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溢流面检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84648发布日期:2021-06-08 18:03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溢流面检修车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水坝维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溢流面检修车。


背景技术:

2.水库的溢流坝、溢洪道或无压斜井隧洞等建筑是供水流自堰顶平顺通向下游的曲面。溢流坝的溢流面自上向下由溢流段、直线段和反弧段组成。溢流面的形状对泄流能力和流态有很大的影响。
3.在长时间使用后,溢流面混凝土面局部出现剥蚀、裂缝、伸缩缝破损等缺陷。为了保证大坝安全运行,提高溢流面混凝土的耐久性,需要对溢流面剥蚀冲蚀坑、伸缩缝等部位进行修复,并对溢流面整体进行抗冲磨防护。在对水库大坝溢流面以及溢流面两侧溢流堰进行维护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检修车以承载检修人员以及检修工具、材料等。
4.现有技术中的检修车,如公开号为cn206203837u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平衡固定装置及水电站斜井移动式台车的卷扬牵引装置,其包括用于安装牵引装置的底座、安装在闸门槽内的固定横梁和用于连接底座和固定横梁的连接绳。在工作的时候通过调节连接绳,使底座受力均衡,不发生倾斜,这样在牵引移动式台车的时候也更平稳;该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电站斜井移动式台车的卷扬牵引装置;平衡固定装置、运动导向轮和电气控制系统,在底座上设置有卷扬机,在所述卷扬机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移动式台车的牵引绳。牵引装置能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牵引移动式台车进行检测和维修。
5.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缺陷:移动式台车通常由卷扬机或其它牵引设备进行牵引作业,为保护人员安全,卷扬机需要进行固定,导致移动式检修车的作业范围较小,需要频繁移动卷扬机来更换作业面,作业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6.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溢流面检修车,其具有较大的作业面,能够减小卷扬机移动的频率,提高作业效率。
7.本申请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8.一种溢流面检修车,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导向轮,所述底座上设有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升降台和用于驱动升降台升降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台通过滑动组件滑动连接有上工作篮,所述升降台上转动连接有翻板,所述升降台上还设有用于驱动翻板转动至与升降台共一平面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同时转动连接于升降台与翻板的连杆、固定于升降台上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翻板转动连接。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初始状态下,升降台处于缩合状态,翻板处于折叠状态,以便于检修车的吊运;当升降台升起后,通过气缸驱动连杆转动,从而驱使翻板转动直至翻板与工作平台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增大升降台的有效作业区域,进而使检修人员获得更大的作业范围,减小牵引设备及检修车的移动频率,提高作业效率。
10.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设置于升降台上的滑轨、滑动连接于滑
轨上并与工作台固定连接的滑块、用于驱动上工作篮移动的驱动件。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工作篮具有防护作用,其能够保护检修人员及设备从升降台上掉落。通过滑轨与滑块的配合,使得上工作篮能够沿工作平台的长度方向滑动,保证作业全程中上工作篮能够发挥防护作用。
12.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沿滑轨长度方向设置于滑轨上的齿条、固设于上工作篮上的伺服电机、同轴固设于伺服电机输出轴上的齿轮,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齿轮于齿条的配合,实现工作台滑移的自动化控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伺服电机使上工作篮可在升降台上往复移动,提高了检修车的使用性能。
14.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台的底部设有第一耳板,所述翻板的底部设有第二耳板,所述翻板通过转轴同时与第一耳板与第二耳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耳板上开设有供第二耳板移动的空腔。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耳板与第二耳板将翻板转动连接在升降台的底部,使得翻板在闲置状态下,可翻转折叠在升降台底部,不影响升降台台面的使用。利用第一耳板上开设的空腔,当翻板翻转至升降台底部时,第二耳板内能够嵌合在第一耳板的空腔内,从而使翻板与升降台底面更为贴合,节省空间。
16.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平台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工作平台上转动连接有升降柱,所述升降柱下端与底座转动连接。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作业时,利可用该升降柱可控制工作平台的角度。当升降柱伸长时工作平台被顶起,底座不动,促使工作平台相对底座倾斜,但工作平台相对水平面平行,便于工作人员作业。
18.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两侧设有缓冲防撞轮,所述缓冲防撞轮与底座平行。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该缓冲防撞轮,可防止牵引作业时检修车的侧壁与溢流面两侧的溢流堰碰撞;同时,当检修车与溢流堰碰撞时,缓冲防撞轮可将受到的冲击力转化轮子的转动做功,具有缓冲作用。
20.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板远离升降台的一端设有限位部。
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该限位部约束上工作篮的滑动范围,防止上工作篮从翻板上滑脱,增强安全防护作用。
22.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台的左右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翻板。
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两端同时设置可翻转至与工作平台平齐的翻板,进一步增大有效作业范围,从而提高作业效率。
24.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平台上还设有下工作篮。
2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牵引设备牵引检修车移动时,由于上工作篮设置在升降装置上,下工作篮相对上工作篮更为稳固,工作人员可站在下工作篮内,具有较高的防护效果。
26.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通过设置气缸、连杆以及翻板,增大升降台的有效作业范围,进而提高作业效率。
28.利用滑轨与滑块的配合,使得工作篮能够在升降台及翻板上滑动,提高人员作业的安全性。
29.通过设置齿轮齿条机构与伺服电机,实现工作篮往复移动的自动化控制,进而提高作业效率。
30.利用升降柱控制工作平台的角度,以便于保持工作台面的水平,便于人员作业。
31.利用缓冲防撞轮,保护侧壁的同时降低碰撞所带来的冲击力。
32.检修车行走时,下工作篮可用于载人,提高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33.图1是本实施例中溢流面检修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2是本实施例中滑动组件、驱动件与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图3是本实施例中升降台与翻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36.图4是本实施例中溢流面检修车在溢流面上检修作业状态示意图。
37.附图标记:1、底座;2、工作平台;21、下工作篮;3、升降台;31、升降装置;4、滑动组件;41、滑轨;42、滑块;5、上工作篮;6、翻板;61、第一耳板;62、第二耳板;63、限位部;7、驱动装置;71、连杆;72、气缸;8、驱动件;81、齿条;82、伺服电机;83、齿轮;9、升降柱;10、缓冲防撞轮;11、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9.参照图1,一种溢流面检修车,包括底座1,底座1底部的两侧均设有导向轮11,导向轮11相对底座1垂直。底座1上转动连接有工作平台2,工作平台2上转动连接有用于驱动工作平台2转动的升降柱9,升降柱9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底座1上。工作平台2顶面的一侧设置有升降台3和用于驱动升降台3升降的升降装置31,升降台3上通过滑动组件4滑动连接有上工作篮5;工作平台2的另一侧设置有下工作篮21。
40.参照图1、图4,该检修车通过吊运设备吊运至大坝的上,并通过固定在大坝顶部的卷扬机进行牵引作业。作业时,底座1与倾斜的水库溢流面平行,利用导向轮11检修车可在溢流面上行走,行走过程中,下工作篮21用于载人。当检修车到达作业点时,可通过升降柱9驱动工作平台2转动,从而使工作平台2保持水平,便于工作人员作业。工作人员站在上工作篮5内,可对不同高度的溢流面进行检修维护。升降台3的升降装置31可采用液压剪叉升降机构或者多级顶升机构;升降柱可为液压缸、气缸等设备。
41.参照图1,优选的,底座1的两侧均设置有缓冲防撞轮10,缓冲防撞轮10与底座1所在平面呈平行设置。当检修车在对水库溢流面两侧的溢流堰进行检修作业时,缓冲防撞轮10能够检修车侧壁与溢流堰碰撞。另外,当碰撞发生时,缓冲防撞轮10可将所受的冲击力转化为轮子的转动做功,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
42.参照图2,滑动组件4包括沿升降台3宽度方向设置于工作台上的滑轨41、滑动连接于滑轨41上的滑块42、用于驱动上工作篮5移动的驱动件8,滑块42与工作篮固定连接。驱动件8包括沿滑轨41长度方向固定于滑轨41上的齿条81、固定于上工作篮5上的伺服电机82、同轴固设于伺服电机82输出轴上的齿轮83,齿条81与齿轮83啮合传动。
43.参照图2,伺服电机82驱动齿轮83与齿条81啮合传动,以便于工作篮沿滑轨4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从而使上工作篮5能够在升降台3的长度方向上自由滑移,对溢流面的同
一高度的不同位置进行检修作业。
44.参照图1、图3,升降台3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翻板6,升降台3的底面固接有第一耳板61,翻板6上固接有第二耳板62,翻板6通过转轴同时转动连接在第一耳板61与第二耳板62上,且第一耳板61上开设有供第一耳板61嵌入的空腔。初始状态下,翻板6折叠并贴合于升降台3的底面。升降台3上还设有用于驱动翻板6转动至与升降台3共一平面的驱动装置7,驱动装置7包括同时转动连接于升降台3于翻板6上的连杆71、固定于升降台3上的气缸72,所述气缸72的活塞杆与连杆71转动连接。
45.参照图1、图3,初始状态下,翻板6翻转折叠在升降台3的底部;气缸72驱动连杆71转动,使翻板6翻转至与升降台3工艺平面,即翻板6上表面与升降台3上表面平齐。以增大升降台3左右两端的面积,从而增大有效作业范围。
46.参照图1、图3,进一步的,翻板6上也设有滑轨41,该滑轨41可与升降台3上的滑轨41衔接,使得上工作篮5能够在翻板6上往复滑动。同时,翻板6上远离升降的一端固定有限位部63,防止上工作篮5从翻板6上滑脱。
47.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
48.1.通过牵引绳将检修车与卷扬机连接,通过卷扬机控制检修车在溢流面上行走。行走时,下工作篮21用于载人,当检修车到达指定位置时,升降柱9伸长使工作平面转动至与水平面平行,工作人员再转移至上工作篮5上,通过升降装置31驱动升降台3升降至合适的作业高度;
49.2.通过伺服电机82驱动工作篮沿滑轨41滑移,以调节水平方向上的作业位置;
50.3.通过气缸72驱动翻板6翻转至与升降台3平齐,以扩大作业水平方向上的有效作业范围。
51.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