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搬运用叉车新型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24175发布日期:2021-08-27 10:59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搬运用叉车新型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便于搬运用叉车新型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叉车是工业搬运车辆,是指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10称为工业车辆。常用于仓储大型物件的运输,通常使用燃油机或者电池驱动;叉车的技术参数是用来表明叉车的结构特征和工作性能的。主要技术参数有:额定起重量、载荷中心距、最大起升高度、门架倾角、最大行驶速度、最小转弯半径、最小离地间隙以及轴距、轮距等。

传统叉车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升降机构(液压电动推杆利用链轮与链条传动)将货叉提升与下降,便于货品进行往复运输,但传统货叉之间的间距不可调节,这就导致了货叉插入过宽的托盘时,需要对准托盘的中端位置,否则运输时因托盘的两侧重量不均等,导致托盘倾斜,进而造成叉车重心向一侧偏移牵引,使叉车向一侧倾倒。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搬运用叉车新型升降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搬运用叉车新型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一侧连接设有货叉,所述货叉一侧设有间距调节机构,所述间距调节机构包括机箱,所述机箱一侧设有滑槽,所述机箱另一侧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表面高度大于所述安装腔表面高度,所述固定板顶部安装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两侧均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远离所述第一齿轮一侧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轴心处安装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安装于所述第二齿轮轴心处,所述第二齿轮轴心处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齿轮轴心处,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三齿轮轴心处,所述第三齿轮轴心处设有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杆安装于所述连接轴上,所述滑槽内部设有滑块,所述连接轴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块内部,所述滑块顶部设有推块,所述推块一侧设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块一侧固定设有连接块,所述货叉与所述连接块之间设有连接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顶端固定于所述推块一侧,所述电动推杆底端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机箱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嵌入槽,所述嵌入槽开设于所述货叉靠近所述机箱一端,所述嵌入槽两侧均设有第一固定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于所述连接块底端,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嵌入槽内部形状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内部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第一固定孔之间通过螺纹螺母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腔远离所述滑槽一侧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轴另一端贯穿所述限位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传统叉车的基础上将货叉进行改良,使货叉之间的间距可自由调节,进而适应不同尺寸的托盘;且将货叉的托举面积加大,使托盘两侧重量大范围的均等化,稳定托盘在货叉提升后的重心,进而使叉车的重心稳定,增加叉车运输货品时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的推动机构相对比传动的电机输出转换推动,安装面积小,便于安装,使其与机箱一体化;连接机构相对比货叉直接焊接于连接块上,利用固定块嵌入嵌入槽,在使用螺丝螺母固定,使货叉与连接块的连接面积增加,增大货叉的承载重量;限位槽可进一步限定第三齿轮的运动轨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搬运用叉车新型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搬运用叉车新型升降机构间距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搬运用叉车新型升降机构连接机构与滑块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机箱;2、连接块;3、货叉;4、推块;5、电动推杆;6、固定板;7、固定件;8、第三齿轮;9、第二齿轮;10、第一齿轮;11、第一连接杆;12、第二连接杆;13、连接轴;14、固定块;15、嵌入槽;16、滑槽;17、安装腔;18、滑块;19、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搬运用叉车新型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一侧连接设有货叉3,所述货叉3一侧设有间距调节机构,所述间距调节机构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1一侧设有滑槽16,所述机箱1另一侧设有安装腔17,所述安装腔17内部设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表面高度大于所述安装腔17表面高度,所述固定板6顶部安装设有第一齿轮10,所述第一齿轮10两侧均设有第二齿轮9,所述第一齿轮10与所述第二齿轮9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9远离所述第一齿轮10一侧设有第三齿轮8,所述第三齿轮8与所述第一齿轮10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0轴心处安装设有第一连接杆11,所述第一连接杆11两端安装于所述第二齿轮9轴心处,所述第二齿轮9轴心处设有第二连接杆12,所述第二连接杆12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齿轮9轴心处,所述第二连接杆12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三齿轮8轴心处,所述第三齿轮8轴心处设有连接轴13,所述第二连接杆12安装于所述连接轴13上,所述滑槽16内部设有滑块18,所述连接轴13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块18内部,所述滑块18顶部设有推块4,所述推块4一侧设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块4一侧固定设有连接块2,所述货叉3与所述连接块2之间设有连接机构。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在传统叉车的基础上将货叉3进行改良,使货叉3之间的间距可自由调节,进而适应不同尺寸的托盘;且将货叉3的托举面积加大,使托盘两侧重量大范围的均等化,稳定托盘在货叉3提升后的重心,进而使叉车的重心稳定,增加叉车运输货品时的稳定性;通过推块4的推动,将滑块18在滑槽16内进行推动,滑块18带动第三齿轮8转动,由于第三齿轮8与第二齿轮9啮合连接,第二连接杆12固定连接,所以第三齿轮8转动时,带动第二齿轮9转动,同理第二齿轮9带动第一齿轮10,第一齿轮10带动另一侧的第二齿轮9与第一齿轮10,从而使另一侧的滑块18向反向移动,拉开滑块18之间的距离,调节货叉3之间的距离。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3,对于推动机构与连接机构来说,所述推动机构包括电动推杆5,所述电动推杆5顶端固定于所述推块4一侧,所述电动推杆5底端设有固定件7,所述固定件7安装于所述机箱1表面;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嵌入槽15,所述嵌入槽15开设于所述货叉3靠近所述机箱1一端,所述嵌入槽15两侧均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固定块14,所述固定块14固定于所述连接块2底端,所述固定块14与所述嵌入槽15内部形状相适配;所述固定块14内部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第一固定孔之间通过螺纹螺母固定连接;所述安装腔17远离所述滑槽16一侧设有限位槽19,所述连接轴13另一端贯穿所述限位槽19。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推动机构相对比传动的电机输出转换推动,安装面积小,便于安装,使其与机箱1一体化;连接机构相对比货叉3直接焊接于连接块2上,利用固定块14嵌入嵌入槽15,在使用螺丝螺母固定,使货叉3与连接块2的连接面积增加,增大货叉3的承载重量;限位槽19可进一步限定第三齿轮8的运动轨迹。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实际应用时,本实用新型在传统叉车的基础上将货叉3进行改良,使货叉3之间的间距可自由调节,进而适应不同尺寸的托盘;且将货叉3的托举面积加大,使托盘两侧重量大范围的均等化,稳定托盘在货叉3提升后的重心,进而使叉车的重心稳定,增加叉车运输货品时的稳定性;通过推块4的推动,将滑块18在滑槽16内进行推动,滑块18带动第三齿轮8转动,由于第三齿轮8与第二齿轮9啮合连接,第二连接杆12固定连接,所以第三齿轮8转动时,带动第二齿轮9转动,同理第二齿轮9带动第一齿轮10,第一齿轮10带动另一侧的第二齿轮9与第一齿轮10,从而使另一侧的滑块18向反向移动,拉开滑块18之间的距离,调节货叉3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的推动机构相对比传动的电机输出转换推动,安装面积小,便于安装,使其与机箱1一体化;连接机构相对比货叉3直接焊接于连接块2上,利用固定块14嵌入嵌入槽15,在使用螺丝螺母固定,使货叉3与连接块2的连接面积增加,增大货叉3的承载重量;限位槽19可进一步限定第三齿轮8的运动轨迹。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