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类垃圾筒

文档序号:26461670发布日期:2021-08-31 13:51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类垃圾筒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类垃圾筒。



背景技术:

从上海开始,到全国46个城市试点,推行垃圾分类已成为新时尚。垃圾分类,是为了更好的对垃圾进行分类,从而实现有效管理,最大可能的把环境污染,环境垃圾减少到最低。从当前的经济形态来看,垃圾分类势在必行,目前不管国家还是个人都拥有充分的能力和时间来支配垃圾分类行为。但是家庭垃圾的分类仍然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多个单独的垃圾筒进行垃圾分类,通过在垃圾筒上标注待收垃圾的类别以便于区分。

然而,现有的这种垃圾筒的结构形式,占用空间大,垃圾清理不方便,不适用于普通家庭的垃圾分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类垃圾筒,解决现有家庭分类垃圾筒占用空间大,分类较麻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分类垃圾筒,包括外筒和容纳在所述外筒内的至少两个内筒,所述外筒顶部和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垃圾投放口和第一垃圾取出口;所述内筒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环形袋盒和设置在其下部的打包暂存筒,所述环形袋盒和所述打包暂存筒之间设置有打包机构,在所述环形袋盒中间形成第二垃圾投放口,所述环形袋盒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叠放无断点垃圾袋的环形腔,所述垃圾袋可通过吸袋装置从所述第二垃圾投放口吸至所述打包暂存筒内,所述打包机构用于对所述垃圾袋进行封口和熔断处理;各所述内筒底部均固设在所述外筒底部设置的旋转机构上,各所述打包暂存筒靠近所述外筒内壁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垃圾取出口,所述内筒通过所述旋转机构转动至所述第一垃圾投放口处以使所述第二垃圾投放口与所述第一垃圾投放口连通和使所述第一垃圾取出口与所述第二垃圾取出口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打包机构包括外壳,外壳中部形成用于垃圾袋落入的方形通孔,在外壳内的方形通孔相邻两边沿上设置有第一丝杆装置和第二丝杆装置;所述第一丝杆装置上螺纹连接有第一压杆的一端,所述第二丝杆装置上螺纹连接有第二压杆的一端,所述第一压杆与所述第二压杆相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一压杆与所述第二压杆的另一端分别可在所述第二压杆和所述第一压杆内滑动;设置所述第一丝杆装置的边沿或设置所述第二丝杆装置的边沿上设置有热熔装置,所述垃圾袋通过所述第一压杆和所述第二压杆压紧在所述热熔装置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丝杆装置包括第一丝杆和固定座,所述第一丝杆的第一端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内;所述第二丝杆装置包括第二丝杆和另一固定座,所述第二丝杆的第一端可转动设置在对应所述固定座内;所述第一丝杆和所述第二丝杆的第二端分别连接在双输出减速器的两输出轴上,所述双输出减速器的输入轴与第一电机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热熔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方形通孔对应边沿上的基座板,所述基座板的内侧面的上下端设置有两电热片,两所述电热片之间设置有电热丝。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外筒底部设置有底壳,在所述底壳内壁上通过连杆连接有用于支撑所述内筒的环形托架,所述吸袋装置和所述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环形托架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机构包括驱动轴和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的旋转架,所述旋转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内筒数量相等的支杆,所述驱动轴设置在所述旋转架的中心轴线上,所述内筒底部固设在所述支杆的端部,所述驱动轴连接有减速箱,所述减速箱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设在所述底壳的内腔底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吸袋装置包括吸袋涡轮,所述吸袋涡轮设置在所述环形托架上固定的涡轮架上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垃圾投放口的正下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打包暂存筒的内腔底部设置弹出机构,所述弹出机构包括一端铰接在所述打包暂存筒的内腔底部的弹出板,所述弹出板的另一端下面设置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内连接有弹簧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打包暂存筒的内腔底部电磁铁上,所述弹簧座设置为导磁材料且可吸附在所述电磁铁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内筒底部和所述弹出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垃圾取出口上设置有卷帘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类垃圾筒,通过将多个结构相同的内筒设置在旋转机构上,通过旋转机构实现不同分类内筒移动至外筒上的第一垃圾投放口的下方,当垃圾从第二垃圾投放口进入至垃圾袋内后,可通过打包机构实现垃圾袋的打包,并对打包好的垃圾袋实现熔断。当垃圾袋打包好后,可通过吸袋装置将垃圾袋吸入至打包暂存筒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且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分类垃圾筒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内筒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打包机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打包机构的打包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内筒侧视图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图5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内筒的主视图;

图8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分类垃圾筒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分类垃圾筒去除顶盖后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分类垃圾筒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顶盖;11、第一垃圾投放口;2、外筒;3、底壳;31、连杆;32、环形托架;4、内筒;41、环形袋盒;411、环形腔;42、打包机构;420、第一电机;421、基座板;422、电热片;423、电热丝;424、第一丝杆;425、双输出减速器;426、第一压杆;427、第二压杆;428、第二丝杆;429、固定座;43、打包暂存筒;431、卷帘门;44、弹出机构;441、弹簧座;442、电磁铁;443、弹簧;444、弹出板;5、旋转机构;51、第二电机;52、旋转架;53、减速箱;6、吸袋涡轮;7、垃圾袋;8、第二垃圾投放口;9、拉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参考图1和图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分类垃圾筒,包括外筒2和容纳在外筒2内的四个内筒3,四个内筒3分别用于容纳不同分类的家庭垃圾,外筒2作为分类垃圾筒的外壳体,在外筒2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投放垃圾的第一垃圾投放口11,家庭所有的分类垃圾均从该第一垃圾投放口11投入,投入后的垃圾根据不同的类别可落入至不同的内筒4内。在外筒2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将内筒4内垃圾取出的第一垃圾取出口。

图2和图10,内筒4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环形袋盒41、设置在内筒4下部的打包暂存筒43和在环形袋盒41和打包暂存筒43之间的打包机构42。其中,环形袋盒41设置为环形结构,其内孔可选为方孔,环形袋盒41的中间方孔形成第二垃圾投放口8。在该方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腔411,在该环形腔411内叠放有无断点的垃圾袋7,该垃圾袋7的袋部可从该方孔内抽出。

参考图1和图2,垃圾袋7可通过吸袋装置从所述第二垃圾投放口8吸至打包暂存筒43内,打包机构42用于对垃圾袋7进行封口和熔断处理。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分类垃圾筒中,当垃圾袋7内容纳的垃圾需要清理时,可通过打包机构42对垃圾袋7进行封口和熔断,从而实现打包。

参考图1和图8,四个内筒4底部均固设在外筒2底部的旋转机构5上,各内筒4的打包暂存筒43靠近外筒2内壁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垃圾取出口,内筒4通过旋转机构5转动至第一垃圾投放口11处以使第二垃圾投放口8与所述第一垃圾投放口11连通和使所述第一垃圾取出口与第二垃圾取出口连通。也就是说,通过旋转机构5的转动带动四个内筒4的转动,内筒4顶部可转动至外筒2顶盖1上的第一垃圾投放口11的正下方,从而便于实现不同垃圾的投入。

本实施例中的分类垃圾筒,通过将多个结构相同的内筒4设置在旋转机构5上,通过旋转机构5实现不同分类内筒4移动至外筒2上的第一垃圾投放口11的下方,当垃圾从第二垃圾投放口8进入至垃圾袋7内后,可通过打包机构42实现垃圾袋7的打包,并对打包好的垃圾袋7实现熔断。当垃圾袋7打包好后,可通过吸袋装置将垃圾袋7吸入至打包暂存筒43内。

参考图3和图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打包机构42包括外壳,外壳中部形成用于垃圾袋7落入的方形通孔,在外壳内的方形通孔相邻两边沿上面设置有第一丝杆装置和第二丝杆装置,第一丝杆装置上螺纹连接有第一压杆426的一端,第二丝杆装置上螺纹连接有第二压杆427的一端,第一压杆426与第二压杆427相垂直设置且第一压杆426与第二压杆427的另一端分别可在第二压杆427和第一压杆426内滑动。也就是说,第一丝杆装置、第二丝杆装置、第一压杆426和第二压杆427形成一个围绕方形通孔四边的四方形(垃圾袋7设置在该四方形中),且第一压杆426和第二压杆427在各自丝杆装置的作用下可朝其相对边移动。可选地,在第一压杆426内形成有用于第二压杆427滑动的通槽且第一压杆426可沿第二压杆427杆体滑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设置第一丝杆装置的边沿设置有热熔装置,垃圾袋7通过第一压杆426和第二压杆427压紧在热熔装置上,通过热熔装置可实现垃圾袋7的封口和熔断。

参考图3,在一些示例中,第一丝杆装置包括第一丝杆424和固定座429,第一丝杆424的第一端可转动设置在固定座429内;第二丝杆装置包括第二丝杆428和另一固定座429,第二丝杆428的第一端可转动设置在对应固定座429内;第一丝杆424和第二丝杆428的第二端分别连接在双输出减速器425的两输出轴上,双输出减速器425的输入轴与第一电机420连接。

参考图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热熔装置包括设置在方形通孔对应边沿上的基座板421,基座板421的内侧面的上下端设置有两电热片422,两电热片422之间设置有电热丝423。也就是说,无断点的垃圾袋7通过该热熔装置实现上方垃圾袋7的下端封口,即通过上方的电热片422实现,通过下方的电热片422实现下方垃圾袋7的顶端封口,通过中间的电热丝423实现垃圾袋7的熔断。其中,电热丝423的电流高于两电热片422的电流。

参考图1,外筒2底部设置有底壳3,在底壳3内壁上通过连杆31连接有用于支撑内筒4的环形托架32,吸袋装置和旋转机构5设置在环形托架32内。也就是说,多个内筒4通过旋转机构5驱动在环形托架32上转动,当内筒4转动至第一垃圾投放口11下方时,可通过吸袋装置将垃圾袋7吸入至打包暂存筒43内。

参考图1和图8,旋转机构5包括驱动轴和设置在驱动轴上的旋转架52,旋转架52上设置有与内筒4数量相等的支杆,本实施例中设置四个支杆,驱动轴设置在旋转架52的中心轴线上,内筒4底部固设在支杆的端部,驱动轴连接有减速箱53,减速箱53连接有第二电机51,第二电机51固设在底壳3的内腔底部。即通过启动第二电机51,通过控制第二电机51的转动角度实现不同内筒在第一垃圾投放口11下方的停放。

参考图1、图2和图8,吸袋装置包括吸袋涡轮6,吸袋涡轮6设置在环形托架32上固定的涡轮架上且设置在第一垃圾投放口11的正下方。利用吸袋涡轮6可产生负压,实现将垃圾袋7吸入至打包暂存筒43内,实现每次垃圾打包后的套袋。

参考图5和图6,打包暂存筒43的内腔底部设置弹出机构44,弹出机构44包括一端铰接在打包暂存筒43的内腔底部的弹出板444,弹出板444的另一端下面设置有弹簧座441,弹簧座441内连接有弹簧443的一端,弹簧443的另一端设置在打包暂存筒43的内腔底部电磁铁442上,弹簧座441设置为导磁材料且可吸附在电磁铁442上。也就是说,当垃圾打包完成后,通过该弹出机构44可将打包的垃圾袋7从打包暂存筒43内踢出,具体而言,通过使电磁铁442断电,弹出板444在弹簧443的弹力作用下向外弹出,从而实现打包的垃圾袋7的弹出,当电磁铁442通电时,弹簧座441吸附在电磁铁442上。可选地,在第二垃圾取出口与第一垃圾取出口之间设置有滑板,垃圾袋可从该滑板上滑落至第一垃圾取出口。

参考图2和图8,在内筒4底部和弹出板444上设置有多个通孔,这些通孔便于使吸袋涡轮6吸下垃圾袋7。

参考图7,第二垃圾取出口上设置有卷帘门431。参考图11,在外筒2的第一垃圾取出口处设置有拉门9。当需要取出打包垃圾时,开启拉门9再拉开卷帘门431,通过启动弹出机构44将打包垃圾弹出,操作者从第一垃圾取出口处将打包的垃圾袋7取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