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68158发布日期:2021-06-22 15:35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转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大宗货物的转运设备中,多以货叉类型为主,带有货叉的转运设备可独自完成对货物的转运过程,几乎不需要作业人员与货物接触。但这种只适用于较大操作空间的区域,而在较狭小的空间内,尤其是小件货物在装车的过程中,转运设备无法灵活自由的进行转身调节,导致取放货物的方向方式固定;同时当设备与货物及车身均存在一定间隙时,这时只能依靠人力对货物进行转运至设备上,增加了人力支出和作业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通过货叉对货物取放时的方向方式固定,以及设备与货物及车身均存在间隙时,导致转运设备不适用在狭小空间进行操作,容易增加作业风险以及人力投入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升降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升降装置,包括机架、卷扬机构和承托机构,所述卷扬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承托机构滑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一侧,并通过绳索与所述卷扬机构连接;所述承托机构包括下托板和滑动设置于所述下托板上的上托板,所述下托板上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整体呈t型,所述上托板底面固定设有可沿第二导向槽滑动的限位滑块。通过卷扬机构调整承托机构至合适位置,上托板沿第二导向槽可相对于下托板选择向左右两侧及前侧移动,将上托板选择向两侧滑出至货物底部;将上托板向前方滑出,便于完成将货物的装车过程,以满足在狭小空间内对货物的承接,或是在设备与车身存在一定间隙时,通过上托板的滑出弥补存在的间隙导致货物在移动时存在的障碍,节省人力成本的投入,并降低人工搬运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机架的纵梁上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设置于所述承托机构一侧,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滑动设有带动承托机构升降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绳索远离卷扬机构的一端相接。通过第一导向槽限定承托机构的移动方向,提升在对货物升降时的稳定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支撑板背向机架的侧面上设有承托所述承托机构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有至少两根,并呈水平设置。通过加强筋增加承托机构在支撑板上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机架的下部固定设有两根水平的叉腿,所述叉腿设置于所述承托机构一侧,并对初始状态时的承托机构承托。通过叉腿为机架的移动提供重心,并在初始状态时对承托机构承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叉腿上设有缓冲块。通过缓冲块降低承托机构恢复至初始状态时与叉腿之间的碰撞。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上托板顶面设有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设有若干个,并沿所述上托板边沿分布设置。通过操作部便于对上托板在下托板上的移动进行推拉的辅助。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卷扬机构和承托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的背向两侧,所述机架顶部设有换向机构,所述绳索绕过所述换向机构;所述卷扬机构在机架竖向的中段设置。通过换向机构以降低卷扬机构在机架上的位置,以便于对卷扬机构的控制,降低装置的重心高度,以及对绳索磨损情况的观察。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卷扬机构调整承托机构至合适位置,上托板沿第二导向槽可相对于下托板选择向左右两侧及前侧移动,将上托板选择向两侧滑出至货物底部;将上托板向前方滑出,便于完成将货物的装车过程,以满足在狭小空间内对货物的承接,或是在设备与车身存在一定间隙时,通过上托板的滑出弥补存在的间隙导致货物在移动时存在的障碍,节省人力成本的投入,并降低人工搬运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底部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承托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机架,11、第一导向槽,12、叉腿,121、缓冲块,2、卷扬机构,3、换向机构,4、支撑板,41、加强筋,5、承托机构,51、下托板,511、第二导向槽,52、上托板,521、操作部,522、限位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所示,一种升降装置,包括机架1、卷扬机构2和承托机构5,所述卷扬机构2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机架1呈竖向放置的口型,所述承托机构5滑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一侧,并通过绳索与所述卷扬机构2连接;所述承托机构5包括下托板51和滑动设置于所述下托板51上的上托板52,所述下托板51上设有第二导向槽511,所述第二导向槽511整体呈t型,所述上托板52底面固定设有可沿第二导向槽511滑动的限位滑块522。通过卷扬机构2调整承托机构5至合适位置,上托板52沿第二导向槽511可相对于下托板51选择向左右两侧及前侧移动,将上托板52选择向两侧滑出至货物底部;将上托板52向前方滑出,便于完成将货物的装车过程,以满足在狭小空间内对货物的承接,或是在设备与车身存在一定间隙时,通过上托板52的滑出弥补存在的间隙导致货物在移动时存在的障碍,节省人力成本的投入,并降低人工搬运的风险。

所述机架1的纵梁上设有第一导向槽11,所述第一导向槽11设置于所述承托机构5一侧,所述第一导向槽11内滑动设有带动承托机构5升降的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与绳索远离卷扬机构2的一端相接。通过第一导向槽11限定承托机构5的移动方向,提升在对货物升降时的稳定操作。

所述支撑板4背向机架1的侧面上设有承托所述承托机构5的加强筋41,所述加强筋41设有至少两根,并呈水平设置。通过加强筋41增加承托机构5在支撑板4上的结构强度。

所述承托机构5的底部与加强筋41固定连接。以提高承托机构5的稳定程度。

所述机架1的下部固定设有两根水平的叉腿12,所述叉腿12设置于所述承托机构5一侧,并对初始状态时的承托机构5承托。通过叉腿12为机架1的移动提供重心,并在初始状态时对承托机构5承托。

所述叉腿12上设有缓冲块121。通过缓冲块121降低承托机构5恢复至初始状态时与叉腿12之间的碰撞。

所述上托板52顶面设有操作部521,所述操作部521设有若干个,并沿所述上托板52边沿分布设置。通过操作部521便于对上托板52在下托板51上的移动进行推拉的辅助。

所述卷扬机构2和承托机构5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背向两侧,所述机架1顶部设有换向机构3,所述绳索绕过所述换向机构3;所述卷扬机构2在机架1竖向的中段设置。通过换向机构3以降低卷扬机构2在机架1上的位置,以便于对卷扬机构2的控制,降低装置的重心高度,以及对绳索磨损情况的观察。

所述机架1上固定设有水平台面的安装台,所述卷扬机构2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台上。以提高卷扬机的安装固定的便捷性。

所述机架1及叉腿12上均设有导向轮。提高设备移动的便利性。

所述机架1底部固定设有导向腿柱,所述导向腿柱背向设置于承托机构一侧,且导向腿柱的自由端设有万向轮。以增加设备的转向便利性。

综上所述本装置在使用时,在狭窄空间内对货物的取放或是对和设备存在一定间距的车身上的货物取方时,通过调整上托板52相对于下托板51在左右及向前方的移动,以对货物在不同存放方位的适应,并通过上托板52的滑出解决设备与货物之间存在间隙导致转运的繁琐操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升降装置,通过卷扬机构调整承托机构至合适位置,上托板沿第二导向槽可相对于下托板选择向左右两侧及前侧移动,将上托板选择向两侧滑出至货物底部;将上托板向前方滑出,便于完成将货物的装车过程,以满足在狭小空间内对货物的承接,或是在设备与车身存在一定间隙时,通过上托板的滑出弥补存在的间隙导致货物在移动时存在的障碍,节省人力成本的投入,并降低人工搬运的风险。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上”、“下”、“外侧”“内侧”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位置上的相对关系,而不必给予定性。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