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绳芯输送带生产线用的钢丝绳导开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06591发布日期:2021-05-11 14:58阅读:95来源:国知局
钢丝绳芯输送带生产线用的钢丝绳导开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丝绳导开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钢丝绳芯输送带生产线用的钢丝绳导开架。



背景技术:

钢丝绳芯输送带广泛应用于矿物输送领域,钢丝绳作为为其提供足够强度的组成部分,在生产中一般通过钢丝绳导开架将多个钢丝绳绞盘上钢丝放卷导出并从而进入后续的生产步骤中。现有的钢丝绳导开架通过水平排列的多个减速电机驱动绞盘转动实现钢丝的放卷。在放卷过程中位于后侧的钢丝绳绞盘放出的钢丝长度长于前侧的钢丝绳绞盘,导致后侧剩余钢丝卷绕的直径小于前侧,即后侧的钢丝绳容易呈现压在前侧绞盘上导致钢丝绳间相互磨损,以至产出的钢丝绳芯输送带产生承载强度上的缺陷。同时前后侧的钢丝绳间的摩擦力容易导致钢丝绳绞盘的承力不均匀,容易产生对整体结构的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丝绳芯输送带生产线用的钢丝绳导开架,从而实现在该导开架上的前后侧钢丝绳绞盘之间导出的钢丝绳不会相互磨损,具有良好的产出质量,同时整体结构具有良好的抵抗钢丝绳导出时复杂的受力状况以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钢丝绳芯输送带生产线用的钢丝绳导开架,包括支撑梁、呈线性设于所述支撑梁上且具有锭子轴的多个减速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固接于所述支撑梁并连接所述减速电机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至少包括固定架、活动架、设于所述固定架与活动架间的弹性调节装置,所述减速电机组件固接于所述活动架上。

由此,弹性调节装置可以通过其自身的调节作用改变各个减速电机组件位于的固定架和活动架之间的间距,使得前后侧的钢丝绳绞盘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从而消除钢丝绳导出长度不同导致的剩余钢丝绳卷直径差,避免钢丝绳之间的相互摩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架呈四边形框体,所述活动架位于所述固定架内侧,所述减速电机组件固接于所述活动架内。

由此,框架结构的固定架和活动架可以实现便利生产、使用的模块化结构,且固定架的框体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对减速电机组件的保护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调节装置包括导杆、第一弹性件,所述导杆一端固接于所述固定架且另一端呈向上可动穿过所述活动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固定架和活动架在水平面内的对置表面之间。

由此,通过第一弹性件提供固定架和活动架之间的弹性支撑作用,通过导杆实现两者之间的稳定导向,随着钢丝绳的导出,后侧相对更轻的绞盘即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升起的高度更高,从而实现自动的高差产生。进一步的第一弹性件可以提供整体结构缓冲竖直方向的受力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调节装置还包括套接于所述导杆外侧的套筒。

由此,套筒可以限位第一弹性件在承载时的最低高度,作为对于整体结构的保护,同时也即减少了因为第一弹性件失效导致后侧绞盘下降高度过大反而导致钢丝绳间摩擦更剧烈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套筒包括空心筒形的外筒体、设于所述外筒体内呈间隔设置的下限位块和上限位块,所述第一弹性件两端分别止抵于所述下限位块和上限位块的对置表面。

由此,套筒内的下限位块和上限位块使得套筒本身也成弹性伸缩的结构,并配合导杆实现对第一弹性件的完全限位,减少其受损失效的几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限位块螺纹连接于所述外筒体内壁,所述上限位块可动嵌套连接于所述外筒体内壁。

由此,通过调节下限位块在外筒体内的螺纹调节其相对高度,在承载原始状态的绞盘时即可以调节至后侧的绞盘高度高于前侧的绞盘,进一步优化避免钢丝绳摩擦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架朝向所述活动架的竖直表面连接有保持架,所述保持架上设有与所述活动架表面滚动接触的滚珠。

由此,通过位于保持架上的滚珠实现固定架和活动架之间的滚动接触效果,使得升降过程中活动架的移动更为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架表面设有容纳所述滚珠的导槽。

由此,通过导槽进一步优化活动架移动中的稳定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槽的水平方向截面呈弓形,其弓形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滚珠的曲率半径。

由此,因为绞盘一般位于整体导开架的一侧,使得活动架受到侧方的弯矩载荷呈现少量的歪斜,随着钢丝绳的导出,其承载力度也会改变,活动架承载时的歪斜状态也会随之改变,更大的导槽弓形曲率半径使得滚珠可以随之的在弓形范围内水平移动,提高其导向作用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持架通过第二弹性件弹性连接于所述固定架。

由此,第二弹性件使得保持架为滚珠的移动提供与导槽接触点改变时实时的弹性适应性,进一步的,在钢丝绳导出过程中,其弹性也可以消弭活动架在前后方向的晃动产生的间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可以可控的设置各个绞盘之间的高度差避免钢丝绳的磨损,同时在整体导出钢丝绳期间可以自动地提供高差。同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为活动架提供各向的承载缓冲效果,提供整体结构的承载稳定性和较长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一侧套筒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架处的水平截面示意图;

图中,1-支撑梁,2-减速电机组件,21-锭子轴,3-调节组件,31-固定架,32-活动架,321-导槽,33-弹性调节装置,331-导杆,332-第一弹性件,333-外筒体,334-下限位块,335-上限位块,4-保持架,41-滚珠,42-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3、4所示的钢丝绳芯输送带生产线用的钢丝绳导开架,包括支撑梁1、呈线性设于支撑梁1上且具有锭子轴21的多个减速电机组件2,还包括调节组件3,调节组件3固接于支撑梁1并连接减速电机组件2,调节组件3至少包括固定架31、活动架32、设于固定架31与活动架32间的弹性调节装置33,减速电机组件2固接于活动架32上。

由此,弹性调节装置可以通过其自身的调节作用改变各个减速电机组件位于的固定架31和活动架32之间的间距,使得前后侧的钢丝绳绞盘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从而消除钢丝绳导出长度不同导致的剩余钢丝绳卷直径差,避免钢丝绳之间的相互摩擦。

本实施例中,固定架31呈焊接形成的长方形形框体,活动架32呈向上开口的凹字形结构,位于固定架31内侧,减速电机组件2固接于活动架32内。

由此,框架结构的固定架31和活动架32可以实现便利生产、使用的模块化结构,且固定架31的框体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对内侧的减速电机组件的保护效果。

本实施例中,弹性调节装置33包括导杆331、第一弹性件332,导杆331一端固接于固定架31且另一端呈向上可动穿过活动架32,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弹性件332为圆柱弹簧,第一弹性件332位于固定架31和活动架32在水平面内的对置表面之间并套接在导杆331的外外侧。

由此,通过第一弹性件332提供固定架31和活动架32之间的弹性支撑作用,通过导杆331实现两者之间的稳定导向,随着钢丝绳的导出,后侧相对更轻的绞盘即在第一弹性件332的弹性作用下升起的高度更高,从而实现自动的高差产生。进一步的第一弹性件332可以提供整体结构缓冲竖直方向的受力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弹性调节装置33还包括套接于导杆331外侧的套筒。

由此,套筒可以限位第一弹性件332在承载时的最低高度,作为对于整体结构的保护,同时也即减少了因为第一弹性件332失效导致后侧绞盘下降高度过大反而导致钢丝绳间摩擦更剧烈的问题。

请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套筒包括空心筒形的外筒体333、设于外筒体333内呈间隔设置的下限位块334和上限位块335,第一弹性件332两端分别止抵于下限位块334和上限位块335的对置表面,上限位块335的长度较长,呈现为向下的一端位于外筒体333内,向上的一端伸出于外筒体333并止抵在活动架32的下表面。导杆331从中心依次穿过下限位块334和上限位块335。

由此,套筒内的下限位块334和上限位块335使得套筒本身也成弹性伸缩的结构,并配合导杆331实现对第一弹性件332的完全限位,减少其受损失效的几率。

本实施例中,外筒体333内壁下半段加工有螺纹,上半段为光滑表面,从而使得下限位块334螺纹连接于外筒体333内壁,上限位块335在第一弹性件332的作用下可动嵌套连接于外筒体333内壁。

由此,通过调节下限位块334在外筒体333内的螺纹,调节其相对高度,在承载原始状态的绞盘时即可以调节至后侧的绞盘高度高于前侧的绞盘,进一步优化避免钢丝绳摩擦的效果。

请参考图4,本实施例中,固定架31朝向活动架32的竖直表面连接有保持架4,保持架4上设有与活动架32表面滚动接触的滚珠41。

由此,通过位于保持架4上的滚珠41实现固定架31和活动架32之间的滚动接触效果,使得升降过程中活动架32的移动更为稳定。

本实施例中,活动架32表面设有容纳滚珠41的导槽321。

由此,通过导槽321进一步优化活动架移动中的稳定效果。

本实施例中,导槽321的水平方向截面呈弓形,其弓形的曲率半径大于滚珠41的曲率半径。

由此,因为绞盘一般位于整体导开架的一侧,使得活动架32受到侧方的弯矩载荷呈现少量的歪斜,随着钢丝绳的导出,其承载力度也会改变,活动架32承载时的歪斜状态也会随之改变,更大的导槽321弓形曲率半径使得滚珠41可以随之的在弓形范围内水平移动,提高其导向作用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本实施例中,保持架4通过第二弹性件42弹性连接于固定架31。第二弹性件42为弓形的簧片,其两端设有长槽并通过分别拧入保持架4和固定架31表面的螺钉呈现端部可动的在固定架31上的连接安装,在滚珠41受力时,其将受到的力传递至第二弹性件42处使其弹性变形,形变量由长槽相对螺钉的移动承载。

由此,第二弹性件42使得保持架4为滚珠41的移动提供与导槽421接触点改变时实时的弹性适应性,进一步的,在钢丝绳导出过程中,其弹性也可以消弭活动架32在前后方向的晃动产生的间隙。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