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丝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97554发布日期:2021-05-28 10:59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烟丝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草制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烟丝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烟草制丝过程中一般通过各类电子皮带秤输送烟丝,由传送带及其下料口系统对电子皮带秤进行供料,传送带的下料口供料的连续性对电子秤流量的稳定性及后工序工作的准确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传送带的来料流量不稳定、物料工艺参数变化、设备器件老化失效等原因,可能会导致传送带的下料口出现堵料的现象,若现场人员不能及时发现,会加重堵料情况,甚至造成全线长时间故障停车,对车间的连续化生产产生了不利影响,还导致需多人现场手动配合掏料,浪费现场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烟丝下料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烟草制丝工艺中不能及时发现传送带的下料口发生堵料,造成全线长时间故障停车,而影响连续化生产,以及导致需多人配合手动掏料,浪费人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烟丝下料装置,包括料斗和传送带,所述料斗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下料端的下方,所述料斗包括渐缩部和直管部,所述渐缩部的敞口朝上,所述渐缩部的收口朝下并与所述直管部的上端口相连,所述渐缩部安装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渐缩部内的堆料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烟丝下料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为图像识别装置,用于采集和分析处理所述渐缩部的内部图像并将所述图像和分析处理结果发送给上位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烟丝下料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为光电开关,所述光电开关安装于所述渐缩部的预设高度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烟丝下料装置,所述渐缩部包括靠近所述传送带的第一侧壁部和远离所述传送带的第二侧壁部,所述第一侧壁部的坡角小于所述第二侧壁部的坡角,所述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侧壁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烟丝下料装置,所述第一侧壁部和所述第二侧壁部均为绕所述直管部的中心轴线旋转的弧形结构,所述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侧壁部在设定高度上与所述直管部的中心轴线距离最远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烟丝下料装置,所述渐缩部在水平面上的横截面为四边形,所述渐缩部包括分别对应于所述四边形的四条边的四个侧斜面,其中一个侧斜面为所述第一侧壁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烟丝下料装置,所述第二侧壁部的坡角为60°~75°。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烟丝下料装置,所述渐缩部在水平面上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三角形的最小角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烟丝下料装置,还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与所述检测装置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烟丝下料装置,还包括捅料装置,所述捅料装置包括伸入所述直管部的捅料棒和用于驱动所述捅料棒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上位机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丝下料装置,通过在渐缩部内设置检测装置检测堆料高度,可根据该高度信息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防堵处理并进行可视化预警,从而防止发生更严重堵料而导致全线故障停车,保证连续化生产,避免需要多人配合手动掏料,节约人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烟丝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烟丝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传送带;2、料斗;21、渐缩部;211、第一侧壁部;212、第二侧壁部;22、直管部;23、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是为了清楚说明产品部件进行的编号,不代表任何实质性区别。“上”“下”的方向均以附图所示方向为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2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烟丝下料装置。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烟丝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烟丝下料系统包括传送带1和料斗2,料斗2位于传送带1的下料端的下方,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为传送带1的传输方向。料斗2包括渐缩部21和直管部22,渐缩部21的敞口朝上,渐缩部21的收口朝下并与直管部22的上端口相连。渐缩部21安装有检测装置23,检测装置23用于检测渐缩部21内的堆料高度。具体的,渐缩部21与直管部22相连后具有向上的敞口式进料口和向下的直口式出料口,物料从传送带1的下料端下落到料斗2的渐缩部21,然后经过直管部22下落到下一步工序的入料端。

在使用该烟丝下料装置时,将料斗2设置在传送带1的下料端的下方,使渐缩部21的敞口向上对准传送带1的下料端,使从传送带1抛下的物料落入料斗2。在下料过程中,渐缩部21内的检测装置23可以实时检测渐缩部21下端的堆料高度。通常渐缩部21内的堆料高度达到一定阈值时,需进行防堵处理,以避免堵料情况进一步恶化。现场人员或者控制装置可根据该高度信息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防堵处理。进一步的,该烟丝下料装置还可包括与检测装置23通讯连接的上位机,检测装置23将检测结果发送给上位机,上位机可实时显示检测结果并进行可视化预警提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渐缩部21内设置检测装置23检测堆料高度,可根据该高度信息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防堵处理并进行可视化预警,从而防止发生更严重堵料而导致全线故障停车,保证连续化生产,避免需要多人配合手动掏料,节约人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检测装置23可以是图像识别装置,如ccd相机,用于采集和分析处理渐缩部21的内部图像并将获取到的图像和分析处理结果发送给上位机。其中,将图像识别装置安装于渐缩部21的敞口边缘,以使图像识别装置尽量远离物料的下落区,以免下落的物料对图像识别产生干扰,影响图像的获取质量。图像识别装置可以实时获取渐缩部21的内部图像并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处理的结果是渐缩部21内的堆料高度是否达到预设高度。可实时将显示获取到的图像发送给上位机,以便更直观的观察渐缩部21内部堆料情况,实现对堵料情况的可视化预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检测装置23还可以是光电开关,光电开关安装于渐缩部21的预设高度处,例如位于渐缩部的二分之一高度处,实际安装高度根据料斗的大小、来料流量、物料工艺参数等确定。当堆料高度达到这一预设高度时,视为需要进行防堵处理。安装时,使光电开关发出的光束水平投向其对侧,当物料在渐缩部21内堆积到光束所在高度时,会对光束形成遮挡和反射,根据光电开关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判断出堆料高度是否达到检测装置23的安装高度,当达到检测装置23的安装高度时则视为需要进行防堵处理。

为了更准确的判断渐缩部21内的物料堆积高度,一般将检测装置23安装在渐缩部21的内侧壁上。但又为了方便物料能够顺利从渐缩部21中滑落,渐缩部21的侧壁的坡角一般设置在60°~75°之间,如60°或75°。在安装高度相同的情况下,该角度越小,检测装置23距离直管部22的中心轴线越近,从传送带1下落的物料便容易落到检测装置23上,对检测造成干扰,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为解决此问题,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烟丝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渐缩部21包括靠近传送带1的第一侧壁部211和远离传送带1的第二侧壁部212,第一侧壁部211的坡角小于第二侧壁部212的坡角,检测装置23安装于第一侧壁部211。其中,坡角指的是从直管部22的轴截面看,渐缩部21的侧壁与水平面的夹角。即在同一高度处的第一侧壁部211相比于第二侧壁部212与直管部22中心轴的水平距离要大,使检测装置23远离落料区域。其中,渐缩部21可由第一侧壁部211的两侧边与第二侧壁部212的两侧边一一对应相连而成,也可由三个或更多个侧壁部顺次相连而成。

其中,为了便于物料能够从渐缩部21的侧壁顺利滑入直管部22,并保证渐缩部21的敞口处有足够的落料空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侧壁部212坡角为60°~75°之间,如60°或75°。那么相应的第一侧壁部211坡角小于6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侧壁部211坡角为45°,或者第一侧壁部211的坡角为一变化值,如绕直管部22的中心轴线先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具体可根据料斗大小和实际情况确定第一侧壁部211的坡角。

使用时,使直管部22的中心线位于落料中心区域,这样可使得检测装置23距离直管部22中心线的距离较远,这样既可预留足够的落料空间,又可使检测装置23避开从传送带1抛送下来的物料,从而避免对检测装置23造成的遮挡或损坏,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中,将料斗以第一侧壁部211靠近传送带1的方式安装于传送带1的出料端下方,这样可以节省安装空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渐缩部21可以有多种形状,例如,第一侧壁部211和第二侧壁部212均为绕直管部22的中心轴线旋转的弧形结构,检测装置23安装于第一侧壁部211在设定高度上与直管部22的中心轴线距离最远处。其中,该弧形结构的弧形体现于渐缩部21在水平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圆形,而在直管部22的轴截面形状为非等腰梯形。只要第一侧壁部211的坡角小于第二侧壁部212的坡角即可。又例如,渐缩部21在水平面上的横截面为四边形,渐缩部21包括分别对应于该四边形的四条边的四个侧斜面,其中一个侧斜面为第一侧壁部211。再例如,渐缩部21在水平面上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检测装置23安装于该三角形的最小角处。总之,检测装置23以远离直管部22的中心轴线为宗旨设置渐缩部21的形状,而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列举的形状。

为了提高料斗的使用寿命,且获得较光滑的渐缩部21内壁,以利于物料的滑落,本使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渐缩部21为内壁经过抛光处理的不锈钢材质。进一步的,渐缩部21和直管部22的连接处为圆角。渐缩部21和直管部22可以为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别制作之后焊接成型。当为一体成型时,渐缩部21和直管部22的连接处设计成圆角;当为焊接成型时,将渐缩部21和直管部22的接口处打磨成圆角,以便于物料从两者接口处顺利滑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丝下料装置还包括蜂鸣器,蜂鸣器与检测装置23电连接,当检测装置23的检测结果为当前渐缩部21内的堆料高度达到了预设高度,则触发蜂鸣器进行现场声音报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丝下料系统还包括捅料装置和用于驱动所述捅料装置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伸入直管部22的捅料棒,捅料棒与上位机通信连接。当上位机接收到的检测结果是当前渐缩部21内的堆料高度达到预设高度时,控制捅料装置对料斗内的烟丝进行捅料,使堆积的烟丝从料斗落下。其中,驱动装置为直线电机,捅料棒与直线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直线电机驱动捅料棒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