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饲料智能称重装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69977发布日期:2021-07-23 14:17阅读:82来源:国知局
水产饲料智能称重装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饲料生产加工领域,尤其涉及水产饲料智能称重装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水产科学技术的发展,配合饲料的营养成分全面而合理、适用性好、散失浪费少、投喂方便、饲料报酬高等优点,已逐渐被广大养殖者所认识和接受。

在加大投入的水产饲料生产工作中,水产饲料称重装袋是尤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水产饲料产量庞大,传统的人工称重装袋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快速的生产进度,市场上出现了各种装料机,仍然需要人工铲料,拎袋称重,耗费劳动力,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了水产饲料智能称重装袋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产饲料智能称重装袋系统,解决了水产饲料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人工铲料,拎袋称重,耗费劳动力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水产饲料智能称重装袋系统,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一侧滑动安装有运料箱,且控制箱远离运料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下料箱,所述运料箱上设有铲料装置,所述铲料装置包括铲子、挥臂、套杆、第一异步电机、拉杆、从动杆、主杆、第一牵引绳和第四绞盘,所述运料箱内部转动安装有套杆,且套杆的内腔固定安装有主杆,所述主杆的杆体圆周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从动杆,且两个所述从动杆与主杆垂直,两个所述从动杆的顶端均延伸穿过主杆固定安装有拉杆,所述运料箱的内部设有第一异步电机,且第一异步电机的输出轴圆周侧壁上固定套设有第四绞盘,所述第四绞盘与拉杆之间连接有第一牵引绳,所述套杆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穿过运料箱固定连接有挥臂,且挥臂远离运料箱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铲子,所述铲子内部设有红外线,所述控制箱与运料箱之间设有运输装置,且所述运输装置包括第二牵引绳、第一绞盘、第二绞盘、第三绞盘和第二异步电机,所述控制箱内沿其高度方向由高到低等距离依次分布有第二绞盘、第三绞盘和第一绞盘,且第二绞盘、第三绞盘和第一绞盘均转动安装在控制箱内部,所述第一绞盘与第三绞盘之间连接有第二牵引绳,且第二牵引绳绕过第二绞盘,所述控制箱内部的中段设有第二异步电机,且所述第三绞盘固定套设在第二异步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下料箱的底部设有伸缩撑袋装置,且所述下料箱的下方设有自动称重装置,所述自动称重装置包括固定杆、水管、浮塞、横杆、挡块、称重箱、隔板和出水口,所述下料箱的底端两侧固定安装有呈对称分布的固定杆,且下料箱的下方设有称重箱,所述称重箱的内部滑动安装有隔板,且称重箱的底部两侧设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出水口,且两个所述出水口分别与位于同一侧的固定杆之间连接有水管,且水管远离出水口的端部内侧设有浮塞,所述浮塞远离出水口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远离浮塞的端部延伸至水管外部,且固定安装挡块。

优选的,所述下料箱的顶端呈倒梯形,且控制箱与下料箱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块。

优选的,所述套杆与主杆、拉杆、第一异步电机以及下料箱的中轴线共面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绞盘、第二绞盘、第三绞盘与第四绞盘共面设置。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上设有控制器和开关。

优选的,所述伸缩撑袋装置包括滑竿、滑块、撑杆和夹片,所述下料箱底端固定安装有呈相互对称分布的两个滑竿,且两个所述滑竿的两端均滑动套设有滑块,且位于同一根滑竿上的两个所述滑块底部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撑杆,且撑杆的底部均固定安抓有夹片,两个所述滑竿的圆周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套设有弹簧,且位于滑竿上的两个撑杆之间。

优选的,所述下料箱的内部设有螺旋下料管。

优选的,两个所述撑杆位于两个所述固定杆相互靠近的一侧,且两个所述夹片位于两个所述挡块相互靠近的一侧,所述隔板与称重箱底部之间以及水管中出水口与浮塞之间均有液体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铲料装置,可以实现自动铲料的目的,避免人工铲料,减少劳动力,工作便捷且高效。

2、通过运输装置,可以完成自动铲料后又自动下料的过程,全程无需人为输送,操作简单容易实施,保障了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3、通过伸缩撑袋装置和自动称重装置,可以实现无需人工撑袋拎袋,独立完成装袋称重工作,减轻工作者的工作强度。

综上所述,该装置不仅能实现无需人工铲料的目的,红外线自动找料,智能化操作,科技感强;还能实现从铲料、倒料、下料、撑袋、装袋和称重全程自动一体化,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既便捷又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剖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箱的正剖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套杆和拉杆之间的正剖图。

图中标号:1、控制箱;2、运料箱;3、下料箱;4、铲子;5、挥臂;6、红外线;7、套杆;8、第一异步电机;9、拉杆;10、第一牵引绳;11、第二牵引绳;12、第一绞盘;13、第二绞盘;14、第三绞盘;15、第二异步电机;16、滑竿;17、滑块;18、撑杆;19、夹片;20、固定杆;21、水管;22、浮塞;23、横杆;24、挡块;25、称重箱;26、隔板;27、出水口;28、螺旋下料管;29、从动杆;30、主杆;31、开关;32、控制器;33、第四绞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水产饲料智能称重装袋系统,包括控制箱1,控制箱1上设有控制器32和开关31,控制箱1的一侧滑动安装有运料箱2,且控制箱1远离运料箱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下料箱3,下料箱3的内部设有螺旋下料管28,下料箱3的顶端呈倒梯形,且控制箱1与下料箱3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块,可以实现倒料一体化的目的。

运料箱2上设有铲料装置,铲料装置包括铲子4、挥臂5、套杆7、第一异步电机8、拉杆9、从动杆29、主杆30、第一牵引绳10和第四绞盘33,运料箱2内部转动安装有套杆7,且套杆7的内腔固定安装有主杆30,主杆30的杆体圆周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从动杆29,且两个从动杆29与主杆30垂直,两个从动杆29的顶端均延伸穿过主杆30固定安装有拉杆9,运料箱2的内部设有第一异步电机8,且第一异步电机8的输出轴圆周侧壁上固定套设有第四绞盘33,第四绞盘33与拉杆9之间连接有第一牵引绳10,套杆7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穿过运料箱2固定连接有挥臂5,且挥臂5远离运料箱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铲子4,铲子4内部设有红外线6,套杆7与主杆30、拉杆9、第一异步电机8以及下料箱3的中轴线共面设置,可以实现自动铲料的目的。

控制箱1与运料箱2之间设有运输装置,且运输装置包括第二牵引绳11、第一绞盘12、第二绞盘13、第三绞盘14和第二异步电机15,控制箱1内沿其高度方向由高到低等距离依次分布有第二绞盘13、第三绞盘14和第一绞盘12,且第二绞盘13、第三绞盘14和第一绞盘12均转动安装在控制箱1内部,第一绞盘12与第三绞盘14之间连接有第二牵引绳11,且第二牵引绳11绕过第二绞盘13,控制箱1内部的中段设有第二异步电机15,且第三绞盘14固定套设在第二异步电机15的输出轴上,第一绞盘12、第二绞盘13、第三绞盘14与第四绞盘33共面设置,可以实现自动倒料的目的。

下料箱3的下方设有自动称重装置,自动称重装置包括固定杆20、水管21、浮塞22、横杆23、挡块24、称重箱25、隔板26和出水口27,下料箱3的底端两侧固定安装有呈对称分布的固定杆20,且下料箱3的下方设有称重箱25,称重箱25的内部滑动安装有隔板26,且称重箱25的底部两侧设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出水口27,且两个出水口27分别与位于同一侧的固定杆20之间连接有水管21,且水管21远离出水口27的端部内侧设有浮塞22,浮塞22远离出水口27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横杆23,横杆23远离浮塞22的端部延伸至水管21外部,且固定安装挡块24,可以起到无需人工拎袋称重的作用。

下料箱3的底部设有伸缩撑袋装置,伸缩撑袋装置包括滑竿16、滑块17、撑杆18和夹片19,下料箱3底端固定安装有呈相互对称分布的两个滑竿16,且两个滑竿16的两端均滑动套设有滑块17,且位于同一根滑竿16上的两个滑块17底部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撑杆18,且撑杆18的底部均固定安抓有夹片19,两个滑竿16的圆周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套设有弹簧,且位于滑竿16上的两个撑杆18之间,两个撑杆18位于两个固定杆20相互靠近的一侧,且两个夹片19位于两个挡块24相互靠近的一侧,隔板26与称重箱25底部之间以及水管21中出水口27与浮塞22之间均有液体分布,可以起到无需人工撑袋的作用。

工作原理:该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编织袋套在夹片19上,打开开关31,控制器32启动,通过红外线6感应到达饲料堆放区域,铲子4铲动饲料,接着第二异步电机15启动,第三绞盘14转动缠绕第二牵引绳11,使运料箱2在第二牵引绳11上从第一绞盘12往第二绞盘13进行输送,继而运料箱2达到第二绞盘13,第一异步电机8启动,第四绞盘33转动缠绕第一牵引绳10,拽动拉杆9,使主杆30转动,带动套杆7转动,同时挥臂5带动铲子4向后抬起,倒料进入下料箱3内的螺旋下料管28,然后落入编织袋内,随着编织袋重量逐渐增加,隔板26逐渐在称重箱25内下沉,隔板26与称重箱25底部之间的液体通过出水口27流进水管21内,浮塞22被液体推动外移,横杆23逐渐露出水管21,两个挡块24逐渐相互靠近,挤压夹片19,同时两个撑杆18也逐渐相互靠近,滑块17在滑竿16上滑动,编织袋内饲料重量达到一定数值后,两个夹片19完全贴合,下料口关闭,装袋承重结束,即可完成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