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载机机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52127发布日期:2021-08-13 16:11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载机机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用转载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载机机尾。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由于受刮板输送机交叉侧卸机头动力部和链轮安装空间限制,转载机机尾在设计时均采用上下结构型式,这种机尾结构复杂,两个压板通过盖板焊接为一个整体,焊接变形和加工难度大,链轮的支撑面由活架体和机尾加通过螺栓连接后配合加工成型,定位基准较多,加工难度大;活架体因用螺栓和机尾架连接,连接不可靠,容易因螺栓松动而导致活动机架过度磨损,活动机因和机尾架配合加工,导致活动架体一致性和互换性较差,活架体损坏后不易更换,影响整个机尾的维护难度和使用寿命。如何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既能降低加工难度又能满足拆装空间要求的配刮板输送机交叉侧卸机头的转载机机尾,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转载机机尾,其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机尾架和盖板之间设置两个独立的压板用于安装机尾链轮,同时将压板扣设在机尾架的一个侧板上,能有效避免压板和盖板之间的焊接变形,降低加工难度,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压板和机尾架之间的配合长度,使压板能在更小的空间内实现拆装,实现对机尾链轮的拆装更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载机机尾,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尾架、机尾链轮和盖板,所述机尾链轮通过两个压板安装在机尾架与所述盖板之间,两个所述压板分别扣设在机尾架两侧的两个侧板上,所述盖板包括上盖板和后盖板,每个所述压板与机尾链轮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堵板,所述压板和与其对应的堵板布设在同一平面上,两个所述侧板、压板和堵板上均设置有与机尾链轮相配合的圆弧槽,所述侧板上的圆弧槽、与所述侧板对应的压板上的圆弧槽、以及与所述压板对应的堵板上的圆弧槽拼接在一起构成一个供机尾链轮的链轮轴安装的圆形安装孔。

上述的一种转载机机尾,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尾架、上盖板、后盖板和两个压板装配在一起形成一个供机尾链轮安装的空腔。

上述的一种转载机机尾,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尾架和压板之间、压板和上盖板之间、以及压板和后盖板之间均通过螺栓紧固连接。

上述的一种转载机机尾,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板为与压板的后侧相贴合的弯板,所述后盖板的上部节段斜向下倾斜,所述后盖板的下部节段与上盖板相互垂直。

上述的一种转载机机尾,其特征在于:所述堵板为一侧设置圆弧槽的直角三角形板,所述堵板上圆弧槽的弧面与机尾链轮相贴合,所述堵板的一个直角边与侧板的一侧上部相贴合,所述堵板的另一个直角边与压板的一侧底部相贴合。

上述的一种转载机机尾,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一侧上部设置有一个凸台,所述压板的一侧底部设置有一个与凸台相配合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尾架和盖板之间设置两个独立的压板用于安装机尾链轮,能有效避免压板和盖板之间的焊接变形,同时能有效降低加工难度。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压板扣设在机尾架的一个侧板上,能够有效减少压板和机尾架之间的配合长度,使压板能在更小的空间内实现拆装,实现对机尾链轮的拆装更换。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压板和机尾链轮之间设置堵板,能够通过堵板对机尾链轮进行固定,同时还能封住机尾链轮和压板之间的空白区域,防止煤从该区域向外泄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机尾架和盖板之间设置两个独立的压板用于安装机尾链轮,同时将压板扣设在机尾架的一个侧板上,能有效避免压板和盖板之间的焊接变形,降低加工难度,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压板和机尾架之间的配合长度,使压板能在更小的空间内实现拆装,实现对机尾链轮的拆装更换。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去掉盖板后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尾架;1-1—侧板;2—机尾链轮;2-1—链轮轴;

3—压板;4—堵板;5—上盖板;

6—后盖板;7—螺栓;8—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尾架1、机尾链轮2和盖板,所述机尾链轮2通过两个压板3安装在机尾架1与所述盖板之间,两个所述压板3分别扣设在机尾架1两侧的两个侧板1-1上,所述盖板包括上盖板5和后盖板6,每个所述压板3与机尾链轮2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堵板4,所述压板3和与其对应的堵板4布设在同一平面上,两个所述侧板1-1、压板3和堵板4上均设置有与机尾链轮2相配合的圆弧槽,所述侧板1-1上的圆弧槽、与所述侧板1-1对应的压板3上的圆弧槽、以及与所述压板3对应的堵板4上的圆弧槽拼接在一起构成一个供机尾链轮2的链轮轴2-1安装的圆形安装孔。

实际使用时,通过在机尾架1和盖板之间设置两个独立的压板3用于安装机尾链轮2,能有效避免压板3和盖板之间的焊接变形,同时能有效降低加工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压板3扣设在机尾架1的一个侧板1-1上,能够有效减少压板3和机尾架1之间的配合长度,使压板3能在更小的空间内实现拆装,实现对机尾链轮2的拆装更换。

具体实施时,通过机尾链轮2直接安装在机尾架1与压板3之间,不需要再安装活动架体,省去活动架体和机尾架之间的加工定位和螺栓连接环节,使得机尾链轮2的支撑更加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压板3和机尾链轮2之间设置堵板4,能够通过堵板4对机尾链轮2进行固定,同时还能封住机尾链轮2和压板3之间的空白区域,防止煤从该区域向外泄漏。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尾架1、上盖板5、后盖板6和两个压板3装配在一起形成一个供机尾链轮2安装的空腔。

实际使用时,上盖板5和后盖板6均与压板3呈垂直布设,上盖板5呈水平布设,两个压板3对称连接在上盖板5的两侧下部,后盖板6连接在两个压板3的后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尾架1和压板3之间、压板3和上盖板5之间、以及压板3和后盖板6之间均通过螺栓7紧固连接。

实际使用时,通过螺栓7将机尾架1、压板3、上盖板5和后盖板6进行连接,便于拆装,能有效提高机尾链轮2的安装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盖板6为与压板3的后侧相贴合的弯板,所述后盖板6的上部节段斜向下倾斜,所述后盖板6的下部节段与上盖板5相互垂直。

实际使用时,压板3的后侧上部设置有一个斜向下的斜面,后盖板6的上部节段由前至后逐渐向下倾斜,后盖板6的下部节段呈竖向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堵板4为一侧设置圆弧槽的直角三角形板,所述堵板4上圆弧槽的弧面与机尾链轮2相贴合,所述堵板4的一个直角边与侧板1-1的一侧上部相贴合,所述堵板4的另一个直角边与压板3的一侧底部相贴合。

实际使用时,堵板4上靠近压板3的一侧设置有一个凸台,压板3上设置有一个与堵板4上的凸台相配合的键槽,使得堵板4拆装方便,同时能够保证堵板4具有一定的安装强度和稳固性,防止堵板4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掉落。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板1-1的一侧上部设置有一个凸台8,所述压板3的一侧底部设置有一个与凸台8相配合的凹槽。

实际使用时,凸台8的设置不仅能够对压板3进行有效定位,提高压板3的安装效率,同时还能够提高压板3与机尾架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