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纤维缠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36221发布日期:2021-07-13 15:17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纤维缠绕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复合纤维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纤维缠绕机。



背景技术:

复合纤维是多组分纤维的一种,在同一根纤维截面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相混合的聚合物纤维,利用复合纤维制造技术可以获得兼有两种聚合物特性的双组分纤维,纤维具有三维立体卷曲、高蓬松性和覆盖性,良好的导电性、抗静电性和阻燃性,因此主要用于毛线、毛毯、毛织物、保暖絮绒填充料、丝绸织物、非织造布、医疗卫生用品和特殊工作服等。

复合纤维在生产完毕后多采用绕设成等规格的方式进行打包,现有的绕设打包的方式多采用两根圆周转动的绕杆实现对复合纤维束的拉动绕设,但现有的绕设用的绕杆多为一侧开放的固定式设计,在将绕设完毕的复合纤维取下时,只能采用侧向拉动的方式,该过程中纤维束容易出现一定的磨损,从而降低了复合纤维束的出产品质,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复合纤维缠绕机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纤维缠绕机,避免了现有的侧向拉动纤维束的方式容易出现一定的磨损,从而降低了复合纤维束的出产品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纤维缠绕机,包括安装架、安装板、驱动电机、第一固定座、第一传动轴、第二固定座和第二传动轴,所述安装架的内部下端焊接连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顶端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安装板的顶端另一侧通过焊接连接有第一固定座,且第一固定座的内部上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第一传动轴,且第一传动轴的一端通过皮带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安装架的顶端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座,且第二固定座的内部中间位置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传动板,且传动板的内部两侧皆开设有活动槽,且两组活动槽的内部皆套设有活动块,两组所述活动块的一侧皆焊接连接有绕杆,两组所述活动块的内部中间位置处皆套设有限位杆,且两组限位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与两组活动槽的内壁焊接连接,两组所述限位杆的外部相对一侧皆套设有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动板的内部顶端一侧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部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活动轮,所述活动轮的内部一侧开设有限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组所述活动块皆成“工”字形设计,且活动块的横向部分套设在活动槽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活动槽的内壁和活动块的外壁弹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块横向部分的直径等于活动槽的内部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孔距活动轮中心位置处的间距大于安装槽的间距大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槽的宽度大于活动轮的宽度,且活动轮两侧距安装槽内壁间距大小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该装置通过传动板、活动槽、限位杆、弹簧、活动块和绕杆的相互配合,使用时,当复合纤维束完整的绕设在绕杆的外部后,对向挤压绕杆即可使绕杆带动两组活动块沿限位杆对向移动,活动块在移动过程中推动套设在限位杆外部的弹簧,从而使弹簧形变蓄力,两组活动块在对向移动过程中,两组绕杆的间距大小减小,从而使绕杆解除对复合线束的支撑作用,使复合纤维不受摩擦即可从的外部取下,避免了现有的侧向拉动纤维束的方式容易出现一定的磨损,从而降低了复合纤维束的出产品质的问题;

2、同时该装置通过安装槽、活动轮和限位孔的相互配合,使用时,将线束的线头部分穿过限位孔,转动活动轮使活动轮通过限位孔带动线束的线头部分转动,线头部分在限位孔的带动下嵌入至安装槽和活动轮间的间隙内,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线头部分稳定的固定在安装槽和活动轮之间,从而避免了现有的嵌入式限位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在绕线开始时,需要使用者手动绕设两圈以保证线圈在绕设初期时的形态的固定,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1、安装架;2、安装板;3、驱动电机;4、第一固定座;5、第一传动轴;6、第二固定座;7、第二传动轴;81、传动板;82、活动槽;83、限位杆;84、弹簧;85、活动块;86、绕杆;9、安装槽;10、活动轮;11、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

如图1-图4所示的一种复合纤维缠绕机,包括安装架1、安装板2、驱动电机3、第一固定座4、第一传动轴5、第二固定座6和第二传动轴7,安装架1的内部下端焊接连接有安装板2,且安装板2的顶端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3,安装板2的顶端另一侧通过焊接连接有第一固定座4,且第一固定座4的内部上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第一传动轴5,且第一传动轴5的一端通过皮带与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安装架1的顶端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座6,且第二固定座6的内部中间位置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轴7,第二传动轴7的一端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轴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轴7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传动板81,且传动板81的内部两侧皆开设有活动槽82,且两组活动槽82的内部皆套设有活动块85,两组活动块85的一侧皆焊接连接有绕杆86,两组活动块85的内部中间位置处皆套设有限位杆83,且两组限位杆83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与两组活动槽82的内壁焊接连接,两组限位杆83的外部相对一侧皆套设有弹簧84;

当复合纤维束完整的绕设在绕杆86的外部后,对向挤压绕杆86即可使绕杆86带动两组活动块85沿限位杆83对向移动,活动块85在移动过程中推动套设在限位杆83外部的弹簧84,从而使弹簧84形变蓄力,两组活动块85在对向移动过程中,两组绕杆86的间距大小减小,从而使绕杆86解除对复合线束的支撑作用,使复合纤维不受摩擦即可从绕杆86的外部取下,避免了现有的侧向拉动纤维束的方式容易出现一定的磨损,从而降低了复合纤维束的出产品的问题。

在其他实施例中,传动板81的内部顶端一侧开设有安装槽9,且安装槽9的内部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活动轮10,活动轮10的内部一侧开设有限位孔11;

使用时,将线束的线头部分穿过限位孔11,转动活动轮10使活动轮10通过限位孔11带动线束的线头部分转动,线头部分在限位孔11的带动下嵌入至安装槽9和活动轮10间的间隙内,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线头部分稳定的固定在安装槽9和活动轮10之间,从而避免了现有的嵌入式限位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在绕线开始时,需要使用者手动绕设两圈以保证线圈在绕设初期时的形态的固定,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两组活动块85皆成“工”字形设计,且活动块85的横向部分套设在活动槽82的内部;

通过活动块85“工”字形的设计,活动块85可卡设在活动槽82的内部,且活动块85在沿活动槽82运动的过程中可起到对部分区域的活动槽82的遮蔽作用,避免线束进入至活动槽82的内部,影响活动块85的正常滑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弹簧84的两端分别与活动槽82的内壁和活动块85的外壁弹性连接;

通过该设计,在弹簧84的弹力的作用,两组活动块85可始终具有背向运送的趋势,从而使绕杆86可在活动块85的带动下,起到对线束的绕设作用,借此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

在其他实施例中,活动块85横向部分的直径等于活动槽82的内部宽度;

通过该设计,活动槽82可起到对活动块85的可活动范围的限定作用,从而使活动块85可在活动槽82的限定下稳定的滑动,从而提高了装置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孔11距活动轮10中心位置处的间距大于安装槽9的间距大小;

通过该设计,在活动轮10的作用下,转动活动轮10时,限位孔11可从安装槽9的内部完全移出,从而使复合纤维束可正常的送入至限位孔11的内部,使活动轮10可通过限位孔11起到对复合线束的带动作用。

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槽9的宽度大于活动轮10的宽度,且活动轮10两侧距安装槽9内壁间距大小相同;

通过该设计,活动轮10两侧和安装槽9间皆会产生间隙,从而为线头的嵌入提供空间,同时通过安装槽9、活动轮10和线头间的摩擦力使线头可稳定的固定在间隙内,避免线头的松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