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生物样本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65458发布日期:2021-10-09 09:58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细胞生物样本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细胞生物样本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2.细胞生物制品可分为干细胞和免疫细胞两大类,当干细胞和免疫细胞培养完成后,需要将其转移至其他地方;为避免运输过程中细胞样本振动过大导致细胞失活,公开号cn11049811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细胞运输设备,其包括箱体、放置箱和固定件,放置箱悬空放置在箱体内、固定件固定安装在箱体内,固定件设有槽口面向放置箱的通槽;第一减震件插装在通槽内,第一减震件均与所述通槽的槽顶和槽底固定连接,第一减震件的中部设有槽口面向放置箱的安装槽;第二减震件的一端可拆卸地插装在所述安装槽内,第二减震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放置箱固定连接;可见,其机构较多,装置较为复杂,不利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细胞生物样本运输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细胞生物样本进行运输时,运输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不利于推广的问题。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细胞生物样本运输装置,包括底座、手持云台、运输平台和样本储存器,所述手持云台的手持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手持云台的载物端与所述运输平台固定连接,所述样本储存器用以储存细胞生物样本且其固定在所述运输平台上。
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手持云台的手持端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将手持云台的载物端与运输平台固定连接,实现运输过程中,手持云台使运输平台始终保持稳定,减少了震动;通过将样本储存器固定在运输平台上,实现样本储存器随着运输平台一起稳定的移动;因此,采用上述方案,运输时,首先将样本放置在样本储存器内,然后利用手持云台的自动调节来保持运输平台的稳定和减震,整个运输装置的减震效果较好,且其结构简单,便于推广利用。
6.进一步的,所述运输平台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一个侧壁上固设有凸齿,所述样本储存器的一端固设有与所述凸齿相匹配的凹齿。
7.进一步的,所述凹槽背离所述凸齿的侧壁与所述凹槽的底部内侧平滑过渡,所述样本储存器设有凹齿的一端与所述样本储存器的底面圆弧过渡。
8.进一步的,所述凸齿为梯形块,所述梯形块的下底与所述凹槽的一个内侧壁相贴合并与其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托板以及两组相互垂直的横向调节组件和纵向调节组件,所述托板固设于相邻的所述横向调节组件和纵向调节组件上,所述托板与所述手持云台的手持端固定连接,各所述横向调节组件和各所述纵向调节组件首尾相接,各所述横向调节组件和所述纵向调节组件均包括固定杆和伸缩杆,各所述伸缩杆分别与各所述固定杆
滑动连接,各所述固定杆上均设有第一通孔,各所述伸缩杆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通过插接件锁紧。
10.进一步的,各所述固定杆均具有空腔且其一端敞口,各所述伸缩杆分别滑动连接于各所述固定杆内,各所述伸缩杆的底端固设有垫块,各所述垫块用以使各所述伸缩杆和各所述固定杆的底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11.进一步的,各所述第一通孔均为螺纹孔,所述插接件为螺栓且其与所述第一通孔螺纹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样本储存器为箱体式储存器,所述箱体式储存器的顶部设有多个开口,各所述开口内均滑动连接有抽屉,各所述抽屉均单独设有用于将所述抽屉锁紧在所述箱体式储存器上的锁紧机构。
13.进一步的,所述样本储存器为带有卡夹的文件板。
14.进一步的,所述样本储存器采用塑料制成。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一;
16.图2为图1的正视图;
17.图3为图1的俯视图;
18.图4为图3中的a

a方向剖视图;
19.图5为图4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
20.图6为图4中的c处局部放大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二。
22.上述附图中:1、手持云台;2、运输平台;201、凹槽;3、样本储存器;301、凹齿;4、凸齿;5、托板;6、固定杆;7、伸缩杆;8、插接件;9、垫块;10、抽屉。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4.如图1、图2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细胞生物样本运输装置,包括底座、手持云台1、运输平台2和样本储存器3,所述手持云台1为一种防抖动的普通云台,其已广泛的应用于手机或相机的视频拍摄制作,云台的具体结构为相关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此处不再赘述;所述手持云台1的手持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手持云台1的载物端与所述运输平台2固定连接,所述样本储存器3用以储存细胞生物样本且其固定在所述运输平台2上;应当理解的是,实际使用过程中,本装置可以直接在底座上加装滚轮使其便于运输,也可以将其作为内胆放置于其他带有滚轮的运输设备中一起运输。
25.通过将手持云台1的手持端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将手持云台1的载物端与运输平台2固定连接,实现运输过程中,手持云台1使运输平台2始终保持稳定,减少了震动;通过将样本储存器3固定在运输平台2上,实现样本储存器3随着运输平台2一起稳定的移动;因此,采用上述方案,运输时,首先将样本放置在样本储存器3内,然后利用手持云台1的自动调节来保持运输平台2的稳定和减震,整个运输装置的减震效果较好,且其结构简单,便于推广利用。
26.如图1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细胞生物样本运输装置,所述运输平台2上设有凹槽201,所述凹槽201的一个侧壁上固设有凸齿4,所述样本储存器3的一端固设有与所述凸齿4相匹配的凹齿301,应当理解的是,为使凹槽201对样本储存器3的固定效果较佳,可将凹槽201设置为略大于所述样本储存器3的外部尺寸;采用上述方案,凸齿4和凹齿301使二者既能配合卡接,又方便拆卸,简单有效的将样本储存器3固定到运输平台2上。
27.如图4、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细胞生物样本运输装置,为减少所述样本储存器3与运输平台2在安装过程中的振动,所述凹槽201背离所述凸齿4的侧壁与所述凹槽201的底部内侧平滑过渡,上述平滑过渡即为将所述凹槽201背离所述凸齿4的一侧设置为斜坡状,且其与所述凹槽201底部内侧的连接处设置为圆弧过渡,所述样本储存器3设有凹齿301的一端与所述样本储存器3的底面圆弧过渡;安装时,将样本储存器3沿凹槽201平滑过渡的一侧滑入到凹槽201内,直至样本储存器3上的凹齿301与凹槽201一侧壁上的凸齿4相卡合。
28.如图1、图3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细胞生物样本运输装置,所述凸齿4为梯形块,所述梯形块的下底与所述凹槽201的一个内侧壁相贴合并与其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方案,凹齿301横向移动并与凸齿4卡合过程中,梯形块的两侧壁能对凹齿301起到导向作用,从而使凸齿4更加顺利的卡入凹齿301。
29.如图1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细胞生物样本运输装置,所述底座包括托板5以及两组相互垂直的横向调节组件和纵向调节组件,所述托板5固设于相邻的所述横向调节组件和纵向调节组件上,所述托板5与所述手持云台1的手持端固定连接,各所述横向调节组件和各所述纵向调节组件首尾相接,各所述横向调节组件和所述纵向调节组件均包括固定杆6和伸缩杆7,各所述伸缩杆7分别与各所述固定杆6滑动连接,各所述固定杆6上均设有第一通孔,各所述伸缩杆7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应当理解的是,各所述第二通孔的间距和个数按需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通过插接件8锁紧;考虑到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是将本装置作为内胆放置于其他带滚轮的运输设备中一起运输,将所述底座设置为长度和宽度均可调节,以适应不同大小的运输设备,从而提升本装置的通用性;调节时,只需要拆下插接件8然后将伸缩杆7和固定杆6的相对位置按需调节,最后将插接件8插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即可,底座长度和宽度调节方便可靠,结构简单。
30.如图1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细胞生物样本运输装置,为减小所述底座所占空间,各所述固定杆6均具有空腔且其一端敞口,各所述伸缩杆7分别滑动连接于各所述固定杆6内,各所述伸缩杆7的底端固设有垫块9,各所述垫块9用以使各所述伸缩杆7和各所述固定杆6的底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31.如图1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细胞生物样本运输装置,为使插接件8稳定的插接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各所述第一通孔均为螺纹孔,所述插接件8为螺栓且其与所述第一通孔螺纹连接。
32.如图1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细胞生物样本运输装置,所述样本储存器3为箱体式储存器,所述箱体式储存器的顶部设有多个开口,各所述开口内均滑动连接有抽屉10,各所述抽屉10均单独设有用于将所述抽屉10锁紧在所述箱体式储存器上的
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为市场上常见的锁紧机构,其具体结构为相关技术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此处不再赘述;将样本储存器3进一步限定为箱体式储存器,使用时,将多个细胞样本分别放入抽屉10中并进行锁紧,使得一箱可以同时实现多个细胞样本的运输,且各细胞样本不易混合和丢失。
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细胞生物样本运输装置,应当理解的是,所述样本储存器3还可以是单个细胞样本储存器3,例如可将所述样本储存器3设置为带有卡夹的文件板(图中未示出),上述带有卡夹的文件板为普通的文件板,其具体结构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此处不再赘述,文件板上的卡夹对细胞样本起到固定作用。
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细胞生物样本运输装置,为使样本储存器3更为轻便,所述样本储存器3采用塑料制成。
35.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