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动力自重式输送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49068发布日期:2021-09-15 07:53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动力自重式输送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无动力自重式输送车。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流水生产线上,在生产线上基本都分为多个工位,通常需要输送车将零件从上一个工位输送至下一个工位,需要输送车在两个工位之间或多个工位之间进行往复运动。
3.另外,现在的输送车大多采用电机控制输送车运动或工作人员手动推送输送车,然而,若采用电机控制,则需要消耗较多的能源,若采用工作人员手动推送,则会产生人力成本且工作效率低下,因此,研究一种实现了本输送车无动力地做往复运动以输送零件,大大节省了成本的无动力自重式输送车十分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动力自重式输送车,具有实现了本输送车无动力地做往复运动以输送零件,大大节省了成本的功能优点。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无动力自重式输送车,包括:支架、用于放置零件的承物机构、滚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滚动机构做往复运动的传动机构、及用于驱动所述承物机构上升的驱动机构;所述承物机构与支架滑动连接;所述滚动机构、传动机构及驱动机构均设置在支架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承物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分别与承物机构和滚动机构连接。
7.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承物机构固定连接。
8.可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承物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部与第一传动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部与滚动机构固定连接。
9.可选的,所述第一传动部包括:转轴、第一齿轮和齿条;所述转轴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齿条的一端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承物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部与转轴固定连接。
10.可选的,所述第二传动部包括: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传动链条;所述第二齿轮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滚动机构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链条的一端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连接。
11.可选的,所述承物机构包括:托盘、至少一滑杆、及连接杆组件;所述托盘的底部与滑杆固定连接;所述滑杆与支架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组件与滑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组件与传动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滑杆与驱动机构固定连接。
12.可选的,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与所述滑杆相适配的套筒;所述滑杆与套筒的内周面滑动连接。
13.可选的,所述滚动机构包括:主动轴、从动轴、若干第一滚轮和若干第二滚轮;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均与支架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滚轮与主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滚轮与从动轴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与主动轴固定连接。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能够利用重力作用及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使得承物机构上升或下降,实现了本输送车的无动力地做往复运动以输送零件,大大节省了成本;
16.2.通过套筒的设置,对滑杆的滑动起到了导向作用,确保了滑杆做直线运动,提高了承物机构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17.3.通过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设置,共同带动支架做往复运动,提高了本输送车在输送零件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图;
19.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20.图3是图1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21.图中:1、支架;11、套筒;2、承物机构;21、托盘;22、滑杆;23、连接杆组件;3、滚动机构;31、主动轴;32、从动轴;33、第一滚轮;34、第二滚轮;4、弹性件;5、第一传动部;51、转轴;52、第一齿轮;53、齿条;6、第二传动部;61、第二齿轮;62、传动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
2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2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动力自重式输送车,如图1所示,包括:支架1、用于放置零件的承物机构2、滚动机构3、用于带动所述滚动机构3做往复运动的传动机构、及用于驱动所述承物机构2上升的驱动机构;所述承物机构2与支架1滑动连接;所述滚动机构3、传动机构及驱动机构均设置在支架1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承物机构2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分别与承物机构2和滚动机构3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承物机构2的下方,所述传动机构位于驱动机构的下方。
27.在实际应用中,先将待输送的零件放置在承物机构2上,承物机构2因重力作用开始下降,承物机构2下降带动传动机构转动,传动机构转动带动滚动机构3转动,从而实现本输送车的向前运动,驱动机构具有一定的弹力,使得驱动机构对承物机构2的向下滑动具有一定的阻力,因驱动机构的阻碍,承物机构2停止向下滑动后,传动机构停止转动,从而带动滚动机构3停止转动,输送车停止继续向前运动,等待工作人员将零件取下,在工作人员取下零件下,承物机构2因所受的压力减少,在加上驱动机构对其有向上的作用力,使得承物机构2向上运动,承物机构2上升带动传动机构反向转动,带动滚动机构3反向转动,本输送车开始向后运动,直至承物机构2停止向上运动后,传动机构停止反向转动,带动滚动机构3停止反向转动,输送车停止向后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只需工作人员放下及取出零件,本输送车就能够在无动力的情况下进行往复运动,实现了对零件的自动运输,节省了成本。
28.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一弹性件4;所述弹性件4的一端与支架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承物机构2固定连接;弹性件4始终处于拉伸状态;在本技术中弹性件4为弹簧,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弹性材料制成,弹性件4的数量为四个,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弹性件4的数量进行增加或删减。
29.在承物机构2上未放置零件的情况下,弹性件4处于拉伸状态,承物机构2处于初始状态,对承物机构2提供一个向上的作用力,以使承物机构2处于平衡状态;在承物机构2上放置有零件的情况下,零件对承物机构2具有向下的作用力,使得承物机构2向下滑动,弹性件4因承物机构2的向下滑动而继续拉伸,直至承物机构2重新保持平衡后停止拉伸,在将承物机构2上的零件取下后,承物机构2不再受零件的压力,加上弹性件4对承物机构2的弹力作用,承物机构2开始向上运动,直至承物机构2再次保持平衡,此时承物机构2上升至初始状态;通过弹性件4的设置,在将承物机构2上的零件取走后,弹性件4能帮助承物机构2自动回到初始状态,无需工作人员手动将承物机构2恢复至初始状态,在提高了自动化的同时还减少了经济成本,在此过程中,由于承物机构2的上升,驱动传动机构反向转动,从而实现输送车的往复运动。
30.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部5和第二传动部6;所述第一传动部5与支架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部5与承物机构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部6与第一传动部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部6与滚动机构3固定连接。
31.在承物机构2下降或上升的情况下,承物机构2带动第一传动部5产生啮合传动,第一传动部5带动第二传动部6啮合传动,第二传动部6带动滚动机构3滚动,通过第一传动部5和第二传动部6的设置,将承物机构2的直线运动转变成滚轮的转动,从而实现了输送车的往复运动。
32.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传动部5包括:转轴51、第一齿轮52和齿条53;所述转轴51与支架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52与转轴51固定连接;所述齿条53的一端
与第一齿轮52啮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承物机构2固定连接;转轴51呈水平设置;齿条53呈竖直设置;所述第二传动部6与转轴51固定连接。
33.在本技术中转轴51的一端与支架1的一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支架1的另一侧转动连接;在承物机构2下降的情况下,承物机构2带动齿条53下降,使得齿条53开始与第一齿轮52产生啮合传动,第一齿轮52开始转动,第一齿轮52带动转轴51转动,转轴51带动第二传动部6转动;在承物机构2上升的情况下,承物机构2带动齿条53上升,齿条53带动第一齿轮52反向转动,第一齿轮52带动转轴51反向转动,转轴51带动第二传动部6反向转动。
34.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传动部6包括:第二齿轮61、第三齿轮和传动链条62;所述第二齿轮61与转轴5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滚动机构3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链条62的一端与第二齿轮61啮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连接。
35.在转轴51转动的情况下,转轴51带动第二齿轮61转动,第二齿轮61带动传动链条62转动,传动链条62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带动滚动机构3转动,从而带动输送车向前运动;在转轴51反向转动的情况下,转轴51带动第二齿轮61反向转动,第二齿轮61带动传动链条62反向转动,传动链条62带动第三齿轮反向转动,第三齿轮带动滚动机构3反向转动,从而带动输送车向后运动,实现了输送车的无动力做往复运动。
36.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承物机构2包括:用于放置零件的托盘21、至少一滑杆22、及连接杆组件23;托盘21呈水平设置;滑杆22呈竖直设置;所述托盘21的底部与滑杆22固定连接;所述滑杆22与支架1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组件23与滑杆2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组件23与齿条5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杆22与弹性件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37.在本技术中滑杆22的数量为四个,滑杆22与弹性件4一一对应连接;连接杆组件23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其中两个滑杆2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与另两个滑杆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齿条53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杆固定连接;在托盘21上放置零件,使得托盘21下降,托盘21带动滑杆22及连接杆组件23向下运动,连接杆组件23带动齿条53向下运动,以实现与第一齿轮52的啮合传动;从托盘21上取下零件,由于弹性件4对滑杆22的弹力,使得滑杆22向上运动,滑杆22带动连接杆组件23和托盘21向上运动,连接杆组件23带动齿条53向上运动,通过零件对承物机构2的压力的改变,并利用重力作用及弹性件4的弹力作用,使得承物机构2上升或下降,实现了本输送车的无动力地做往复运动以输送零件。
38.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支架1上设置有至少一与所述滑杆22相适配的套筒11;套筒11呈竖直设置,套筒11的两端开口;所述滑杆22与套筒11的内周面滑动连接;在本技术中套筒11的数量与滑杆22的数量保持一致,套筒11的外侧与支架1固定连接;通过套筒11的设置,对滑杆22的滑动起到了导向作用,确保了滑杆22做直线运动,提高了承物机构2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39.进一步地,如图1所述,所述滚动机构3包括:主动轴31、从动轴32、若干第一滚轮33和若干第二滚轮34;所述主动轴31和从动轴32均与支架1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滚轮33与主动轴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滚轮34与从动轴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主动轴31固定连接。
40.在第三齿轮传动的情况下,第三齿轮带动主动轴31转动,主动轴31带动第一滚轮
33转动,从而带动支架1向前运动,在第三齿轮反向转动的情况下,第三齿轮带动主动轴31反向转动,主动轴31带动第一滚轮33反向转动,从而带动支架1向后运动;通过从动轴32和第二滚轮34的设置,与主动轴31和第一滚轮33配合,共同带动支架1做往复运动,提高了本输送车的稳定性。
41.本实用新型的无动力自重式输送车,能够利用重力作用及弹性件4的弹力作用,使得承物机构2上升或下降,实现了本输送车的无动力地做往复运动以输送零件,大大节省了成本;通过套筒11的设置,对滑杆22的滑动起到了导向作用,确保了滑杆22做直线运动,提高了承物机构2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4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