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菌剂储存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29903发布日期:2021-07-20 16:12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菌剂储存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工程微生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菌剂储存罐。



背景技术: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微生物技术的进步,使得该类技术在治理环境的过程中有效地被使用。同时,微生物技术极大程度的展现了生态环保理念,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微生物技术中应用不同菌种的微生物菌剂最适宜的储存温度各不相同,因此需要设定特定的条件进行储存;液体菌剂在储存过程中极易分层,菌体与菌液分离导致取样不便;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之间极易发生交叉感染,因此在储存新的菌剂前需要对储存罐进行杀菌工作,储存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体菌剂储存罐,包括外壳、内罐、控温系统、进液管和取样管,所述内罐设置于外壳的内部,所述外壳和内罐之间形成容置腔室,所述控温系统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室内,所述控温系统包括加热装置和制冷装置;所述进液管的一端开设有进液口,进液管的另一端由内罐的上端伸入内罐的内腔;所述取样管设置于储存罐外壁的下部,所述取样管的一端设置有取样口,取样管的另一端连通内罐的内腔。

进一步地,所述储存罐还包括蒸汽管和出液管,所述蒸汽管设置于容置腔室内,所述蒸汽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蒸汽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液管设置有进液口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出液管的一端设置于内罐的底部并与内罐的内腔连通,所述出液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丝,所述制冷装置为压缩机。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丝和压缩机之间设置有隔离板,所述压缩机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室底部,所述加热丝固定设置于内罐外壁。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丝包括第一加热丝和第二加热丝,所述第一加热丝和第二加热丝均设置于内罐的外壁。第一加热丝和第二加热丝关于内罐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取样管的下端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管的进水口处和进液管的进液口处设置有闸刀。

进一步地,所述储存罐还包括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置于内罐中部的搅拌轴、用于驱动搅拌轴的设置于储存罐外侧顶端的驱动电机和设置于搅拌轴下端的搅拌桨,所述搅拌轴的上端固定设置于内罐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储存罐还包括一个移动托盘,所述移动托盘下端设置有四个万向轮,所述移动托盘设置于罐体的下端,移动托盘和罐体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储存罐还包括设置于外壳的控制面板和设置于内罐的电子温度计,所述控制面板与加热装置、制冷装置、搅拌装置以及电子温度计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液体菌剂储存罐具有控温、消毒和搅拌功能,能有效保证菌剂的存活率,防止交叉污染,并且取样样本具有代表性,且结构紧凑,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外壳;2—内罐;3—进液管;4—取样管;5—容置腔室;6—加热装置;7—制冷装置;8—蒸汽管;9—出液管;10—隔离板;61—第一加热丝;62—第二加热丝;41—阀门;11—闸刀;12—搅拌装置;13—控制面板;14—电子温度计;15—移动托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见附图1。

如图1所示,一种液体菌剂储存罐,包括外壳1、内罐2、控温系统、进液管3和取样管4,所述内罐2设置于外壳1的内部,所述外壳1和内罐2之间形成容置腔室5,所述控温系统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室5内,所述控温系统包括加热装置6和制冷装置7;所述进液管3的一端开设有进液口,进液管的另一端由内罐的上端伸入内罐2的内腔;所述取样管4设置于储存罐外壁的下部,所述取样管4的一端设置有取样口,取样管的另一端连通内罐2的内腔。

本实用新型进行菌剂储存前通过加热装置6和制冷装置7调节储存罐的温度至适宜液体菌剂储存的温度,将需要储存的液体菌剂从进液口灌入沿进液管3进入内罐2进行储存;需要取样时,打开取样管4进行取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菌剂储存罐并能够根据菌体适宜的储存温度进行温度调节,在存储的同时保证菌剂的存活率。

进一步地,所述储存罐还包括蒸汽管8和出液管9,所述蒸汽管8设置于容置腔室5内,所述蒸汽管8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蒸汽管8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液管3设置有进液口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出液管9的一端设置于内罐2的底部并与内罐2的内腔连通,所述出液管9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所述蒸汽管8输入用于形成蒸汽的水并且配合进液管3输送蒸汽至内罐2的内腔。

蒸汽管8和进液管3之间可拆卸连接,当需要对储存罐进行消毒时,蒸汽管8和进液管3连通,形成的蒸汽先通过蒸汽管8,然后从进液管3的进液口进入内罐2;当需要往内罐2内加入菌剂时,进液管3和蒸汽管分离,菌剂直接通过进液管3的进液口进入内罐2;同时,蒸汽管8和进液管3进行可拆卸设置,可方便蒸汽管8破损或脏污后及时清理以及更换,保证清洁卫生。所述出液管9呈下坡结构,方便冷凝的液体顺着出液管9排净。上述结构结合加热装置6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消毒功能。所述蒸汽管8与进液管3之间可拆卸连接,存储菌液前先进行蒸汽消毒。打开加热装置6,从蒸汽管8的进水口输入适量的水,水加热蒸发在蒸汽管8内形成水蒸气,水蒸气顺着蒸汽管8和进液管3进入内罐2对其进行高温消毒,消毒结束后关闭加热装置6并开启制冷装置7,随着温度的下降,内罐2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顺着内罐2的内壁流下至罐底,最后从出液管9排出,罐体消毒结束。消毒结束后拆卸蒸汽管8,通过加热装置6和制冷装置7调节储存罐的温度至适宜液体菌剂储存的温度,将需要储存的液体菌剂从进液管3的进液口灌入内罐2进行储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菌剂储存罐自带消毒功能,不需要增加外设消毒器具,能够有效防止交叉污染,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省事省力,实用性强。

进一步地,蒸汽管8设置为软管。软管更方便安装和定位,内部各部件的位置设置更灵活。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6为加热丝,所述制冷装置7为压缩机。加热丝的加热升温快,且成本低,压缩机的制冷效果好,且安装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丝和压缩机之间设置有隔离板10,所述压缩机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室5底部,所述加热丝固定设置于内罐2外壁。上述结构稳固,安装方便,控温效果好。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丝包括第一加热丝61和第二加热丝62,所述第一加热丝61和第二加热丝62均设置于内罐2的外壁。第一加热丝61和第二加热丝62关于内罐2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上述结构使加热位置更精准,节约能源,更环保,并且能够均匀地调节内罐2的温度,防止局部温度过高,烫伤菌体。

进一步地,所述取样管4的下端设置有阀门41,所述阀门41用于调节出液流量和流速,使取样操作更简单,省时省力。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管的进水口处和进液管的进液口处设置有闸刀11。所述闸刀11用于封闭蒸汽管8和进液管3,防止蒸汽灭菌后空气中的杂菌通过蒸汽管8和进液管3进入内罐2污染菌液,能有效保持内罐2的清洁度。

进一步地,所述储存罐还包括搅拌装置12,所述搅拌装置12包括设置于内罐2中部的搅拌轴、用于驱动搅拌轴的设置于储存罐外侧顶端的驱动电机和设置于搅拌轴下端的搅拌桨,所述搅拌轴的上端固定设置于内罐2上端,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储存罐外侧的顶端,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底端贯穿外壳1和内罐2并与搅拌轴顶端相连。

液体菌剂在储存过程中菌体沉淀在罐体底部与液体分离,菌体在取样前开启搅拌装置12,菌体与菌液混合均匀后打开出液管9下端的阀门41,从出液管9排出适量菌液。该搅拌装置12结构简单,能有效混匀菌体与液体,使样本更具代表性。

进一步地,所述储存罐还包括一个移动托盘15,所述移动托盘下端设置有四个万向轮,所述移动托盘15设置于罐体的下端,移动托盘15和罐体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固定。上述结构稳固,方便转移运输和更换储存罐,操作快捷,工作效率高。

进一步地,所述储存罐还包括设置于外壳1的控制面板13和设置于内罐2中的电子温度计14,所述控制面板13与加热装置6、制冷装置7、搅拌装置12以及电子温度计14电连接,用于控制温度和搅拌转速,并显示当前的工作参数。控制面板13的设置便于更好地控制温度和转速,操作更简便,数据显示更明了。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