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湿分离一体收餐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63244发布日期:2021-06-22 15:29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湿分离一体收餐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湿分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干湿分离一体收餐台。



背景技术:

干湿分类是针对我国居民生活垃圾中厨余和果皮类垃圾比例较高,其水分含量高,不利于垃圾回收和最终处置的国情提出的一种简单实用的垃圾分类方式,干湿分类只是我国推广垃圾分类的一个初步阶段,在这一阶段不仅仅是提高垃圾的处理回收效果,更重要地是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意识,将来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类种类,提高垃圾回收效率,进一步减少填埋和焚烧的垃圾量,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现在大多使用的时传统的收餐台,这样得收餐台不具备筛分功能,不能有效的将干垃圾和湿垃圾进行区分,且功能单一,使用不当会造成可回收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干湿分离一体收餐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干湿分离一体收餐台,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开设有入渣口,所述入渣口的顶部两侧开设有长条结构的卡槽,且两个卡槽的位置相互对称,所述入渣口内活动设置有沥水篮,且沥水篮的大小与入渣口匹配,所述主体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放置盒,且放置盒与主体的侧面相互平行,所述主体内部活动设置有收集桶,且收集桶的大小与主体中空部分匹配,并与主体的底部相互平行,所述主体的一侧为活动门,且活动门与收集桶的一侧相互平行,所述主体的一侧开设有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沥水篮的两侧固定设置有多个卡块,且每个卡块的位置相互对称,并与卡槽的大小匹配,所述沥水篮的两侧与底部设置有多个方形孔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沥水篮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两个把手,且两个把手的位置相互对称,并与沥水篮相互垂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两个挂钩,且两个挂钩的位置相互对称,并与主体的侧面相互平行,所述主体侧面与活动门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两个合页,且两个合页的位置相互对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凹槽内活动设置有圆柱结构的插栓,所述活动门远离合页的一端设有方形凸起,且凸起表面开设有圆形插槽,并与插栓的大小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收集桶包括干垃圾隔层和湿垃圾隔层,所述干垃圾隔层与湿垃圾隔层相互平行,且湿垃圾隔层的位置与入渣口对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体底部固定设置有多个万向轮,且每个万向轮的位置相互对称,并与主体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区别于现有的技术,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能够让使用者简单明了的理解工作原理,通过入渣口的设计,可以将饭后的残羹剩饭倒入,卡槽的设计可以方便将沥水篮卡住,防止沥水篮滑落进入渣口内部,沥水篮可以放置处理完残羹剩饭的碗碟一类,使碗碟不与残渣混合,层次分明,放置盒的设计可以很好地将筷子和勺子一类物品进行收集放置,收集桶的双层设计可以很好地将垃圾进行干湿分类收集,不会出现垃圾混合不易处理的情况,活动门可以防止收集桶滑出,起到抵挡的作用,挂钩可以用于放置纸质或布料类的清洁物品,万向轮可以给予收餐台移动的能力,加强了灵活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干湿分离一体收餐台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干湿分离一体收餐台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干湿分离一体收餐台的收集桶立体图;

图4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5是图2中b处放大图。

图中:1、主体;2、入渣口;3、卡槽;4、沥水篮;5、放置盒;6、收集桶;7、活动门;8、凹槽;9、卡块;10、把手;11、挂钩;12、合页;13、插栓;14、干垃圾隔层;15、湿垃圾隔层;16、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干湿分离一体收餐台,包括主体1,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入渣口2,入渣口2的顶部两侧开设有长条结构的卡槽3,且两个卡槽3的位置相互对称,入渣口2内活动设置有沥水篮4,且沥水篮4的大小与入渣口2匹配,主体1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放置盒5,且放置盒5与主体1的侧面相互平行,主体1内部活动设置有收集桶6,且收集桶6的大小与主体1中空部分匹配,并与主体1的底部相互平行,主体1的一侧为活动门7,且活动门7与收集桶6的一侧相互平行,主体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8。

其中,沥水篮4的两侧固定设置有多个卡块9,且每个卡块9的位置相互对称,并与卡槽3的大小匹配,沥水篮4的两侧与底部设置有多个方形孔洞,沥水篮4可以放置处理完残羹剩饭的碗碟一类,使碗碟不与残渣混合,层次分明。

其中,沥水篮4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两个把手10,且两个把手10的位置相互对称,并与沥水篮4相互垂直,把手10可以将沥水篮4取出。

其中,主体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两个挂钩11,且两个挂钩11的位置相互对称,并与主体1的侧面相互平行,主体1侧面与活动门7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两个合页12,且两个合页12的位置相互对称,挂钩11可以用于放置纸质或布料类的清洁物品。

其中,凹槽8内活动设置有圆柱结构的插栓13,活动门7远离合页12的一端设有方形凸起,且凸起表面开设有圆形插槽,并与插栓13的大小匹配,活动门7可以防止收集桶6滑出,起到抵挡的作用。

其中,收集桶6包括干垃圾隔层14和湿垃圾隔层15,干垃圾隔层14与湿垃圾隔层15相互平行,且湿垃圾隔层15的位置与入渣口2对称,收集桶6的双层设计可以很好地将垃圾进行干湿分类收集,不会出现垃圾混合不易处理的情况。

其中,主体1底部固定设置有多个万向轮16,且每个万向轮16的位置相互对称,并与主体1相互垂直,万向轮16可以给予收餐台移动的能力,加强了灵活性。

工作原理:工作时,首先检查收餐台是否正常,检查完毕后,可将收餐台推动至指定收餐位置进行操作,收集的垃圾分为干垃圾和湿垃圾,干垃圾为不易腐烂或降解的物质,一般指纸质或布料一类,此类干垃圾可收集放置进干垃圾隔层14内,湿垃圾为易腐烂或降解的物质,一般指残羹剩饭一类,此类湿垃圾可收集再通过入渣口2倒入,入渣口2底部即为湿垃圾隔层15,这样可以使得垃圾进行分类,不会出现垃圾混合不易处理的情况,且剩余的碗碟一类物品可以将其放置在沥水篮4内,剩余筷子和勺子一类物品可收集放置进放置盒5内,剩余其他需要清理的地方可以利用挂钩11上的抹布进行清理,处理完毕后,可将收餐车移动至指定位置进行垃圾的回收或其他处理。

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