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纤维盘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36218发布日期:2021-07-13 15:17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纤维盘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竹纤维生产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竹纤维盘卷装置。



背景技术:

竹纤维,是从自然生长的竹子中提取出的纤维素纤维,继棉、麻、毛、丝后的第五大天然纤维。竹原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者同属于高聚糖,总量占纤维干质量的90%以上,竹纤维在编制制布完成后,需要进行打包盘卷,传统的盘卷装置平整打卷力度大,容易对竹纤维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竹纤维盘卷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盘卷装置支架、配电箱、控制面板、平展机构、可移动盘卷机构和宽度调整机构,所述盘卷装置支架一侧设置有所述配电箱,所述盘卷装置支架上部内侧设置有所述平展机构,所述平展机构前部设置有所述可移动盘卷机构,所述可移动盘卷机构一侧固定所述控制面板,所述可移动盘卷机构上侧设置有所述宽度调整机构;

所述可移动盘卷机构包括盘卷导向辊轮,所述盘卷导向辊轮后侧设置有盘卷导向杆,所述盘卷导向辊轮前部设置有移动机架,所述移动机架下部两侧设置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前部一侧连接移动轮传动链,所述移动轮传动链后侧连接移动轮驱动电机,所述移动机架上部内侧设置有第一盘卷辊轮,所述第一盘卷辊轮后侧设置有第二盘卷辊轮,所述第二盘卷辊轮一侧连接盘卷辊轮传动链,所述盘卷辊轮传动链下部连接盘卷辊轮驱动电机,所述第一盘卷辊轮下部设置有盘卷辅助辊轮,所述移动轮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移动轮传动链驱动所述移动轮,所述第一盘卷辊轮和第二盘卷辊轮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移动机架,所述盘卷辊轮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盘卷辊轮传动链驱动所述第一盘卷辊轮和所述第二盘卷辊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盘卷装置支架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前部上侧固定盘卷机构轨道,所述支撑座后部上侧固定连接平展机构支架,所述平展机构支架上部固定防护罩,所述支撑座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盘卷机构轨道,所述支撑座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平展机构支架,所述平展机构支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防护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平展机构包括入料辊轮,所述入料辊轮上方设置有导向辊轮架,所述导向辊轮架内侧转动连接第一导向辊轮,所述第一导向辊轮下部设置有第二导向辊轮,所述第二导向辊轮前部设置有第一平展辊轮,所述第一平展辊轮下部设置有平展板,所述平展板下部设置有第二平展辊轮,所述第一平展辊轮一侧下部设置有平展辊轮驱动电机,所述平展辊轮驱动电机一侧连接平展辊轮传动链,所述第一导向辊轮和第二导向辊轮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导向辊轮架,所述平展辊轮驱动电机通过所述平展辊轮传动链驱动所述第一平展辊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宽度调整机构包括第一宽度调整滑杆,所述第一宽度调整滑杆后侧设置有第二宽度调整滑杆,所述第一宽度调整滑杆与所述第二宽度调整滑杆上滑动设置有宽度调整滑架,所述宽度调整滑架前端设置有调整螺栓,所述宽度调整滑架上部固定连接滑动收料轮架,所述滑动收料轮架内侧滑动连接收料轮座,所述收料轮座内侧转动连接盘卷收料轮,所述宽度调整滑架通过所述调整螺栓与所述第一宽度调整滑杆和第二宽度调整滑杆固定,所述收料轮座通过滑槽连接所述滑动收料轮架,所述收料轮座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盘卷收料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竹纤维盘卷装置,可通过平展机构保证纤维平展均匀防止打卷力度过大拉扯损伤纤维,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面板控制调整装置各机构,通过可移动盘卷机构便于工作人员调整盘卷位置保证盘卷整齐,可通过宽度调整机构宽度调整滑架可通过调整螺栓调整间距适应不同盘卷尺寸,收料轮座可由滑动收料轮架上端取下便于竹纤维下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展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盘卷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盘卷机构局部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宽度调整机构细节图。

图中:1、盘卷装置支架;2、配电箱;3、控制面板;4、平展机构;5、可移动盘卷机构;6、宽度调整机构;101、支撑座;102、盘卷机构轨道;103、平展机构支架;104、防护罩;401、入料辊轮;402、导向辊轮架;403、第一导向辊轮;404、第二导向辊轮;405、第一平展辊轮;406、平展板;407、第二平展辊轮;408、平展辊轮驱动电机;409、平展辊轮传动链;501、盘卷导向辊轮;502、盘卷导向杆;503、移动机架;504、移动轮;505、移动轮驱动电机;506、移动轮传动链;507、第一盘卷辊轮;508、第二盘卷辊轮;509、盘卷辊轮驱动电机;510、盘卷辊轮传动链;511、盘卷辅助辊轮;601、第一宽度调整滑杆;602、第二宽度调整滑杆;603、宽度调整滑架;604、盘卷收料轮;605、收料轮座;606、滑动收料轮架;607、调整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竹纤维盘卷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盘卷装置支架1、配电箱2、控制面板3、平展机构4、可移动盘卷机构5和宽度调整机构6,所述盘卷装置支架1一侧设置有所述配电箱2,所述盘卷装置支架1上部内侧设置有所述平展机构4,所述平展机构4前部设置有所述可移动盘卷机构5,所述可移动盘卷机构5一侧固定所述控制面板3,所述可移动盘卷机构5上侧设置有所述宽度调整机构6;

所述可移动盘卷机构5包括盘卷导向辊轮501,所述盘卷导向辊轮501后侧设置有盘卷导向杆502,所述盘卷导向辊轮501前部设置有移动机架503,所述移动机架503下部两侧设置有移动轮504,所述移动轮504前部一侧连接移动轮传动链506,所述移动轮传动链506后侧连接移动轮驱动电机505,所述移动机架503上部内侧设置有第一盘卷辊轮507,所述第一盘卷辊轮507后侧设置有第二盘卷辊轮508,所述第二盘卷辊轮508一侧连接盘卷辊轮传动链510,所述盘卷辊轮传动链510下部连接盘卷辊轮驱动电机509,所述第一盘卷辊轮507下部设置有盘卷辅助辊轮511,所述移动轮驱动电机505通过所述移动轮传动链506驱动所述移动轮504,所述第一盘卷辊轮507和第二盘卷辊轮508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移动机架503,所述盘卷辊轮驱动电机509通过所述盘卷辊轮传动链510驱动所述第一盘卷辊轮507和所述第二盘卷辊轮508。

优选地,所述盘卷装置支架1包括支撑座101,所述支撑座101前部上侧固定盘卷机构轨道102,所述支撑座101后部上侧固定连接平展机构支架103,所述平展机构支架103上部固定防护罩104,所述支撑座101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盘卷机构轨道102,所述支撑座101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平展机构支架103,所述平展机构支架103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防护罩104。

优选地,所述平展机构4包括入料辊轮401,所述入料辊轮401上方设置有导向辊轮架402,所述导向辊轮架402内侧转动连接第一导向辊轮403,所述第一导向辊轮403下部设置有第二导向辊轮404,所述第二导向辊轮404前部设置有第一平展辊轮405,所述第一平展辊轮405下部设置有平展板406,所述平展板406下部设置有第二平展辊轮407,所述第一平展辊轮405一侧下部设置有平展辊轮驱动电机408,所述平展辊轮驱动电机408一侧连接平展辊轮传动链409,所述第一导向辊轮403和第二导向辊轮404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导向辊轮架402,所述平展辊轮驱动电机408通过所述平展辊轮传动链409驱动所述第一平展辊轮405。

优选地,所述宽度调整机构6包括第一宽度调整滑杆601,所述第一宽度调整滑杆601后侧设置有第二宽度调整滑杆602,所述第一宽度调整滑杆601与所述第二宽度调整滑杆602上滑动设置有宽度调整滑架603,所述宽度调整滑架603前端设置有调整螺栓607,所述宽度调整滑架603上部固定连接滑动收料轮架606,所述滑动收料轮架606内侧滑动连接收料轮座605,所述收料轮座605内侧转动连接盘卷收料轮604,所述宽度调整滑架603通过所述调整螺栓607与所述第一宽度调整滑杆601和第二宽度调整滑杆602固定,所述收料轮座605通过滑槽连接所述滑动收料轮架606,所述收料轮座605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盘卷收料轮60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工作人员将待盘卷竹纤维通过入料辊轮401引导至第一导向辊轮403和第二导向辊轮404,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面板3控制调整装置各机构,配电箱2为所述个电机机构完成配电,待盘卷竹纤维通过导向辊轮导向至第一平展辊轮405,平展辊轮驱动电机408通过平展辊轮传动链409带动第一平展辊轮405旋转,待盘卷竹纤维通过平展板406和第二平展辊轮407完成平展,同时保证纤维平展均匀放置拉扯损伤纤维,待盘卷竹纤维通过盘卷导向辊轮501和盘卷导向杆502进入可移动盘卷机构5,移动轮驱动电机505通过移动轮传动链506驱动移动轮504带动移动机架503移动,便于工作人员调整盘卷位置保证盘卷整齐,盘卷辊轮驱动电机509通过盘卷辊轮传动链510带动第一盘卷辊轮507和第二盘卷辊轮508旋转,待盘卷竹纤维通过盘卷辅助辊轮511由第一盘卷辊轮507和第二盘卷辊轮508带动旋转盘卷至盘卷收料轮604,宽度调整滑架603可通过调整螺栓607调整间距适应不同盘卷尺寸,收料轮座605可由滑动收料轮架606上端取下便于竹纤维下料。

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电路控制方式为现有技术。

上述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