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机构及治疗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92010发布日期:2021-10-09 12:17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机构及治疗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放射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机构及治疗床。


背景技术:

2.在癌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放射治疗床用于支撑患者。由于在患者上下治疗床时,治疗床需要低床位,以方便患者就位,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该低床位高度通常不应超过700mm。在患者在治疗床上躺好后,医生操作治疗床进行上升,以将患者体表的标记线与激光灯对准,使癌变病灶在高度上与治疗中心平齐,之后将患者病灶精准运动定位至放射治疗设备的照射中心接受治疗。
3.现有治疗床的升降机构存在以下几种方式:
4.1、采用丝杆或齿轮齿条的传动方式进行升降,升降行程主要依赖基体的高度,为了获得较大的行程,基体需要做到足够高,导致治疗床自身高度增高,为了满足较低的上床位置,必须将治疗床整体安装至地坑中,以便于患者上下床。由于在安装之前需要打地坑,增加了医院机房的基础建设要求及施工成本,同时,治疗床的初次安装、日常保养维修存在极大的安装和维护困难。
5.另外,由于丝杠通过电机驱动实现升降,如果电机设置在地坑中不利于方便维修,因此将电机设置在丝杠的顶部,电机和患者头部的位置距离较近,在竖直升降过程中电机直接承担负载,导致电机运行声响较大。然而齿轮齿条运行速度较低,在传动过程中会出现响动,随着速度的提升,噪音较大。因此这两种方式主要产生声响的电机、齿轮齿条的布置距离患者较近,影响患者治疗体验。
6.2、采用剪刀叉机构实现升降,采用丝杆摆动驱动,上升越高,丝杆螺母距离丝杆支撑端越远,导致支撑刚度越差,难以牢靠支撑患者,容易出现跌落的情况,安全性较差。
7.3、双层剪刀叉与剪刀叉机构类似,都是通过气缸驱动,斜向的气缸驱动,支撑点在底端,支撑刚度差;同时,气缸传动附件多,噪声大,不适于医疗设备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机构及治疗床,安装维护成本低,噪音小,支撑强度好。
9.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0.一种升降机构,用于驱动负载升降,包括基座、驱动源和动力杆,所述动力杆的下端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动力杆的上端与所述负载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源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输出轴,所述驱动源能够通过所述输出轴驱动所述动力杆的下端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使得所述负载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升降。
11.作为优选,所述动力杆的数量为两个。
12.作为优选,两个所述动力杆交叉铰接形成x型结构。
13.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源传动连接有第一丝杠副和第二丝杠副,所述驱动源通过第
一丝杠副传动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动力杆,所述驱动源通过第二丝杠副传动连接于另一个所述动力杆,所述第一丝杠副和所述第二丝杠副的旋向相反。
14.作为优选,所述动力杆的下端和与其对应的丝杠副之间通过下铰链座传动连接,所述动力杆的上端通过上铰链座转动连接于所述负载,所述上铰链座中至少一个滑动设置于所述负载。
15.作为优选,还包括从动杆,所述动力杆在驱动所述负载升降时带动所述从动杆运动。
16.作为优选,所述动力杆和所述从动杆交叉铰接形成x型结构。
17.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源通过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有丝杠副,所述丝杠副传动连接于所述动力杆。
18.作为优选,两个下铰链座分别一一对应铰接于所述从动杆的下端和所述动力杆的下端,两个上铰链座分别一一对应铰接于所述从动杆的上端和所述动力杆的上端,所述丝杠副与所述动力杆所连接的下铰链座传动连接,所述动力杆的上端通过上铰链座转动连接于所述负载,所述从动杆的上端通过上铰链座转动连接于所述负载,所述上铰链座中至少一个滑动设置于所述负载。
19.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治疗床,包括上述的升降机构。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机构,通过驱动源驱动动力杆的下端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就能够实现负载相对于基座的升降,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安装使用之前无须打地坑,减少了安装和维护的成本。同时,驱动源设置于动力杆的下端,驱动源距离动力杆的上端比较远,即驱动源和患者头部的位置距离较远,避免在升降过程中驱动源运行产生的噪音对患者进行干扰,从而提高患者体验。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治疗床,包括上述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实现负载的升降,用于满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同需求,提高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升降机构的原理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升降机构一种形式原理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升降机构另一种形式原理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升降机构在一个视角下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升降机构在另一个视角下结构示意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升降机构在一个视角下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升降机构在另一个视角下结构示意图。
30.图中:
31.100、负载;101、导轨;
32.1、基座;11、滑轨11;
33.2、驱动源;3、动力杆;4、下铰链座;41、滑块;5、上铰链座;51、滑动块;6、第一丝杠副;7、第二丝杠副;8、从动杆;9、丝杠副。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7.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8.实施例一
3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机构,适用于治疗床。该升降机构用于驱动负载100升降,其中负载100可以是床板、也可以是托盘等,该升降机构通过托盘实现床体的升降,当床体降低处于低位时,便于患者就位;当床体逐渐上升至一定高度后,便于患者利用放射治疗设备进行治疗。
40.如图1

4所示,该升降机构包括基座1、驱动源2和动力杆3,在基座1上设置有驱动源2,基座1起到了整体支撑的作用。驱动源2可以为驱动气缸、驱动电机等,本实施例优选驱动源2为驱动电机。驱动源2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输出轴,输出轴连接于动力杆3,动力杆3的下端与基座1转动连接,动力杆3的上端与负载100转动连接,驱动源2能够通过输出轴驱动动力杆3的下端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使得负载100能够相对于基座1升降。
41.本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构,通过驱动源2驱动动力杆3的下端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动力杆3下端相对于基座1转动,动力杆3的上端相对于负载100转动,就能够实现负载100相对于基座1的升降,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安装使用之前无须打地坑,减少了安装和维护的成本。同时,驱动源2设置于动力杆3的下端,驱动源2距离动力杆3的上端比较远,即驱动源2和患者头部的位置距离较远,避免在升降过程中驱动源2运行产生的噪音对患者进行干扰,从而提高患者体验。
42.具体地,动力杆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驱动源2的一侧设置有输出轴,输出轴通过丝杠副9传动连接于动力杆3的下端,且动力杆3的下端转动连接于基座1,动力杆3的上端转动连接于负载100。驱动源2驱动动力杆3的下端沿水平移动,在动力杆3的下端相对于基座1转动的同时,动力杆3的上端能够相对于负载100转动,并带动负载100升降。
43.进一步地,在动力杆3的下端和丝杠副9之间通过下铰链座4转动连接,丝杠副9具
体包括丝杠和丝杠螺母,驱动源2通过输出轴连接于丝杠,丝杠穿设于丝杠螺母,随着丝杠的转动,丝杠螺母沿丝杠的轴向方向移动,丝杠螺母连接于下铰链座4,从而带动下铰链座4能够相对于基座1滑动。优选地,在下铰链座4的底部设置有滑块41,在基座1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滑轨11,通过滑块41滑动配合与滑轨11,起到了导向作用,以保证下铰链座4滑动的顺畅性。由于下铰链座4一直处于滑动状态,下铰链座4此时也可以称为滑动铰链座。优选地,在上铰链座5的底部设置有滑动块51,在负载100的底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导轨101,通过滑动块51滑动配合与导轨101,起到了导向作用,以保证上铰链座5滑动的顺畅性。由于上铰链座5一直处于滑动状态,上铰链座5此时也可以称为滑动铰链座。
44.进一步地,动力杆3的上端通过上铰链座5转动连接于负载100,上铰链座5相对于负载100固定设置,上铰链座5此时也可以称为固定铰链座。可选地,上铰链座5可以通过螺栓直接固定于负载100的底部,或者上铰链座5底部的滑动块51通过锁止件固定于负载100底部的导轨101上,以实现上铰链座5和负载100的固定,采用这种方式,下铰链座4和上铰链座5的结构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于,相对于负载100或基座1固定设置的铰链座即为固定铰链座,使得固定铰链座和滑动铰链座无须单独生产,可以相互通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45.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果负载100较重时,可以增加相应的限位结构,以辅助承载负载100。
46.实施例二
47.如图2

3所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动力杆3的数量不同,本实施例动力杆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动力杆3之间不存在相互约束关系,两个动力杆3能够向彼此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转动,从而实现负载100的升降。如图2所示,驱动源2可以设置于两个动力杆3的一侧,驱动源2的输出轴连接于丝杠副9的丝杠,丝杠穿设于两个丝杠螺母,两个丝杠螺母一一对应连接于两个下铰链座4,两个下铰链座4一一对应连接于两个动力杆3的下端,下铰链座4能够相对于基座1滑动,此时下铰链座4为滑动铰链座,使得利用一个驱动源2能够同时实现两个动力杆3沿水平方向运动。两个动力杆3的上端一一对应通过上铰链座5转动连接于负载100。上铰链座5相对于负载100固定,此时上铰链座5为固定铰链座,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相比,两个动力杆3共同实现负载100的升降,支撑效果好,可靠性高。
48.可选地,如图3所示,驱动源2还可以设置于两个动力杆3之间,驱动源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输出轴,驱动源2传动连接有第一丝杠副6和第二丝杠副7,其中一个输出轴通过第一丝杠副6传动连接于其中一个动力杆3,另一个输出轴通过第二丝杠副7传动连接于另一个动力杆3,第一丝杠副6和第二丝杠副7的旋向相反。两个动力杆3能够向彼此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负载100的升降。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了避免两个动力杆3的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干涉,两个动力杆3下端需要相互错开一定距离。
49.实施例三
50.如图4

5所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两个动力杆3交叉铰接形成x型结构,使得两个动力杆3在受到驱动源2驱动作用的同时,两个动力杆3之间还相互制约。具体地,在两个动力杆3的中部同轴穿设有转轴,两个动力杆3均能够相对于转轴转动。
51.采用x型结构,两个动力杆3和基座1之间围成等腰三角形,动力杆3水平运动的距离l相当于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动力杆3升高的距离z相当于等腰三角形的高,通过底边的变化获得高度的变化,动力杆3和基座1之间的夹角为θ,因此z=l*tanθ,如果夹角θ的角度大
于45
°
,则tanθ>1,通过较小的水平运动距离,就可以获得较大的升高距离,具有一定比例放大作用。
52.进一步地,驱动源2设置于两个动力杆3之间,本实施例驱动源2优选为双输出轴电动机,驱动源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输出轴,其中一个输出轴通过第一丝杠副6传动连接于其中一个动力杆3的下端,另一个输出轴通过第二丝杠副7传动连接于另一个动力杆3的下端。通过设置第一丝杠副6和第二丝杠副7的旋向相反,两个动力杆3的下端在彼此相互靠近时,两个动力杆3相对于转轴进行转动,两个动力杆3的上端在彼此相互靠近的同时,实现负载100的上升;两个动力杆3的下端在彼此相互远离时,两个动力杆3相对于转轴进行转动,两个动力杆3的上端在彼此相互远离的同时,实现负载100的下降。采用这种方式,驱动源2的两侧均能够输出扭矩,具有力矩大,同步性好的优势。
53.可选地,驱动源2为单输出轴电机,驱动源2的输出端只设置有一个输出轴,该输出轴通过动力分流机构分别传动连接于第一丝杠副6和第二丝杠副7,第一丝杠副6传动连接于其中一个动力杆3的下端,第二丝杠副7传动连接于另一个动力杆3的下端。
54.具体地,动力分流机构具有一个进口端、第一出口端及第二出口端,进口端设置有驱动锥齿轮,第一出口端设置有第一从动锥齿轮,第二出口端设置有第二从动锥齿轮,第一从动锥齿轮和第二从动锥齿轮正对设置,驱动锥齿轮设置于第一从动锥齿轮和第二从动锥齿轮之间并分别与其相啮合,输出轴穿设于驱动锥齿轮并与其固定连接,驱动源2通过输出轴驱动驱动锥齿轮转动,并同时带动第一从动锥齿轮和第二从动锥齿轮的转动,由于驱动锥齿轮的轴线分别垂直于第一从动锥齿轮的轴线和第二从动锥齿轮的轴线,以达到驱动换向的目的。第一丝杠副6穿设于第一从动锥齿轮,以带动第一丝杠副6中丝杠的转动,第二丝杠副7穿设于第二从动锥齿轮,以带动第二丝杠副7中丝杠的转动。采用这种方式,对于那些只具有一个输出轴的驱动源2,利用动力分流机构同样可以实现两个动力杆3的运动,且动力分流机构具有传动效率高,可靠性好的优势。
55.进一步地,动力杆3的下端和与其对应的丝杠副9之间通过下铰链座4传动连接,动力杆3的下端能够相对于下铰链座4转动,由于动力杆3的下端能够沿水平方向做往复运动,该下铰链座4能够相对于基座1滑动,此时下铰链座4可以称为滑动铰链座。具体地,第一丝杠副6中的第一丝杠螺母套设于第一丝杠上,丝杠螺母连接于其中一个下铰链座4,第一丝杠螺母在绕着第一丝杠转动的同时,第一丝杠沿第一丝杠螺母的轴线方向移动,并带动该下铰链座4滑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丝杠副7传动连接于另一个下铰链座4的工作原理和第一丝杠副6传动连接于其中一个下铰链座4的工作原理相似,故不再详细赘述。
56.可选地,在下铰链座4的底部设置有滑块41,在基座1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滑轨11,滑块41滑动配合于滑轨11,起到了导向的效果,以保证动力杆3的下端在水平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57.进一步地,动力杆3的上端通过上铰链座5转动连接于负载100,动力杆3的上端能够相对于负载100转动。上铰链座5中至少一个滑动设置于负载100,具体地,上铰链座5和负载100之间具有以下两种配合方式;
58.第一种,两个动力杆3的上端所对应的上铰链座5中可以都可以相对于负载100滑动,采用这种方式,动力杆3滑动的行程较大,使得升降调节范围较大。具体地,在两个上铰链座5的顶部均设置有滑动块51,在负载100的底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导轨101,滑动块51滑
动配合于导轨101,起到了导向的效果,以保证动力杆3的上端在水平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两个滑动块51共用一个导轨101,节省生产成本。
59.第二种,两个动力杆3的上端所对应的上铰链座5中其中一个相对于负载100滑动,采用这种方式,两个上铰链座5其中有一个滑动,另外一个固定,即两个动力杆3的上端所对应的上铰链座5分别为固定铰链座和滑动铰链座,支撑和固定强度好,可靠性好。具体地,在其中一个上铰链座5的顶部均设置有滑动块51,在负载100的底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导轨101,滑动块51滑动配合于导轨101,起到了导向的效果,以保证动力杆3的上端在水平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60.可选地,还可以在两个上铰链座5的顶部均设置有滑动块51,需要滑动的上铰链座5所对应的滑动块51滑动配合于导轨101,不需要滑动的上铰链座5所对应的滑动块51通过锁止件锁止于导轨101上。采用这种方式,上铰链座5的结构相同,利用锁止件就可以实现上铰链座5在固定模式和滑动模式的切换,节省生产制造成本,使用方便、灵活。
61.实施例四
62.如图6

7所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动力杆3的数量不是两个,而是一个。该升降机构还包括从动杆8,动力杆3在驱动负载100升降时带动从动杆8运动,驱动源2直接通过动力杆3实现负载100的升降,从动杆8起到了随动作用,起到了辅助支撑的效果。
63.动力杆3和从动杆8不是交叉铰接形成x型结构时,动力杆3和从动杆8之间不存在相互约束关系。驱动源2可以设置于动力杆3和从动杆8的一侧,驱动源2的输出轴连接于丝杠副9的丝杠,丝杠穿设于两个丝杠螺母,两个丝杠螺母一一对应通过连接于两个下铰链座4,两个下铰链座4一一对应连接于动力杆3的下端和从动杆8的下端,与动力杆3相对应的下铰链座4能够相对于基座1滑动,此时与动力杆3相对应的下铰链座4为滑动铰链座,与从动杆8相对应的下铰链座4相对于基座1固定,此时与从动杆8相对应的下铰链座4为固定铰链座。还可以是,丝杠只是穿设于与从动杆8相对应的下铰链座4,两者没有传动关系,与从动杆8相对应的下铰链座4只是对丝杠起到支撑的作用。动力杆3和从动杆8的上端一一对应通过两个上铰链座5转动连接于负载100。上铰链座5相对于负载100固定,此时上铰链座5为固定铰链座,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相比,动力杆3和从动杆8共同实现负载100的升降,支撑效果好,可靠性高。
64.驱动源2还可以设置于动力杆3和从动杆8之间,驱动源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输出轴,其中一个输出轴通过第一丝杠副6传动连接于动力杆3,另一个输出轴通过第二丝杠副7连接于从动杆8。第二丝杠副7和与从动杆8相对应的下铰链座4之间没有传动关系。
65.可选地,动力杆3和从动杆8交叉铰接形成x型结构。动力杆3在受到驱动源2驱动作用的同时,动力杆3还受到从动杆8的制约。具体地,动力杆3和从动杆8的中部同轴穿设有转轴,动力杆3和从动杆8均能够相对于转轴转动。
66.进一步地,如图6

7所示,驱动源2设置于动力杆3的外侧或者从动杆8的外侧,驱动源2通过输出轴传动连接有丝杠副9,丝杠副9传动连接于动力杆3,利用丝杠副9的传动作用,实现动力杆3的下端沿水平方向移动。具体地,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67.第一种,驱动源2位于动力杆3的外侧时,在负载100处于升高过程时,动力杆3的下端远离驱动源2运动,从动杆8的下端与驱动源2沿水平方向的距离不变。
68.第二种,驱动源2位于从动杆8的外侧时(即图7),在负载100处于升高过程时,动力
杆3的下端靠近驱动源2运动,从动杆8的下端与驱动源2沿水平方向的距离不变。
69.采用第二种这种方式,当处于升高过程中,动力杆3向靠近驱动源2的方向移动,即动力杆3靠近用于驱动的支撑端,支撑刚度比较高,以保证对患者的良好承载,患者体验感好。
70.具体地,从动杆8的下端与下铰链座4铰接,动力杆3的下端与下铰链座4铰接,使得动力杆3和从动杆8均可以相对于基座1转动。丝杠副9与动力杆3所连接的下铰链座4传动连接,驱动源2通过输出轴驱动丝杠副9的丝杠转动,丝杠螺母套设于丝杠上并连接于与动力杆3对应的下铰链座4上。
71.可选地,还可以是丝杠同时穿设两个丝杠螺母,其中一个丝杠螺母连接于与动力杆3对应的下铰链座4上,使得下铰链座4能够相对于基座1滑动,另一个丝杠螺母连接于与从动杆8对应的下铰链座4上,该下铰链座4固定在基座1上,采用这种方式,丝杠由两个下铰链座4进行支撑,支撑效果好。优选地,驱动源2设置于与从动杆8对应的下铰链座4上,使得该下铰链座4同时兼顾驱动源2的安装座的作用。
72.进一步地,动力杆3对应的下铰链座4的底部设置有滑块41,在基座1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滑轨11,滑块41滑动配合于滑轨11,起到了导向的效果,以保证动力杆3的下端在水平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从动杆8对应的下铰链座4可以直接固定在基座1上,也可以在底部设置有滑块41,滑块41利用锁止件固定在滑轨11上。从动杆8对应的下铰链座4和从动杆8对应的下铰链座4结构相同,下铰链座4可以同批次制作完成,无需单独生产,节省生产成本。
73.可以理解的是,动力杆3的上端和从动杆8的上端和实施例三中两个动力杆3上端和负载100相互配合方式相同,本实施例动力杆3的上端对应于实施例三其中一个动力杆3的上端,从动杆8的上端对应于实施例三另外一个动力杆3的上端,故不再详细赘述。
74.实施例五
75.本实施例和实施例四的区别仅在于驱动源2的设置位置不同,实施例四中驱动源2设置于动力杆3的外侧或者从动杆8的外侧,本实施例驱动源2设置于动力杆3和从动杆8之间。
76.进一步地,驱动源2的输出轴通过丝杠副9传动连接于动力杆3的下端,具体地,丝杠副9穿设于丝杠螺母,丝杠螺母连接于下铰链座4,下铰链座4转动连接于动力杆3的下端,丝杠螺母在随丝杠转动的同时,丝杠螺母沿丝杠移动,并通过下铰链座4带动动力杆3的下端移动。与从动杆8对应的下铰链座4可以固定设置于基座1上,与从动杆8对应的下铰链座4和丝杠之间没有接触,还可以在驱动源2的两侧都设置有丝杠,与从动杆8对应的下铰链座4和与其相对应的丝杠之间没有传动关系,丝杠穿设于下铰链座4,只是起到了支撑的作用。
77.可以理解的是,动力杆3下端所对应的下铰链座4和从动杆8下端所对应的下铰链座4的结构和原理和实施例三相同,故不再详细赘述。
78.可以理解的是,动力杆3的上端和从动杆8的上端和实施例三中两个动力杆3上端和负载100相互配合方式相同,本实施例动力杆3的上端对应于实施例三其中一个动力杆3的上端,从动杆8的上端对应于实施例三另外一个动力杆3的上端,故不再详细赘述。
79.实施例六
8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床,包括上述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实现负载100的升降,用于满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同需求,提高用户体验感。
81.进一步地,在负载100的底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导轨101,上铰链座5如果需要处于滑动状态,设置在上铰链座5顶部的滑动块51和导轨101滑动配合,在导轨101的两端设置有防脱限位件,防脱限位件用于上铰链座5的限位,避免上铰链座5处于滑动状态时,容易从导轨101上滑出的情况。优选地,防脱限位件的位置可调,通过调整防脱限位件的位置,实现上铰链座5滑动行程的调节,从而对升降机构的升降高度的调节,操作方便,使用灵活。
82.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8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84.此外,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