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检验辅助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73507发布日期:2021-10-09 10:39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检验辅助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检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检验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2.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
°
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梯,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电梯逐渐变成了生活的必需品,为了安全方便的使用电梯,电梯的定期检验至关重要,电梯轿厢顶板上一般设有轿顶检验装置、安全钳、限位开关、各种线路、风扇等多种设备。在电梯检验时,经常需要检验人员进入轿厢顶部进行检验,现有技术在检验人员入轿厢顶部时,往往采用家用扶手梯从轿厢爬入或将轿厢升至最高后从电梯井进入,但是由于轿厢门尺寸有限,太长的梯子无法进入,现有的检验设备有的无法进行移动,需要人为进行移动,使用起来就非常麻烦,有的设备没有照明灯,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手拿照明灯,使用起来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检验辅助设备,其解决了需要人为移动和无法照明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检验辅助设备,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内活动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壁两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滑杆,所述滑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螺纹帽和滑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开设有通孔,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均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内壁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三支撑板。
5.所述第三支撑板的数量为六个,六个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一个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二电动推杆,六个所述第三支撑板上均固定连接有扶杆,六个所述第三支撑板的长度不一样,六个所述第三支撑板的长度依次增加,一个所述第三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扶杆,所述扶杆的数量为十二个,十二个所述扶杆的顶部均设置有照明灯,十二个所述扶杆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一个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防滑板,第二防滑板的底部与轿厢的内壁底部搭接,一个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电动推杆,所述第四电动推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四电动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一挡板,一个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的
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五电动推杆,所述第五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蓄电池,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控制器。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蓄电池与控制器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第四电动推杆、第五电动推杆和电机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防滑板。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刹车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防滑板,第三防滑板的一侧与轿厢的内壁一侧搭接,两个所述第二挡板的一侧设置有第四防滑板,第四防滑板的一侧与轿厢的内壁两侧搭接,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五防滑板,第五防滑板的底部与轿厢的内壁底部搭接,六个所述第三支撑板上均设置有防滑纹。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电梯检验辅助设备,通过第一滑槽、第二滑槽、螺纹杆、螺纹帽、滑杆、滑套、轴承、转轴和第二支撑板的设置,可以使第二支撑板向上移动或者向下移动,方便调节第二支撑板的位置,方便移动该设备。
13.2、该电梯检验辅助设备,通过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第三电动推杆、第四电动推杆、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设置,可以对第三支撑板进行固定,防止第三支撑板发生移动,通过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一防滑板的设置,可以对第二支撑板进行防滑。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支撑板的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支撑板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第一支撑板;2、电机;3、第一滑槽;4、螺纹杆;5、螺纹帽;6、轴承;7、转轴;8、凹槽;9、第一电动推杆;10、刹车轮;11、蓄电池;12、控制器;13、第二滑槽;14、滑杆;15、滑套;16、第二支撑板;17、轿厢;18、第二电动推杆;19、第三电动推杆;20、扶杆;21、第一固定块;22、第四电动推杆;23、第一挡板;24、第二固定块;25、第三支撑板;26、第五电动推杆;27、第二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实施例
21.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检验辅助设备,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一支撑板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支撑板1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3和第二滑槽13,第一滑槽3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2,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第一滑槽3的内壁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轴承6,轴承6内活动穿设有转轴7,转轴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螺纹杆4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帽5,第二滑槽13的内壁两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滑杆14,滑杆14上滑动连接有滑套15,螺纹帽5和滑套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二支撑板16,第二支撑板16上开设有通孔,通过第一滑槽3、第二滑槽13、螺纹杆4、螺纹帽5、滑杆14、滑套15、轴承6、转轴7和第二支撑板16的设置,可以使第二支撑板16向上移动或者向下移动,方便调节第二支撑板16的位置,方便移动该设备,两个第一支撑板1上均开设有凹槽8,两个凹槽8的内壁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9,第二支撑板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18,第二电动推杆1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电动推杆1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三支撑板25。
22.第三支撑板25的数量为六个,六个第三支撑板25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18,一个第三支撑板2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二电动推杆18,六个第三支撑板25上均固定连接有扶杆20,六个第三支撑板25的长度不一样,六个第三支撑板25的长度依次增加,一个第三支撑板25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扶杆20,扶杆20的数量为十二个,十二个扶杆20的顶部均设置有照明灯,十二个扶杆20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一个第三支撑板25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防滑板,第二防滑板的底部与轿厢17的内壁底部搭接,一个第三支撑板2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21,第一固定块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电动推杆22,第四电动推杆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四电动推杆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一挡板23,一个第三支撑板2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24,两个第二固定块2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五电动推杆26,第五电动推杆2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27,通过第一固定块21、第二固定块24、第三电动推杆19、第四电动推杆22、第一挡板23和第二挡板27的设置,可以对第三支撑板25进行固定,防止第三支撑板25发生移动,通过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16和第一防滑板的设置,可以对第二支撑板16进行防滑。
23.具体的,第二支撑板16上设置有蓄电池11,一个第一支撑板1上设置有控制器12,蓄电池11与控制器12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控制器12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控制器12分别与第一电动推杆9、第二电动推杆18、第三电动推杆19、第四电动推杆22、第五电动推杆26和电机2通过导线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器12的设置,可以分别对第一电动推杆9、第二电动推杆18、第三电动推杆19、第四电动推杆22、第五电动推杆26和电机2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第二支撑板16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防滑板。
24.具体的,第一电动推杆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刹车轮10,第一挡板23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防滑板,第三防滑板的一侧与轿厢17的内壁一侧搭接,两个第二挡板27的一侧设置有第四防滑板,第四防滑板的一侧与轿厢17的内壁两侧搭接,第一固定块21和第二固定块24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五防滑板,第五防滑板的底部与轿厢17的内壁底部搭接,通过第一防滑板、第二防滑板、第三防滑板、第四防滑板和第五防滑板的设置,可以分别对第一支撑板1、第三支撑板25、第一挡板23、第二挡板27、第一固定块21和第二固定块24进行防滑,六个第三支撑板25上均设置有防滑纹,通过防滑纹的设置,可以对工作人员使用第三支撑板25时进行防滑。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26.s1、使用时,控制器12控制第一电动推杆9进行伸长,带动刹车轮10向下移动,使第一支撑板1与地面不再接触,使刹车轮10的与地面接触,将该设备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27.s2、控制器12控制第一电动推杆9进行收缩,使第一支撑板1的底部与轿厢17的顶部接触,使第二支撑板16上的通孔正对着轿厢17顶部的进口,方便工作人员胸通孔内进入轿厢17内部检测,控制器12控制电机2开始工作,带动螺纹帽5在螺纹杆4上转动,带动滑套15在滑杆14上滑动,带动第二支撑板16的底部与轿厢17的顶部接触,对第二支撑板16进行放置,随后,控制器12控制第二电动推杆18进行伸长到合适的位置,控制器12控制多个第三电动推杆19进行伸长,带动第三支撑板25进行向下移动,增加两个第三支撑板25之间的距离,方便工作人员通过第三支撑板25下来进入轿厢17内检测,当最后一个第三支撑板25的底部与轿厢17的内壁底部接触时,控制器12控制第三电动推杆19停止伸长,使一个第三支撑底部的第二防滑板与轿厢17内壁底部搭接,控制器12控制第四电动推杆22进行伸长,带动第一挡板23一侧的第三防滑板与轿厢17的内壁一侧搭接,控制器12控制第五电动推杆26进行伸长,带动第二挡板27一侧的第四防滑板与轿厢17的内壁两侧搭接,对第三支撑板25进行稳固;
28.s3、工作人员踩在第三支撑板25上下来进入到轿厢17内部进行检测,检测结束后,控制器12控制第五电动推杆26进行收缩,使第二挡板27不再与轿厢17内壁两侧搭接,控制器12控制第四电动推杆22进行收缩,使第一挡板23不再与轿厢17一侧搭接,控制器12控制第三电动推杆19依次收缩,使一个第三支撑板25不再与轿厢17的内壁底部搭接,控制器12控制第二电动推杆18进行收缩,随后,控制器12控制电机2开始工作,带动第二支撑板16向上移动,带动第三支撑板25向上移动,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停止,控制器12控制第一电动推杆9进行伸长,使最后一个第三支撑板25不再位于轿厢17内部,使刹车轮10与地面进行接触,将该设备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放置,方便下次使用。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3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是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
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33.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