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刺机传送带的清理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74724发布日期:2021-09-25 11:01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刺机传送带的清理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针刺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针刺机传送带的清理机构。


背景技术:

2.无纺布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以形成纤维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或化学等加工方法加固而成的织物,在生产无纺布的过程中常常用到针刺机。
3.在无纺布的生产过程中,针刺机的刺针会对放置于托网板上的无纺布纤维网反复进行穿刺,当多枚刺针刺入纤维网时,刺针上的刺钩就会带动纤维网表面及次表面的纤维进行运动,进而使纤维网中的纤维靠拢以及压缩,随后经过压缩的纤维网经过出料传送带传送至下一工序。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在纤维网的出料过程中,出料的传送带上会逐渐粘结累积大量的纤维絮,若不及时将该部分纤维絮进行清理,将会影响后续出料的纤维网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有助于对传送带外表面的纤维絮进行及时清理,本技术提供一种针刺机传送带的清理机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针刺机传送带的清理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针刺机传送带的清理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针刺机体一侧的出料组件,出料组件包括传送带以及机架,传送带套设在机架上,且传送带上表面沿逐渐远离针刺机体的前进方向即为出料方向,机架下方设置有清理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所述清理组件包括清理辊以及多块清理板,清理辊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出料方向,且清理板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清理辊的长度延伸方向,每块清理板的一侧端面与清理辊的外壁固定连接;清理板连接于清理辊的端面与清理板背对于清理辊的端面之间的距离等同于清理辊外壁与传送带外表面的最短距离;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以及固定连接于地面上的支撑板,支撑板设置有两块,且两块支撑板相互正对,电机固定连接于一块支撑板背对于另一块支撑板的侧壁;电机伸出有驱动轴,驱动轴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清理辊的长度延伸方向,且驱动轴背离电机的一端依次穿过电机所靠近的支撑板、清理辊以及电机所远离的支撑板;驱动轴与电机所远离的支撑板为转动配合,且驱动轴相对于该支撑板的转动轴线沿驱动轴自身长度延伸方向的中心线。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传送带处于工作状态时,驱动组件的设计有助于使清理辊以自身长度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为轴线转动;当清理辊转动时,清理板背离清理辊的端面能够与传送带的外表面发生接触并将传送带外表面粘结的纤维絮刮下,因此该项设计达到了有助于对传送带外表面的纤维絮进行及时清理的效果。
9.可选的,所述相邻两块清理板相互朝向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条,导向条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清理辊的长度延伸方向;相邻两个清理板之间均设置有刮板,刮板相互
背对的端面分别与自身所靠近的清理板的侧壁相贴合,刮板朝向清理辊外壁的端面与清理辊的外壁相贴合;刮板相互背对的端面均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与自身所靠近的导向条为滑动配合,且导向条相对于导向槽的滑动方向沿导向条的长度延伸方向。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清理辊处于停转维护状态时,刮板的设计有助于操作人员对清理辊的外壁进行清理,导向槽以及导向条的设计则有助于刮板在对清理辊进行清理的过程中保持自身运动的稳定性;因此该项设计达到了有助于操作人员便捷稳定的对清理辊的外壁进行清理的效果。
11.可选的,所述相邻两个清理板相互朝向的侧壁之间均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相互背对的两侧端面分别与相邻两个清理板相互朝向的侧壁固定连接,每组相邻的两个清理板之间的限位板设置有两块,且两块限位板分别靠近清理辊的两侧端面。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清理辊处于工作状态或停转维护状态时,限位板的设计有助于对刮板的运动区域进行限位,进而有助于减少刮板从清理辊上的脱落。
13.可选的,所述限位板朝向清理辊外壁的端面与清理辊的外壁之间存在间隙。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人员使用刮板对清理辊外壁的纤维絮进行清理时,被刮板收集的纤维絮能够通过限位板与清理辊之间的间隙便捷脱离清理辊的外壁,该项设计达到了在保持限位板限位效果的前提下减少了限位板对刮板工作影响的效果。
15.可选的,所述清理辊的下方设置有收集组件,收集组件包括收集盒,收集盒的上表面开设有收集槽,收集槽在收集盒上表面的开口正对于清理辊,且收集槽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清理辊的长度延伸方向。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清理辊处于工作状态时,会有部分纤维絮在重力或清理辊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清理辊的外壁脱落,此时收集槽的设计有助于对清理辊上掉落的纤维絮进行一定的收集,进而有助于维持传送带下方以及收集组件所在地面附近的清洁程度。
17.可选的,所述收集盒的下方设置有吸气组件,吸气组件包括吸气盒以及离心风机,吸气盒的底部与地面固定连接,且吸气盒的上表面与收集盒的下表面相贴合;吸气盒上表面正对于收集槽的位置开设有吸气槽,吸气盒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离心风机,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固定连通有吸气管,吸气管背离离心风机的一端穿过吸气盒的侧壁伸入至吸气槽中;所述收集槽的槽底开设有透气孔,且收集槽的底面固定贴合有允许气体通过的透气布。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清理组件处于工作状态时,吸气组件的设计有助于改变收集盒上方空气的流动方向,进而有助于从清理辊上掉落的纤维絮以及从传送带外表面掉落的纤维絮能够更加精准的被吸落进入到收集槽内,因此该项设计达到了进一步增加收集组件收集纤维絮效率的效果。
19.可选的,所述收集盒下表面贴合于吸气盒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滑块,滑块水平设置,且滑块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收集槽的长度延伸方向,吸气盒上表面正对于滑块的位置开设有滑槽,滑槽水平设置,且滑槽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滑块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块与滑槽为滑动配合,且滑块相对于滑槽的滑动方向沿滑槽的长度延伸方向。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收集盒处于工作状态时,滑槽能够对滑块在水平方向的移动进行一定的限位,进而有助于提升处于工作状态的收集盒在水平方向的稳定性;当需要将收集盒从吸气盒上取下时,滑块与滑槽的配合有助于对收集盒的运动路径进行限
位,进而有助于减少收集盒拆卸过程中与其他设备零部件之间的碰撞。
21.可选的,所述滑槽包括凹槽与卡槽,凹槽开设于吸气盒的上表面,且凹槽的长度延伸方向沿滑槽的长度延伸方向,卡槽设置有两条,且两条卡槽分别开设于滑槽相互正对的内壁,卡槽的长度延伸方向沿凹槽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滑块包括凸块与卡块,凸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于收集盒的下表面,且凸块的长度延伸方向沿滑块的长度延伸方向,卡块设置有两块,且两块卡块分别固定连接于凸块相互背对的侧壁;凸块与凹槽为滑动配合,且凸块相对于凹槽的滑动方向沿凹槽的长度延伸方向,卡块与卡槽为滑动配合,且卡块相对于卡槽的滑动方向沿卡槽的长度延伸方向。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与凹槽的配合、卡块与卡槽的配合有助于提升收集盒与吸气盒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当收集盒相对于吸气盒静止时,该项设计有助于减少收集盒在竖直方向的晃动;当收集盒相对于吸气盒处于运动状态时,该项设计则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收集盒的运动稳定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在传送带下方设置清理组件以及驱动组件,达到了有助于对传送带外表面的纤维絮进行及时清理的效果;
25.2.通过在清理辊下方设置收集组件,达到了有助于维持传送带下方以及收集组件所在地面附近清洁程度的效果;
26.3.通过在收集盒的下方设置吸气组件,达到了进一步增加收集组件收集纤维絮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29.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图。
31.图5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针刺机体;2、出料组件;21、传送带;22、机架;3、清理组件;31、清理辊;32、清理板;321、导向条;322、刮板;323、导向槽;324、限位板;4、驱动组件;41、电机;411、驱动轴;42、支撑板;421、通孔;5、收集组件;51、收集盒;511、收集槽;512、通风孔;52、透气布;6、吸气组件;61、吸气盒;611、吸气槽;62、离心风机;621、吸气管;622、吸气孔;7、滑槽;71、凹槽;72、卡槽;8、滑块;81、凸块;82、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针刺机传送带的清理机构。
35.参照图1,一种针刺机传送带的清理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针刺机体1一侧的出料组件2,出料组件2包括传送带21以及机架22,传送带21套设在机架22上,传送带21与地面之间设置有清理组件3以及驱动组件4;在针刺机的工作过程中,纤维网通过传送带21的上表面被传送至下一工序,与此同时,驱动组件4驱动清理组件3运动,清理组件3能够对朝向地面
的传送带21外表面的纤维絮进行及时清理,进而减少传送带21对后续出料的纤维网品质的影响。
36.参照图1和图2,传送带21的上表面水平设置,且传送带21上表面沿逐渐远离针刺机体1的方向运动,传送带21上表面的运动方向即为出料方向;清理组件3包括清理辊31以及多块清理板32,清理辊31水平设置,且清理辊31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出料方向;清理板32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清理辊31的长度延伸方向,且每块清理板32的一侧端面均与清理辊31的外壁固定连接,每块清理板32的板面均垂直于清理辊31的外壁,且多块清理板32在清理辊31的外壁沿清理辊31的水平中心线呈圆周阵列分布;清理板32连接于清理辊31的端面与清理板32背对于清理辊31的端面之间的距离等同于清理辊31外壁与传送带21外表面的最短距离,在实际生产中,清理板32连接于清理辊31的端面与清理板32背对于清理辊31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可以略大于清理辊31外壁与传送带21外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以提升清理板32对传送带21外表面的清理力度。
37.参照图1和图2,驱动组件4包括电机41以及固定连接于地面上的支撑板42,支撑板42竖直设置,且支撑板42设置有两块,两块支撑板42的板面相互正对,且两块支撑板42相互正对的板面均水平开设有通孔421,两块支撑板42上的通孔421相互正对;电机41固定连接于一块支撑板42背对于另一块支撑板42的板面,且电机41水平伸出有驱动轴411,驱动轴411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清理辊31的长度延伸方向,且驱动轴411背离电机41的一端依次穿过电机41所靠近的支撑板42上的通孔421、清理辊31以及电机41所远离的支撑板42上的通孔421,驱动轴411与清理辊31的内圈固定连接且驱动轴411的轴线与清理辊31沿自身长度延伸方向的水平中心线重合;驱动轴411与支撑板42上的通孔421为转动连接,且驱动轴411相对于该通孔421的转动轴线沿驱动轴411自身长度延伸方向的中心线。
38.参照图1和图2,当传送带21处于工作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即可以打开驱动组件4以及清理组件3对传送带21的外表面进行清理;操作人员首先打开电机41,此时在电机41的带动下,驱动轴411带动清理辊31沿驱动轴411的轴线转动,与此同时,清理板32背对清理辊31的端面与传送带21的外表面相接触并将传送带21外表面的纤维絮刮下。
39.参照图2和图3,相邻两块清理板32相互朝向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条321,导向条321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清理辊31的长度延伸方向;相邻两个清理板32之间均设置有刮板322,刮板322的板面垂直于清理辊31的外壁,且刮板322相互背对的端面分别与自身所靠近的清理板32的侧壁相贴合,刮板322朝向清理辊31外壁的端面与清理辊31的外壁相贴合;刮板322相互背对的端面均开设有导向槽323,导向槽323与自身所靠近的导向条321为滑动配合,且导向条321相对于导向槽323的滑动方向沿导向条321的长度延伸方向;当需要对清理辊31的外壁进行清理时,首先使清理辊31处于停转状态,此时操作人员对刮板322施加作用力,以使刮板322能够沿清理辊31的延伸方向运动,此时刮板322贴合于清理辊31的端面能够对清理辊31的外壁进行清理,导向条321则在导向槽323内沿导向槽323的延伸方向运动。
40.参照图2,相邻两个清理板32相互朝向的侧壁之间均设置有两块限位板324,且两块限位板324分别靠近清理辊31的两侧端面;两块限位板324的板面均与刮板322的板面相平行,且限位板324相互背对的两侧端面分别与相邻两个清理板32相互朝向的侧壁固定连接,限位板324朝向清理辊31外壁的端面与清理辊31的外壁之间存在间隙;当操作人员使用
刮板322对清理辊31外壁进行清理时,被刮板322清理收集的纤维絮杂物能够通过限位板324与清理辊31之间的间隙脱离清理辊31,与此同时,限位板324能够对刮板322的运动路径进行一定的阻挡。
41.参照图2和图4,清理辊31的下方设置有收集组件5以及吸气组件6,收集组件5包括收集盒51,收集盒51的上表面中心位置竖直开设有收集槽511,收集槽511在收集盒51上表面的开口正对于清理辊31,且收集槽511在水平方向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清理辊31的长度延伸方向,收集槽511的槽底开设有多个透气孔,且收集槽511的底面固定贴合有允许气体通过的透气布52。
42.参照图2和图4,吸气组件6包括吸气盒61以及离心风机62,吸气盒61的底部与地面固定连接,且吸气盒61的上表面与收集盒51的下表面相贴合;吸气盒61上表面正对于收集槽511的位置竖直开设有吸气槽611,且吸气槽611在水平方向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清理辊31的长度延伸方向;吸气盒6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离心风机62,离心风机62的进风口固定连通有吸气管621,吸气管621背离离心风机62的一端穿过吸气盒61的侧壁伸入至吸气槽611中,吸气管621的底部与吸气槽611的底面固定连接,且吸气管621在吸气槽611内呈往复弯折状,吸气管621的上侧开设有多个吸气孔622以增加吸气管621的吸气覆盖区域;当清理组件3处于工作状态时,操作人员需要打开离心风机62,此时在离心风机62的带动下,收集盒51附近的空气涌入至收集盒51内,并经过透气布52涌入至吸气槽611内,在空气运动的过程中,空气中的纤维絮能够跟随空气的运动同样掉落到收集盒51内以便于收集。
43.参照图2和图5,收集盒51下表面贴合于吸气盒61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滑块8,滑块8水平设置,且滑块8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收集槽511的长度延伸方向,吸气盒61上表面正对于滑块8的位置开设有滑槽7,滑槽7水平设置,且滑槽7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滑块8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块8与滑槽7为滑动配合,且滑块8相对于滑槽7的滑动方向沿滑槽7的长度延伸方向;当操作人员需要进行收集盒51与吸气盒61的拆装时,操作人员对收集盒51施加作用力以使收集盒51相对于吸气盒61运动,此时滑块8在滑槽7内沿滑槽7的长度延伸方向运动。
44.参照图2和图5,滑槽7包括凹槽71与卡槽72,凹槽71开设于吸气盒61的上表面,且凹槽71的长度延伸方向沿滑槽7的长度延伸方向,卡槽72设置有两条,且两条卡槽72分别开设于滑槽7相互正对的内壁,卡槽72的长度延伸方向沿凹槽71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块8包括凸块81与卡块82,凸块8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于收集盒51的下表面,且凸块81的长度延伸方向沿滑块8的长度延伸方向,卡块82设置有两块,且两块卡块82分别固定连接于凸块81相互背对的侧壁;凸块81与凹槽71为滑动配合,且凸块81相对于凹槽71的滑动方向沿凹槽71的长度延伸方向,卡块82与卡槽72为滑动配合,且卡块82相对于卡槽72的滑动方向沿卡槽72的长度延伸方向;当滑块8在滑槽7内滑动时,凸块81在凹槽71内沿凹槽71的长度延伸方向运动,与此同时卡块82在卡槽72内沿卡槽72的长度延伸方向运动。
4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针刺机传送带的清理机构的实施原理为:当传送带21处于工作状态时,操作人员需要打开电机41以及离心风机62,此时在电机41的带动下,清理板32能够与传送带21的外表面相接触并将传送带21外表面的纤维絮刮下,与此同时,在离心风机62的带动下,收集盒51上方附近的限位絮能够尽可能的掉落进入到收集盒51内进行收集;当需要对清理辊31进行清理时,操作人员对刮板322施加作用力即可使刮板322在运动的过程
中对清理辊31外壁进行清理;当需要将收集盒51内的纤维絮导出时,操作人员对收集盒51施加作用力以使收集盒51脱离吸气盒61即可;综上所述,该项设计达到了有助于对传送带21上的纤维絮进行及时清理及收集的效果。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