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废纸散包机的散纸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49766发布日期:2021-07-06 19:27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废纸散包机的散纸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打包废纸进行分散的设备。


背景技术:

2.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各行各业对于纸制品的需要求日益增长,在这其中,回收废纸制浆是纸制品生产的重要原料之一。为了便于运输,废纸在回收后一般采用打包机进行捆扎打包,在送往造纸厂进行碎解制浆前,必须要将打包废纸进行分散,以便于碎浆机进行处理。最开始的散包往往采用叉车升高后摔打这种落后的方式,后来根据转鼓碎浆机的原理,又开发出了转筒散包机。
3.转筒散包机的原理是将打包废纸输送到一个不停旋转的卧式转筒内,利用其内壁焊接的立锥、螺旋片等结构,使废纸包不停的提升跌落同时向出料口运动。在这个过程中使捆扎在一起的废纸包分散开来。
4.这种散包机结构简单,但为了保证废纸包能够完全散开,就要求转筒的直径足够大,长度足够长,才能将废纸包提升到需要的高度,因此这种散包机的占地面积大,散包时间长。同时由于转筒在不停的旋转,这就导致无法将散包机完全密封,因此散包时产生大量的灰尘极易遍布生产场地。
5.公开号cn207497087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包机,沿废纸传输方向包括上料传送带、散包机构、分料传送带、挑选传送带,所述散包机构包括机壳、电机和轴承驱动的转筒,所述机壳一端的上侧面设有进料口,另一端的下侧面设有出料口,所述转筒上均匀分布有若干的小孔,所述转筒的内壁设有螺旋形的导块,以及若干等间隔分布的v形割刀,所述转筒的内径由进料的一端向出料的一端逐步增大,所述分料传送带的末端设有分料头,所述挑选传送带的两侧设有分拣桶。该散包机结构牢固,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具有较高的散包效率,散包效果好,可以有效提高废纸再生产效率和品质。
6.该技术方案仍是采用转筒散包机的原理。
7.公告号cn207275175u的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废纸包散包设备,包括第一链板机、第二链板机、第三链板机、剪抽铁丝机、散包机和转鼓碎浆机,第一链板机的末端与剪抽铁丝机的进料端连接,剪抽铁丝机的出料端位于第二链板机的首端的上方,第二链板机的末端与散包机的进料端连接,散包机的出料端与第三链板机的首端之间设置有挑选轨道,挑选轨道的首端位于散包机的出料端的下方,挑选轨道的末端位于第三链板机的首端的上方,第三链板机的末端与转鼓碎浆机的进料端连接。该设备能够自动将铁丝捆好的废纸包进行散包操作,节省了人工的劳动力,减少了散包产生的粉尘。
8.该技术方案中的散包机采用的也是转筒散包机的原理。
9.公开号cn106215580a的发明涉及一种散包机吸尘装置。其包括防尘罩,散包机主体位于防尘罩内,防尘罩上设置有废纸出口,防尘罩设置废纸出口的一端还设置有通风管,防尘罩与通风管密封连接,通风管与防尘罩相连的一端设置有抽风装置,所述通风管内设置有用于将粉尘与水混合的喷淋装置,所述通风管另一端连接有粉尘收集槽,粉尘收集槽
连接有输送泵。本发明中散包机主体位于防尘罩内,能够使散包机主体在散包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不会通过防尘罩逸出。同时通风管另一端设置有喷淋装置,该喷淋装置喷出的水能够将粉尘聚集,且粉尘能够随水落入粉尘收集槽内,粉尘收集槽连接有输送泵,输送泵能够将带有粉尘的水排出收集槽外。
10.该技术方案中基于转筒散包机布置吸尘结构,需将散包机主体完全置于防尘罩内,成本较高,占用空间大。
11.公告号cn209333872u的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纸散包机,包括筒体,筒体的上端焊接有进料斗,筒体的底板下端固定设置有左杂质收集箱和右杂质收集箱,左杂质收集箱和右杂质收集箱之间电机安装腔内设置有驱动电机,筒体的右侧面上一体设置出料输送管,筒体的废纸散包腔内设置有废纸分选装置,废纸分选装置包括不锈钢旋转管、不锈钢钻头、第一不锈钢刀、第二不锈钢刀、第一废纸推杆和第二废纸推杆,不锈钢旋转管下端与电机轴通孔段可拆卸连接,不锈钢钻头、第一不锈钢刀、第二不锈钢刀、第一废纸推杆和第二废纸推杆均与不锈钢旋转管焊接固定。上述技术方案,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杂质分离效果好且能够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12.该技术方案的原理有别于转筒散包机,但其散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1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立式废纸散包机的散纸辊。
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5.一种立式废纸散包机的散纸辊,包括辊主轴,辊主轴上沿轴向穿插设置有辊飞刀组件和防缠绕飞刀组件,形成散包飞刀结构;辊飞刀组件由套筒及在套筒外周圆周排列的辊飞刀组成,防缠绕飞刀组件包括套筒及在套筒外周圆周排列的防缠绕飞刀组成,辊飞刀组件以及防缠绕飞刀组件由套筒套设在对应辊主轴上,且辊主轴在散包飞刀结构的两侧设有圆螺母固定。
16.所述辊飞刀组件的套筒与辊主轴键配合;防缠绕飞刀组件的套筒与辊主轴间设有径向的紧定螺钉。
17.所述防缠绕飞刀的飞刀径向长度不高于上、下辊飞刀的径向长度。
18.所述防缠绕飞刀的轴向长度大于上、下辊飞刀的轴向长度。
19.所述防缠绕飞刀与辊飞刀数量相同,且位置相互交错设置。
20.所述辊飞刀为尖角结构,防缠绕飞刀为刀片结构。
21.所述辊主轴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带座轴承。
22.所述辊主轴的一侧还设有链轮。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4.本实用新型在一个散纸辊主轴上,依次排列若干个飞刀和防缠绕飞刀,这样的散纸辊结构简单,功能可靠,并且不易产生夹纸或散不开等问题。散纸辊安装时设有两个并上下布置,并且其上的飞刀位置不同,相互错开。两个散纸辊由链条连接在一起,转动时转向相同,在废纸包进过两个辊子中间时,形成的转向差使捆扎在一起的废纸包互相散开,使废纸包能够很快的分散开。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立式废纸散包机的示意图;
26.图2是图1的左视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散纸辊和下散纸辊的示意图;
28.图4是上散纸辊的侧视图;
29.图5是下散纸辊的侧视图;
30.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下辊飞刀组件的示意图;
31.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缠绕飞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立式废纸散包机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34.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立式废纸散包机,包括壳体1,壳体1内部上下平行分别设有上散纸辊2和下散纸辊3,上散纸辊2和下散纸辊3通过传动链条4连接,且由减速电机5带动二者实现同向旋转。上散纸辊2和下散纸辊3上分别设有散包飞刀结构。壳体1固定在底座6上。
35.壳体1上部设有进料口7,其开口为矩形。在进料口7的顶部设置有除尘接管11,可以与除尘风机连接。壳体1底部设有出料口8,其开口也为矩形。
36.上散纸辊2包括上辊主轴12,上辊主轴12上沿轴向穿插设置有上辊飞刀组件和防缠绕飞刀组件,形成上散纸辊的散包飞刀结构;其数量不宜过密,优选上辊飞刀组件数量为5个,防缠绕飞刀组件数量为4个。
37.下散纸辊3与上散纸辊2 的机构基本类似,其包括下辊主轴19,下辊主轴19上沿轴向穿插设置有下辊飞刀组件和防缠绕飞刀组件,形成下散纸辊的散包飞刀结构。不同点在于下辊飞刀组件不用直接面对废纸包的冲击,因此其刀片厚度略薄;另外下辊飞刀组件其数量优选为6个,与上辊飞刀组件互相交错布置。
38.本实施例中,在上、下散纸辊上设置的防缠绕飞刀组件,是为了避免散开的废纸挂在散纸辊主轴上而不下落而设计,其高度一般在200

300mm之间。
39.具体的,上、下辊飞刀组件由套筒及在套筒外周圆方向均匀排列的上、下辊飞刀16、20组成,上、下辊飞刀16、20的数量各为六个。防缠绕飞刀组件包括套筒及在套筒外周圆方向均匀排列的防缠绕飞刀15组成,防缠绕飞刀15的数量为六个。上、下辊飞刀组件以及防缠绕飞刀组件由套筒套设在对应上、下辊主轴上,且上、下辊主轴在散包飞刀结构的两侧设有圆螺母18固定。
40.为防止上、下辊飞刀组件松动,上、下辊飞刀组件的套筒与对应上、下辊主轴键配合;为防止防缠绕飞刀组件松动,防缠绕飞刀组件的套筒与对应上、下辊主轴间设有径向的紧定螺钉。
41.上、下辊飞刀16、20为尖角结构,防缠绕飞刀15为刀片结构,防缠绕飞刀15与对应的上、下辊飞刀16、20相互交错设置。
42.防缠绕飞刀15的飞刀径向长度不高于上、下辊飞刀16、20的径向长度;防缠绕飞刀15的轴向长度大于上、下辊飞刀16、20的轴向长度;下辊飞刀20的轴向长度(刀片厚度)小于
上辊飞刀16的轴向长度(刀片厚度)。
43.上、下辊主轴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带座轴承17,并通过法兰板9固定在壳体1上。上、下辊主轴的同侧设有链轮13,两链轮13之间通过传动链条4传动。
44.上述散纸辊结构简单,功能可靠,并且不易产生夹纸或散不开等问题。
45.本实施例摒弃了转筒散包机的设计原理,形成一种新型的立式双辊散包结构,通过同向旋转的上下两根散纸辊在转动时带动其上的飞刀,在废纸包进过两个辊子中间时,形成的转向差使捆扎在一起的废纸包互相散开,使废纸包能够很快的分散开。
46.本实施例中新型散包机的壳体除进料口7与出料口8外全部密封;进料口7和出料口8均为规则的矩形,可以很便捷的根据上料输送机和出料输送机尺寸进行调整并进行密封;在散包机壳体的最顶端设置有除尘接管,可以连接除尘风机进行除尘作业。
47.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
前”、“后”、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