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混砂浆移动筒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54359发布日期:2021-05-25 12:38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混砂浆移动筒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存储设备,尤其是一种干混砂浆移动筒仓。



背景技术:

水泥、干混砂浆在建筑工程应用过程中,是通过安置在建筑工地的密封移动筒仓实现水泥、干混砂浆的临时存放、自动加水搅拌,移动筒仓中的水泥、砂浆则由专用的运输罐车采用气吹的方式送入筒仓内。现有的干混砂浆移动筒仓通常是通过固结于筒仓底部的支撑架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筒仓包括筒体和锥形筒底,锥形筒底底部中心开设有下料口,物料从筒底滑出下料口。现有的干混砂浆移动筒仓普遍采用中心进料的方式,进料过程中物料在筒仓中心自然形成锥体状,物料随着椎体向上堆积,此种方式容易造成干混砂浆中的粉体与砂石沿锥面滑落、堆积过程中发生离析,使得干混砂浆中的粉体与砂石混合不均匀。

如公告号为cn205526755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进料装置和干混砂浆移动筒仓”,其中的进料装置包括上升管、下降管和中间连接管,中间连接管上设有第一物料排出孔,部分干混砂浆会从第一物料排出孔散落到筒仓本体内,干混砂浆在筒仓本体内的分布面积会增大,因此干混砂浆在经过下降管进入到筒仓本体内部时不会形成明显的椎体状,可有效减轻干混砂浆的离析。该文件中公开的方案虽然能减轻干混砂浆的离析,但预防离析的效果不理想,且其中的中间连接管接管复杂,进料阻力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混砂浆移动筒仓,用于减小进料时物料堆积过程中干混砂浆产生离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干混砂浆移动筒仓,筒仓包括圆柱筒体和锥形筒底,所述圆柱筒体的上部安装有布料盘,所述布料盘的中部设有向上凸起的布料锥板,所述布料锥板与所述布料盘的边缘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布料孔,多个所述第一布料孔以所述布料盘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均匀布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干混砂浆移动筒仓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布料锥板上还设有多个第二布料孔,所述第二布料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布料孔,多个所述第二布料孔以所述布料锥板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均匀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筒底的底部设有出料孔,所述锥形筒底的内壁上还固定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固定有伞形出料板,所述伞形出料板的外缘与所述筒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出料孔连通的出料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布料孔的中心与所述布料盘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伞形出料板的边缘与所述伞形出料板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包括所述锥形筒底的内壁适配的环状锥板,所述环状锥板的内壁上向上凸出有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环状锥板之间形成有出料间隙,所述伞形出料板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伞形出料板包括锥板、中心柱和支撑板,所述中心柱与所述安装板固定相连,所述支撑板呈圆环状,所述支撑板的内边与所述中心柱固定相连,所述支撑板的外圈与所述锥板固定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锥板的外壁上还设有多个导流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具有布料锥板和多个第一布料孔的布料盘,干混砂浆进入筒仓后经布料盘布料后再向下落入筒仓,可有效避免干混砂浆中心进料、落料过程中在筒仓内形成锥状,可有效减弱进料时物料堆积过程中产生离析;采用布料盘进行布料,进料阻力小,进料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干混砂浆移动筒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干混砂浆移动筒仓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布料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伞形出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干混砂浆移动筒仓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实施例的干混砂浆移动筒仓10,筒仓包括圆柱筒体11和锥形筒底12,圆柱筒体11的上部安装有布料盘20,具体而言,圆柱筒体11的内壁的上部焊接固定有支撑环13,布料盘20安装在支撑环13上且可向上取出更换;布料盘20的中部设有向上凸起的布料锥板21,布料锥板21与布料盘20的边缘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布料孔201,多个第一布料孔201以布料盘20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均匀布置。该实施例中的干混砂浆移动筒仓,通过设置具有布料锥板和多个第一布料孔的布料盘,干混砂浆进入筒仓后经布料盘布料后再向下落入筒仓,可有效避免干混砂浆中心进料、落料过程中在筒仓内形成锥状,可有效减弱进料时物料堆积过程中产生离析;采用布料盘进行布料,进料阻力小,进料效率高。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布料锥板21上还设有多个第二布料孔202,第二布料孔202的直径小于第一布料孔201,多个第二布料孔202以布料锥板21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均匀布置,由此使得干混砂浆物料颗粒进料时在筒仓内分布更均匀,由此可避免物料颗粒在筒仓内形成锥状堆积,可避免因锥状堆积产生的离析。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锥形筒底12的底部设有出料孔14,锥形筒底12的内壁上还固定有支撑件30,支撑件30上固定有伞形出料板40,伞形出料板40的外缘与筒仓10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与出料孔14连通的出料间隙,通过在锥形筒底设置伞形出料板40,使得出料时干混砂浆物料颗粒通过伞形出料板的外缘与筒仓的内壁之间的环形出料间隙流出筒仓,可减轻卸料区域物料颗粒的挤压力和摩擦力,使卸料更流畅,能有效防止发生堵料现象;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布料孔201的中心与布料盘2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d1大于伞形出料板40的边缘与伞形出料板40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d2,由此可减少物料颗粒通过第一布料孔下落后与伞形出料板之间的碰撞,减少因碰撞产生的物料颗粒离析;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所示,伞形出料板40位于锥形筒底12或圆柱筒体11的下部,物料颗粒在填充锥形筒底时可能与伞形出料板碰撞,当锥形筒底被物料颗粒填充完毕后,物料颗粒不会再与伞形出料板产生碰撞。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件30包括锥形筒底12的内壁适配的环状锥板31,环状锥板31的内壁上向上凸出有多个支撑柱32,支撑柱32上设有安装板33,安装板33与环状锥板31之间形成有出料间隙,伞形出料板40固定在安装板33上,由此使得伞形出料板可靠地固定在筒仓的中心且形成环状的出料间隙。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伞形出料板40包括锥板41、中心柱42和支撑板43,中心柱42与安装板33固定相连,支撑板43呈圆环状,支撑板43的内边与中心柱42固定相连,支撑板43的外圈与锥板41固定相连,由此使得伞形出料板结构可靠。优选地,锥板41的外壁上还设有多个导流板44,由此使得卸料时物料颗粒在环形出料间隙内分布均匀。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