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导向装置

文档序号:25933582发布日期:2021-07-20 16:17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缆导向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材料、电缆辅助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线缆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型机械运作的地方往往会有很多电缆支持其电力的需求,在收放这些电缆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将会对电缆产生损伤,甚至使电缆发生扭曲,打卷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人工对电缆进行干预,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对电缆的使用寿命也有影响。

关于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并未很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急需要一种方便拆卸的线缆导向装置来引导电缆的收放,或者改变电缆的移动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导向装置,用于解决大型机械用电过程中收放电缆时,对电缆进行导向的作用,该导线架针对较软的线材亦或是像电缆这类较硬的线材在机器收放的过程中起支撑导线的作用,亦可以安装在转动的部件上改变线材的移动方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线缆导向装置,包括上外壳、下外壳、导轮、上固定块、下固定块和长轴,所述上外壳、下外壳拼接成管状壳体,两侧拼接处均采用活动铰链,分别有长销穿过,所述导轮分布于上外壳、下外壳内侧周向和轴向,所述导轮的轮轴分别置于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的凹槽处,并由长轴穿过并固定,所述下外壳底部装有可相对下外壳转动的支撑轴。

作为优选,所述上外壳、下外壳中导轮、上固定块、下固定块对称分布,当上外壳、下外壳闭合时,其闭合壳体每个周向位置分布有六个导轮。

作为优选,所述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均通过螺钉安装于上外壳、下外壳相应的安装槽的螺孔处。

作为优选,所述上外壳、下外壳轴向上导轮的数量为2~5个。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轴顶部设有凸起的轴肩,底部设有螺纹,所述支撑轴顶部套有轴承并伸入下外壳底部凹槽内,所述支撑轴下部穿过底座并被螺母固定,所述下外壳底端安装有下端盖,该下端盖和支撑轴顶部的轴肩将轴承夹住,所述支撑轴外套有支撑轴套,该支撑轴套上端顶住轴承,支撑轴套底端置于底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导向装置,由于在壳体内设置了不同方向的导轮构成的电缆通道,使得电缆通过时采用一种良性的滚动摩擦,减小了对电缆的损伤、扭曲等问题。另外,下外壳底部连有竖直方向且可转动的支架轴,使得该装置能适应不同位置、方向的电缆通过,减少了电缆损耗,增加而来适应性,减少了人工的操作量,使线缆能够按照需要的轨迹快速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导向装置在上外壳、下外壳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导向装置在上外壳、下外壳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导轮、上固定块、下固定块的连接关系在上外壳、下外壳中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上外壳、下外壳展开后的俯视图;

图5为图1中中略去上外壳部分的剖视结构图;

图中附图标记如下:

1—下外壳;2—上外壳;3—上固定块;4—导轮;5—下固定块;6—长轴;7—轴承;8—下端盖;9—支撑轴;10—支撑轴套;11—底座;12—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容易被清楚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以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导向装置,包括上外壳2、下外壳1、导轮4、上固定块3、下固定块5和长轴6,所述上外壳2、下外壳1拼接成管状壳体,两侧拼接处均采用活动铰链,分别有长销穿过,所述导轮4分布于上外壳2、下外壳1内侧周向和轴向,所述导轮4的轮轴分别置于上固定块3和下固定块5的凹槽处,并有长轴6穿过并固定,所述下外壳1底部装有可相对下外壳1转动的支撑轴9。

作为优选,所述上外壳2、下外壳1中导轮4、上固定块3、下固定块5对称分布,当上外壳2、下外壳1闭合时,其闭合壳体每个周向位置分布有六个导轮。

作为优选,所述上固定块3和下固定块5均通过螺钉安装于上外壳2、下外壳1相应的安装槽的螺孔处。

作为优选,所述上外壳2、下外壳1轴向上导轮4的数量为2~5个。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轴9顶部设有凸起的轴肩,底部设有螺纹,所述支撑轴9顶部套有轴承7并伸入下外壳2底部凹槽内,所述支撑轴9下部穿过底座11并被螺母12固定,所述下外壳2底端安装有下端盖8,该下端盖8和支撑轴9顶部的轴肩将轴承7夹住,所述支撑轴9外套有支撑轴套10,该支撑轴套10上端顶住轴承7,支撑轴套10底端置于底座11上,使其且能够沿支架轴向旋转,且底座可以是其他的支撑形式。

所述导轮组可支持的线缆可以是绳索、电缆、电线等柔性材料,其直径为20mm到50mm之间。

本装置在使用时,将闭合状态下的上外壳2、下外壳1,从左右任意一边取出长销,打开该导线壳体将线缆放入其中,闭合导线架插上长销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线缆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外壳、下外壳、导轮、上固定块、下固定块和长轴,所述上外壳、下外壳拼接成管状壳体,两侧拼接处均采用活动铰链,分别有长销穿过,所述导轮分布于上外壳、下外壳内侧周向和轴向,所述导轮的轮轴分别置于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的凹槽处,并由长轴穿过并固定,所述下外壳底部装有可相对下外壳转动的支撑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壳、下外壳中导轮、上固定块、下固定块对称分布,当上外壳、下外壳闭合时,其闭合壳体每个周向位置分布有六个导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均通过螺钉安装于上外壳、下外壳相应的安装槽的螺孔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壳、下外壳轴向上导轮的数量为2~5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顶部设有凸起的轴肩,底部设有螺纹,所述支撑轴顶部套有轴承并伸入下外壳底部凹槽内,所述支撑轴下部穿过底座并被螺母固定,所述下外壳底端安装有下端盖,该下端盖和支撑轴顶部的轴肩将轴承夹住,所述支撑轴外套有支撑轴套,该支撑轴套上端顶住轴承,支撑轴套底端置于底座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缆导向装置。包括上外壳、下外壳、导轮、上固定块、下固定块和长轴,所述上外壳、下外壳拼接成管状壳体,两侧拼接处均采用活动铰链,分别有长销穿过,所述导轮分布于上外壳、下外壳内侧周向和轴向,所述导轮的轮轴分别置于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的凹槽处,所述下外壳底部装有可相对下外壳转动的支撑轴。本实用新型可减小对电缆的损伤、扭曲等问题,并能适应不同位置、方向的电缆通过,减少了电缆损耗,增加而来适应性,减少了人工的操作量,使线缆能够按照需要的轨迹快速运动。

技术研发人员:刘源泂;刘志远;杨运政;蒋国忠;黄益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11.05
技术公布日:2021.07.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