在漏斗侧壁上的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设有两个密封板,两个所述密封板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弹性胶片,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板的一侧通过滚动轴承转动连接有两个转轴,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两个所述转轴均穿过滚动轴承并分别与两个齿轮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转轴远离齿轮的一端与密封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漏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一侧啮合有蜗轮,所述蜗轮的一侧通过连接轴与其中一个所述齿轮同轴心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消毒机构包括倾斜固定连接在环形管内侧的多个雾化喷头,所述外箱的下端内壁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通过导管与消毒液箱的左端下侧固定连接,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输送软管,所述输送软管的上端通过快速接头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远离输送软管的一端贯穿漏斗的侧壁并与环形管的管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矩形框的下端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的下端与外箱的上端开口边缘处滑动连接,所述矩形框相对左右两侧内壁均通过安装槽分别与两个烟雾传感器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框的前后两侧内壁均通过凹槽分别与多个红外传感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箱内固定连接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的上端与内胆的下端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新冠肺炎病毒的智能消毒垃圾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基于新冠肺炎病毒的智能消毒垃圾桶,通过设有的盖板,打开盖板将将垃圾都进垃圾桶内,设置在矩形框内的红外传感器检测到有垃圾进入时,将电信号传递至控制器内的接收模块,控制器内的接收到的信号控制水泵工作将消毒液箱内的消毒液输送至输送软管内,输送软管内的消毒液经过进液管进入到环形管内并从雾化喷头内喷出,从而能够均匀的将消毒液喷洒至垃圾表面,使得垃圾桶能够均匀高效的对垃圾进行消毒处理。

2、该基于新冠肺炎病毒的智能消毒垃圾桶,通过设有的电机,电机旋转带动蜗杆使蜗轮旋转,蜗轮旋转带动连接轴旋转,连接轴旋转时带动两个啮合的齿轮同时旋转,且旋转方向相反,齿轮旋转带动转轴使得密封板摆动,摆动后的密封板由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进而便于垃圾滑落掉在内胆内进行收集,并且密封板打开时,雾化后的消毒液也随之飘落在内胆内,从而能够使得垃圾桶能够充分的对收纳的垃圾进行消毒,并且在丢弃垃圾时收纳后的垃圾仍然处于被密封状态,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了对垃圾消毒的速度和效果。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智能垃圾桶先收纳垃圾充分消毒,后密封存储消毒后的垃圾,并且丢弃垃圾时,消毒液依然可对垃圾桶内密封存储的垃圾进行消毒,提高了垃圾桶的消毒效果和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于新冠肺炎病毒的智能消毒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于新冠肺炎病毒的智能消毒垃圾桶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于新冠肺炎病毒的智能消毒垃圾桶中环形管和雾化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箱、2矩形框、3定位框、4盖板、5控制器、6橡胶圈、7漏斗、8密封板、9内胆、10消毒液箱、11限位框、12水泵、13蜗杆、14蜗轮、15齿轮、16安装板、17弹性胶片、18电机、19环形管、20雾化喷头、21烟雾传感器、22红外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4,基于新冠肺炎病毒的智能消毒垃圾桶,包括外箱1、内胆9、消毒液箱10和矩形框2,还包括设置在矩形框2上的盖板4、控制器5、两个烟雾传感器21和多个红外传感器22,外箱1的上端设有开口,且开口处内沿滑动套接有定位框3,定位框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横板,横板的中心处通过圆孔口固定连接有喇叭状结构的漏斗7,漏斗7的下端开口处设有密封机构,漏斗7内固定连接有环形管19,环形管19的管壁上连接有消毒机构,消毒机构包括倾斜固定连接在环形管19内侧的多个雾化喷头20,外箱1的下端内壁固定连接有水泵12,水泵12的输入端通过导管与消毒液箱10的左端下侧固定连接,水泵12的输出端固定输送软管,输送软管的上端通过快速接头连接有进液管,进液管远离输送软管的一端贯穿漏斗7的侧壁并与环形管19的管壁固定连接,消毒液箱10与外箱1的下端内壁固定连接,定位框3的侧壁与矩形框2的内壁固定连接,盖板4的左端通过铰链与控制器5的外壳铰接,控制器5的外壳与矩形框2的左端固定连接,外箱1内固定连接有限位框11,限位框11的上端与内胆9的下端滑动连接。

密封机构包括对称固定在漏斗侧壁上的两个安装板16,两个安装板16之间设有两个密封板8,两个密封板8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弹性胶片17,其中一个安装板16的一侧通过滚动轴承转动连接有两个转轴,安装板16的另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15,两个转轴均穿过滚动轴承并分别与两个齿轮15同轴心固定连接,转轴远离齿轮15的一端与密封板8的一端固定连接,漏斗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18,电机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13,蜗杆13的一侧啮合有蜗轮14,蜗轮14的一侧通过连接轴与其中一个齿轮15同轴心固定连接,矩形框2的下端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橡胶圈6,橡胶圈6的下端与外箱1的上端开口边缘处滑动连接,矩形框2相对左右两侧内壁均通过安装槽分别与两个烟雾传感器21固定连接,矩形框2的前后两侧内壁均通过凹槽分别与多个红外传感器22固定连接,烟雾传感器21、红外传感器22均与控制器5内设有的接收模块电性连接,烟雾传感器2用于检测漏斗7内消毒液的浓度,红外传感器22用于检测有无垃圾进入到垃圾桶,控制器5内设有的plc模块编程控制与其电性连接的电机18和水泵12工作的顺序和工作时间,以此控制消毒液的喷洒以及密封机构的启闭时间,此技术在生活中已被广泛的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经知晓,故不再做过多赘述。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打开盖板4将将垃圾都进垃圾桶内,设置在矩形框2内的红外传感器22检测到有垃圾进入时,将电信号传递至控制器5内的接收模块,控制器5内的接收到的信号控制水泵12工作将消毒液箱10内的消毒液输送至输送软管内,输送软管内的消毒液经过进液管进入到环形管19内并从雾化喷头20内喷出,从而能够均匀的将消毒液喷洒至垃圾表面,随后控制器5控制电机18旋转,电机18旋转带动蜗杆13使蜗轮14旋转,蜗轮14旋转带动连接轴旋转,连接轴旋转时带动两个啮合的齿轮15同时旋转,且旋转方向相反,齿轮8旋转带动转轴使得密封板8摆动,摆动后的密封板8由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进而便于垃圾滑落掉在内胆9内进行收集,并且密封板8打开时,雾化后的消毒液也随之飘落在内胆9内,从而能够使得垃圾桶能够充分的对收纳的垃圾进行消毒,并且在丢弃垃圾时收纳后的垃圾仍然处于被密封状态,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了对垃圾消毒的速度和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